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 第二季(2018)
ju bu di er jiUP:2021-07-08
局部 第二季简介
《局部》跟随陈丹青的眼睛,洞见幽微辽阔的万华世界,欣赏名画细节精彩。陈丹青的眼睛是这个时代最珍贵的艺术财富。本档节目,借由他的眼,他的语言,他的洞察与审美,讲述中西方名画名作的一个个微细的局部,一处处没有人注意到、但看过之后会恍然大悟、拍案叫绝的精彩细节。《局部》第二季将围绕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数十个展厅中的馆藏陈列展开,以陈丹青近20年“大都会”观展经历为串联,并穿插进他早年的纽约经历,附以相应的照片、文献资料、动画等辅助说明。
- 谢梦茜 Mengqian Xie导演
- 陈浩 Joel Chan导演
- 陈丹青 Danqing Chen主讲人
- 杨亮 Liang Yang制片人
简评
先选择看第二季,因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当初大都会和自然历史博物馆二选一我选了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看完这个明显后悔了……本对美术绘画一窍不通的我因陈丹青的叙说也看得饶有兴致,爱上了勃鲁盖尔的画!怎么能尺寸那么小呈现层次那么丰富……还有印象派大师马奈决裂的师父库蒂尔,他画的那一幅soap bubbles中的女人我根本看不够。这不比蒙娜丽莎美太多?要我我肯定偷这一幅而不是蒙娜丽莎~最后一集值得一提,艺术和大众总有鸿沟!马蒂斯和毕加索甚至直言:要是大众能看懂艺术,艺术便一文不值。还有早有耳闻的毕加索的那句话,以前的版本是:我15岁就能画的很像,但花了一辈子学孩子怎么画得不像!四星扣一星因自身,我这种外行根本不可能看出精髓……
“好,局部第二季开始了。我是陈丹青。”每一集的片头虽然重复又重复,我都不跳过的。这口吻像极了中学的上课铃响了之后美术教室或音乐教室,老师对着上蹿下跳的我们说的话。“美术馆收藏的是重重叠叠的时间”这句话太有味道了。每一集都好看,都会遇到自己的惊喜。还要再看的。也希望能去大都会美术馆,用几天的时间独自逛逛陈丹青“35年未毕业的大学”。
。还是更喜欢看讲无名的艺术家,因为不曾听说过,知道一个就算是涨知识了。艺术史永远都在讲那几十个苍白的古代欧洲男人,一遍两遍,到了第一百遍,真的无聊到极点。哪怕陈再有独到的角度, 何必要费这个劲呢?如他所说提供一个“消遣”,但我宁愿消遣一些新鲜的历史材料。其实最想看陈丹青整理女艺术家的艺术史。她们不是不存在,是被书写历史的人抹去了。
记得高中学业繁重,最期待的就是上音乐课,那位音乐老师分享着自己热爱的领域内伟大的惊艳的作品时神采奕奕。陈丹青也是如此,听者不自觉被带入,连同他讲述的内容和他本人一起欣赏。讲艺术也是在讲人生观世界观,有好几个观点很喜欢:一是他说好多中国的名家先是从崇拜西洋艺术起,学会了他们的方法论,最后回来才能欣赏中国艺术的伟大之处,人总是借着他者的目光才看得清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二是他说如果你要成全自己的风格,你就要用走向前辈的方式,离开前辈,所谓不自觉的偏离。
陈丹青主讲的第二季《局部》延续了第一季的完美制作水平,虽然距离看第二季已经过去了四年,“看理想”频道也早已取关,但直到现在依旧会重温当时通过优酷下载的第二季视频,这不仅是对当年青春勃发的回忆,更是对那段时间高质量综艺层不出穷的缅怀。可惜,那段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喜欢听陈丹青絮絮叨叨,正如他说的这不是上课,而是一种随性的“消遣”,所以反而因为有更多个人见解而显得更有灵气和生动。先看的第三季湿壁画,第二季是常规画作,基本都是西洋画,偶尔夹杂了些国画,看到讲蔡文姬故事的长卷,第一次为国画而沉醉,感受到历史在画卷中得以留存。就像陈丹青说的:美术馆里收藏的就是重重叠叠的时间。画的人追溯历史过了几百年,看画的人又是过了几百年……
一听到这句“好了,《局部》第二季开始了,我是陈丹青。”就能彻底放松下来,于我这个普通大众来说,这个节目不仅是消遣,更是一种亲切的善意的鼓励。让我敢于睁开眼睛,放下顾虑看画。因为“观看”本身没有道理,也不需要道理。这样的鼓励是大多数人成长过程中缺失的东西。
先看的第二季大都会美术馆,因为藏品还历历在目。跟BBC还有比如介绍乌菲兹美术馆的艺术记录片相比,感官体验还是差距很大的,毕竟馆内只能拍3个(?)晚上,临场素材太少了。但陈老师看艺术品的视角很有启发,每集的主题都可以拓展开去思考。另外还有条主线隐隐贯穿全季:规范总在等待天才的偏离,当然更适用于理解西方艺术,不过我们也有无与伦比的易县罗汉。
围绕纽约大都会的展品展开,“摄制小组独享大都会博物馆三个夜晚十五个小时的拍摄”,何等奢侈的体验!我对这一季没有感受到惊艳,可能已经有高期待了吧。“规范与偏离”讲的就是继承与创新,比如印象画派、野兽派、立体派。一个“硬”知识是关于油画的凝结层的魅力,例如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入睡的女仆》。最早表现世俗生活的是16世纪荷兰画比如《收割者》、北宋李公麟 《豳风图》。卡拉瓦乔的《音乐家》看起来甜腻腻的,“有前人画不曾有过的爱慕”,画出了昏暗和聚光的对比。“以人而作”的易县罗汉,“各国宗教艺术的历史演变,大致是从一张神的脸,慢慢变成一张张人的脸。”
欣赏绘画和古典音乐,就如陈丹青和周海宏说的那样,没有道理,就是多看、多听、多欣赏。局部第二季印象比较深的是第10期,陈丹青站在“瞌睡的女仆”画作前说:“凝结的颜料层就是油画的魅力”,“这种由油料、色彩、笔触,绵密叠加的凝结层效果就是油画的质地美,可是在印刷品上完全看不出来,你必须站在真迹面前”,立马有了想去美术馆看展的冲动。
相比之下没有第一季那么有张力了。可能是场地选择的问题吧,第二季所有的讲述都局限在大都会美术馆内的作品中,不如第一季,范围很自由,想讲哪幅画就讲哪幅;还有就是从美术讲进去,但还是从美术讲出来,不像第一季以美术为切入点讲进去,从而引申出很多其它不同的甚至和美术、艺术毫无关联的点;而且有些时候感觉是硬生生的从美术作品中拉出来一个点进行讲述,看着听着会感觉有些死板和僵硬,没有第一季那样自然了。总体感觉第二季其实更像是在讲美术课,没有完全跳脱美术的圈子和范围。
把柴静对他2004年出走清华的访问找出来看了一遍,他没有改变过,这个体制也没有改变。这套节目也算是他在体制之外的一种平和的叫嚣吧,他对自己喜欢的艺术毫无疑问是非常认真对待的,这是我观看的感觉。以前我最喜欢看曾梵志,张晓刚等的现代画,还有德加比较喜欢,这套节目过后又感觉自己拓宽了一点。他所讲述的语句很多都感觉有深意,像是“收藏过去的绘画就是收藏各种时间”,懂得欣赏油画的凝结层就懂得了画等等。但很多画的确只看印刷跟视频是根本看不出来的,跟真迹差别很大。对于我,这套节目是很好的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