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血(1986)
Mauvais sangUP:2021-08-29
《坏痞子》(法语:Mauvais Sang)是1986年的电影作品,为法国导演李欧·卡霍执导的第二部长片,本片获选为第37届柏林影展正式竞赛片,并获得亚佛雷德鲍尔奖。
坏血简介
这部电影将写实与科幻合而为一。一种传染性性疾病STBO正在国内蔓延,它通过没有感情的性活动传播。
小偷马克和汉斯欠一个美国女人一笔钱,她限他们两个星期还。他们打算去偷一种专治类似艾滋病的药剂,然后高价转卖。于是他们雇来了亚力克斯,一个正在跟16岁女友丽莎分手的青年。但在计划实施之前,他迷恋上了马克的情妇安娜。丽莎却并没有死心,在他们动手那天她来到了巴黎,使得事情更加复杂化……
当然,这是个悲剧。Love that burns fast but lasts forever.
这是导演Leos Carax继《男孩遇见女孩》后的第二部作品,继续他对青春和孤独等题材的关注,也就是在此片的五年之后诞生了影史经典之作——《新桥恋人》。
第3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最佳影片(提名)莱奥·卡拉克斯 第3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阿弗雷鲍尔奖莱奥·卡拉克斯
获得奖项
- 第3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获奖:C.I.C.A.E. Award - Honorable Mention / 银熊奖-阿弗雷德·堡尔奖
提名:金熊奖-最佳影片 - 第12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提名:César —— Most Promising Actress (Meilleur jeune espoir féminin) / César —— Best Cinematography (Meilleure photographie) / 最佳女主角
简评
感觉如果是四五年前,我一定会特别特别喜欢《坏血》吧,惊呼这就是戈达尔的粉丝作,惊呼里面的发疯多么浪漫。但是现在不太行了,而且是一种深信不疑的态度使我不接受这样轻浮的爱情表达:是讨厌一种将爱情作为实体追求的幼稚吗?还是看厌了将爱情隐藏在稍显过分的情绪中自以为是地挥洒?可能都有,可是这也解释不了为什么《新桥恋人》更令我感动。寻找它们之间的差异。。似乎注意到差异的强度贯穿在两部电影的“生活场域”里,或许可以说它是剧情、思路......《新》达成了一种爱情即生活的辉煌体验,但是《坏》的爱情是与一切割裂的,以至于它像是造作的、故作高深的爱情论文。但话说回来,这种写作并非没有意义,其实真要说,它是活力生命的一种极其漂亮的形式!只是我发现我无法像以前那样爱这种爱情论文的精神了。
最开始看剧情的背景框架感觉像是大片一样,但其实全片的主要段落的还是情感的部分,有好多挺有意思的镜头语言,透明的玻璃门,怼脸的机位,黑屏后情节的合理跳跃;有很诗意的台词;有挺多意识流的片段...不过最喜欢的还是听男主收音机跑步的那段,情感的具象化。片中风华正茂的女主也特别美。不过其实不是特别能理解男女主情戏里的一些台词以及最后女主最后为何一直往回跑。但总的来说是一部很好很有意思 很多创意的电影。
1986年,binoche22岁,delpy17岁,难得的《红》《白》同框,青春无敌。简直是Binoche的宠粉大会,背影,侧颜,光只照到半张脸,45度俯视,90度俯视,微笑,哭泣,奔跑……自己吹刘海,可能我只认binoche,戏中三次!法海都把持不住!《假如爱有天意》可是因为吹刘海一个镜头就枪毙了。唯一可惜的是delpy戏份太少。剧情?剧情??不是Binoche和Delpy,我能坚持下来?五星,全给红白!不公平?要公平做什么!
