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凶铃(2002)

The RingUP:2021-08-21

《七夜冤灵》(英语:The Ring)是一部2002年的美国恐怖片,为日本恐怖片《午夜凶铃》的荷里活翻拍版,两者均改编自铃木光司的同名小说。

演员表影评剧照
午夜凶铃

评分:6.4 导演:戈尔·维宾斯基 编剧:伊伦·克鲁格 / 高桥洋 / 铃木光司
主演:娜奥米·沃茨 / 马丁·亨德森 / David Dorfman
类型:悬疑 / 恐怖
片长:115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七夜冤灵(港) / 七夜怪谈西洋篇(台) / 美版午夜凶铃
上映:2002-11-14
IMDb:tt0298130

午夜凶铃简介

坊间流传着一个恐怖的传说,它和一盒神秘的录像带有关,传说中,凡是看过这盘录像带的人,会在七天之后死亡。理性至上的女记者凯勒(娜奥米·沃茨 Naomi Watts 饰)只将此当成是一个玩笑,可侄女凯蒂(爱波·塔布琳 Amber Tamblyn 饰)的死却让她的信仰产生了动摇。凯勒的姐姐告诉凯勒,凯蒂曾和三个同学一起看过一盘诡异的录像带,而这三位同学无一例外都死于了非命。
  凯勒决定着手调查此事,她找到了凯蒂曾经看过的录像带并看了录像带中的内容,之后,一个神秘的电话预示了凯勒死期已近。想要活命,凯勒就必须在七天之内找到录像带诅咒的真相,时间紧迫,凯勒最终能够成功脱险吗?

午夜凶铃剧照

午夜凶铃午夜凶铃午夜凶铃

简评

戈尔·维宾斯基的超自然故事是1998年日本恐怖电影《午夜凶铃》的翻拍版,改编自铃木的同名小说。一名记者在调查一个录像带的传说,录像带中的画面令人不安和费解,观看带子后,会接到一个电话,电话中被告知观看者会在七天内死亡。在娜奥米·沃茨激情澎湃表演的引导下,这个神秘的鬼故事充满了浓重的气氛——部分原因在于西雅图那与世隔绝的阴暗环境——由此带来了一些真正的恐怖。黑暗,令人不安,循序渐进的节奏和几次惊心动魄的转折逐渐揭开了电影的神秘情节并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是美国翻拍的第一部“日式恐怖片”,原著的粉丝们应该会发现这部翻拍片几乎同样引人入胜。这部电影催生了3部续集,并为更多的美国翻拍的日本恐怖电影铺下了道路,其中包括《咒怨》。

我觉得非常不戳,没看过日版也没看过小说,觉得符合我对该片的期待,我非常非常喜欢猜不到的结局,其实我一开始认为的是解密了之后让女主认识到对孩子的陪伴很重要,但是当时想到这里就觉得很老套很无趣,所以说最后五分钟的高潮是让人很兴奋的,虽然说是开放性的结局,但是悬疑的味道会丰富整个影片的意境。总的来说我觉得很优秀,女主后来演过分歧者里面男主的妈妈,看得我很亲切,演技也很不错,小男孩演的也很入戏,能把人带进去。

老实说,不论美版还是日版,都不得原著的精髓,如果说电影是7分,那原著就有98分,相当于把鸡毛拔下来吃,鸡扔了。原著叫「环界」,以前叫「午夜凶铃」,后因中译名无法准确传达小说的核心思想,就改了,我们都知道Ring除了「铃」以外,另一个意思是「环」,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也是「环」,所谓死亡前会响起来的电话铃声,只是其中一个微不足道,删掉都没影响的小细节而已。「环界」一共有四本,字数不多,推荐大家去看。

贞子姐姐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化身叫摩根的白人继续祸祸。虽然基本是照日版一比一翻拍的(只修改了个别人物背景设定),但这样不魔改日式怪谈的好莱坞已经是比较难得的了,所以还是能看下去的。多年以后,回顾午夜凶铃这部电影会发现即便是日本的原版也感觉不是太恐怖了,基本是以氛围取胜,所以这部美版的翻拍恐怖效果就更弱化了也不是不能理解。美版中全片都被一种蓝绿色的滤镜所覆盖,这种尝试对日版阴翳感风格的还原还是不错的。片中的恐怖镜头寥寥无几,除了熟悉的诡异录像带,就是两张被吓没鼻子的人脸,好在最经典的爬电视还原度不错,但贞子大姐那张男人脸实在是太出戏了,鬼怪妆造这块白人审美是无论如何都救不了了。

