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1956)

New Year SacrificeUP:2021-12-24

祝福

评分:8.2 导演:桑弧 编剧:鲁迅 / 夏衍
主演:白杨 / 邸力 / 管宗祥 / 李景波 / 史林 / 魏鹤龄
类型:剧情
片长:100 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New Year Sacrifice
上映:1956
IMDb:tt0049979

祝福简介

辛亥革命前后,居住在浙东山村里的祥林嫂(白杨 饰)命运凄惨,丈夫祥林早年去世,他死后的棺材帐越滚越大,一家人生活举步维艰。婆婆走投无路,为了还清债务,给二儿子阿根娶亲,在中人卫老二(管宗祥 饰)的怂恿下不惜偷偷将媳妇卖给贺老六(魏鹤龄 饰)。阿根将此事告于嫂子,心中无限凄苦的祥林嫂连夜逃跑,经人介绍在鲁镇鲁四老爷家打工。未过多久,婆婆登门领走祥林嫂。被逼过门的女人险些闹出人命,幸运的是贺老六为人善良忠厚,待她不薄,儿子阿毛的出生则令祥林嫂些许体会到生而为人的难得幸福。好景不长,丈夫和儿子接连死亡,彻底将祥林嫂的人生推向谷底……
  本片根据中国著名文学家鲁迅的同名小说改编。

简评

电影资料馆 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被反映在影片的山水和民俗之中,而如此美丽又具有时代气息的画面,蕴含的却是无尽的压迫与黑暗。桃花乡里开过的是抢亲的船,雪景之下是无家可归孤独至死的祥林嫂。如《白毛女》一样,旧社会把人变成鬼,但不幸的祥林嫂,没有熬到新社会的到来。桑弧在长镜头和景深镜头的运用上很成熟,开头在祥林嫂家便利用了景深处的门进行了简单的纵深调度。祥林嫂黑夜逃跑的戏码很有京剧的做派,最后用对比蒙太奇和炮仗的时空复现来加深祥林嫂的绝望与物是人非之感。白杨演技过硬,把祥林嫂这几年的变化表演得清晰可见,岁月和世俗带来的沧桑感,在白杨的外表和逐渐无神的瞳孔之下,变得更有说服力。结尾旁白庆幸旧社会一去不返,只能说希望真的如此,毕竟在人的脑海中固化的封建观念,是捐一百吊钱也冲刷不掉的。

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长片。小时候学这篇文章,觉得祥林嫂像一个喜剧人物,见人就念叨“我真傻,真的……”,多滑稽啊,长大才懂她的苦,人是被世道逼死的,尤其穷苦人,面对高利盘剥、封建观念、天灾人祸,就会被吃得连骨头都不剩。每当祥林嫂的生活有点起色,世道就会给她带来苦难,年节的鞭炮响了又响,可祝福从来没有落到她的头上,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能是长长叹气。白杨演得太好,入木三分,砸门槛是她最后的无谓反抗,看到风雪中她形销骨立,我的眼泪快要流出来。另外结尾的旁白有画蛇添足之嫌。#资料馆,4K修复

不同时代,看《祝福》的角度迥异。祥林嫂的悲剧是多方面的,有封建迷信,有夫权,还有命运多舛。1956年拍摄的时候更多的着重于阶级的剥削(高利贷导致她从旧婆家到贺老六家都始终翻不了身,引发劳累成疾),结尾一句“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引发当代年轻人的无情吐槽。但结合时代,中国妇女地位在49年后大幅度提高是不争的事实,1954年申纪兰就提倡的「男女同工同酬」,随后写入宪法,放眼全世界这都是先进的表现,“妇女能顶半边天”这不是一句虚话。

为什么老六不按原著来呢,非要一副地下党一般的浓眉大眼(影史最粗上下眼线),是为了捧演员?另几个穷苦角色也都有两面性啊?;阎王铡刀劈两半的图画书哪里找的哟;画面叙事弥补了原文无法浓墨重彩展示的细节,尤其是祝福排场的各个式样,4k修复的色彩很好;祥林嫂最后一次从廊道端着年鱼面向镜头走来的欣喜,目触心碎;片尾旁白跟原野之类的片子一样-“这样的时代终于过去了,终于一去不复返了”,但冬天有狼,春天还有狼,昨天有狼,明天还有狼,古有狼,今有狼,前有狼,后有狼......

!画面干净朴素,色彩搭配适宜,布景真实细腻,,要点突出、节奏适当且笔锋凝练,熟稔地把原著中转述角度造成的独属于文本层面的跳跃触感具体地转化为情节剧中惯有的能强烈带入观众的场景张力(但可惜地是也因此丧失了原著中自然而然形成的看客视角衬托出的冰冷笔触,只得用旁白对这方面进行强调)。增添的许多细节(如砍门槛)也为原著内涵进行了个人理解方面的合理润色,只是某些碎片化的伏笔与铺垫显得有点画蛇添足,影片不断发展与凝聚的情绪因此被不恰当地附上故显精巧的批判意向。,他擅长的推进叙事的相似转场手法在这里显得很突兀而割裂;还有对话戏的处理,本以呈现好的全景构图时常被三番五次的正面特写打断,视觉感非常不协调

