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魔星(1979)

Life of BrianUP:2021-01-04

《万世魔星》(英语:Monty Python's Life of Brian),又译《布莱恩的一生》,是一部1979年的英国喜剧电影。由英国幽默团体蒙提·派森(巨蟒剧团)编剧及出演,导演为特里·琼斯,可说是恶搞喜剧的开先锋之作,中译片名嘲讽了1973年的宗教歌舞片《万世巨星》。

万世魔星

评分:8 导演:特瑞·琼斯 编剧:
主演:格雷厄姆·查普曼 / 约翰·克里斯 / 特瑞·吉列姆 / 艾瑞克·爱都 / 特瑞·琼斯 / 迈克尔·帕林 / 特伦斯·贝勒 / 卡萝尔·克力夫兰 / 肯尼斯·考利 / 尼尔·尹艾斯 / 查尔斯·麦肯恩 / John Young / Gwen Taylor / Sue Jones-Davies / Peter Brett / 克里斯·朗厄姆 / 斯派克·米利甘 / 乔治·哈里逊 / 查尔斯·诺德
类型:喜剧
片长:94分钟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 拉丁语
影片别名:布莱恩的一生 / Monty Python's Life of Brian
上映:1979-11-08(英国)
IMDb:tt0079470

剧情

布莱恩·科恩(Brian Cohen)出生于耶稣诞生的羊圈隔壁,这使前来赞美犹太之主的三贤人一开始走错了地方。之后布莱恩成长成为了一个理想主义的青年,不满当时罗马帝国对犹太人土地的侵占。在聆听耶稣山上宝训时,他对一个美丽的反抗组织成员朱迪思(Judith)一见钟情。怀着对她的爱慕和对罗马人的不满,他加入了犹太人民阵线——当时的众多反抗组织之一。事实上,这些组织比起反抗罗马人更热衷于互相争斗。

在几次失败的行动之后,为了逃出罗马总督本丢·彼拉多之手,布莱恩躲入了一排在广场上发表各自预言的先知的行列。为了迷惑追捕他的官兵,布莱恩也发表了一通似是而非的演讲。他的胡言乱语竟意外地吸引了一些好奇的听众。当摆脱官兵之后,布莱恩意欲离去,却引发了人群的追随。甚至他的无意之举,也被认定是真正的奇迹。他最终摆脱人群,巧遇朱迪思,并与之共度春宵。第二天早上,当他打开窗门,发现房前站满了人群,欢呼他为弥赛亚。布莱恩试图解释,却无法改变众人的想法,他的每个语言每个行为都被奉为真理。

可怜的布莱恩即使逃到了人民阵线总部也无法幸免,人们纷纷向他展示病体以期他能妙手回春。当他终于从后门逃脱却又落入罗马人之手,并被安排钉上十字架。于此同时民众们在彼拉多的总督府宫殿外的广场聚集。彼拉多试图通过赦免由人群提名的囚徒,来安抚人们的革命热情。但人群却只是随意的喊出一些包含R发音的名字,以取笑彼拉多的口音。这时朱迪思及时出现在了人群之中,喊出了布莱恩的名字。所有人也随之附和,于是彼拉多答应释放布莱恩。

释放布莱恩的命令最终传达到了行刑的官兵这里,但所有被钉上十字架的人都号称自己是拿撒勒的布莱恩(包括一个人喊道我和我老婆都是布莱恩)。最终另一个人被错误的释放了。之后,众多解救布莱恩的机会也被浪费了,他的盟友们(包括朱迪思和他的母亲)纷纷前来解释他们为何只能任由这位“高尚的自由斗士”暴尸荒野。最终,在痛苦而漫长的死亡过程中,布莱恩的精神与其他苦难的受刑者们一起升华,并共同唱起了 "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要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

电影讲述了与耶稣生于同日且隔壁的布莱恩·科恩(Brian Cohen),后被众人认作弥赛亚的故事。

简评

这么正经的无厘头喜剧可以入围IMDB250不是没有它的道理的,从头到尾都是梗,让我想起了东成西就。以戏谑的方式重新演绎基督降临,一个悲剧性的故事,被英国人的小聪明演绎得诙谐幽默充满讽刺,以囚犯被钉在十字架上欢快的演绎bright side of life结尾,真是太妙了。先看完宾虚再看这一部,前者未免说教性太强了容易引起人的逆反心理。

片头的歌曲和动画都是一流水准,特瑞·吉列姆他们的喜剧团体真的是太强大了,英式黑色幽默从头到尾,一点也不生硬,充斥着荒诞不经的笑料。调侃罗马帝国为犹太人带来了什么进步那段简直神来之笔,之后的大舌头军官和一对聋人、结巴活宝儿将电影推向高潮,难以想象79年的无厘头。

笑料能看出一半就满足了。极致无厘头恶搞。竟然是一人分饰多角,从未觉得自己这么脸盲。最近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把拉着人讨价还价当乐趣的卖家了。给人纠正动词变位罚写一百遍。最后领唱的哥们儿在乔治·哈里森的传记片里见过,Monty Python成员,恶搞披头士的the Rutles也是他,挺有意思。

