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结局(2017)

Happy EndUP:2021-05-16

快乐结局

评分:7.3 导演:迈克尔·哈内克 编剧:迈克尔·哈内克
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 / 让-路易·特兰蒂尼昂 / 马修·卡索维茨 / 芳汀·阿杜安 / 弗兰茨·罗戈夫斯基 / 劳拉·薇琳顿 / 奥拉利亚·佩蒂特 / 托比·琼斯 / 希尔·佩尔 / 哈萨姆·甘西 / 娜比哈·阿卡瑞 / 卓德·盖思特利 / 菲利普·杜·詹纳兰德 / 多米尼克·贝纳尔
类型:剧情 / 家庭
片长:107分钟地区:法国 / 奥地利 / 德国
语言:法语
影片别名:快乐终结(港) / 完美结局(台)
上映:2017-05-22(戛纳电影节)
IMDb:tt5304464

快乐结局简介

洛朗(Laurent)家是一个富裕的上层中产阶级家庭。80多岁的老人乔治·洛朗(George Laurent)逐渐陷入老年痴呆。他和两个已婚的儿女托马斯(Thomas)和安妮(Anne)一起,正不自在地分享他在加莱(Calais)富丽堂皇的庄园。离异而冷漠的安妮,不得不承受因儿子皮埃尔(Pierre)的失职而导致的灾难性工作场所事故的影响。与此同时,托马斯的前妻因一场神秘的中毒而被紧急送进医院,导致他13岁的郁郁寡欢的女儿艾芙(Ève)与父亲和他的新婚妻子安娜伊思(Anais)生活在一起。毫无疑问,在这个家庭中,每个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而随着洛朗家的命运与持续而不光彩的欲望交织在一起,一种特殊而又令人不安的联盟就会形成。但最终,有些更大的秘密即将揭晓……

第7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迈克尔·哈内克 第30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女主角(提名)伊莎贝尔·于佩尔 第30届欧洲电影奖最佳男主角(提名)让-路易·特兰蒂尼昂

简评

《快乐结局》是一部典型的群戏作品,一个资产阶级大家庭构成了“冷漠的人类”的群像:退居二线的老爷子一心只想求死,在要求安乐死被拒之后,他整了一出又一出的闹剧。老爷子的女儿经营着家族的建筑公司,是一个“女强人”,但她却培养了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儿子。在一次工程事故之后,她的儿子自知接班无望,便自我沉沦,更在家族事务中各种捣乱

影片并没有一个连贯、完整的故事可言,也没有对任何角色行事的动机做出说明;它只是将家庭成员的生活和交流状态连接、拼贴在一起,影片中远景以至远景镜头冷静地观察着所有人物的行动;有些情况下,影片甚至隐去了对话内容,仅留下一个对话或冲突的场景,力图以极度客观的视角摄取一张张疏离淡漠、意义模糊的家庭和街头快照……总的来看,还行吧.

承接《爱》的剧情,一切就清晰很多。中产阶级的貌合神离,小女孩的视角更加冷酷和清醒。每个人的痛苦,似乎都能理解。手机直播的开场,插入和结尾,导演与时俱进。讲故事的方式仍旧独到,细腻和冷漠。老头用枕头捂死了妻子,孙女推爷爷入海,在亲人的帮助下结束令人痛苦的生命,又何尝不是理性的爱?结局以女孩手机镜头里的直播结束,神来之笔。男孩中间的舞姿很卖力。?另外,母亲比较厉害的好像都容易出蠢货儿子?

散点叙事,用法国中产阶级家庭“死而不僵”,表面光鲜内里崩坏的切面暗示法国人当下伪善冷漠的心态,对待移民的无所适从,以小见大的表达主题方式像《白丝带》,也引用了《爱》的剧情,但是太过散乱无法凝聚成之前那股冰冷坚硬如锥子的力量感。社交媒体形式的插入虽然有一定当下性,加深“旁观”的漠然感,但也不新鲜。

哈内克电影的几个关键元素:,有意识的采集拍摄录入当下的电视新闻,带有纪录片性质,这一点贾樟柯的电影也经常表现。2. 对当下生活的敏锐感受,他的电影会有意识的社交媒体聊天页面、法国版抖音、手机视频直播,现代媒介手段在电影中的出现,使人感到哈内克始终在敏锐的观察和思考现实。3. 一如既往的呈现现代社会冷漠的人际关系、家庭关系,以及现代人对生活的无聊厌倦绝望感。4. 这部电影的电影场景,没有让我体会到欧洲的异域文化,反而让我觉得非常中国,很中国的一部影片。

