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号快车(1996)

CrashUP:2021-10-13

欲望号快车

评分:6.9 导演:大卫·柯南伯格 编剧:J·G·巴拉德 / 大卫·柯南伯格
主演:詹姆斯·斯派德 / 霍利·亨特 / 伊莱亚斯·科泰斯 / 黛博拉·卡拉·安格 / 罗姗娜·阿奎特 / 彼得·麦克内尔 / Yolande Julian / Cheryl Swarts / 朱达·卡茨 / 妮基·瓜达尼 / Ronn Sarosiak / 博伊德·班克斯 / Markus Parilo / Alice Poon / John Stoneham Jr. / 大卫·柯南伯格 / 乔丹
类型:剧情
片长:100分钟地区:加拿大
语言:英语 / 瑞典语
影片别名:撞车 / 超速性追缉(台)
上映:1996-05-17(戛纳电影节)
IMDb:tt0115964

欲望号快车简介

电影制片人詹姆斯(James Spader 饰)沉迷于性事,在女友凯瑟琳之外尚有不少情人。一次开车回家的路上他与另一辆车相撞,詹姆斯腿部重伤,对面车中的夫妻两人则丈夫死亡妻子海伦(Holly Hunter 饰)负伤,詹姆斯在报废车场偶遇海伦,两人由此结识,不久海伦带他参观了由医生沃甘主持的撞车活动,这些爱好者热衷用真实的撞车还原某些事故,詹姆斯进入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圈子。沃甘身份神秘,宣扬撞车是释放自我的有效途径,为此不惜以身犯险。随着詹姆斯与沃甘的交往不断加深,两人终于在车上发生了关系,而随后沃甘驾车撞击詹姆斯与凯瑟琳却致使自己死亡。詹姆斯大难不死后又驾驶者一辆废旧汽车撞向了凯瑟琳……
  本片获1996年加拿大吉尼奖导演奖等多项褒奖。

第49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大卫·柯南伯格 第49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评审团特别奖大卫·柯南伯格

简评

与柯南伯格较早期的作品的相似性在于,概念是一枚寓言式比喻,但在这之前它首先是一个活性的fetish,于是可以挣脱设定的本喻桥梁而很快在文本内感染蔓延。视点确实太过外部,但杰出的声音系统和夜戏布光对无情境带来的干燥在感官层面上有所反哺。对于柯南伯格作品的常规题材而言,建构内部视点的唯一路径恐怕是借助类型的笔法(正如他早期作品所做的);而当本片中视点向外抽离后,无论是否故意,人物和情节都变得迷离破碎,原作中截取的片断被简省交代后便展开大篇幅的的性爱场景,名副其实的pornography。但这并不是建立于凝视者的预期和被凝视者的刻板印象的那种porn,而是对柯南伯格作品中始终渗透的性能量的又一延续,人物通过动作、言语和视线被激活为欲望容器,成功让索德伯格那部同样利用James Spader的面貌特征的处女作看起来像是性无能。

第一部柯南伯格,通过视听所产生的感官享受。撞车具有危险的吸引力,它所产生的感官刺激无异于人与人在媾和中所产生的快感,在撞击中达到融合、连结,带有射精的愉悦,动人的享受,玻璃划过肌肤,金属切割肉体,留下斑驳伤口,性感犹如女性阴唇。尤其洗车一段,车身覆盖着清洁剂的白色泡沫与女人手上沾染的乳白性液,是肉身与机身感官连结。欲望于暗中流动,在(肉身与肉身或者是车身与车身中)撞击中喷涌。而《钛》所承接的,只剩下身体上的痛感跟视觉上的奇观,喻体也几乎直给,所以索然无味。

密闭空间是爱的信仰,躯体的摩擦也可以是金属的碰撞,皮开肉绽的疤痕也是爱的陶醉,当爱欲被死亡和性裹挟,每一次碰撞都是灵与肉的绽放,又拿什么满足你,沉迷煽动和肉欲的Crash碰撞。这类电影才是真的感官电影,着迷入魔一样的体验,陶醉沉迷恐惧又享受,迷幻街灯和销魂音乐,无边性爱和死亡憧憬,有太多喜欢的镜头,大卫柯南伯格牛逼!

现代语境下的性就像一辆失控的轿车,在一次又一次的加速撞击后留下更大的残缺,为了填补这份空虚又唯有寻求更大的刺激,直至这辆欲望之车驶向真正的死亡。柯南伯格镜头下的现代情侣为了高潮体验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从鼓励对方不断寻找"the next one"——下一个性伴侣,到通过暴力撞车来获得快感,而这种寻找终将在希望中走向绝望。

和孽扣一样,同样是探讨关于异化、欲望主题的电影、可惜表达的方法对比起来本片实在不太高明。看来看去,车祸伤疤乃至所有残缺的东西并没有起到关键性作用,欲望只是暂时经过这条狭窄的甬道而并没有因这个中介实现真正的解放。整部电影的剧情就像在嗑一种价格低廉副作用极大的药,视觉和故事都很差,单靠女演员的张力来推动一“欲望”简直白日做梦。相比孽扣,这一部实在太拙劣。

