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瓦城(2016)

再見瓦城UP:2021-07-21

《再见瓦城》(英语:The Road to Mandalay),是出身于缅甸的华裔导演赵德胤执导的电影,首部从独立制片转为商业长片电影,由柯震东、吴可熙领衔主演。第53届金马奖共6项提名。

再见瓦城

评分:6.9 导演:赵德胤 编剧:赵德胤
主演:柯震东 / 吴可熙 / 王兴洪 / 赵德富 / 郑梦兰 / 潘正丽 / 匡嘉恩 / 李万武 / 徐德伟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108分钟地区:缅甸 / 中国台湾 / 印度
语言:汉语普通话 / 泰语 / 缅甸语
影片别名:The Road to Mandalay / 莲青
上映:2016-12-09(中国台湾)
IMDb:tt5974402

剧情

描写从缅甸偷渡泰国的陌生男女,产生情感却受限彼此对未来不同的憧憬。

演员

  • 柯震东 饰演 阿国:投靠泰国郊区纺织工厂担任主管的表哥,愿望是赚够钱回腊戍开服饰店。
  • 吴可熙 饰演 莲青:偷渡时与阿国相识,对都市生活有憧憬,希望拿到泰国护照后去台湾工作。

拍摄

《再见瓦城》将是赵德胤从独立制片转为商业作品的首部长片,从釜山影展开始至坎城影展,已经在世界各影展活动拿到8个创投、剧本的奖项,当中有法德公共电视台(ARTE)的「国际ARTE奖」(Prix ARTE International),坎城影展创投单元工作坊(Atelier de la Cinefondation)法国ARTE集团创投奖金,及2014金马创投会议「台北文创剧作奖」、「传翼数位与录音奖」,也为后续投资、合作留下契机。开拍所需的资金新台币4000万元已到位,筹备在2015年底开拍,以及挑选剧组演员。

根据《苹果日报》的报导,柯震东经纪人柴智屏在第68届坎城影展密会导演赵德胤,因此传出他有机会演出吸毒犯。赵德胤曾赞柯震东是「不错的演员」,柯震东日前受访也曾表示在《念念》首映上见过赵导,若有机会合作也很好。

获奖与提名

颁奖典礼奖项名字结果
第73届威尼斯影展国际影评周最佳影片(FEDEORA Award for Best Film)《再见瓦城》获奖
第53届金马奖
最佳剧情片《再见瓦城》提名
最佳导演赵德胤提名
最佳男主角柯震东提名
最佳女主角吴可熙提名
最佳原著剧本赵德胤提名
最佳美术设计Akekarat Homlaor提名
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工作者赵德胤获奖
第四届伯爵年度优秀奖(原著剧本)《再见瓦城》获奖
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提名
第19届台北电影节媒体推荐获奖

简评

只属于蝼蚁的残酷爱情故事。可能是赵德胤的镜头太克制了亦或是我没有打黑工的经历,始终没有太强烈的共鸣,但能从中看到很多很生活流的东西,赵德胤应该很了解这些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如果没有查资料,我可能会以为吴可熙是素人演员。她演出了工厂女工的气质,在灵魂深处吴可熙和角色融为一体了。吴可熙的表演和大蜥蜴的设计算是全片两处惊喜

哈哈能和瓦城说再见但逃不离男人吗。说回来,环境塑造演员表演是成功的,能感受到一种属于东南亚湿热的,互害的底层社会。但观影过程却一直在提醒我这是一部剧情片不是一部纪录片,影片的表达好像不是那么丰富,有一些桥段又有些刻意,比如下雨时身后一排戴头盔的摩托车映衬着车上的男女。但魔幻时刻的蜥蜴场景是有趣的。女人或许可以通过和蜥蜴做交易拿到“去台湾”的第一步,男人却只能像狗一样和毒品赖死在床上,言说是男女朋友,性关系之间的表现却一处都未提及,或许通通被工厂彻底压抑住了吧。

比起《灼人秘密》,《再见瓦城》才是为吴可熙量身打造的,她的表现简直浑然天成。我猜想她和柯震东以前云南话连听都没听过?可以操练得跟母语者一起表演而不突兀,想必下了苦功夫。令我惊讶的是,主角即使在泰国身为非法劳工,他们平时的关系却不似想象中紧张和算计,更多的倒是默默互助和互不干扰。(虽然这并不是此片主要要表达的。)我对这个题材并不感到太陌生,大概因为小时候就长在工厂区,同时还是个“外地人”,也从大人口中听过不少血泪故事。

电影一开始镜头对着女主就带着对女性身体的剥削,她脱掉外套、穿上一步裙工装、躺在男主家…哪怕她又瘦又黑全素颜,在灰蒙蒙,脏兮兮的街头,女主也是鲜嫩的、可口的。我们知道又担心她一定会坠落深渊。终于在蜥蜴那场戏,导演兑现了这种剥削。导演就是要让我们看社会怎样把一个人的生命和灵魂拧干,让他们从人变成狗,从人变成鬼。男主这一边,几乎与女主是性别的镜像,其实他们做工人、贩毒、做售货员,活着死掉,怎么都好,这些工厂、这种生意链条一点也不会变,好像蚂蚁在地砖下翻个身而已。但导演的镜头几乎没有情绪,大量真实民工的出演让电影有纪录片的质感,这种平实反而带领观众走进更理智的审视,更深刻的追问。至于愤怒,我想导演的愤怒都记在最后飙在佛像上鲜血里。男主杀了女主,悲哀和愤怒同时达到高潮。