于佩尔真是天生适合演这种继承家业中上产女,连下撇的嘴角都冷漠聪明。最后的婚礼片段冷得像葬礼一样,失真、洁白、平静,“如在天堂”,快乐结局的自嘲意味太强,荒诞到泪中发笑。是挺无聊的,因为中产内部如此相似的剧情,一切都可被预测,父亲进入海水中,儿女不紧不慢的呼喊和小跑过去,面对扫兴结局付之一笑。

家人之间尴尬的关系本身就是相互造成的:安妮懂得温柔地对待仆人家的小女孩,对自己的儿子却是强硬的斥责和不自然的关心。当然儿子也没有对自己的母亲有什么理解,而是过早关上了心门;小女孩能给自己的母亲投药,但是她的父母也根本没有怎么关心过她……“笨拙的爱”,电影在某处点明了这个家庭的事实。其实最温柔的地方出现在爷爷和孙女这两个极端另类相处的情况,面对彼此的取向和决定,他们选择的是彼此的交谈和对他人的沉默,而沉默是最好的理解。最后一幕孙女用手机拍摄爷爷走向死亡的镜头挺有意思的,是顺应家人意愿的旁观还是违背意愿的拯救,哪一个才是家人更应该做的呢?PS:小女孩这种用手机拍摄直播死亡的习惯,真的是独属现代性的冷漠

由虚假的手机录影开始,又由此结束,实属是可谓happy end。亲情缺失的女儿二次诘问父亲,却被加以搪塞的片汤话敷衍,于是手机互联网成为抵抗世界的武器。被母亲规划人生的儿子挣脱束缚,带领黑人们参与光鲜亮丽的订婚宴,难民的处境与肤色在这场盛宴显得格格不入。杀人与自杀仿佛稀松平常,饭桌上只在乎大快朵颐时的温度和口味,宁可在虚无的网络上丑态毕露也不与身边最亲密的人沟通,宁愿在陋室中酩酊大醉也无法面对残酷的现实。无声的驾驶车辆撞向大树寻死,无言的见证爷爷被海浪冲刷,一老一小的局外人。不想揣测哈内克,但是监控录像、视频摄制、网站录屏这么直白的方式讽刺媒介真的很老套,当然哈内克依然铿锵有力的镜头调度和叙事节奏让我看得很过瘾

思考生与死,法国人总是很在行,片子反映了各种人群的内心矛盾、生存状态,所有人都有其难以启齿的隐私。所有的事情在结尾貌似都有一个好的结束,但揭开表面来看,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捉摸不透的。我们只能试着去理解每个人对如何生如何死作出的选择,毕竟每个人都无法完全获得快乐的结局,当然,影片最后的幽默还是很有趣的。

#北影节重看# 如果会讲故事,最黑暗的主题其实是最扣人心弦的。哈内克像一位赛车手似的铺陈他的故事。不是拼命加速,而是谨小慎微的驾驶。有平静的时刻,就像音乐里缓慢的行板重复,呼吸,然后爆发性的加速。镜头的延展和精确的分镜,剪接是他的真爱,混音是他的强项,这种绝对的控制出现在《快乐结局》中。

现代病 欧洲的等级观念 社交网络对现实世界的反噬,哈的视角仍是穿针引线的,风格上来说,多重的视点变化 刻意突兀的剪辑点 对情节的部分架空,都延续了哈一贯的“冰冷感”,但看完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想来是这本新作似乎缺乏一种联系性,一种把个人叙事推到社会批判里面的联系性,我记得有个情节中这种联系性短暂的出现过,当女儿尝试自杀后揭露父亲“爱”的伪装,直接也揭开了现代人情感真空的精神状态,另外在结尾处本可以是一个集中爆发的情节点,就像方形或者家宴那样,但哈却选择跳出这个封闭场景,重新把重心移回到角色个人的生命体验上,并且最后一个镜头放上了一个我差点都忘了的手机视点,联系性不断中断甚至割裂,没有了哈前作收尾的那种心里发颤的感觉,少了这么点精髓,就像结尾的海水一样,有些过于平静了。

快乐结局是对于老先生坐着轮椅滑向大海后,女儿和儿子赶来…儿子托马在电脑上的聊天和海滩上的电话是她女儿发现父亲的另一面。安娜和律师的订婚宴上儿子不成器的打扰。老先生是对瘫痪的老伴下了毒手让其解脱。孙女用手机拍摄妈妈服抑郁药物,和帮助看着爷爷推向大海。围在一起用餐,一起住一栋楼的一家人,看上去像是各自为家的房客。

获得奖项

  • 第70届戛纳电影节
    第70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30届欧洲电影奖
    第30届欧洲电影奖
    提名:最佳女演员 / 最佳男演员
快乐结局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