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1956)

上甘嶺UP:2021-07-16

《上甘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56年摄制的战争电影(黑白),讲述的是朝鲜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

演员表影评剧照
上甘岭

评分:8.2 导演:沙蒙 / 林杉 编剧:林杉 / 曹欣 / 沙蒙 / 崔家骏
主演:高保成 / 徐林格 / 张亮 / 刘玉茹 / 刘磊 / 李树楷 / 田烈 / 张凤翔 / 白英宽 / 张健佑 / 张巨光 / 王枫
类型:剧情 / 战争
片长:124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Battle on Shangganling Mountain / The Battle of Triangle Hill / Battle of Shangganling / 上甘岭战役
上映:1956-12-01(中国大陆)
IMDb:tt0334339

上甘岭简介

抗美援朝进入最关键的决胜阶段了。美军在板门店谈判期间,暗中调集大量军队,发动突然袭击。美军目标很明确,就是攻占上甘岭,以此作为据点,进而夺取五圣山,一次增加谈判的筹码。
  在上甘岭守卫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八连。面对比我方多得多的敌军,志愿军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顽强抵抗, 以此拖延美军时间,粉碎敌人阴谋。连队在连长张忠发(高保成 饰)的带领下,与美军浴血奋战。虽然坑道里的环境恶劣,而且面临着断水断粮的危险,但是志愿军硬是坚守了24天,为中朝联军大反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甘岭剧照

上甘岭上甘岭上甘岭

简评

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1952年秋,正当板门店谈判休会期间,美军在朝鲜中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企图攻占上甘岭和五圣山,借用武力达到他们在谈判桌上达不到的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八连连长张忠发,率领全连战士坚守上甘岭阵地。他们曾一度被切断与后方的联系,缺粮缺弹缺水,情况艰难,但战士们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在坑道里坚持了二十四天,完成了拖住敌人的任务,使中国人民志愿军获得大反攻的胜利,从而扭转了朝鲜战场的形势,迫使美方代表在板门店重新坐下来谈判,并最终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可与《八佰》《金刚川》形成重要参考系,或说后两者中的设计有不少取自本片。主旋律部分当下看来有种反讽意味,56年摄制52年,“集体主义对人的禁锢与狂热”这一时代气息尽显于群像脸庞。当年的老电影很大的优势就在于,演员在现实中仍处于戏中,对再现时代有着先天优势,全员都贴着那身衣服,把那种荒诞的深情演得很到位,反讽效果极佳;而如今的战争片,努力者众多、入戏者寥寥(张译)。抓松鼠与《我的祖国》两段戏值得注意,将山水影像、坑道残损日常进行异质性拼贴,藏有“抗美援朝本质虚无”的隐性反主旋律表达,而又以《我的祖国》这样的主旋律标题释出,再次达成如今回望后的反讽感。

要知道从小到现在,我一看到电影频道播这种画质的电影就直接转台了,昨天为期三天的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结束,这是一名党校老师在上课时给我们推荐的电影,因为听课听的很感动所以就坚定要看电影的想法了,看到后半段眼泪哇哇的流,那个年代的英雄都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啊,那会的支部会批评和自我批评开的多真实有效啊,革命先辈们在坑道里苦中作乐的乐观主义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不知道他们看到现在的我们会不会低头不语,叹气不止呢。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4K修复上映。资料馆里全场此起彼伏着“一条大河波浪宽”的合唱还挺震撼的,该说这也算是现象级别的事件了,一旁的老爷爷不断与两侧观众(包括我)讨论影片的剧情,甚至提前喊出人物角色的台词,可见本片真是一代观众的经典记忆啊。这是中国本土的战争神话,美帝的战争片是火药量超高规格的枪林弹雨,而中国战争电影的一大特色就是吃苦复吃苦,战士们被困坑道之中,缺粮断水却仍然磨练着铁人般的坚韧意志。在这种非人化的群像摹写中,好在还有一只小松鼠,这真是最显眼的一笔亮色了。

用一位战士的《战斗日记》结构全片,“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电影中志愿军们是在坑道里合唱起这首意象开阔的歌,当面相当动人。在山洞里闲谈,战士们受望梅止渴的启发想象关于水的故事。唉,朝鲜战争太难了,不谈食物和衣物,连水都没有。稍微查了一些资料,电影和配乐的创作过程都可以拍一部大电影啦!捉松鼠的那场活泼气氛的情节,很有心意,想到了在80年代初谢飞的《我们的田野》,也有这样的情节设计。

