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984)

UP:2021-12-18

《威震太阳神》(英语:2010,又名2010: The Year We Make Contact)是一部1984年发行、由彼得·海姆斯(英语:Peter Hyams)编写与执导的美国科幻电影。它是1968年史丹利·寇比力克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续集,故事原作为亚瑟·克拉克的小说《2010太空漫游》。

演员表影评剧照
2010

评分:7.9 导演:彼得·海姆斯 编剧:亚瑟·克拉克 / 彼得·海姆斯
主演:罗伊·谢德 / 约翰·利思戈 / 海伦·米伦 / 鲍勃·巴拉班 / 凯尔·杜拉 / Douglas Rain / 玛多林·史密斯·奥斯巴内 / 达纳·艾卡 / 塔利辛·贾夫 / James McEachin / Mary Jo Deschanel / 埃利亚·巴斯金 / 萨韦利·克拉玛罗夫 / Oleg Rudnik / 娜塔莎·施奈德
类型:科幻 / 悬疑 / 惊悚 / 冒险
片长:116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 俄语
影片别名:2010威震太阳神 / 2010太空漫游 / 2010超时空出击 / 2010: The Year We Make Contact
上映:1984-12-07
IMDb:tt0086837

角色

  • 罗伊·谢德 饰 Dr. Heywood R. Floyd
  • 约翰·利思戈 饰 Dr. Walter Curnow
  • 海伦·美兰 饰 Tanya Kirbuk
  • 鲍勃·巴拉班 饰 Dr. R. Chandra
  • 凯尔·杜拉(英语:Keir Dullea) 饰 Dave Bowman
  • 道格拉斯·雷恩 饰 HAL 9000的声音
  • Madolyn Smith(英语:Madolyn Smith) 饰 Caroline Floyd
  • Savely Kramarov(英语:Savely Kramarov) 饰 Dr. Vladimir Rudenko
  • Taliesin Jaffe(英语:Taliesin Jaffe) 饰 Christopher Floyd
  • James McEachin(英语:James McEachin) 饰 Victor Milson
  • Mary Jo Deschanel(英语:Mary Jo Deschanel) 饰 Betty Fernandez, Bowman's widow
  • Elya Baskin(英语:Elya Baskin) 饰 Maxim Brailovsky
  • 达纳·艾卡 饰 Dmitri Moiseyevich
  • 奥列克·鲁德尼克(英语:Oleg Rudnik) 饰 Dr. Vasili Orlov
  • 娜塔莎·施奈德(英语:Natasha Shneider) 饰 Irina Yakunina
  • Vladimir Skomarovsky 饰 Yuri Svetlanov
  • Victor Steinbach 饰 Nikolai Ternovsky
  • Herta Ware(英语:Herta Ware) 饰 Jessie Bowman
  • Jan Tříska(英语:Jan Tříska) 饰 Alexandr Kovalov
  • 甘蒂丝·褒瑾 饰 SAL 9000的声音

2010剧照

201020102010

简评

如果要和库布里克的2001比较,这部只能说讲清楚了故事,还原了道具,以及解开了谜团,和2001确实不是一个风格,表达主旨与思想的方式也更直接与积极。但作为一部独立电影来说,我觉得其还是非常出色的,简单明了地推动剧情,同时还有宏大的宇宙景观欣赏,在渲染紧张气氛的方法上也和2001有异曲同工之处。这部片更多地与政治、意识形态连接在了一起,结尾也十分有现实与警示意义,让人对石碑的理解更深刻。当结尾恢宏的音乐响起,伴随着冉冉升起的太阳,新的文明即将孕育,一切将重新开始,生命之外还存在更高阶的生命,人类,也应当以尊重、和平的心态对待宇宙,以及对待自身。

“大象无形”电影里用这个词来形容黑色石板,其实用于库布里克版本更贴切。比2001商业了许多,叙事节奏向好莱坞式科幻片做了妥协,显而易见地加入了不少政治元素使原作的诗意流失,删去了钱学森号的情节太遗憾。比较多地保留了原作的视觉风格,鲍曼指挥官出现的时候回忆杀了。最后高潮部分的太隗初升简直震撼!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配乐配上画外音台词直击心灵深处,可留下反复吟诵。

有点失望,本来想打两星但是看到结尾伴随着《查图》经典bgm的诞生出文明的欧罗巴迎来的新的“朝阳”一幕决定还是给三星。换了导演之后这部明显节奏加快了不少,而且少了库布里克标志性的古典乐少了点味道。zz色彩变得浓厚,黑了苏联宇航员,删了钱学森号的情节,考虑到这是八十年代冷战时期的片子倒也可以理解(所以阿瑟克拉克觉得都2010了冷战还没结束吗……)距离第一部的拍摄时间过去了将近二十年,但是技术上也没见明显提高,结尾的升华大概也是结合了当时世界现状,但是我总感觉偏题了

