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尼克松(2008)
《福斯特对话尼克松》(英语:Frost/Nixon),是一部于2008年上映的历史剧情片,由朗·霍华德执导,环球影业出品。剧情改编自彼得·摩根的同名戏剧,内容描写了1977年大卫·弗罗斯特对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的电视采访。
剧情
本片改编自一次真实的电视采访。有很多人将这次电视采访称为历史的转捩点,因为他们认为那次采访永远地改变了电视采访的历史,而它对于美国政治历史的影响也颇为深远。不论其历史意义有没有被夸大,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已经成为了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
自从水门事件发生之后,尼克森总统被迫在白宫引咎辞职。而随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尼克森在公众面前消失。但媒体可没有那么健忘,毕竟水门事件的影响是巨大的,但鉴于尼克森总统一直保持沉默,也没有以个人立场和名义对水门事件做过任何评价或是像无数人所盼望的那样表示忏悔。就这样,时间飞逝,三年的时间几乎冲淡了人们对这件事的记忆。然而就在这时,这场改变历史的采访发生了。
1977年夏天,尼克森总统终于答应了采访的要求,并亲自来到了演播室,准备向全美国的人民述说自己在总统任期内所发生的一切,当然也不会缺少他自己对这些任内的政绩:例如他与周恩来跨越时代的握手、美国人终于代表人类在月球上的一小步、还有结束了美国历史噩梦的越南泥潭——当然,最后还有压轴——断送他总统生涯的水门事件。尼克森想既然打算要进行访谈,那自然需要仔细选择采访人。不过一切都出乎尼克森的预料,电视台选择的采访人甚至不是美国人,而是一位英国记者福克斯。不过弗罗斯特看起来绝非刁钻狡猾之辈,而是保持着英国人特有的绅士风度看上去和蔼可亲,于是乎尼克森开始准备对策。
有人说商场如战场,而现实中采访也是如此。福克斯的采访团队也在为他们的采访作全方位的准备,尼克森能够担任美国总统并且在国际政坛中游刃有余,绝对是机智和狡猾完美集合体。所有人都想知道水门事件的幕后真相,但毕竟是极度敏感的政治话题,对于公众透漏多少才是合适?对于信奉自由和民主的美国民众来说,他们要求知道事实,但这次采访却又不仅仅是面对美国人,而是整个世界的政客。所以如何拿捏,是对战双方都头痛不已的问题。
而当这个时刻终究到来的时候,所发生的事情还是出乎所有人的掌控范围。这次电视采访变成了一场空前的口才辩论,成为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智慧交锋,一位是久经沙场的总统,一位是经验丰富的记者,采访的过程中那是刀光寒闪、暗箭横飞。而在采访高潮到来时,尼克森史无前例地承认“我让美国人民失望”。而那句“一旦总统窃听就意味着窃听不再是非法”的台词,更使这次访谈超出了采访的界限,最终成为了美国新闻史上的一个铭记历史的转捩点。
演员
- 弗兰克·朗格拉 饰演 理查德·尼克松
- 米高·辛 饰演 大卫·弗罗斯特
- 派蒂·麦科马克(英语:Patty McCormack) 饰演 帕特.尼克森
- 凯文·贝肯 饰演 杰克·布伦南(英语:Jack Brennan)
- 奥利弗·普拉特 饰演 鲍伯·泽尔尼克(英语:Robert Zelnick)
- 山姆·洛克威尔 饰演 小詹姆斯·雷斯顿(英语:James Reston, Jr.)