必须在这样一个时刻,即抗美援朝70周年的纪念之时,看一下这样的一部爱国电影。有国才有家,这是越大才会越理解的一句话。和很多经典的红色老电影一样,当年的演员在非常有限的条件下却总能表演出深入人心的画面,也许就是那种纯粹的代入感和表现力,让黑白的色彩变得更加鲜红和壮丽。53分20秒开始的“我的祖国”不仅是这部电影的经典,几乎就是1949年之后,新中国再次回到世界舞台的见证。每个国家的苦难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自知,但同时,每个国家的伟大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会发自内心的自傲。也许这部电影本身并没有这支“我的祖国”来的耳熟能详,但这不影响这部上甘岭在中国电影史上和老一辈中华儿女心中的位置。

这部电影太好了。我是95年生人,小时候电视上播我从来不看,现在快30岁了,自己找来看。《上甘岭》是真正的反战电影,它确实为了照顾观众没有放太残酷的战争场面,但是却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先辈们所经历过的种种困难,愿世界和平,再无战争。电影后半部分我都是哭着看完的,太催泪了。八连连长,七连指战员,通讯员小杨,等等等等……每个人都是真正的英雄。

查阅上甘岭战役的背景才发现,这是抗美援朝中具有极大战略意义的一场大胜仗,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此以弱胜强,以极大的牺牲为代价重创“联合国军”,并迫使其“停止了任何对志愿军的大规模进攻计划”,因而对战局影响深远,是我国战史的重大胜利。上甘岭实际是谚文상감령的音译,指战斗发生的地方,查阅地图发现,它位于当今三八线以北,离分界非常近。电影的主题曲是一首雄赳赳的战歌,然而真正为人传唱的,却是女战士王兰带领大家唱出的《我的祖国》,这首歌真的是太具有魔力了,当她唱响,那种想象的共同体的凝聚力就涌入了脑海,热泪自然而然就流下来了。想起在异国听这首歌的时候,一条大河,一阵稻香,一种想象。片中还有一段音乐很有意思,镜头给到美国大兵时有一段爵士,当bass walking起来,我想这大概是十七年电影里唯一一段爵士了吧

四星给电影,还有一星给一条大河波浪宽。抗美援朝的惨烈,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只有教科书里的几篇课文,这样的电影给了一个直观感受的机会,拍摄的年代离战争非常近,所以对于当时情况的还原,应该是非常到位的,局限于当时的拍摄条件和黑白影像,冲击力就差了些。如果说有不足的话,那就是局限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意识形态对美军进行丑化弱化,丑化弱化这样强大的敌人,对当时进行艰苦战斗的志愿军来说,并不公平。

#电影资料馆 这应该看作是“歌”颂电影,真正的战斗场面并不多,就算有也通过气势恢宏的音乐匆匆带过。美军占领阵地时,配以美式酒吧休闲风音乐,中间众人吟唱《我的祖国》,还穿插了各地的风貌,所以观感更像是几出MV的拼接。但全片通过几篇日记架构而成,在日记里投入些许浪漫的成分,音乐的大量使用也相应地显得合理。呈现的更多是被敌人堵在坑道的段落,试图讲述更深入内心的事情,其中还不乏幽默,例如疲惫地朝洞口扔罐子,以及结尾的地上在打地下在吃,这时才能感觉到,啊,这些就是鲜活的人。有几处长镜头的利用,开场不久就利用一个横移长镜头,跟随师长同志从一个屋到另一个屋。大场面特效毫不含糊,人海战术在大银幕上震撼非凡,在战场上听不清人物台词,算是还原了当时的状况。其中还有一名能独立思考的女性,在这种题材下十分难得。

电影院4K修复版。尽管表演方式、剧情节奏、画面剪辑、台词用语、价值取向等已经和现在观众的习惯有很大差别,但意料之外丰富的笑点和接地气的细节生动呈现的革命乐观主义,以及卫生员姑娘在战斗间隙笑靥如花唱起的令人心潮澎湃陶醉其中的《一条大河》,依旧打动人心。“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向来不喜欢看战争片,结果这部《上甘岭》改变了我对战争片的看法,原来我不是不喜欢看战争片——我只是不喜欢一度的爆炸子弹填充情节,不喜欢主角永远的枪林弹雨里“打不中”的光环,不喜欢为了照顾明星而刻意的拗造型帅气,不喜欢女性出现的意义就是为了和男主角谈恋爱,不喜欢看扮演的日本人却故意蹩脚的说中国话……这部《上甘岭》里,没有性别歧视,没有光环与个人英雄主义,只有人情、军人、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无畏战士”们还有炽热的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