三只猴子(2008)

Üç maymunUP:2022-01-03

三只猴子

评分:7.7 导演:努里·比格·锡兰 编剧:埃布鲁·锡兰 / 厄康·吉赛尔 / 努里·比格·锡兰
主演:亚武兹·宾戈尔 / 海蒂斯 阿斯兰 / 里法特·桑贾尔 / 厄康·吉赛尔 / Cafer Köse / Gürkan Aydin
类型:剧情
片长:109 分钟地区:土耳其 / 法国 / 意大利
语言:土耳其语
影片别名:3只猴子 / 三不猿 / Three Monkeys / Daydreams
上映:2008-05-16
IMDb:tt1233381

三只猴子简介

在一个阴沉的雨夜,准备参加竞选的老板塞维(厄康•吉赛尔 Ercan Kesal 饰)驾车撞死了一个路人。他极度恐惧,于是选择了找司机伊约(里法特•桑贾尔 Rifat Sungkar 饰)顶包,并许诺出狱后给他一笔钱。伊约的家境非常不好,孩子厌学,妻子海瑟(哈提斯•阿斯兰 Hatice Aslan 饰)也对他颇有微词,为了能够改善家庭环境,他毅然决定接受塞维的条件,充当替罪羊改善家人的生活。然而,事情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为了救出丈夫,海瑟希望塞维出面求情,并以身体交换作为筹码,这种超越底线的交易,最终让这对夫妻陷入了更加复杂的困境……
  本片导演尼瑞•贝利奇•锡兰获得第61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第6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努里·比格·锡兰 第6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最佳导演努里·比格·锡兰

简评

一部轻情节而重心理的电影。以一场雨开始,一场雨结束,对于流动性意向的捕捉依旧非常的精准,天气的转变,行驶的列车,大量运用两极镜头,在特写与远景的切换中完成从人物到景,从景到人物的情绪流动,特写是暗示与无奈,远景则是刻画人物心理。依旧是锡兰电影中永恒的主题展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与沟通的困境,而这种沟通困境则在本片里外化为大量的框式构图以及同场景之内空间的切割,用环境意向来表达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每一处音响都精准无比的切入,儿子在面对尊严与利益时乌鸦的叫声,在行凶作恶之时响起的雷鸣,以及火车的呼啸声。

整部电影四个人设照样把观众代入剧情这就是编剧的功力,全剧采用固定位镜头导演的用意应该是通过静态镜头去吻合四个角色的内心深思感,但个人觉得有点单调可以结合点运镜。从剧情上说一次无意的车祸带给对方家庭是多么大的伤害,一个失去爱的女人可以把善变做到极致,一个失去家庭完整性的少年的成长将会多么坎坷,一个丈夫将失去男人的尊严,所以恳请驾驶员开车一定要谨慎即使犯错了要勇于承担责任。

@资料馆: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锡兰电影!我的年度前五!太妙了!精致、精炼、精妙,干脆利落没有一秒钟废笔。是导演天赋、技术、心气儿三者合一的顶峰。构图精美,没有配乐(唯一的音乐是功能明确的手机铃声),镜头精准拍摄事件之前与之后,用镜头表现人物视角,台词较少,对核心元素门、窗帘、烟、车的运用,都是我喜欢的。看的时候我多次在心里感叹用艺术片技法拍悬疑惊悚犯罪片就得是这么拍啊

该片和锡兰的其他电影相比风格迥异,但又异曲同工。色调昏暗,大量的逆光难以看清演员的脸,长时间的静止画面却有万千情绪在流动,并在某一刻迸发出来。情节本身是戏剧性的,像个寓言故事,但处理的方法很非戏剧,依旧可以看出是锡兰永恒的人与人的关系母题。声音运用非常丰富,火车的轰鸣,鸡鸣狗叫,风雨雷电,灯塔鸣笛,暗示着风平浪静中的躁动不安。细节非常到位,一开场交代了一家三口住在轨道旁,如此的居住环境,所以门的隔音效果才好到偷情的两人连儿子回家的动静都没有听见。留白运用恰当,儿子怎么杀死的官员,已经过世时不时显现在父子二人面前的小儿子(可能溺死),这些情节点到为止,感受强烈。结尾一直延续的到字幕结束雷鸣声又与开头肇事逃逸的雷鸣暴雨相照应,一场替罪带来了一场新的灾难,那么这场替罪呢?