- 马菲·麦费恩 饰演 约翰男爵
- 丽贝卡·豪尔 饰演 卡洛琳·库辛
- 托比·琼斯 饰演 欧文·保罗·拉扎尔(英语:Irving Paul Lazar)
- Andy Milder 饰演 弗兰克·甘诺
- Gene Boyer 饰演 自己
发行
电影最先于第52届伦敦电影节上以开幕片的身分首映,接着在2008年12月5日于美国的三个剧院中发行,直到2009年1月23日才开始广泛上映。
评价
烂番茄新鲜度92%,基于248条评论,平均分为7.9/10,而在Metacritic上得到80分,收获普遍好评。
奖项
奖项 | 提名 | 结果 |
---|---|---|
第66届金球奖 | 最佳电影 | 提名 |
最佳男演员(弗兰克·朗格拉) | 提名 | |
最佳导演(朗·霍华) | 提名 | |
最佳配乐(汉斯·季默) | 提名 | |
最佳编剧(彼得·摩根) | 提名 | |
2008年拉斯维加斯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男演员(弗兰克·朗格拉) | 获奖 |
最佳导演 | 获奖 | |
最佳剪接 | 获奖 | |
最佳电影 | 获奖 | |
最佳编剧 | 获奖 | |
第15届美国演员工会奖(英语:15th Screen Actors Guild Awards) | 最佳男演员(弗兰克·朗格拉) | 提名 |
最佳演员(A.K.A.最佳影片) | 提名 | |
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影片 | 提名 |
最佳男演员(弗兰克·朗格拉) | 提名 | |
最佳改编剧本 | 提名 | |
最佳导演(朗·霍华) | 提名 | |
最佳剪接 | 提名 | |
第6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英语:62nd British Academy Film Awards) | 最佳电影 | 提名 |
最佳导演 | 提名 | |
最佳男主角 | 提名 | |
最佳改编剧本 | 提名 | |
最佳剪接 | 提名 | |
最佳化妆 | 提名 |
- 《请问总统先生》被美国电影学院选为2008年十大佳片中的电影之一。
获得奖项
- 第6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Leading Actor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reenplay - Adapted / David Lean Award for Direction —— Best Director / 最佳影片 / 最佳剪辑 / 最佳化妆和发型设计 - 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剪辑 - 第48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提名:Eddie —— Best Edited Feature Film (Dramatic) - 第15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提名:电影最佳男主角 / 电影最佳表演 - 第66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剧情电影 / 剧情电影最佳男主角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最佳电影音乐 - 第9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获奖:年度佳片 - 第61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提名:最佳电影导演
简评
尼克松由all the way里演Richard Russell的弗兰克·兰格拉出演,你这个尼克松完全不像啊;导演坚持踩一捧一的结果就是本片尼克松成了成就Frost的受害者,但是现实的尼克松显然不是这种一触即溃的小人物啊;Frost的形象也差点意思,好莱坞式的frost应该是妻离子散,至少是个酒鬼——接近于Richard Jewell里的律师吧
佩服编剧在史实背景下的细节虚构,把人物形象塑造得很丰满,演员特别是尼克松的扮演者表演很精彩,但出于对媒体话语的本能警惕,这两个知名政务人物和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表现,个人感觉是一场作秀,我看不到人性的温暖善良,只有虚伪和算计。如果这是创作者想要表达的,那在我这里应该是成功了。
演尼克松的演员的表演很出众,在采访中我没看到frost的魅力,反而被尼克松吸引了,他最后的微表情很令人动容。而且让尼克松忏悔的那个转折,我没感到有多么轰轰烈烈或者有什么戏剧性的冲突,所以这就是写实吗?现实中很少出现那种冲突性的转折,又或者精彩的瞬间只是通过电视的表达而被弱化了,但尼克松给我的印象为什么又被强化了呢?
!不错的纪实性事件采访历史剧情片!真实事件改编,英国记者采访水门事件后下台的尼克松,影片直到男主聚集起四人团队时才渐渐进入佳境,但首次采访时,英国记者猝不及防失去主动权,完全被尼克松牵着鼻子走,后两次的采访也没有达到预期,直到最后关于水门事件采访时才凭借未公开的资料彻底扳回局面,让尼克松面对电视镜头低头认错,最终成就了男主的事业,也抱得美人归!女主丽贝卡真是超漂亮!超有气质!