赵德胤算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导演,缅甸人,在大学读大学,之后干电影后回到缅甸,专门去拍自己家乡的故事,且都是一些家乡阴暗面的故事,《冰毒》是讲毒品,《再见瓦城》则是讲偷渡。缅甸离我们如此之近,我甚至在07年还从瑞丽穿过国门去到缅甸呆了几天,但我们大多数人对于这个国家都是陌生的,赵德胤从现实主义的角度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了他的家乡,生活所迫,让许多缅甸人选择偷渡到中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讨生活,他们在新的国家抱团取暖,过着底层的生活,一次一次被拒绝,一次一次被骗,存着辛苦钱幻想着有一天去到更美好的国度,而幻灭可能只在一瞬之间。东南亚的大雨很潮湿,赵德胤拍出了那股气息。

“再见”系列的第三部,讲述两个缅甸偷渡客在曼谷的挣扎。前半段有种《三峡好人》的感觉,以为电影会停留在记述一群历史版图中不容忽视的小角色们的故事,后半段跳脱出平铺直叙的描述,聚焦于男孩对女孩追求更好生活的压抑和控制,到最后用一起灭亡的极端方式作为高潮结束。电影有许多情节存在留白或者交代不清,或者我们都不太理解那群偷渡客底层的生活逻辑。

长镜头的运用宛若纪录片式地纪录了完整的时空,就像是真实的故事发生在眼前。或者说,它不能称为故事,它就是生活。简单的故事平铺直叙,没有太大的亮点和绚丽的技巧,即使蜥蜴的惊鸿一瞥给人少有的惊喜。也许赵德胤作为导演的上限只能到这一层次,但他一如既往呈现如此生活,历史一定会给他肯定。有些人会认为赵德胤的影片是为了兜售第三世界的奇观,可事实上这就是他自己真切体会的生活。无论是短片,还是纪录片《翡翠之城》等等,一直重复地讲述是他的曾经但却是他的亲人朋友正在生活、生存的方式。就像是有人说赵德胤之于缅甸,就像是库斯图里卡之于南斯拉夫、吉普赛人。其实也像是第四代第五代之于中国。有人问贾樟柯如今国家富强了为什么不展现好的一面给外国人看,却拍那些丑陋的人和物?事实上,他们也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是真真切切的存在。

硬要让两个职业演员融在一群非职业演员中,从这个人角度来说,吴可熙是要比柯震东演得好,即使打扮得再黑再土,柯还是帅的,头跟其他男演员一比,实在是太小了,尤其泼水节那一场戏,脸被水冲的没那么黑了,立马显出明星本色了。但,柯对吴的感情深到这个程度了,不惜以死殉情?影片感觉主要在描写吴的办证执念,很少笔墨放在两人感情上,所以对这个结尾不太共情,但还是被吓到了,一刀下去,血喷涌而出。

整体的完成度挺高的,影片的氛围和影调非常有吸引力,这本来是一个应该有很大的空间的故事,可惜被这个糟糕的剧作和不成熟的导演给破坏了,僵硬干涩的人物关系,浮于表面、蜻蜓点水式的情节设置,相对较为混乱的影像逻辑,有些真是突兀而尴尬,多好的原料呀,咋就这么拧巴,做出如此鸡肋的菜,太可惜了。抛开犯下的错,柯柯的演技真是比现在很多小鲜肉强太多了,可惜,但也只能这样了。

提供了一个窗口去了解西南边境地区的生存状态,闷热的空气、潮湿肮脏的工作环境、耷拉的牛仔裤和拖鞋……最印象深刻的是塑料袋装冰块和泡泡面,现实主义的纪实影像很打动人,有些人光是证明自己活着就已经很费劲了。但感觉前后故事连接讲述的有点生硬,最后是为了致敬牯岭街吗?但是好像失败了

两个缅甸偷渡客在泰国的故事,本来事角和题材是挺吸引人的,不过导演的这种处理风格,会有点沉闷,各种长镜头,路人生硬的台词(可能是语言问题),真实的土气,清淡的剧情,有种在看纪录片的感觉,全片还无配乐,但蜥蜴出现的时候,又有点似真似假,还出现了配乐,这里感觉有点奇妙。

三星半。喜欢镜头里溽热灿烂的东南亚夏天。阳光强烈,晒得人昏昏的没精打采。两个主演的云南口音很有趣。喜欢异乡人+打工妹的题材,尤其是两人在厂里千丝万缕的棉线之间说话。棉线好像把他们连在一起。随便一根线又轻易地把他们分开。隆基、冷泡面、侵犯者的蜥蜴意象,东南亚应该充满各种颜色和变形。最后结尾有一点点突兀,如果可以稍微多铺垫一下阿国呆呆但极端的性格就好了。

获得奖项

  • 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提名:最佳剧情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原著剧本 / 最佳美术设计
  • 第73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73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欧洲电影联盟奖-国际电影评论周单元最佳影片
  • 第36届香港金像奖
    第36届香港金像奖
    提名:最佳两岸华语电影
  • 第19届台北电影节
    第19届台北电影节
    获奖:媒体推荐奖
    提名:最佳剧情长片
再见瓦城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