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之前去电影博物馆看到本片的介绍就想看了,这次终于在资料馆的大银幕上如愿啦。4K版修复的质量真的很好,即使是近七十年前的老电影画面看起来还是很新,人物脸上的神情和血色,以及水波花草绿树看起来都特别舒服清楚。剧情上,由原著的第一人称讲述改为第三人称呈现,除了贺老六和阿毛出事都发生在同一天觉得发生的过快改得有点太惨了不符合原著外,其他都还原的不错,尤其是民国乡村的风景和鲁四老爷家的布置,基本后来者难以超越。而祥林嫂的遭遇,最后寻求“社会认同”的失败,同样的除夕放炮场景,却已是天上地下的境遇差别了,让人在唏嘘之余对那个旧社会如何吃人压迫人有了深深的体会。影片最后说那个社会不再有了,但是没想到像阎王债一样的各种网贷比如校园贷几十年后还是在现实里横行。

,电影改编时加了许多细节,修改了叙事主体,使得更加适合电影化的表达。而且还把鲁迅原文中写得隐晦的地方表现得非常直白,非常适合观众理解,所以很建议语文老师利用这部电影辅助教学。当然本片把着力点放在了批判旧社会的封建礼教、纲常伦理、阶级压迫,却弱化了鲁迅原文中底层互害的部分。不像鲁迅原文那样一黑到底,读罢只得叹息;电影则是在告诉观众一切都好起来了,至少在1956那一年,这么说绝对是都会信的,现今就呵呵了。白杨把祥林嫂的复杂情感表演得很到位,音乐吸收了很多绍兴地方戏曲的元素,绍兴民俗和民居内景还原到位。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主要是鲁迅的原作太耀眼了。

故事在课本读过!比较成功的改编,比语文课文更生动也更悲催。白杨演活了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个可怜女人祥林嫂,比她个人凄惨命运更悲凉的,是周围人冷漠无情又保持高度一致的态度(平庸之恶?),尤其难忘被五花大绑成亲的祥林嫂一脸生无可恋又怒不可遏的场景,而周围众乡邻竟然吹吹打打说说笑笑一派河蟹……旧社会的穷苦女人如同货物一样被卖来卖去毫无尊严与幸福可言,而这种丑恶怪相却被各阶层的人维护并且从未提出异议。电影新增加了“砍门槛”段落,算是一种无言反抗也是全片高潮,而最终在旧历年底的风雪之夜冰冻死去的祥林嫂,几乎已经成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群体的一个象征

白杨的眼睛尤为传神,演出了鲁迅小说内在的精神。观看的过程当中,突然想到《隐入尘烟》里马老四和贵英的眼睛:虽然自始至终都没有看见马老四的眼睛,但马老四的动作和体态已经可以足够撑起他的人物形象;贵英的眼睛看似缺少相应的变化,实则前期也是多展现其频繁眨眼的瞬间,后期在迟缓其眨眼的频率。当然,可能《隐入尘烟》导演的用意并不在此,这只是猜测罢了。对于身边的人,我们好像并不怎么在意微小的细节(如眨眼的频率),但会在脑海中形成对此人的一个总体印象。而所谓作为概念的“总体印象”,一定有某个自以为关键的细节(人、事)作为依托。艺术确实放大了细节,它让我们重新向“陌生化”了的生活本身投以微笑的一瞥。

影片的中段,剪辑的时间跨度突然加大,从祥林嫂怀孕一下跳切到孩子出生,再下一个场景就是老六生病前夕了。祥林嫂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被导演“无情”剪去,放大了她的苦难。镜头语言上亮点不多,只有几处推拉用得不错,比如祥林嫂听说老六愿意送她回去时镜头先是祥林嫂脸部特写,随后拉至两人对话的全景,再重新推到祥林嫂的特写,一下就表现出人物心理状态的起伏。演员的表演为人称道,但还是没有摆脱戏剧式的表演。片尾的旁白免不了意识形态的宣传,这样的时代从来没有一去不复返过。

看的时候就觉得怎么画面和《早春二月》那么像?原来美工师都是池宁啊!还是中国传统的一些比较诗意的意象:桃花、流水、小桥、船只……勾勒出浙南一带美丽的景象,可是这个故事并不美丽。影片看似是讲了一个妇女可怜的一生,其实意有所指,那就是旧社会。其实祥林嫂并没有做任何错的事,可她的一生都在任人摆布、饱受封建的流言蜚语,即使她想努力在封建的规则下苟延残喘,例如:想努力挣钱去捐门槛来洗清自己的罪孽,可是封建社会还是容不下她。相比于原作,影片更加突出了地主阶级对她的压迫,加强了社会批判,整个故事还是非常具有传统的中国电影的特点:直线性叙事、跌宕起伏的剧情、寓情于景、详略得当、复沓……但是让人欣喜的是,影片更注重对祥林嫂内心情感变化的刻画,使祥林嫂一次次的萎靡都有迹可循,更加深了观众的思考。

2021深圳珍藏影展,竟然能在深圳看到4k修复版,仿佛电影资料馆南下了,好激动。这部50年代的祝福,也像上次的城南旧事一样,让人惊叹中国的电影艺术在当年就达到了那样的成就,那些扎实的服化道、真实的表演、辛辣的讽刺、古典主义的审美,放到现在何止是不过时,简直绝大多数电影都难以企及。女主角竟然是十字街头的女主,二十年后在这部里的表演也太自然太动人了,第一次看到鲜活的祥林嫂呈现在面前,比读鲁迅原著时更为直观和震撼。把那样一个第三视角的短篇改编成这样丰满细腻的故事,太厉害了。更微妙的是,在现在来看竟然能与996过劳死等等社会新闻无缝衔接,每一个情节都看得人咬牙切齿拳头都要捏碎了,那样的时代过去了吗?不,它一次次地卷土重来了。

获得奖项

  • 第8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
    第8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
    获奖:水晶地球仪奖-评委会特别奖
    提名:Crystal Globe
祝福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