没有黑白是非,没有对错,却将一段无情冷酷的历史赋予了人文色彩。两个灵魂在对话中,各自撕下了自己的面具。Frost抛弃了原本的谄媚讨好之态,显露出骨子里威严和尖锐;Nixon摒弃了易怒的性格和暴躁的态度,流露出内心深处的迟缓和伤感。两个独立灵魂的相似程度之高,可以视为一体两面。Nixon给Frost打的cheeseburger电话无疑是充满戏剧性的,也是子虚乌有的,更合理的解释是Frost臆想出的,但也许是编剧借此无缝插入自己的看法。两人的境遇是如此相像,都想绝地反击,但最后的胜利者只能有一个。就像在最后结尾的对话中所说的一样,也许Frost应该去当政治家,而Nixon应该去当记者,也未尝没有道理。这样的好剧本真的不可多得,每一分钟都很精彩,演员的演技也完美至极。
其实我觉得男主觉醒那里觉醒的有些尬,不过可能只是我自己有这个感觉吧。其实看到最后我反而对尼克松有更多的感悟。从前在《娱乐至死》中看到过尼克松电视竞选失败那一段,广播到电视的转换使得比起逻辑缜密的演讲,人们更关注一个人的形态,尼克松可能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会因为不断擦汗而失败。政治总是在不停地斗争中,最后尼克松承认罪行那一段让我很有感触,我对不起我的朋友们,我对不起美国人民,我对不起美国的政治制度,演总统那位演员演技太好了,脸部微表情把握得很好。
尼克松真的充分摩羯座,明明喜欢人家的鞋但一直在吐槽,用攻击来掩盖自己的喜欢怕掉价,福斯特也是真明眼人,还是给看出来了。打一开始就感觉福斯特不能只是个夸夸其谈的花心少爷,能混到这位置得有两下子,转而认真搞资料时就没多惊讶,想说大哥你早干嘛去了。这俩人的互动非常精彩,特别是最后一场采访前尼克松深夜打到酒店发疯的那个电话,还有后来告别时最后的私下对话,他还在问是否真有过那个电话。尼克松说福斯特和自己一样是努力往上爬依然被看不起的人,暴露了他的孤独和自卑,当初的决定也就都有根据了。“电视会把所有复杂的思考简化,只剩下一瞬”,也暗合了大众对人的评价。总感觉上世纪那个年代真可谓风起云涌,政治人物真的举足轻重,更被神化却也有更复杂的人性,记者采访也真能成个事,叙事的力量足现。如今是一切都被简化了没人味了。
改编自2006年的一个英国话剧,讲述“水门事件”后著名主持人大卫·帕拉丁·弗罗斯特想要搞个大新闻——让尼克松认错。这是有真实事件原型的,这个故事的意义在于:只要动了国本(妨碍司法、滥用权力),总统也会被不依不饶的追责。有趣的是这是一场访谈,是媒体秀和政治的结合,弗罗斯特孤注一掷去逼尼克松认错,前提是美国这个国家给你机会,让“国王犯法与庶民同罪”。至于片子本身拍的实在乏善可陈,弗罗斯特的反转很草率,他的智囊团也形同虚设,为数不多的亮点反而是侧重于尼克松的失意心路。饰演尼克松的演员是《一树梨花压海棠》里糟践了洛丽塔的坏蛋。还有片中丽贝卡·豪尔这个角色有出现的必要么。
重温。太精彩了,安静却极富张力、标致的剧本,全片像绷着一根弦儿,从未断过,只有松紧之分,结尾则缓缓收敛下去。福斯特对话尼克松,回合制的背水一战,一场艰难的胜利。所有演员的演绎都太到位了。(是从大一的新闻史选修课知道的这部,后来和舍友偶然聊到,用我舍友的话说“她一个人滔滔不绝了整整20分钟,我一句话都没有说” 然而现在完全想不起来都说了些啥了hhh
1作为一个实打实的剧情片,电影,让其中的演员,时不时的跳出剧情,以一个“纪录片”的姿态,来叙述一些感想,这种完全的“纪录片”做法,真的合适吗?2影片,从一开始紧张激烈,互相博弈的零和游戏,到后来转变成尼克松本人自我感悟之后,决定面对镜头说出自己的罪行,这个转变,有么有道理,生不生硬?尼克松是一个狡猾的雄辩家、政治家,即便影片可能想要表现他脆弱、人性的一面,这种方式是否可以再做多一些的铺垫?
《Frost/Nixon》真的是一部评分虚高的电影,可以理解它如果作为话剧效果会更好,但以一部电影来说实在太差,整部片子的核心冲突不是访谈差多少钱,也不是合伙人之间的磨合,唯一的核心是Frost/Nixon,是对话,是在这种叙事中尼克松为美利坚的普世正义低头,而最终电影的效果不得不让人想到国产片。ps:尼克松醉酒打电话那段不错
最后的drama之前的所有戏都很拖沓。尼克松的character做得很好,但容貌和声音实在太出戏了;Frost演员标志性的礼节性微笑更接近于镜头前的紧张而非character building,而且本身也没演出层次感。最核心的问题还是,随着时间流逝,水门事件已经不是个事儿了,没必要把尼克松搞成美国第一罪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