男孩遇见女孩》,Alex把刀刺入了米蕊拉的胸膛;《坏血》,Alex被美国女人的手下打死了,留下的只有丽莎的眼泪和安娜的奔跑;《新桥恋人》,Alex和米雪儿谁都没死,他们一起踏上了远离巴黎的运沙船,看上去,Alex的爱情终于可以圆满收场了,可是,卡拉克斯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新桥恋人》拍完后,他和朱丽叶•比诺什共同宣告了彼此爱情的死亡,在“狂恋爱情三部曲”结束的那一刻,卡拉克斯抛弃了电影中那个被视作他影子的Alex,用自己的故事,成全了他一直信仰的那个事实。
我肚子疼,为了反抗我的母亲,为了让她落泪。一日又一日。童年在被孤身一人留在家中度过。我爱躲在衣柜里面,你不知道一个孩子对封闭暗室的极度痴迷,后来我太习惯那种感觉,我开始和我的肚子说话。真奇怪过去的记忆经常让我感到烦躁不安,我回头看一眼就想开始狂奔。桑德监狱的床很小,就像我带着莉丝在外国旅行时候睡的青旅。我又开始忍不住肚疼和说话。那些人们取笑我要我表演。我就和他们打架。彼此打得头破血流。但是安娜,当你伤心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想表演给你看让你开心,我心中的小鸟从孩子的鸟巢不受控制地狂乱飞出来。我想看你湿润的唇微笑,安娜。
画面和色彩颇具质感,观感不错,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出它与众不同的片子。德尔佩和比诺什都极美,非常养眼。我以为此片会从“奇怪的病毒蔓延”这个设定出发构筑故事,但没想到实际上与此相去甚远。电影中充斥着失重感,人物、行为和情节都莫不如此,铺天盖地的诗般絮语更是会令人感到晕头转向。当然这些絮语在片中重要得几乎取代了剧情发展,同一些零散的镜头或情节一起组成了最深的几个记忆点。
算是爱情文艺美人闷片的起始吗?(以我目前的观影量)。像一个绚丽的文艺泡泡,导演越是炫他自由散漫随意的拍摄风格,越是出奇创新的转场和构图,我越讨厌反感,现在的大量稚嫩的学生作品都在想模仿这种风格吧?电影每一帧都美,每一帧都能作为教科书供大家学习,可是内容空的很,注定成不了经典,只能被一些自以为是的闷骚文青视若珍宝吧。两个绝世女演员的美被导演展现到极致,就像《重庆森林》的林青霞和王菲,《千禧曼波》的舒淇,《苏州河》的周迅,她们的美都是大家对这些电影的记忆点,而且都还和爱情有关,台词和截图都是一些人经常用来装文艺逼的工具,只能说无聊的很……
画面很美,很有实验性。所有的特写,无论是人物还是静物都有一种摄影的美感。人物之间交谈的话语大概是影片的核心,毕竟片子要讲述的故事无比简单,精华都在这些絮语上。大卫鲍伊的modern love响起来,主角奔跑那段真的精妙。爱而不得,一开始痛苦到捶打自己的肚子,状若疯癫,但跑着跑着却越来越畅快,爱情,能够爱人是畅快的。很多意象其实没有完全看懂,但营造出的冷静而美丽的氛围却能轻而易举地感受到。
实在很难去评价这种电影。在摇晃的镜头之中可以感受这对摩托车情侣的一呼一吸,男主洗牌做赌的那段使用了长拍镜头和推镜头又能get到男主的魅力与台词功底,片中还使用了很多特写方便我们进入人物的内心……在一切精美的设计与构图之中,这部片子俨然已经成了一个艺术品,导致外在的形式阻挡了我与每一个角色进行情感上的交流。纵使他们坐在那里聊上十几二十分钟,由于冰冷外壳的存在,我依旧无法去捕捉他们内心翻腾的,深爱着对方的感情。相比之下,视觉上面的享受会比整个故事给我的多得多。
年轻的茱丽叶比诺什和茱莉德尔佩太美了,像阳光下融化了的珍珠、牛奶与丝绸,异色的瞳孔与头发之间竟有一种相似的少女的无辜与娇媚。这一部依旧是带点实验性质、玩弄技术的卡拉克斯,跳切、抽帧、变速、变焦、默片、极端机位;巴黎惨淡、昏暗的地下通道,抹满墙面的涂鸦,浓稠、斑斓而缄默的夜晚,随音乐变换的即兴表演,跳伞张开一刻突如其来的静谧,时不时嵌入的诗句。卡拉克斯在贩卖一种流感一样滋生与传染的感知,他陈列城市的黑夜与地下,摆出陶瓷一样精雕玉琢的年轻人,吆喝起现代人彼此心照不宣的暗号。观影结束后,虽不太切题,可脑中蓦然响亮一句话:深情若是一出悲剧必定以死句读。想必这癫狂带点纯真的影像风格,也可能以什么未知的代价来死谏。
影片本身恰如“没有感情的性活动传播的传染性疾病”。没有感情,疏离和真空:语言是简洁的,大段的是诗一样的独白,尽管独白对另一人说,但并不直接对话。沉默,用奔跑、挥拳、表情、肢体、腹语“说话”乃至直接的无声,面部和肢体的特写与剪辑切换像是默片。传染性一般的狂热与无法抑制:沉默,但使声音更清晰。大卫鲍伊的音乐是冲破大脑的,感情浓烈得无可抑制地以音乐的形式外泄;奔跑和骑摩托车时的风声是涌进耳朵的,是Lise的追逐、追逐;跳伞时Anna和Alex一边的无声处理,和Marc一边的噪音反复对比,无声中是难言明的交汇发酵、膨胀;魔术表演中的两双眼睛,在语言的缺席中对视,不似爱的爱、温情、俏皮与不可得的悲哀在对照的瞳孔中跳跃。疾病:是病毒性的,是神志不清,是夏天的过敏,是高温,是游离之外,是爱情的也是社会的。
所以是Julie Delpy大战Juliette Binoche吗,堪称两人荧幕颜值巅峰的有力候选。又一次被卡拉克斯的浪漫和诗性打动,而情节和动机比或许形式大于内容的《新桥恋人》更合理更易于共情。两者的视听和文本有诸多相似之处,一贯的人物特写处理,伴随着Bowie音乐的忘情奔跑,又破碎又浪漫的爱情桥段,很多段落都看的很享受。习惯了卡拉克斯尤其是德尼拉旺之后渐入佳境,搬上小板凳准备迎接《安妮特》的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