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是天堂(2019)

إن شئت كما في السماءUP:2021-07-03

必是天堂

评分:7.6 导演:伊利亚·苏雷曼 编剧:伊利亚·苏雷曼
主演:伊利亚·苏雷曼 / 阿里·苏莱曼 / 夸西·宋桂 / 盖尔·加西亚·贝纳尔 / 格莱戈尔·科林 / 文森特·马拉瓦尔 / Holden Wong / Gabrielle Mankiewicz / Robert Higden / Sebastien Beaulac / Ossama Bawardi / François Girard / Basil McKenna / Raia Haidar / Aldo Lopez
类型:喜剧
片长:97分钟地区:法国 / 卡塔尔 / 德国 / 加拿大 / 土耳其 / 巴勒斯坦
语言:英语 / 法语 / 阿拉伯语
影片别名:那里是天堂(港) / 导演先生的完美假期(台) / It Must Be Heaven / لا بد من السماء
上映:2019-05-24(戛纳电影节)
IMDb:tt8359842

必是天堂简介

苏雷曼从巴勒斯坦逃离,渴望前往新的家园生活,却意识到自己的故土如影随形。对新生活的期待很快沦为一个荒谬的笑话:从巴黎到纽约,不管他走到哪里,总有些地方让他想起祖国。在这一部关于探索身份、国籍和归属感的喜剧故事里,苏雷曼提出了一个本质性的问题:我们能够真正称之为家的地方到底在哪儿?

第72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伊利亚·苏雷曼 第72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评审团特别奖伊利亚·苏雷曼 第72届戛纳电影节费比西奖 竞赛单元奖

简评

摄影是极好的,构图、色调,充满趣味。大量蒙太奇,包括画面剪辑和声音的蒙太奇,都增添了本片喜剧效果。导演苏雷曼出演,作为男主视角的牵引,带我们去了巴勒斯坦、法国和纽约,目睹了生活有趣瞬间的放大。全片,他无一句台词,某种意义上,也关照了本片的创作立意:视觉喜剧。观看过程,发现该片的呈现形式,像极了雅克·塔蒂,甚至有桥段似乎模仿了《玩乐时间》。从创新性上来,未免有些“模仿”得过于生硬和刻意了。但该片以近乎记实主义的手法,摄录了各样式的人群,他们循规蹈矩,抑或机械式的工作生活,其中,也填充了后现代主义的某些批判。

当一个人不再认同家乡,甚至开始厌恶祖国,他该如何化解现状?逃离还是接受?《必是天堂》中伊利亚·苏雷曼饰演的电影导演就处在这种境遇。生活在巴勒斯坦的他不堪邻居骚扰、鄙弃街头暴力,决意前往巴黎和纽约找寻真正的和谐之地,却发现大都市的繁华外表下,依旧有不堪和浮躁。他乡和故乡,皆不是天堂,认清现实的导演将做何抉择?

好!可!爱!的!电!影!导演在一本正经的卖萌。荒诞,却不尽然是无厘头。最珍贵的是素材里的巧思。一段段凝视,暴力的幻视,归属感的飘忽,独在异乡的不安,与一个个啼笑皆非、奇奇怪怪却引人深思的乱象。好几处让人眼前一亮:车底的玫瑰花,易拉罐也是高尔夫,鸟儿我行我素,体面的巴黎也有无礼的少年与逃票的地痞。飞机上的幻觉,还有下飞机时的迎头一击。很有趣也很严肃。它是一种思考,更是讲述生活,生活有喜有悲;无言使他像个旁观者不悲不喜,上挑的眉稍却悄悄暴露了一切。

跟特别的一部电影,从头到尾男主(也是导演)一句话都没说,只是用眼神和手势传达着情绪。但讲真,从头到尾的表演不是很连贯,有些时候容易跳戏。不过影片中的超现实表现力是很赞的,空无一人的巴黎杜乐丽公园、街道...(真的很好奇导演是做了特效还是自己拍的),飞机演习、坦克、形式化的警察巡逻,时刻都充满着紧张的张力,男主巴黎住的房子对面,那个一直在屏幕上走来走去的模特,因为黑人服务生的介入而打破了惯常的气氛,这些设置都很有趣。还有很多地方体现了导演极佳的幽默天分,比如初到巴黎满街的模特走秀、过安检时候的检测、巴勒斯坦邻居父子的对骂、公园里大家想方设法的抢凳子、还有samu的车给流浪汉送餐食的桥段,都太搞笑了,也太巴黎了!影片该是映射了很多巴勒斯坦存在的问题,但全世界,哪里都有问题,不是吗?!

