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春秋(1979)

All That JazzUP:2022-02-26

《爵士春秋》(英语:All That Jazz,香港译《浮生若梦》)是一部1979年的美国歌舞电影,导演是鲍勃·福斯。由罗伯特·艾伦·亚瑟(英语:Robert Alan Aurthur)及福斯编剧。是一部半自传的作品。

爵士春秋

评分:8.6 导演:鲍勃·福斯 编剧:罗伯特·艾伦·奥瑟 / 鲍勃·福斯
主演:罗伊·谢德 / 杰西卡·兰格 / 利兰·帕尔默 / 安·赖因肯斯 / 克里夫·戈曼 / 本·沃伦 / 伊丽莎白·福尔迪 / 迈克尔·托兰 / 马克斯·怀特 / 威廉·勒马萨纳 / 艾琳·凯恩 / 狄波拉·盖夫娜 / 凯瑟琳·多比 / 安东尼·霍兰德 / 罗伯特·希特 / 大卫·马古利斯 / 基斯·戈登 / 阿兰·海姆
类型:剧情 / 喜剧 / 音乐 / 歌舞
片长:123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 西班牙语
影片别名:浮生若梦(港) / 所有的爵士乐
上映:1979-12-20(美国)
IMDb:tt0078754

爵士春秋简介

本片是一部音乐歌舞片,集七十年代爵士乐之大成。在1980年第3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奖,获52届奥斯卡(1979)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乐三项金像奖。
  ◇剧情介绍◇
  作为一个音乐剧迷,即使你不太熟悉金像奖导演Bob Fosse这个名字,我打赌你也一定听说过托尼奖和奥斯卡的大赢家《芝加哥》和《歌厅》,Fosse分别是这两部音乐剧电影版的编剧和导演,他的另一部著名作品就是这部《爵士春秋》。(其实只要稍微留意就可以从《芝加哥》的编舞上发现许多《爵士春秋》的影子,而且《芝加哥》开门见山的第一只曲子就是‘All That Jazz’。)
  《爵士春秋》可称是Bob Fosse本人的半自传影片,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叫Joe Gideon的百老汇资深导演,他天马行空,我行我素,才华横溢,但是由于没有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工作的压力和情感的放纵使他灰心厌世,健康每况愈下,最后在其作品的歌声舞影中,Gideon哼着《再见我爱》在手术台上踏上了不归之路。
  人生就是这般无常,Gideon先生可以创造票房奇迹,可以吸引各式各样的女子投怀送抱,但他和我们一样,常常对心灵的空虚和肉体的软弱束然无策。有志趣相投的朋友聊天,有喜欢的文章可读可写,有好听的音乐剧可以欣赏,有幽默的心情可以时常微笑,有不含SARS病毒的空气可以呼吸――不知道这样简单的幸福上天还可以赐我们多久?
  金曲提示:《在百老汇》(On Broadway)、《自君别后》(After You've Gone)、《重焕生机》(Everything Old Is New Again) 、《再见我爱》(Bye Bye Love) 。

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罗伯特·艾伦·奥瑟 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鲍勃·福斯 第33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鲍勃·福斯

简评

在为《伦尼的故事》打出五星的时候我或多或少刻意聚焦在那些我喜欢的、震彻心扉的部分上,而那些我不太喜欢的——近乎无序的素材编辑、稍显失控的节奏把握、无节制的对脱口秀和戏剧舞台的依赖,竟然穿越到了这部更享盛誉的《爵士春秋》,倒反极大地激发了我的不满。很简单,作为一部“伟大”的歌舞片,没有任何一个旋律给我留下印象,亦未有片刻令我沉浸其中,这还用再论什么么?什么死亡五阶段、什么沉重与恐惧,翻来覆去地,哪怕再读读影评人们的文字,也不过如此了,与《伦尼的故事》那种普世的、充满力量的表达不同,我会毫不犹豫地将本作归入“我将吝啬我的共情的外国电影”。

年初看《歌厅》的时候“诶,歌舞片还能这样”的惊喜,看《爵士春秋》的时候亦感受到了,大概现在心中的top3歌舞片就是《雨中曲》《歌厅》以及《爵士春秋》了带着70年代特有的阴翳感和摇摇欲坠的虚无气质,编舞亦带着梦一般的飘摇感,回忆与现实,死亡与幻象相交织,“人生就如走钢丝,其他时间都是等待”

当年看的时候直接是给的五星,因为太喜欢了里面的剪辑了,不过现在来看这里面也就只是在讲述一个人的生活状态罢了,很多镜头,实际上偏向一种纯粹化的冷静。也是终于知道为什么库布里克喜欢这部了吧?把他的样子绝对是很喜欢这种看似烦烦扰扰,实际上内核却简单到爆的东西。不过他不准备把内核搞简单,哈哈。

如同揭开公民凯恩的第七封印,在现实与虚幻的跳跃间重演八部半式的叩问——关于创作者的自反(ego)和艺术家的游戏(sex)的永恒话题。本片最好地证明了电影情绪的秘密不仅在于人物(肢体、面孔),更在于剪辑。Vivaldi和泡腾片的交响乐,放浪寻欢抑或痛苦挣扎,生命的美与丑恶终将迎来休止,在与死神的对视中直抵死亡的高潮。

