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草原(2004)

Τριλογία 1: Το Λιβάδι που δακρύζειUP:2021-11-19

哭泣的草原

评分:9 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编剧: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 托尼诺·格拉 / 帕特罗斯·马可瑞斯 / Giorgio Silvagni
主演:亚历山德拉·艾迪尼 / 尼克斯·普尔索尼迪斯 / 吉欧格·亚曼尼斯 / 瓦西利斯·科洛沃斯 / 伊娃·科塔曼尼多 / 陶拉·斯塔索普洛斯 / Thalia Argyriou / Smaro Gaitanidou / 米哈利斯·扬纳托斯 / 格里戈里斯·埃万耶拉托斯 / Aliki Kamineli / Andromahi Hrysomalli / Alex Moukanos / Thodoros Teknetzidis / Dimitris Kolovos / George Houliaras
类型:剧情 / 爱情 / 历史
片长:Greece: 185 分钟 / 170分钟 / 162分钟(D地区:希腊 / 法国 / 意大利 / 德国
语言:希腊语
影片别名:希腊三部曲之哭泣的绿地 / 三部曲I:哭泣的绿地 / 希腊首部曲:悲伤草原 / Trilogy: The Weeping Meadow
上映:2004-02-12
IMDb:tt0366721

哭泣的草原简介

1919年,俄国内战。为躲避战火,斯拜罗斯(Vassilis Kolovos 饰)带着妻子戴娜(Thalia Argirioua 饰)和一双儿女,随着难民潮辗转来到希腊。十几年过去,俄国难民不断聚集,最终形成一个名为“新敖德萨”的小村庄。斯拜罗斯的养女艾莉妮(Alexandra Aidini 饰)如今已长成落落大方的漂亮姑娘,并和心爱的小伙同时也是她的非血缘兄长埃里克西斯(Nikos Poursanidis 饰)生下一对双胞胎。为了逃避养父的控制与霸占,艾莉妮与爱人开始漫无止境的逃亡。时间进入1936年,一家人暂时得以安定。为追寻音乐梦想,埃里克西斯告别妻儿远赴美国。在此之后,战争统治者这个世界,也摧毁了艾莉妮苦心经营的家庭。在混乱的大时代的背景下,他们随波逐流,生离死别……
  本片是“希腊三部曲”第一部,并荣获2004年欧洲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第5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最佳影片(提名)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简评

日子是苦淡的,阴冷的色调是寂静。就像一首钢琴曲的终章,影影绰绰的音符,衔接着流逝和瞬间的动作,在渐入尾声的时候,可有可无的悸动隐约显现,平面是光滑的,空间曲折成一条细长弯延的线,那样细密,轻易就能摧毁。水面缓缓升起,葬送仅存的微光。午夜之子的命运生来就是被诅咒的,被抛弃,被遗忘,被放逐,被献给平庸的生活,苦难不能洗礼,等待命运的终点,连审判也不可见。随后时间更加隐秘的过去了,波动的弦乐顺着细线磨灭,就像温顺的绵羊,微笑着。哦,还有一声喘息的声音,在未曾结束时。静谧是一种奢望。生命就是一场流亡,却也无法阻碍在海边演奏的小提琴,庆祝没有婚纱的婚姻。这一切都是安静的,除了远方来自海浪的声音。

四星半。安哲杜绝一切鲜丽色彩刺入他的镜头,被洗刷过的土地与人,以最素的姿态交融,共同抵御历史一轮又一轮的碾压。死去的男人成了水边寂静的尸体,苟活的女人穿着黑色长袍,化为白日一群狂呼的渡鸦。战争是连绵不绝的群山,他们换着灰的,黑的,绿的制服,诉说锦绣的不变谎话,看啊,你也不过是个可牺牲可不牺牲的卒子,但我们决定制造更多的炼狱。这个叫Eleni的女人,或者没名没姓也可以,就在人间尽头里,花一生逃离天灾人祸,直到一点挂碍都剩不下,想起港口与他的离别,没织完的暗红毛巾化成一截沉落海中的断裂缘分,怎么哭泣都不尽兴。(话说,Yorgis明显的呼吸导致了跟《永恒和一日》类似的穿帮。)#北影节12#22,资料馆(by Mr. Infamous,20220819)

