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儿女(1964)

Heroic Breed;Heroic Sons and DaughtersUP:2021-10-30

英雄儿女

评分:7.9 导演:武兆堤 编剧:毛烽 / 武兆堤 / 巴金
主演:田方 / 周文彬 / 刘尚娴 / 刘世龙 / 褚大章 / 郭振清 / 浦克 / 刘效国 / 赵文瑜 / 任颐 / 王延盛 / 柏瑞桐 / 王宝顺 / 李万城 / 赵宝华 / 刘彤彦
类型:剧情 / 战争
片长:109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Heroic Sons and Daughters
上映:1964
IMDb:tt0188299

英雄儿女简介

抗美援朝时期的某高地,激烈的战争正在进行,刚出院的中方志愿军战士王成(刘世龙)一回到部队就要求投入到战斗中去,并拿出父亲王复标(周文彬)鼓励他为国立功的家书给张团长(郭振清)和政委王文清(田方)看,王复标是王文清的老战友,他也知道王成是王复标的儿子。
  王成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全团展开向他学习的行动,文艺兵、王成的妹妹王芳(刘尚娴)强忍悲痛投入到创作中。和王芳的接触中,王文清虽认出她是自己十八年前无奈丢下、后被王复标收养的女儿,却没有和她相认,而是鼓励她以实际行动向哥哥学习,王芳也在后来的战斗中有英勇表现。

简评

今天作业辅导时看到三年级的小学生语文作业要写《英雄儿女》的观后感,突然想起来自己还没有看过。原来“为什么战旗美如画”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曲,王成在山头怒目圆睁、敌人屁滚尿流的镜头明显借鉴戏曲,我国虽说不搞个人英雄主义,但树典型可是自上而下搞得一套套,不仅他们的英雄行为都要来源于…(自行想象),且只准赞许英雄为家为国,不许亲人表达伤感(修改词一段)。《一秒钟》女儿从车上扛面袋与影片中王芳第一个镜头在推车有着奇妙的互文,可英雄、工人的女儿作为他们的后代可以在前线唱歌、认亲,而劳改犯的女儿不仅死了,连张照片都不能留下。

本周电影频道每天一部抗美援朝电影,这部是我的最爱。这部电影从小就看过,在电影频道也看过不止一次,百看不厌。我特别喜欢那首主题歌《英雄赞歌》和配乐,前奏想起就热血沸腾。我喜欢英雄王成的光辉形象,背着报话机英勇杀敌,高呼向我开炮,最后手握爆破筒跳入敌群,壮烈牺牲。我也很喜欢田方的银幕形象,作为三十年代大上海的大明星,解放后领导文艺工作的高级干部,扮演王政委那是驾轻就熟,不需要演,本人即是。

看《圆桌派》的时候,窦文涛说一看《英雄儿女》就觉得哭得停不下来,我不相信,自己一看,果然哭得止不住。画质很差,还没字幕,但是丝毫不敢说里面演员没有演技,两个小时的片长,有情节有背景有完整叙事,关键是精神内核感人,让人回归纯粹的革命情怀当中。因为这是抗美援朝的片子,所以愿冲锋号再次吹响,在台海问题上再次打败美帝国主义的阴谋企图。

作品对其欣赏者,启迪与感动两者兼具为上。本片的尴尬在于,对战争的描写那样局限,又在时代变化中褪去了动人的魅力。活在信息爆炸世界中的观众,若能被启迪,或以宏观之复杂,或以微观之精致。本片全从己方视角看战争,敌人甚至无面目,又避开血腥与艰难不谈,加上调度粗糙的战场戏,结果上呈现了一种战争如戏的轻薄感。英雄真实存在且伟大,但用念着党的语言+大仰角+宏伟的音乐的表现方式,就太过了。人性先立住,才能谈党性,顺序反了就显虚假,这也是英雄主义叙事在今天离我们格外远的原因。那个时代,生活浸泡在政治中的观众代入很自然,但如今的我们难以做到,难说这是本片还是时代的问题。本片的演员表演和音乐令人印象深刻,生动地展现了我军文化工作的运转方式及存在意义,很是有趣。即便如此,意识形态式的创作思路是如此落后,瑜不掩瑕。

问我什么是中国人?我会说,中国人是面对敌人也要大声吼“向我开炮!”的忠士,是面对至亲,舍小家而顾大家隐忍数十载的老父亲,是面对敌人的炮火也不忘唱歌的乐观主义者。中国精神的伟大之处,是传承,上一代的衣钵,下一代来传承,英雄儿女,其忠勇坚韧之气数万载不灭也。这一代的青年人也就是我们,相对和平的年代,我们可以享受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所没有的东西,我们有个性,也有心气,但那不变的,始终是,身为中国儿女的赤子之心,我也许是个无用之人,但当祖国受难,我也必将用我这无用之身,捍卫这千年山河。我们爱祖国河山更爱那个爱国的自己。包袱埋得好深,结尾有点平淡。“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献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致敬!!历史的英雄!