荒唐值拉满,夸张值拉满,尽管如此,涉及到宗教的话题,恐怕还是遭遇到很多阻力。作为一个东方人,基督宗教的故事我了解的只是皮毛,于是并没能完完整整get到其中所有的玩味嘲讽,这或许是一点遗憾。其实我感觉,这会是我成长期爱看的电影种类,一是学习更多地理“知识”,再者,这是一部喜剧,年幼的我即便没能完全了解,也会随着那种滑稽表情哈哈傻乐。

这部比以往看过的巨蟒喜剧要好笑太多了,主要是笑话不过时,从第一首歌“他成长啊成长啊最后长成了一个Brian”开始,关于女性意识觉醒,关于空喊话不干事儿的领导,关于盲从,关于信仰,关于生活,直到最后众人绑在十字架上边等死边高唱“总要看到生活里积极的一面”结束,无厘头从头至尾,荒谬又现实,笑果十足。

不讲道理、没有原因、一厢情愿、万世魔星。借来建构最完整最不容冒犯最脍炙人口的基督神话,一旦解构开始,那么越随心所欲就越能获得成功。总有些喜剧不能去 理解 ,因为唯一的逻辑就是没有逻辑。不过事实也证明圣人为何不会诞生在英伦三岛,那口音不管说什么都会变成令人疯狂的单口相声

看到一部五星电影实在是太快乐了,尤其是这么一部从头到尾都异常好笑的电影,还有一个可爱的结局,本片讽刺人类调侃一切,虽然背景是罗马帝国那个时代吧,可是笑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俯拾皆是,即使过了40年依然不过时哦,英国人无厘头起来可爱到无敌,看这部电影之前一定一定要先看《宾虚》,不然会错过好多笑点

乔治哈里森!?!?!?那句hello出来我当场魂飞魄散。然后最后cast滚完字幕推荐观看la notte又是怎么回事????这片子我真真联想不到安东尼奥尼啊喂?????电影本身真的,大型有毛病现场,英式嘲讽浓度相当高,拉丁文词格大字报抄一百遍我真的笑到太阳穴突突跳

因为看《今日简史》提到这部电影(宗教和人类的关系),就去补了这部片子。非常可惜CC没有发蓝光。喜剧的内核(或者是表征)之一是讽刺,如何能在解构的同时做到无害化讽刺,我觉得本片树立了标杆:被迫成为救世主的男主,夸夸其谈的爱国者,盲从的民众,愚蠢且官僚的当权者。虽然梗的门槛不低,但是喜剧效果却是不分时间和族群的。导演(同样也是编剧和演员)巧妙利用舞台式的戏剧冲突制造笑点(这么说有点像开心麻花,呈现在银幕上的话剧表演)。Monty python同样有一系列电影,其中包括《巨蟒和圣杯》。好奇西蒙佩奇有没有传承这种表演风格。

这部片子居然敢拿某些民族和某个宗教开涮,采用一系列荒诞无厘头的手法揶揄、嘲讽、挖苦,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了。当时上演的时候,没有受到那些相关民族国民和宗教团体及人士的抗议吗?实际上,一个人只有内心强大、高度自信,才不会对于嘲弄甚至诋毁过度敏感,才会付之一笑,甚至是自嘲。若对于圣经故事和那段历史很熟悉,对于英语幽默点拿捏得到,将会大大提升本片喜剧效果的体验,可惜咱做不到啊。。

(). 前面充斥着巨蟒那种文化人的黑色幽默和地狱笑话,像是搞错了耶稣,石刑观刑地卖假胡子的商人,各种犹太人联盟之间的内部倾轧,以及Hail Ceasar的打招呼方式,把罗马帝国当成二战德国以后各种顺理成章的二战笑话…纯粹的喜剧天才,庸才们想破脑壳的段子,巨蟒们用之如泥沙。在中间的某一刻,当天马行空变成了主要是宗教和官僚主义讽刺以后,却像是失去了魔力,段子也没那么好笑了。其实本质上这也不是马丁说的那种cinema,而更像某种XX大电影,胡逼为主,剧情为辅,没有太多更深的东西,比德云社好点有限。喜剧的至高境界就是毫无逻辑的纯粹的stupidity,这是John Cleese自己说的。最后十字架上Eric Idle唱着他著名的胡逼小曲结尾还挺酷的,充斥着英伦丧逼气息,肥肠的存在主义。

非常魔性的喜剧电影,不过最大的问题在于对我来说这部电影水土不服。国内应该很少有人看,没有足够的基督教基础确实完全无法理解其中的笑点。里面有很多喜剧技巧后世玩的太烂了,所以看这部电影时很多笑点有可以预测的感觉。当然这么大尺度地讽刺宗教属实有点过分用力了,不知道为啥在IMDB上能获得这么好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