有神作在前,续作确实显得蛮平庸的。情节的推进都靠人物对话进行,镜头画面非常平淡,导演应该经费有限,大量的太空情节都是一笔带过,前期的弗洛伊德家庭生活及宇航员之间的对话都比较冗余。本片最大的好处是为我解惑了前作HAL9000的行为动机以及了解了整个故事的世界观。故事拍的通俗易懂,一目了然。

看完《2001太空漫游》趁热打铁看了第二部:九年之后,冷战背景下的再次探索黑石碑之奥秘。最后博士和人工智能哈尔的问答确实是本片的亮点,身为制造者的博士依然选择尊重人工智能说出真相,人工智能也表示理解。最后也算是大圆满:飞船一众人得以逃脱,木星被造物者黑石碑改造成恒星,是为了创造“一颗发现生命的木卫”(前面众人发现有叶绿素存在的星球)生命发展的条件。而上部的船长鲍曼,已经是化为意识形态,等于说是更为高阶的生命存在了。

很多评论说完美还原或刻意还原导致不出彩,其实这些带评论家根本没有看过原著吧?相比原著,电影有很多改动,如原著中占了很大部分的钱学森号被省略了,电影还为了迎合观众把美苏关系搞得更焦灼,最后钱德拉在返程中安静离世这些重要的东西都没有啊。我觉得这部电影只能算一步优秀的改变作品吧,中规中矩,有2001在上头压着也难有所突破。毕竟整个故事的概念是库布里克和克拉克一起构思的,2001的电影上映时间还早于小说的出版时间。

作为2001的续集,并没有超越前作的亮点,尽管怀着好意去为2001作注解,但却无心破坏了2001令人们震撼的神秘印象。此外,这部1984年拍摄的作品将故事背景设定在2010年美苏依旧争霸的战争年代,可能编剧也没有想到写下这故事五年后苏联便在历史长河中退了潮。小小地球上那些被人类看作天大的事件,小到人生失意,大到两国开战,一旦置之于宇宙,瞬间便成了沧海一粟,毫无波澜。我们是人类,既幸运又可悲的人类。

敢给太空漫游拍续集这份勇气就值得五星。虽然比不了太空漫游,但是比起很多科幻片来说都是好太多的。其实本片就是把小说的结局再拍出来了,还顺便给哈尔9000洗白了一波,作为读者意识,我不喜欢小说的结尾,但是拍成电影,要给个结局无疑是操作性难度较低的,我相信有未来的“超人类”回来拯救我们这些处于过去的旧人类,毕竟要指望进化到高级文明甚至是,究极文明,还是要靠我们人类自己呀!万事不求人。

5555555555我那可怜的hal,他好可怜,看哭我。苏联的飞船还有内饰真的好丑好土阿【笑哭】那个柏青哥控制台真是土到我。。。相比之下2001里美国的飞船有审美太多了。还有行事风格真就“毛子行为”呗。。。。555555我的hal,那么温柔的hal,那么勇敢的hal,那么宽容的hal,那么单纯的hal,人类还这样恶意揣测他,我最恶心的不是人类要它牺牲,而是骗它。因为观影体验比2001好不少,所以5星。

看完小说,四星改三星,相比小说,电影很多地方的改动显得狭隘。例如博士刚清醒飞船上人与人之间的敌意,白宫前的冗长的对话,因为交战原因而把美国人赶回发现号。减少了史诗的气质,显得更加小家子气。少了钱学森号和欧罗巴这些关键情节,让逻辑上和情节上都给人一种降级的感觉。推荐大家读小说。当然也有好的地方,书里钱德拉博士没有告诉哈尔太多,而电影里增加钱德拉博士告诉哈尔真相,想留下来陪哈尔,而哈尔拒绝了,电影这部分对话还是让人动容的。总体相比之下,2001虽然简洁很多但是留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且史诗气质只增不减,导演功力高下立见。

跟2001一样思想超前的电影,在前半个小时过多的台词让我觉得它无法比肩2001。但结尾的思想和传递的内容让我放下了这种想法。处于冷战中反冷战的思想只能寄情于太空,也是唏嘘。虽然电影一直在宣扬科学与政治的分离,但这种思想其实也是被政治裹挟。相比于2001更加商业,更加通俗易懂,单拿出这一部绝对称得上好电影,超前的思想很难想象是八十年代拍出来的。但第一部是一部艺术,光芒掩盖了第二部。(想到冷战也是人类历史上几乎是最大的一次技术爆炸,其实第二部拍摄时人们根本没意识到他们正在触摸黑体)

《2001》是不可复制的太空史诗,《2010》则切换赛道,拍成了一部纯粹的通俗商业片,似乎也不太适合放在一起比较。但电影唯二的两次令我头皮发麻的体验,却还是头尾两次响起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仿佛梦回《2001》。改编上,完全删除了“钱学森号”的篇章,同时将小说中相对和谐的美苏关系拉回到剑拔弩张的现实,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火花一触即发,也算是修正了阿瑟·克拉克在当初相对理想化的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