作品对其欣赏者,启迪与感动两者兼具为上。本片的尴尬在于,对战争的描写那样局限,又在时代变化中褪去了打动人的魅力。活在信息爆炸世界中的观众,若能被启迪,或以宏观之复杂,或以微观之精致。本片全从己方视角看战争,敌人甚至无面目,又避开血腥与艰难不谈,加上调度粗糙的战场戏,结果上呈现了一种战争如戏的轻薄感。英雄真实存在且伟大,但用念着党的语言+大仰角+宏伟的音乐的表现方式,就太过了。人性先立住,才能谈党性,顺序反了就显虚假,这也是英雄主义叙事在今天离我们格外远的原因。那个时代,生活浸泡在政治中的观众代入很自然,但如今的我们难以做到,难说这是本片还是时代的问题。本片的演员表演和音乐令人印象深刻,生动地展现了我军文化工作的运转方式及存在意义,很是有趣。即便如此,意识形态式的创作思路是如此落后,瑜不掩瑕。

别看是半个世纪之前的影像,人家可也是严格按照古典剧作法进行编排。插叙补叙般的叙事本身就够吸引人,八十年代之后,电影总想着摆脱文学的范围,为着所谓独立创新而行。而今技术主义至上,让电影艺术去拥抱少数技术主义和商业化吧 英雄之后再无英雄。所有自说自话者 尽皆拥有多数资源者。此刻 便不再是关乎英雄儿女的讨论。

从来不是国家成就了英雄 而是英雄成就了国家。我们也从来不是生活在了一个安全的世界,而是生活在了一个安全的国家,因为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国家一直都有无数的英雄为我们撑起一片理想的天。我们电影史老师说过一句话“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故事的年代。”我想重要的也不是成就英雄的年代,而是被英雄成就的年代。

表演一招一式都很程式化,里面的朝鲜人普通话说得比我都标准,而且对战争的描写虚假到搞笑的程度——里面的美国佬光挨打不开枪(千里迢迢跑到朝鲜来做活靶子,这是怎样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男主角在喊出“向我开炮”之前的一个打一百个(史泰龙看了会沉默,吴京看了会流泪)。本片有着明显的浪漫化战争、极端对立敌我、鼓吹个人为集体无条件牺牲的倾向,现在这种价值观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最有名的一句口号:“向我开炮”。王成死了,但是他的精神被传唱,极大的鼓舞战士。有意思的是王芳的故事,直到最后王芳的养父王复标作为祖国慰问团到朝鲜前线去,王政委才认了亲女儿王芳。王芳有了双重父亲,一个工人阶级的养父,一个是久经烤验的老革命亲生父亲。此外,还有一个养父的亲儿子,也是他牺牲的哥哥,王芳自己也继承了哥哥的精神,还有一个工人阶级的弟弟。亲生父亲王政委带养父王复标去前线观战,言语中像是看消遣文艺节目,原本非常重要的战争被包装成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革命记忆和革命想象。频繁的推向脸部的镜头极具诱惑力,演员的眼睛会演戏,但表演动作夹杂在了舞台式动作和“法式低调表演”之间,若不是非常到位的专属BGM和歌曲,会显得有些做作。

小时候看过,今天在宇哥看电影,和股弟重温了一次,讲都讲了十一分钟,情节还挺复杂。王成的“向我开炮”,史泰龙一样的独狼行动,武器堆放起来独守山头,还有以前和刘璐重复模仿的——最后一支爆破筒,掰下来扔两颗到敌人头上,然后握着剩下的大半截儿,跳到敌人堆里。对,就是这个动作,当年惊为天人,我完全想起来啦!惊讶的是,王成牺牲后,估计才演了一半,后面还有很多情节。股弟表示没看懂,不好看。

(.06 银兴菲林老门东)运镜和风景设置印象深刻,推特写的镜头和波光粼粼的眼睛。音乐渲染和复踏,随军文工团的快板,一段带声乐技巧的鼓书,说书人与观众的互动与抓注意力的方法。合唱前的朗诵(脑袋里闪过光未然+康凌的论文…所有的老大爷都有故事,首长长着就一张男主角的脸(是田壮壮他爹居然…被捕那个镜头苏式得简直了。举手投足都让人想起同样肘关节不太好的浓眉有酒窝那位首长。果然是你沪,就算是主角也得先住闸北后住浦东(划去。想到徐王的从军故事,也想到江这边的那个允应。梦中梦最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