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与雪(2005)

Ashes and SnowUP:2021-02-28

尘与雪

评分:8.7 导演:格利高里·考伯特 编剧:格利高里·考伯特
主演:劳伦斯·菲什伯恩 / 让娜·莫罗 / Enrique Rocha / 渡边谦
类型:剧情 / 纪录片
片长:63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 日语 / 西班牙语
影片别名:灰烬与雪
上映:2005-03-05
IMDb:tt0493393

尘与雪简介

《尘与雪》是一部美得足以令人窒息的纪录片,它是一部活动的摄影集,每一帧单独抽出来都可以成为令人驻足观赏并流连忘返的摄影精品。影片始动于1999年,加拿大籍摄影师格利高里·考伯特(Gregory Colbert)的作品受到许多收藏家的青睐。在此之后,他的足迹更延伸到埃塞俄比亚、纳米比亚、汤加等国家。在那里,人与大象、鲸鱼、花豹、老鹰、、山猫等野生动物毫不违和地出现在同一画面中。他们彼此依靠,和谐共存,言语在绝美的画面前失去了用途,每次呼吸都成就了灵魂对生命的膜拜。
  羽变火,火变血,血变骨,骨变髓,髓变尘,尘变雪。生命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是一次对自然的无上赞颂。

简评

摄影美得让人窒息,帧帧幅幅都俨然《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里的大片,美轮美奂、极具艺术美感!全片以土褐色为基调,大海、天空、河水、陆地、古刹、大象、猎豹、苍鹰、人类……一切!背景音乐古怆悠远,慢镜头浅舒慢卷,给人一种天地玄黄、亘古永恒的天荒地老之感!人之灵与动物之性仿佛已融合,时空凝固,本是一家!

《尘与雪》是美的,剥开人与自然的外壳,它将我们从现实世界抽离出来,探讨了生物的生,以及生物的死,也许生和死本身是一回事。通往死亡之境的镜头也许是通往静谧之地。昏黄的镜头、森然的音乐,从来不是为了让人心生恐惧,只有克服恐惧才能获得静谧,只有跨越死亡才能明白生的奥秘。这便是《尘与雪》最美的地方。

两倍的速度看的,水下的人与人,人与其它生物的舞蹈光线美,想起前段时间水下的舞蹈《红》、《洛神水赋》,然后突然发现没看懂,出现的大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都在睡呀?是讲自我?人与自然?信仰?整体画面很美,后面的音乐也还好,黑人原来也可以如此漂亮,特别是白衣女子沉醉的舞蹈,景美,人美,与动物也和谐共处,全程闭眼可能是在感受、回忆、祈祷,凡人的肉体,大自然的灵魂,尘归尘,大象与人在水中无声共舞,在水中本来就很安静,然而那水是浑浊的水,像行为艺术,沙漠中的天人合一,小孩卷缩和闭眼在沙漠中的特写好美,豹子像是他们的保护神,每一帧的画面都很美,最后两人的舞蹈也很缠绵,看到最后才明白为什么名字里有雪。

《尘与雪》的画面真的是唯美到了极致。至于内容,可能每个人有不同的见解。大象,鹰,豹子,鲸,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的。但是如果这些动物是野生的,就达不到这种和谐的效果。就感觉,人不去吃肉,动物不在互相残杀,才是终极的和谐。但是实际是每一种物种都要生存,要有生存,就会躲不开残忍的一面 人类今天的所为又何尝不是为了生存。最好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不去干涉自然,也不干涉动植物的生存。

里面的旁白也就是尘与雪这个标题的来源,非常的印度佛教,这让我想到《悉达多》里的一些论述。缓慢的,单色的镜头仿佛专注而绵长的呼吸,生命每一次的相互作用和因此形成的褶皱都被放大了,生生不息,万物有灵之美被传达出来。“万物有灵”指示了一种人与非人之物的伦理关系,这一般只能在自然崇拜和原始宗教中找到了。

对彩色调的刻意规避和充满古意的慢速解说皆与现代电影相对,遵循的恰是闲散余裕之法,间或“留白”(这样看拍摄的过程又近似中国的行书),从而在形式上完成对宇宙原始的一次返归。但从观感上而言,这种舞蹈性与雕塑性综合的艺术中,凝定的瞬间却比动态的曲线更能激发美的能量,想想莱辛所道如是。

电脑里存着一个文件叫《尘与雪》,时间显示是2015年3月23日星期一17:53下载好的。打开观看,旁白词很少,英语发音、俄文字幕,不影响。沙漠与水,人与动物,画面很美,自然和谐。但一个多小时都是这个,视觉略疲劳,空空。01:02:22,mkv,

我是把它当作现代舞表演看的,所以最喜欢人与动物共舞的部分,把舞台搬到了野外。如果把动物看作演员,倒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场表演,动物的驯化痕迹与人类的训练痕迹一样明显。如果有值得质疑的部分,那就是巨额经费投入到这场视觉艺术和商业作品里,出演的当地人并不会获益太多,然而这不是这一个片子的问题。

我该怎么说这部电影呢。纪录片我觉得不准确,可以算是个动态的摄影集。尘与雪,生与死,人与自然。话题很沉重,影片整体都是昏黄色调。唯美而又夹杂着一丝沉重,音乐不知道为什么听着有点宗教意味。

“羽毛化成了火焰,火焰变成了鲜血,鲜血注入了骨头,骨头中流淌着骨髓,骨髓化成了灰,灰归于雪。” ⊿视觉化的散文,梦境般的画面,尘归尘,土归土,最纯粹的信仰是对自然的敬畏,回归自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万物归于一体。

想了想还是加一星,主要是冲着这黄灰调色加的。这片子基本就是一个摄影展,但动态摄影画面好,该怎么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审美核心也是要下功夫的,本片就实在是太松散了。哪怕把摄影师主体点出来,然后用他作为视角审视自然与人 配以旁白也行啊,不然纯粹沦为摆pose秀和拜自然神教仪式了

倒着读一遍旁白,更能理解格力高里所讲的生之轮回。《尘与雪》是一部缓缓徐行、从容不迫到考验耐心的记录片。最初从磊落组合的音乐会上知道,第一眼就被震撼。旁白如诗,每一帧画面都带着虔诚而陌生的异域气息,流动着强烈却又纯净的诗意,宛如神话故事里的世界之初。生于海底、浮出水面、神殿起舞、振翅高飞,在凝视荒漠中告别,在潜入海底中迎来新生。原始生命的自由形态、野性的力量、通往真善美的宁静,在轮回中交替出现,格力高里用艺术化的现实影像编织出一幅动人的生命图谱。人与动物(那些我们用以区分人之外的自主活动的生命体),在大自然中是生而平等的,是灵性相通的,是能够诗意共生的,也是将要一起轮回与共的。就像格力高里所说:这世界已经存了几十亿年,而人类只是初来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