一个老套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这部涉及家庭,亲情,犯罪,出轨许多因素的影片,无处不反映人性。三只猴子的片名,隐喻了人性的弱点,在生存与生活中,被显现出来。一个普通的中下层家庭,公司老板司机的父亲为了钱,也为了老板,顶替老板车祸入监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故事没有把细节一一展现,而是提取关键心理反应,用表演而不是用语音来表达,节奏和表达方式,非常有特点,镜头语言也好。

非常风格化的视听呈现方式。如果有可能的话,锡兰可以去尝试一下好莱坞商业片。锡兰拥有能够把类型片高度艺术化的能力。电影中的超现实片段也非常的出彩。个人感觉电影的结尾简直是神来之笔,他与整个故事形成了一种权力关系以及阶级剥削链条——由官僚到中产最后再到工人阶级。电影隐藏了更加复杂和隐秘的性别权利关系——由高位男性对低位男性由父亲向儿子,儿子和父亲对母亲。同时电影在构建阶级剥削链条的同时,设置了一种非正当的甚至是暴力的阶级跃迁方式。

【1st THFF】 注定这是一部两极分化的电影,也是那种典型的烂俗剧情交到好导演手里的电影。但于我而言,锡兰极具风格化的影像令我爱不释手。极具质感的影像搭配上自然而又富有极强表现力的外部声源,外化着这三只“猴子”和女性主体的内心情感,构成了一副阴暗又灰冷、庄严又簌寂的末日感般的废墟油画。而司机的房间俨然成为了该片中出现最多场戏的场景,单个空间内外的空间位置转化也由锡兰严密的场面调度设计形成了一道道无形的虚空之门,而这空间的转化也在时时刻刻暗示着人物的心理与情感网络的微小变化,推动着剧情发展。努里比格锡兰,会是我喜欢的那类导演。

片名《三只猴子》源自于日本宗教中的“三猿像”,画中的三只猴子一只捂耳、一只掩嘴、一只蒙眼,喻意为“不听、不说、不看”。影片通过两个顶罪事件讽刺了剧中人的自私、冷漠与盲目,以手术刀般的冷静剖析了人性的异化。汉娜·阿伦特在《反抗“平庸之恶”》中有句话:“恶是不曾思考过的东西。思考要达到某一深度,逼近其根源,而涉及恶的瞬间,那里什么也没有,带来思考的挫折,这就是‘平庸之恶’。”影片的故事昭示着恶的恶性循环,而人们—恶的制造者—身处其中却浑然不觉。正如导演对自己作品的评价, “这部电影讲的是生活,涉及面很广,关乎人的内心世界,我可不想在电影里说教。”“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习惯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这就是我们保护自己不至过于痛苦的方式。”

《远方》人物练习与《气候》视听练习后,综合实现了这部锡兰最社会向的影片。序幕视觉停滞只留声效的车祸,多图层摄影与随后雨声带出恐惧感,也导向正片景深镜头深化社会议题:母亲背后框中画、父子背后窗外景,面向的依然是男性形象而非单纯阶级性。顶包对话时海边两船像是拉开帷幕,而后丈夫自作主张顶包时路过屋边铁路下方,妻子在自作主张找政客时同样路过铁路下方(列车作为房屋与外界的分割,写夏甲与以实玛利的“搁浅”故事)——下一场紧接妻子踢鞋的自由释放,想一己之力对抗土耳其被压抑的女性形象,然而古兰经教法不允许通奸存在,因此儿子借用巴掌来惩罚母亲。办公室用电话、铃声与风扇对人物的完美刻画,从办公室到公交站的跳切式写人物转变,车上的声画不同步完美呈现男性的虚伪。小儿子的屡次现身带出锡兰《茧》以来象征悲伤的灵魂牵绊。

声光影和电影感都太强了,话不说太多,所有情绪都传达了。父亲一直沉默寡言,甚至甘愿替老板顶罪,出狱后对已故儿子的思念,儿子杀人后又想招让别人去顶罪,这是个什么样的父亲,完全展示出来了。母亲的情绪变化挺多的,跟老板谈完钱后的释放,与老板厮混,到最后丢掉尊严去挽留老板。儿子呢,发现母亲的奸情怒扇了母亲好几个巴掌,甚至最后将奸夫老板给杀了。因老板一个人,一家三口都像猴子一样直接或间接地被操控。换种拍法故事或许很狗血,在锡兰手下就是一个压抑的困境。

和远方比真的差很多,剧本也没有很出色,有之前也看到有钱人撞到别人,让司机顶罪的电影。但拍摄风格不一样。家庭关系一定是有问题的,尤其是父亲出狱后在三人的家庭关系还挺压抑的,各有各的心事,不说。这样只能让隔阂越来越大。儿子也是只能打打母亲了是吧,母亲可能也是因为理亏而不能还手。母亲是为了拿到钱被迫的还是主动的呢?之前父亲应该是想她死的,因为她第一次要跳下去的时候他是没有反应的,是她回头望他,他才让她别做傻事的。最后父亲和政客一样,让别人顶罪,没有比它更讽刺更好的结局了。

锡兰的摄影真是绝了,远近景物的处理,景深的控制,色彩的运用,都太细腻了,尤其喜欢它暗淡的暖色。整个情节比较简单,情节的推进都以简单的对白和场景的变换交代出来,很多时候都没有直接交代情节而是通过对话侧面展示,其中有大量的人物冲突,父子,夫妻,母子,政客与下层的家庭的各成员之间的冲突,都在高声的对白当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后父亲以政客的口吻和茶馆老板达成了交易,又是有许多深意。

获得奖项

  • 第2届亚太电影大奖
    第2届亚太电影大奖
    获奖:最佳导演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摄影
  • 第61届戛纳电影节
    第61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最佳导演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60届戛纳电影节
    第60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最佳导演
    提名:主竞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