六年后二刷蓝光,一点印象也没有当新片看了。柯南伯格奇妙地以大量性爱镜头制造出苍白无力的性冷感:对于内心空虚的中产阶级,无论是开放式性关系中的偷情还是近乎性虐的交合,都显得平淡而毫无波澜。真正的性高潮可遇不可求,只有在车祸带来的濒死体验中才能感受到生命的跳动(在结局男女主角仍未得到,呢喃着「也许要下一次」)。主角在无趣日常中都面如死灰气若游丝,只有在观看车祸表演与录像,视察车祸现场时才会兴奋雀跃。而对工业社会下人体与机械相互交融的描绘(人类驾驶汽车并在汽车中性交,而汽车则通过车祸赋予人类机械支架与伤疤,进而创造出某种特殊的「恋物」或「慕残」体验),则可能影响了后来的《钛》。柯南伯格对本作中冰冷的机械世界把控很精确,几个车水马龙的空镜头,在车中被置于画面角落的人物,如邪教般神经质的车祸俱乐部。

作为心理恐怖剧,柯南伯格极其到位的氛围把控起了很大作用(手段主要是:冷色调+伦勃朗光作为主调;诡异渗人的配乐;穿插剪辑;夜晚和雾气两个元素的恰当运用;缓慢转动的摄像机;大量特写;以及演员耳语般的吐字),观影沉浸感很强。沃恩在车祸现场拍照的一场做得尤其好。不足之处是剧本实在太糟糕了,所有人的行动都有些莫名其妙:两位女主的转变并未交代清楚,简直如同中邪;沃恩一开始的种种伟大计划到最终只是冲下立交桥自杀,难免显得前不搭后虎头蛇尾。感觉最后像看了一个没头没尾的香艳剧段落(情色的部分还是很美的)。

看过这部电影之后,被影像中传达出来的,近乎绝望的孤独所震撼。速度与激情,从中流露出的是欲望和绝望。工业化时代,冰冷器械的碰撞,灰色阴郁的天空,在充满魔幻色彩的光影中,柯南伯格将麻木的人群虚妄的放纵隐藏在荒诞和戏谑之中。车祸现场是最完美的艺术品,满身支架遍布伤疤的男人女人的出现,反映出人类的空虚与麻木。社会的飞速发展,物欲的追逐席卷,人类要怎样才能达到心灵寄托的合宜来以念力改变倥偬的现实呢?

将性与机械结合在一起,前者因现代性逐渐“机械化”,后者则因突发性而带上了“原初性”,揭示的是工业化的消费主义社会下愈加麻木扭曲的中产阶级。对撞车这一行为愈发的狂热,本身就是一种类似拜物教式的极端。在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下,消费是作为结果而非生产动机出现的,是一种单向的欲望导向。而撞车引发的快感也是如此,若是失去了双向性和能动性那么欲望只会无止境的生产下去,最后只会是车毁人亡的结局。

个人理解影片讲的是欲望的危险性。在柯南伯格电影里,科技一直是人类身体的延伸,片中人物的欲望如同撞车后的残骸遭到了扭曲。斯派德的角色遇到表演撞车的怪咖之后,似乎被对撞车的迷恋感染,并且逐渐被这种畸形的欲望吞噬失去理智。柯南伯格难得的拍出了这么一个冰冷的缩微世界,他机智了刨除了外界干扰,把整部片都集中在那几个人身上。Long live the crash!

201008 【B】绝佳的后人类主义视角,观看者所获取的淫秽的视觉快感是悲剧性的,解构冲击之下的我们不得不以另一种方式重新思考与发现我们自身的构成和危机。通过工业社会之文化技术,车辆与人类作为被分离的独立行动单元在机械-肉体的同构之下聚合,抚摸肉体的肌肤与疤痕亦或是触碰车身的金属与裂口,内行动的效应在车辆与车辆撞击下造成的塑性变形之中发生,而内在的主体将外部的冲击载荷转化为抵达与性高潮相致的快感体验,于此车辆即是赛博格式的人造外骨骼,工业化是全新躯体将人物的能动和发泄欲望的出口所取代而成为爱欲的工具及主体性存在的象征物,人类自发的无以确认的触兴同样被机械的生产性指标所取代。冰冷的肉身和异化的情欲渴求于机械的碰撞而获取主体间的爱意,一切难以想象却正变得愈发合理。

好!色!啊!完全就是一部高级porn,把开车追逐戏拍出了性爱的感觉,柯南伯格还是一个以概念为先的导演,再往下深挖就显得有些苍白和无力。这部电影里的「高潮」概念值得玩味,中产夫妻想达到的高潮并不完全是身体之上的,其实更关乎精神上的一种对自己的暴力,以撞车这样强烈的刺激戳破中产空洞的生活,让金属刺穿自己脆弱的表皮。我还是更喜欢《钛》的表达,因为后者更为直接地展现了身体变异的过程,以及身体的变异如何对人的精神(性与性别与性欲)产生影响,展现出来的完完全全是个体的「欲」,而《欲望号列车》则只是双方甚至多人参与的「性」,俊男美女演个黄片。

获得奖项

  • 第49届戛纳电影节
    第49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评审团特别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