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记(1949)

The Winter of Three HairsUP:2021-03-11

三毛流浪记

评分:8.3 导演:赵明 / 严恭 编剧:阳翰笙
主演:王龙基 / 关宏达 / 林榛 / 高依云 / 汪漪
类型:剧情 / 喜剧
片长:73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The Winter of Three Hairs / An Orphan on the Streets
上映:1949-12(中国大陆)
IMDb:tt0470084

三毛流浪记简介

解放前的旧上海,大资本家、军阀、投机商人、洋人、流氓、骗子横行于世,他们过着养尊处优、挥金如土的腐败日子,而底层人民则穷苦不堪,生活艰辛。
  大头、圆鼻子、三根头发、瘦小身材,这个外貌滑稽的男孩就是本片的主人公三毛(王龙基 饰)。三毛自幼失去父母,无依无靠的他终日在上海街头流浪,身无分文的他饿极了甚至吃刷广告的浆糊,困了就睡在垃圾车里。为了生存他送报纸、推黄包车、捡烟头,然而霉运却总尾随其后,所有的事都以失败告终。他好心做善事,反遭到诬陷和殴打。不过,生活在黑暗底层的三毛始终保持着诚实善良的性格,他从不愿为一口饭而沦为他人做恶的工具……
  本片根据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同名连环画改编。

简评

最开始看三毛流浪记,还是在天心阁城墙下的租书摊上。几分钱看一本还是一分钱看几本,已经不记得了。那时只觉得三毛好可怜呀!没有家,睡在草堆里;冬天没有鞋穿,光着的脚丫,肿得像馒头;没有衣服穿,裹着破报纸。再后来看了这部黑白电影,感觉演三毛这个演员还是演的很棒

那一段众演员出场的“彩蛋”真就给我整的一顿摧枯拉朽,镜头就像是几年后一个一个被钦点罪状,再几年后又被一个一个昭雪时的时代和国家的目光,流动的镜头和飞速而过的脸,就是缓缓的历史和生命。你们也有着你们短暂而辉煌的时代,而时代即是缔造家亦是摧毁者。基本上每一个人的结局都是同一时间的同一句话,甚至还有事件过后因为正名时太过激动脑溢血而亡。我甚至从未见过彩色的你们,却仍怀有一万分的崇敬和惋惜,thanks to you all

战争年代孩子总是最无辜的。昆仑影业公司出品,夹杂着些孙瑜浪漫主义情节(闹剧),以活泼、流畅的风格再现流浪儿在那个时代的悲惨遭遇,从而对社会形成有力的控诉,俏皮机灵的三毛以天真的性格对待社会不公待遇,与乞讨娃们一起做童工,博得观众同情。影片几处萧瑟寒冷的夜晚出现三毛更加凸现其身世悲凉。蒋js的儿童节演讲段落,这一声音蒙太奇的使用,以及流浪儿与衣装整齐的孩子的对比,讽刺意味更是浓厚。最后宴会上一连串鼓掌的超卡司阵容(赵丹、上官云珠的友情客串),三毛带领伙伴们的“猛闯豪华宴会”。影片结尾的真实庆祝影像与虚假故事相融合,时代更迭,带给人们生活的改变。

我喜欢三毛,就因为他很有个性、意志坚强;我喜欢三毛,就因为他正直善良、见义勇为;我喜欢三毛,就因为他聪明机智、富有童真;我喜欢三毛,就因为他是不断经历磨难却永不放弃的人。尽管三毛的生活很凄惨,但在他身上展现了许多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她又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孩子。他看到一个高个子大男孩在蛮横地欺负一个小男孩时,不顾自己比对方矮一个头的劣势,勇敢地冲上去帮助弱者,回击了那个欺负人的大男孩。三毛是旧上海的一名孤儿,他不但没有家,还没有一个亲人,旧社会,三毛这种流浪的孤儿是如此悲惨。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这样的孩子。他们没有家人,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们等待着我们的帮助,等待着着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等待着、等待着……

儿童社会问题片的巅峰之作了,小演员演得非常棒。此片诞生于新旧中国交替之际,事实上,中国的许多好电影也正是诞生于这一阶段。一来由于人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不再苦大仇深地拍摄说教味浓的电影,二来政府尚未稳固,审查相对清明,因此,49年前后的片子艺术成就都非常高。此片改编于漫画,通过一个流浪儿童的经历,揭示了底层社会的残酷与无奈。同时也表明了,贫苦人民对善良与正义的崇尚,以及社会将他们推向罪恶的深渊。最值得反思的一段是,三毛参加儿童节游行,漂亮的口号与残酷的现实对称之下,令人悲愤。解放军的来临,让该片有了完成度。