《雾中风景》来的,到第30分钟,突然,才发现好像整个基本没有一个近距离的镜头,后面一样,基本上全是远距离镜头。树上倒挂的羊,河水淹没的村庄,有点魔幻现实的味道。还有葬礼。前段时间才经历过类似的几次。我说:竟然变得美丽起来。没错,我在葬礼上这样觉得这样说了出来。看到电影所有人举着黑色的旗子穿着丧服站在河边,以至于我当时几下决心或者说又心血来潮一波:找寻世界各地,各民族的葬礼文化,并出书。(我心血来潮的事太多了)电影音乐挺好,上一部看的正好也是手风琴,不过是一位意大利小镇的瞎子。后半部分特别是最后半小时,一向喜欢看“闷片”的我竟然都控制不住合眼。最后的台词很棒:河流的源头,露珠还是泪水?不过,真的有人这样说话,这样表达吗?生活中。竟被诗意感动了。(另外,村庄的人文风景,跟游戏《锈湖天堂岛》挺像

希腊三部曲之一,讲述于1919年苏联内战至49年希腊内战结束,安哲实际可以削减60%-70%台词使用,沉郁的镜头足以力透纸背。为了奔向Dream country的Alexis在码头与牵着两个孩童的Eleni告别,正如20年前一个雨夜怀揣同样梦想与我和母亲告别奔赴美国的父亲。未织完的红色毛衣成为时间与历史的牺牲品,牵扯衣角两端的红线,在短暂生命里无限拉长,被雨击打,烫伤,如铉绷断裂,飘荡在风里。Eleni与Alexis的爱情,我母亲与父亲的爱情,而我和Yani Yuri,都是卷入时代的意外产物。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回归早期的风格,《流浪艺人》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但是聚焦为一个家庭,外加《塞瑟岛之旅》回家。河流的源头是落在草原上的一颗颗露珠,露珠汇聚成千条溪流,溪流汇聚成河流。几乎没有战争场面的战争片,兄弟二人内战中各代表一方在战场上相遇是回忆中的舞台剧表演形式,而且战争带来的分离、死亡和伤害全部以女一也就是家属的视角呈现,用摸不着的情绪来呈现而非实打实的炸弹和枪战。战争结束后只剩下了女人和老人,家被河水淹没,草原的哭泣是亲人的眼泪。拉红线越走越远有点儿做作了。河上行船场面乘以四就成了张艺谋了的确挺视觉震撼的。装置艺术挂人这次数量加倍挂在了一棵树上,安哲真没让我失望

安哲不令他的任何长镜头显得沉闷乏味,他总会在大远景或大景深画面中的适当位置安排生动且合理的调度。整部片子难以言喻的悲壮基调,在开头就已奠定,流离失所的人们冲镜头讲述他们的不幸遭遇。于是此后登场的一众人物仿佛都背负着不堪回首的往事在尘世中漂泊,而被历史放逐的幽灵,则化身成永远浮在半空却无论如何也挥之不去的阴霾。在史诗级跨度的叙事背景下,极富诗意的场景画面及镜头语言,不时从画外传来的莫名召唤(人声、鸣笛、音乐),润物细无声般实现沉浸式观影。罕见地,导演克制地与角色和观众都保持距离,只为电影本身倾尽全力。影片处处彰显震撼人心的生命力,穿透了时空的屏障,使其拥有超越现实意义的价值,这也是电影的伟大之处。

女孩的逃婚是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啤酒厅的奏乐起舞是对民主的诉求,他们寻找的不只是容身之所,还有精神的栖息地。倒悬的羊群,白单子上的血迹。一切皆为虚妄,都是“政治权力”手下待宰的羔羊;一生都在追寻梦中般的草原,草原尽头却是无尽的哭泣和死亡;长镜头的大量使用,削弱了情绪共鸣,但给观众的上帝视角下,漠然,无力感,一拥而上;影片隐喻很多,最爱双胞胎的设定,本为一体,一分为二,结局唏嘘——死亡,含沙射影“内战”,拖垮人民,拖死国家;每一次逃难都是心之所向,追寻之后又都是失望。

02:53,大时代环境如何呈现,上帝的声音,孩子的声音。08:39,勃鲁盖尔。17:26,横向调度的味道出来了。19:08,戏剧融化在电影里。44:00,雨中的小镇,场景真好。59:58,多一个耳朵多一个层次。01:09:45,有水有火的戏剧场景。01:27:18,竹筏与黑帆。01:30:31,挂满死羊的树。01:39:56,水环境的使用是个大手笔。01:58:26,背后镜头极好。02:04:56,线头扯出毛线。02:11:10,战火焚毁的屋脊上挂着白色的嫁衣。02:17:31,母亲面对河对岸的儿子的尸体哭泣。02:36:28,每一次拍背影,信息量都极大。