6/10。重温。把日版中浅川夫妇拜访贞子故乡、触发看到当年记者起哄致使美津子受辱、贞子意念杀人的情节全部舍弃,取而代之的是凯勒和前夫分赴小岛的马场、精神病院查找病历,使剧情流畅紧凑,原本模糊的二元对立鲜明起来:凯勒的孩子不停地在纸上画出浓黑的环形,山坡上一颗孤零零的血红色枫树,治疗的录像内容暗示美子不断伤害别人的邪恶天性,都代表着恶魔转世、祸害人间的威胁围绕四周;结尾凯勒虽然为保护儿子被迫拷贝了录像带,但相比玲子带着拷贝开车去父亲家中、希望以父亲换取儿子的性命,形象更加正义和善良。美版还对关键道具做了不少手脚,如延续诅咒的录像带中一堆蚂蚁换成了一只苍蝇,凯勒竟然能将它从银幕上抓到手中,加入了前夫在超市的监控电视中看到自己面孔扭曲的镜头,多了恐怖场面的细致描写,少了一份日版中无尽散发的怨恨和阴森。

本来觉得还行的,毕竟我也没看过日版的,结果到船上马那里的时候,原本女主在我心里还算正常理智一人的形象一下子就崩塌了。那情节,女主不是早知道对马会有不好的影响吗?干嘛非要去招惹人家。就算没想到那点,第一次惹的马烦躁就该快点闪开让马自己平静下来了吧,她居然还一直继续,非要把人家好好的马逼得跳海自杀。真的不知道怎么想的。这情节一下子就智障了。可怜的小女孩失去了自己的马。可怜那匹马那么可爱,要受这种折磨。跪了。真是太佩服马的演技了。希望马没有真的受伤什么的。

原版午夜凶铃吓人的其实只有“厄运步步逼近”的这一概念,但哪怕剧情趋近于无,日式恐怖带来的意识流式恐惧影响依旧远超欧美恐怖,原因是东方独特的灵异感和东方人基因里祖传的对于本土恐怖的代入感。总而言之,个人感觉东方恐怖片剧情往往不够好看,但是细思极恐,影响深刻而长久;欧美恐怖片观看的时候足够吓人,但几乎留不下什么实际的心理阴影。美版改编已经足够好了,补充了其日版的形的缺失,虽然未得其魂,但这也只是文化差异的必然结果。

与日版相比,个人认为美版故事讲的更清晰一些,恐怖元素也就那么回事,被吓死的人的面部表情比日版恐怖,,开头一样都是侄女等4个人一起看过录像带都死了,中间有出入,美版不叫贞子叫萨满拉摩根,录像带的内容也更丰富,加了好多密集恐惧的东西,像蜈蚣还有一堆蠕动的蛆变成一堆人体在扭动,从嘴里往出吐绳子,断指等等!养父不是一个博士,而是一个养马的!把她推下井的不是养父而是他妈!养父是当着女主面触电自杀了!

马匹的镜头不错,很喜欢Naomi这个角色。相信这个翻拍的改动一定是有它的道理和意义的,这两部电影可以作为跨文化的研究对象(看…学ICC魔怔了)。贞子露脸的时候瞬间索然无味,讨论区有人说得挺好的,关于空间的大小带给观众的浸入感和压迫感是不一样的。短评第一那位真没必要哈,每个人对电影的欣赏和理解都是不同的,仅一句话就一棒子打死所有人,又不陈述你认为这个翻拍优秀的理由,是不是有些不妥?

自小时候看过日版后就没回看过了,忘得几乎一干二净,这两天看了美版再回看日版,已经不是那个吓死人的童年阴影了,两版有明显的自己的方向,贯彻的也都不错/除了开头(个人感觉比日版强得多)以外完全没吓点(结尾真的水了哈哈),很明了,加了很多细节和背景也都很合理但不算什么加分项吧。/很00年代侦探悬疑(个人很无感的一个搭配),只是悬疑部分非常一般。/摄影色调很美,赞~/帅气的男主(第二天回看日版原来是要统一哈哈)和hans zimmer正气凌然的配乐真的是除怯良药,音乐部分个人感觉完败日版 (观影时间:白天)

新年第一天当然要看恐怖片啦。《午夜凶铃》最大的贡献(可能)是给灵异现象类恐怖片提供了一个剧情模板:现象发生-主角介入-追查原因(各种家访)-解决问题-反转。在这之后的灵异现象类恐怖片基本都是照着这个模板拍,比如《鬼来电》《坠入地狱》。看过录像带七天之内就会死,解决办法是把录像带复制一份给别人看。这一核心创意至今仍不过时,如《它在身后》就是对这一创意的极好传承。不过这种因怨恨而起的鬼故事都有一个逻辑问题,怎么人死了反而比活着的时候能力更强啊?那些被鬼杀了的人,他们的怨恨能杀鬼吗?

作为一部翻拍片,本片整体质量还是不错的,只是相比较于原本的恐怖片风格,本片更接近悬疑片,其中的恐怖桥段也处理的并不会太恐怖。剧情上基本照搬了日版的内容,但也在日版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动,比如贞子(安娜)的灵力不单单会影响人,还会影响马,女主的儿子怎么看都觉得有问题,录像带的内容也更加直观……这些都比较符合美国恐怖片风格,虽然氛围上有所下降,但在逻辑却更加清晰,而且演员的演技也都不错,可以说与日版相比各有优缺吧。个人更喜欢日版的氛围,美版的逻辑线,如果两者能更好的相融,或许本片可能更好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