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天梯(2015)

Himalaya:Ladder to ParadiseUP:2021-10-02

喜马拉雅天梯

评分:7.4 导演:萧寒 / 梁君健 编剧:梁君健
主演:索朗多吉 / 普布顿珠 / 格桑央宗 / 次仁多布杰 / 加布
类型:纪录片
片长:89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藏语 / 汉语普通话 / 英语
影片别名:喜马拉雅·天梯 / Himalaya: Ladder to Paradise
上映:2015-10-16(中国大陆)
IMDb:tt5172624

喜马拉雅天梯简介

建于1899年的上绒布寺位于珠峰北麓,距峰顶约20公里,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寺庙,相传莲花生大师曾在此修行。阿古桑杰是寺中唯一的僧人,他将珠峰视作空行母的化身,人类不应当打扰她,但他的儿子却是一名毕业于“西藏登山学校”的出色高山向导。
  这所全球唯一持续招生的登山学校仅面向珠峰脚下的两个县招生,目的是花四年时间把牧民的孩子培养成勇敢坚毅的高山向导,他们将在每年仅有几天的登顶期到来之前铺路、修保护绳、搭建从大本营到8400的所有营地、搬运物资和行李,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登山客的安全,好让他们不断突破自己,前往独自无法抵达的高处……
  电影讲述的就是这样一僧一寺、一座山、一群人的故事。它的名字来自于藏民们画在青藏高原岩壁上的白色小梯子,当地人称之为“天梯”,并相信它可以接引世人的灵魂通往圣地,而这些珠峰的引路少年们扮演的正是“天梯”的角色——有人将8848当成旅行的终点,但对他们而言,这只是起点与成年礼。

第13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国际纪录片评优单元 最受观众喜爱纪录片

简评

登顶对游客来说是生命的高潮,但对向导来说只是一次例行的工作。导演自称是想展示奇观与日常、信仰与商业之间的冲撞,但很不幸,他基本上都没表现出来。结果只拍出了个焦点涣散的风光奇观片。主角吊儿郎当,拿什么都无所谓,导致最后他那句点题的“我再也不想登顶了”越听越觉得像在开玩笑。

天梯是这些登山向导,是通向世界之巅的引路人。从这部片更多看到的是旅游业背后的人物命运,人与自然的竞争与生存的状态。一如片尾登山学校的入学学生所说,他们只是听说这是个不错的学校。对当地人来说是一条更好的生存之路,对游客,登珠峰只是一个个人理想。

萧寒导演这次的表现为什么跟《100年很长吗》和《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的完全不一样了?有人说他们是为了信仰,我看倒不如把他们理解成为了生存,毕竟不在那个文化语境下生活是很难有共鸣的,好像也不再有那种属于小人物的视角,平凡的生活与情感,壮伟的心灵震撼倒也没有呈现出来……

影片拍的很一般,前期铺垫太长,准备的过程其实大可不必在影片中展现出来,电影时间过短的话应该将侧重点放在登峰途中,且登峰途中的艰险并没有完全表现出来,结束的也比较突兀。我最佩服的还是摄影师全程跟拍下来,实在佩服,最后感叹一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020:No. 53。一次登山记录,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营地里僧人的一番话,珠穆朗玛峰是他们的圣山,现在攀登它变成了一种时尚。僧人话语间的神情仿佛在诉说着无奈与些许不满,当他们心中敬仰的圣物被开发成娱乐产业一条龙,圣洁的灵魂何去何从呢。

老喇嘛说,登珠峰变成了时尚,他能说什么呢?心情好复杂。人类征服的欲望好像是与生俱来的,因为不断求索的心我们的科技、社会才会不断进步。但是另外一方面,这些人想要征服的,是藏民眼中的圣山,是他们心里的神。你咋说呢。希望圆梦的同时,还是能对自然、奪别人的信仰,心怀尊重,心怀敬畏。

这样的条件下我认为已经拍的不错了,看到其他短评说片子主题涣散,可是这部片子本来就是群像记录,而且其实是有主角的,就是这群藏族少年,讲的就是他们帮助人登顶的故事。如果你觉得主题不够鲜明的话,我认为你是在找一个固定的答案,但纪录片和各种文艺作品提供的是审美,并非答案,所以不要以你狭隘的生活经验和视角来责问艺术呈现。

拍摄了摆渡人的故事——“有人将8848当成旅行的终点,但对他们而言,这只是起点与成年礼”。那位僧人说珠峰对藏民来说原是神圣的,而现在“登峰成了一种时尚,我能说什么呢”,登山学校的藏民学生组成了专业的向导团队,登顶前100m的那条小路会拥堵,即使有时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世界陆地的最高点最终还是被纳入了商业化的运作中,登顶成了一部分人的工作,又成为了另一部分人炫耀的资本······有些唏嘘的。

虽然高山向导是份工作,商业攀登也越来越流行,即使是那些缺少锻炼的人只要出了钱也能像被保护孩子一样带到峰顶,但导演还是拍出了藏族人民对于神山的敬意和畏惧。攀登永远存在危险,大自然也只是短暂地敞开了胸怀让我们靠近,希望攀登者都不要丢失掉这份敬畏之心。

带我看了世界的最高点,感恩。我看的是五集的电视版,那里有旁白,就是平静的描写藏区孩子,登山学校,校长的生活故事,很真实,每个人物都很鲜活。影响最深的是,索多作为学生完成了登顶,下来的访问,他说太累了,没有勇气再登一次,好真实,有血有肉的人。为了生活,也许选择登山学校并不是他的初心,也许初心是什么自己也没搞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想当农民,经过了学校的学习后,有没有培养出对登山的兴趣不知道。

一开始不理解为什么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去登峰,看到最后,一行人登上山峰,站在最高处,俯视周围的一切,我明白了。这是一种从内心油然而生的自豪,不仅是对自己爬上山顶的自豪,更是一种用语言无法形容的激动,芸芸众生,花开花落,用微小的力量做到了难以实现的事情。

获得奖项

  • 第13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第13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获奖:“金红棉”国际纪录片评优单元-最受观众喜爱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