可是说填补了《迷途的羔羊》中我提到的一些问题。首先这部电影开始真正地去发现和观察流浪儿童这个群体的内部构成,你会发现流浪儿童并不是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团结,其内部存在很多复杂的因素,成员间均受制于成人的压迫,并且也会为了一碗饭而相互斗争抗衡。其次是三毛这个人物塑造得非常丰满,《迷途的羔羊》中的主人公其实是很模糊的,但三毛个性鲜明,有自己的原则,这一点比较酷。这两部看下来,都有《雾都孤儿》的影子,在叙事方面一脉相承:一贫如洗的孤儿进入大城市,辗转于各个草棚、人群,并被拐入扒手群,被有钱人家拯救后,见证了有钱人的虚伪荒诞,最后回到最初的生活状态。这场流浪儿童的曲折旅程,见证了人间百态。这部电影的服化道已经比较成熟,镜头语言也很值得探究,声音与前几部相比更是跨越性的提高,总体比较深刻。

完整重看这部1949年的黑白老电影《三毛流浪记》,猜想:要么是小时候看过但如今印象模糊了?要么可能儿时就看过2006年的动画片《三毛流浪记》和1996年的电视剧《三毛流浪记》。——《三毛流浪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公映的国产故事片。影片于1949年开拍,摄制进入尾声时正是上海解放前夕,社会局势不稳,摄制组决定停机,保存好全部胶片,全体人员分散隐蔽准备迎接解放。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三毛流浪记》恢复拍摄。创作人员日夜加班,昆仑公司动员多位导演帮助他们进行后期制作。为了抒发欢庆解放的欢乐心情,剧组补拍了三毛参加庆祝解放大游行的结局。这也使得该片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部跨越了两个时代、拥有两个结尾的影片。-百度百科 —— 来自导演的自传:.com/review/5545760/

三毛的故事发生在解放前的上海。上海都市的形象完全是两级的。影片一开始,画面前景是低矮的小房子,后景则是雾气中若隐若现的高楼,一个挑着重担的脚夫匆匆走过。影片的故事和三毛的形象耳熟能详。衣衫褴褛的三毛在繁华的上海街上头游走。他想找份工作,依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

结尾让人如鲠在喉,只顾强调政治色彩,也不管是否突兀。我爸看到这说“所以这部电影就想说'宁做社会主义的草,不做资本主义的狗'呗”。我嗤之以鼻,心想这也太肤浅太宏大叙事了。后来想想,他概括的并非完全不对。三毛有没有阶级意识?不能说完全没有。他的儿童天性使他有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意识,所以他在资产阶级生活作风侵占他个人领域的时候表现出了矛盾与反抗。换言之,他对富人生活的不喜爱,主观上不带有阶级意识,但那种奢靡腐败、装腔作势、无聊沉闷的生活是与当时的资产阶级挂钩的,所以行为上依然是三毛带头反抗了这一切。他是有一定阶级意识的。所以如果作者是想借儿童三毛之手表现这种冲突,宣扬某种意义,也可算是成功的。

《三毛流浪记》讲述了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在解放前的上海,三毛是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无家可归,衣食无着。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为了生存,他卖过报,拾过烟头,帮别人推黄包车,但总是受人欺侮,但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只有与他命运相同的流浪儿关心他,给他温暖。

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儿童讽刺喜剧,三毛虽然贫穷,就连吃的和住地地方都没有,但却心向善良,不怕强暴,这种渺小到尘埃里的善和美,是一种无与伦比的高贵。与浮华外表的富人生活、虚伪的教化格格不入,也是三毛最后决然的把小西装扔去的离开富人生活原因所在。影片以儿童的视角讽刺的表达了时代、社会对儿童的摧残和巨大的伤害,片中导演对儿童形象的深刻塑造,值得今天的儿童片和动画片反思和学习。

结合时代来看三毛流浪记确实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像多个短片结合一样通过多个散而不乱的情节来塑造三毛的人物形象与社会环境。对比形成的讽刺在剧中很多,对比下的黑色幽默真的让人笑不出来。看到后面尤其是富人家当儿子那段为啥我感觉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最后一段如果不要会好很多:既跟主题无关又难以深入表达新观点,本来各个剧情片段是逐渐深入的,然而这段很突兀地打破节奏,真的是用尽最后一分钟来表达影片的zhengzhi正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