阔别影坛六年的伊利亚·苏雷曼新片[必是天堂]将于本月6日开拍,影片将延其以导演本人为主角及故事讲述者的方式,苏雷曼离开自己的祖国巴基斯坦,去寻找一个无需遭遇日常暴力、路障、身份检查的地方,于是他前往了巴黎、纽约,但他发现这些城市与自己的家乡上演着相似的情节。Rectangle Productions公司和Michel Merkt担当制作,Le Pacte公司已拿下其法国发行

这个电影太可爱了,充满着不太能看明白的政治隐喻和宗教符号,表达着一个逐渐消失的国家,消失的国民们流离失所的生活,然而却又有导演不时的小幽默在里边。男主也就是导演,全程处于人生观察者的状态,他基本上没有台词,可能也是表现了现在巴勒斯坦人民都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但是他们并没有丧失自己对回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情。如果能看明白那些符号和隐喻就会觉得更有意思了。而盖尔的客串,无疑是最大的惊喜。最近看电影不多,这部电影又重新找回了对电影的热情。

疫后第一部电影院的电影给了资料馆(那不然呢?),情怀的激动大于电影本身的喜欢。这顶多算是一个固定镜头大赏,带着一点小聪明。不过看着里面的巴黎和纽约,刚好是我疫情前去的最后一个城市,和去过最多次的城市之一,怀念的同时,感情还是蛮复杂的。遗憾自己对中东以及中东在世界上的位置的了解,否则相信会发现它更好看的地方。不过看到我加西亚的确是个惊喜,好久不见还是这么可爱。什么时候世界能回到我们认识的样子呢?

神奇的观影体验,一种让我高度共情的疏离感、旁观视角在里面得以呈现。开头是神父带领拿撒勒的阿拉伯基督徒们做仪式(并冲进去打了不开门的人),结尾是迪厅里富有醉感的"在地世界主义"的年轻人(甚至有感觉一对跳舞的男生关系非同寻常)两场群戏前后呼应,让观众去思考究竟是传统还是现代获胜者了?巴勒斯坦的警察无力又专横,巴黎的警察善于煞有介事地做着表演,纽约人则变得全副武装(和后面一个手无寸铁的男主导演却被安检搜身形成反讽)...搞占卜的阿拉伯人说:你们巴勒斯坦人真奇怪,别人喝酒是为了忘掉,你们喝酒是为了能够想起来。而国外的制片人说着:你的电影不够巴勒斯坦/这(指"中东和平"的主题)已经足够喜剧,因为陷入一种悖论:他因为巴的身份而得到第一世界的投资机会,却要承受他们对于第三世界的主观想象。

以一个巴勒斯坦人的视角,用不动声色的冷幽默把欧美讽刺了一遍。巴勒斯坦人,被邻居逼出了自己的国,却在这诺大的世界找不到安身立命之所。被四处拒绝的电影人,就像被四处驱逐的巴国人,问一个巴国人是否是永远的陌生人,就像在对一群动物说话一样对牛弹琴。上帝给了我温暖的国,却被人们无情的驱赶,走遍世界,到头来也只有家乡,必是天堂。

今年目前为止在电影观念上最喜欢的新片,而且来自于一个60岁的巴勒斯坦导演。旅游vlog+默片喜剧变体+导演颜艺大舞台——用“视线的看与被看”来拍摄政治电影。集齐各种有趣的高概念,将这个荒诞的世界拆解,在他国的另一维度上寻觅乡音,大量无可奈何的弦外之意充斥其间,把世界当作巴勒斯坦的缩影。且单论喜剧效果,本片的处理也很出色,放着梗不谈,观看苏雷曼的这张脸吧:水汪汪的眼睛、无辜的嘴唇、呆萌的表情,简直就是导演界的布朗熊。

段落式故事,继承了喜剧默片的基因。通过混乱与对称秩序的对比,展现十足的荒诞性。 导演用沉默解构话语,主角作为旁观者,处于失语状态,不表述,不定义。主角从家乡来到巴黎纽约,就像一个不言自明的默契整体的异乡闯入者,对于西方而言身份敏感。在言论自由的法国,用温和的方式阻止了温和的表达非常讽刺。天使的消失表示东方在西方话语权中的失语。对于直到15年才得到联合国承认的巴勒斯坦的印象永远是巴以冲突,片中主角甚至用塔罗牌计算巴勒斯坦未来的命运,而回答也颇为消极。导演作为一个生活在西方的巴勒斯坦人,这种特殊性让他有身份认同上的困惑。虽然大篇幅在拍西方,但能感受到对家乡的思考与牵念。最后科恩插曲好评,本片在影院看会更加享受

由著名导演伊利亚·苏雷曼自编自导自演的讽刺喜剧《必是天堂》今日上线欢喜首映APP独家热播。该片在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斩获众多荣誉:入围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大奖,同时获得评审团特别提及奖和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影片以诙谐影像讲述一位电影人逃离家乡前往巴黎和纽约,寻找身份认同的奇妙经历。独特表演风格、流畅故事节奏、极致和谐画面

获得奖项

  • 第72届戛纳电影节
    第72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评审团特别奖 / 特别金棕榈奖 / 费比西奖-竞赛单元
    提名:主竞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