故事并不新鲜,但是拍得无比炫目,才华与欲望的失调,让生活与生命陷入失序的漩涡,最后一段交织于商人的冷酷算计、艺术的极致表达和生死边缘的痛苦挣扎,模糊了弥留间的想象与现实的边界,交叉剪辑高潮迭起,故事节奏和镜头表现都充满了灵感,歌舞场面灵动、野性具有冲击力,却又并没有过犹不及的油腻感,视觉化的意识流令人拍案叫绝,似乎歌舞都是内心潜藏暗流的表达。或许对于艺术家来说,尽情的燃烧自己,痛痛快快的活过一回,要比安稳、体面、平庸的活着有意思多了,纵情声色是表象,为的是对抗存在的虚无。

歌舞版《八部半》,绝美的美术和挑不出瑕疵的编排谱写出一个偏执的艺术家面对死亡的心路历程,影片的剪辑与镜头调度同样堪称一绝,70年代影片的先锋性在歌舞片领域也被福斯发扬光大,实际上影片结构的搭建是写就一首乐曲的过程,线性推进的同时转场不断使用相同的蒙太奇段落,例如前半段的复现是吃药-洗澡-滴眼药水,后半段则是死亡的五个阶段-护士-心率仪,最终全片中出现过的所有角色齐聚一堂,完成这场甜美的死亡秀,剧情中的主角没有完成剧作,但却完成了生命的狂想曲,很显然受费里尼影响,而对于死亡的形象刻画在电影史上也是一个亮点,伴随着吗啡精神跃向癫狂而无悔

鲍勃·福斯的自传片。从《西区故事》到《油脂》再到《爱乐之城》,我曾坚定地认为歌舞片是电影最“造梦”的艺术,没想到《爵士春秋》如此不同,镜头的转换非常冷冽(它是电影的语言而不是很多歌舞片一样的舞台语言),它清醒而痛苦,弥漫着死亡的气息,男主角最后死在了舞台上,完成了现实最后的献礼。电影里每一场舞台都极具生命力,那种来自粗俗、放荡、原始的美,大概是鲍勃福斯最诚恳的自我表达吧。

#CineFan经典修复重映#20201121@香港大馆。作为1979年的作品,真是惊艳。无论是镜头、剪辑、表演还是对歌舞片边界的试探,都无比的超前,具有实验先锋意识。Bob Fosse的自传性作品,他在排《芝加哥》时因心脏突发问题进医院做手术导致《芝》停排半年,现实里的他手术顺利、回到剧场完成了传世音乐剧经典,而他却残忍的把电影里自己杀死。看得出Fosse清楚自知:自己的天才创作和无所顾忌、疯狂、无节制的生活状态,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魔鬼交易。开场十分钟的音乐剧选角戏,伴随着经典的“On Broadway”,用近似于纪录片的方式呈现,非常喜欢。中段高潮无疑是那段情色歌舞戏,是近乎cult意味的大胆。结尾的放飞如嗑药般迷幻,在79年很先锋意识,但在今天看有些形式大于内容。无比怀念百老汇。

私影史最佳歌舞片一反好莱坞黄金歌舞类型片,自成一派。以前《歌厅》战胜《教父》拿下最佳导演,现在《爵士春秋》力夺金棕榈。在歌舞中感受如费里尼《八部半》马利克《生命之树》的生命感,结尾一段歌舞升华极致,把前面营造的生命感打碎,化为死亡,见得着幻想,见不着希望。第一次见歌舞片有着卡夫卡深度且感官极佳。

该片名字还有个隐喻是“all the shit”,似乎在即将逝去的生命面前,好像什么都不重要,但是泄愤般的又什么都让人难以割舍。“怕墨守成规,怕平庸无为”最终怕的还是生命逝去,来不及后悔。电影的拍摄手法非常迷幻,许多歌舞片段都是男主心中幻想的,宛如走马灯般一幕一幕重现,回忆与进行,现实与虚构相互交织,构成了这部电影。亲情,爱情,忠贞,友情,事业,导演各种思想观念由歌舞表达了出来,让人回味无穷。性与爱之间的割裂,身体和精神的忠贞,利益与友情的对比,亲情与事业的轻重……在死亡降临时似乎都烟消云散了,再炫目的舞台,闭上眼,也就是朴素的裹尸袋。

能看出来许多视听手法对之后诸如《猜火车》、《梦之安魂曲》等大麻片的影响,但毕竟有《八部半》佳作在先,再看这部片子虚实交替的构思便不会觉得新鲜到哪儿去。不过倒是发现了一个自己的观影趋好——在电影世界里,比起在舞台上正式演出的舞蹈,反而是这样排练场上的素颜演出往往更能打动我,从本片到《芳华》再到《Marry The Night》的MV都是这样。

整个片子除了歌舞(主要还是舞,音乐实在不咋),就是反反复复的对死亡的恐惧而已。而且还恐惧得非常空洞单调。秀场的复杂性也仅仅生硬浅显的点到一些。论艺人人生的混乱,远远比不上《Velvet Goldmine》和《The Doors》。拍摄手法还行,很多smash cuts,虽然有点眼花缭乱讲得还算清楚。论整体水平,音乐,和深度,还是比《芝加哥》差远了啊。

获得奖项

  • 第19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第19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获奖:Eddie —— Best Edited Feature Film
  • 第33届戛纳电影节
    第33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主竞赛单元
  • 第37届金球奖
    第37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音乐/喜剧类男主角1
  • 第32届戛纳电影节
    第32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主竞赛单元
  • 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剪辑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最佳摄影
  • 第44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44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导演
  • 第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第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提名: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 第3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3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摄影 / 最佳剪辑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Actor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Production Design/Art Direction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ound / 最佳服装
爵士春秋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