绝美的构图和色彩:水面倒影出的碧绿草原;海天一色中的黑色葬礼船队;见证美好爱情的海洋色广场;倒挂在树上的死亡羊群;象征着纯洁圣土随风飘飞的白色床单。随着红色运动的进行,男主一家举家迁徙;zheng府的高压统治,让工会活动和文艺演出只能转到地下;二战暴发,在na粹势力的恐怖政治下,家被炸毁,女主被抓入狱,孩子们被迫参军,男主客死异乡;希腊内战,两个孩子分别在zheng府军和游击队两侧,最终手足相残,在战场上牺牲。那片美丽的草原在哭泣,为了被迫分离的爱情哭泣,为了破碎的家庭哭泣,也为了这片饱受战争摧残的土地哭泣。结尾女主在儿子的尸体旁对着天大吼,是对战争的控诉:一颗子弹值多少钱?血又值多少钱?但回答她的却只有无情的江水。

安哲在本片中进行了其形式最富野心的尝试,即便是个横跨几十年的传记历史电影,他也依然选择经典长镜头。轻剪辑,重调度与景观布置,缓慢的长镜头呈现出有如福克纳句子的沉思性。但安哲形式的漏洞在电影情节走到战后时暴露出来,前面依托奇观和象征逐渐抵达情绪高峰,而一旦回落入偏现实的叙述时,断裂感就出现了,屋内哭泣,梦呓、二儿子身旁的嚎哭等场景相对先前的神来之笔显得太过平庸,即使已有美学加持,观众们还是无法满足。不够圆融,我们看到一句话的不同写法,而非一段话。“有句无篇”可谓很好的评价。当然也可以说战争破坏了故事的内在完整性,时空被无情切割开来,无法像逃亡和成长叙事那样有头有尾。前面部分无可指摘,Eleni作为主体见证三代男人之死,其隐喻三种价值:传统村落、城市文明和现代政治。另:安哲不喜欢暴力,喜欢折磨。

我很庆幸自己能看到这么一部超逸拔群的史诗电影,可惜它至今还未取得与它本身价值相匹配的国际声誉。故事纵跨从1919年俄国内战到1949年希腊内战这三十年时间,讲述了一个名为艾莲尼的希腊女子的悲惨命运。她的丈夫是一个手风琴艺人,两人青梅竹马,并早早生下了一对双胞胎男孩,然而战乱纷争中一家人聚少离多,吃尽苦头。丈夫去美国后参军,在二战中牺牲。两个孩子在希腊内战中分属敌对的阵营,最后也双双战死。只剩下艾莲尼一个人,不知她是选择继续,还是终结?影片并不是单只拿出爱莲尼这个人物和她的单个家庭的境遇来折射希腊人的整体变迁,而是通过她这个点去带动希腊人的面,涉及到流浪艺人,迁徙的牧民,以及更多无家可归的平民,从而塑造出一个民族的群像。

坐在希腊国铁上看完了这部想看很久却没有契机的电影,车行至雅典时艾莲妮放生痛哭。在这片流浪的土地上,只有河流恒久地流淌着。时代的悲剧总是由最“幸运”的保全着生命的人承受,而象征着思念——或是其他因缘的红毛线总会被扯断开。“由一个老人带路,他们一起去寻找那河流的源头。走啊走啊,河流渐渐变小,变成了无数溪流。突然,看见源头在一个山顶的冰盖下面,那个老人指给我们看一片覆盖绿草的土地,在一片潮湿荫凉的地方,草叶的边缘都有露水,常常滴在松软的土地上。你伸出手,抚摸这湿漉的绿草,举手之际,有露珠滴下,滴在土地上,像泪珠。”人们集聚在河流上,可源头出总被那些溪流拆散,终其一生寻觅着如露水般哭泣的草原。

获得奖项

  • 第17届欧洲电影奖
    第17届欧洲电影奖
    获奖:费比西奖
    提名:Audience Award —— Best European Director / 最佳导演 / 最佳摄影 / 最佳音乐
  • 第5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5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提名:金熊奖-最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