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情人(2008)

Two LoversUP:2021-07-13

两个情人

评分:6.9 导演:詹姆斯·格雷 编剧:詹姆斯·格雷 / Rick Menello
主演:华金·菲尼克斯 / 格温妮斯·帕特洛 / 凡妮莎·肖 / Moni Moshonov / 伊莎贝拉·罗西里尼 / 约翰·奥提兹 / Bob Ari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110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纽约爱情故事(台) / 劈腿情缘 / 左右为难
上映:2008-05-19
IMDb:tt1103275

两个情人简介

理纳德(杰昆•菲尼克斯 Joaquin Phoenix 饰)因病理原因被未婚妻抛弃后长时间无法解脱,居住在纽约父母公寓中的他曾多次尝试自杀。理纳德的父母正考虑与好友科恩一家搞干洗店联营,科恩家的大女儿姗德拉(凡妮莎•肖 Vinessa Shaw 饰)爱上了理纳德,但理纳德却爱上了偶遇的金发邻居蜜雪儿(格温妮丝•帕特洛 Gwyneth Paltrow 饰),然而不幸的是,蜜雪儿正与一位有妇之夫的律师罗纳德(伊莱亚斯•科泰斯 Elia Koteas 饰)陷入婚外恋。理纳德在爱情的煎熬中痛苦不堪,曙光与黑夜交替出现,让他无所适从。
  本片是导演詹姆斯•格雷即“纽约三部曲”后的第四部作品,也是金球影帝杰昆•菲尼克斯的息影之作。

第6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詹姆斯·格雷

简评

精细唯美的视听调度,文本的深刻挖掘,配上华金的杰出表演,实在能让人魂牵梦萦。黑与白的相片底色,是他眼中的世界,黑夜与曙光的交互是他眼中的生活,沉沦于毫不留恋的世界,随着两个情人的出现,搅动着、触动着,若有若无的距离,逐渐吸引着。迷恋与背叛、冲动与理智,往往着一瞬间,其中对爱情的探讨值得回味...

+.5,戛纳补课12。故事设定看似跟《夏天的故事》如出一辙,然而此后的情节发展及创作观则完全不同。出于华金的角色背景,观众必然会在其应对各种社交场合时感到不安。随着包袱越重,面对的抉择越关键,主角的心理空间也随之外延,扩张。与此同时,观众也会慢慢随着主角的选择愈发坚定而与之共情。打动我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母亲对儿子离开的默许,二是主角作为一个患有心理疾病的病人,在困境中不留痕迹地拭去泪水,原模原样地,以最普通的姿态回归生活的勇气。这也是一个普通,温馨又带着一丝伤感的结局的宝贵之处。

再一次地,格雷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字中——这次是《白夜》——精妙地汲取出了一个终极的追问:人是应选择爱人很痛苦,还是被爱很遗憾?在这部细腻入微的电影里我们找不到答案,这就是它的绝妙之处。我们最终在片尾获得的,是五味杂陈的拥抱、微笑和眼泪,没有人知道镜头下的角色们是快乐还是痛苦的,那就是这不可描述的人生本身。

200904 【B】确实是渣男故事但又不尽然。第一幕中情感与影像画面流露的阴郁基调作为表层现实的处理,而语言结构与图景片段的留白展开对于观看者的召唤,以此被引导贴近人物进入他的日常生活和迷失的情感状态,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语言密度和华金强度过剩的表演破坏了影像整体的美感。可以发现,男性对于桑德拉情感意味着对生活轨迹的延续,对于既有状态的稳固,对于雪蜜尔的情感则源自于镜像的投射,渴望获得回应的相互性幻觉,于他者获得对自身缺陷的确认,潜在的代表冲突结构激进的发生,而男性情感反复横跳的根本逻辑即是本真和非本真的冲突,最为玩味的莫过于片头之中人物的求生欲便预演了他最终的选择:拒绝与现实/多余压抑的分离,接受日常秩序——无意识的意识形态所提出的规训,回归于明晰的理智和被驯服的情感逻辑。

200904 【B】确实是渣男故事但又不尽然。第一幕中情感与影像画面流露的阴郁基调作为表层现实的处理,而语言结构与图景片段的留白展开对于观看者的召唤,以此被引导贴近人物进入他的日常生活和迷失的情感状态,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语言密度和华金强度过剩的表演破坏了影像整体的美感。可以发现,男性对于桑德拉情感意味着对生活轨迹的延续,对于既有状态的稳固,对于雪蜜尔的情感则源自于镜像的投射,渴望获得回应的相互性幻觉,于他者获得对自身缺陷的确认,潜在的代表冲突结构激进的发生,而男性情感反复横跳的根本逻辑即是本真与非本真的冲突,最为玩味的莫过于片头之中人物的求生欲便预演了他最终的选择:拒绝与现实/多余压抑的分离,接受日常秩序——无意识的意识形态所提出的规训,回归于明晰的理智和被驯服的情感逻辑。

看到这个分数都大概可以想到评论一定充斥着以所谓三观的标准去对一部电影上纲上线的内容,但去看看华金的表演,这哪里是二元对立的好坏能盖棺定论。那全身湿透锁在房里有气无力、语带颤抖的一声“ok”,亦或者送走邻居后快速闭门的瞬间脚不自觉抬起顶住再顺着猫眼痴痴看向门外,类似的小心思、小细节还有很多,我都更倾向于是来自华金的自我设计,这些都对于人物形象的确立格外重要。从让身体顷刻沉入湖底,到让婚戒化作抛物线下沉浅滩,用如此形象生动的借喻妙笔建立起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弧光。至于结尾的选择,戴上的戒指,流下的眼泪,那是你不知泪从何起,更是我无言情归何处。

完美的电影,超脱于文本的迷人影像。从开头的自杀未遂便定下基调,格雷加以暗淡灯光雕琢,阴郁又昏沉无主见,满怀期待却突遭冷水,不求回报的付出只会换来变本加厉的利用,于是将感情移接到他人身上,相机记录经历,突如其来的铃声打断思绪,本以为曙光终于降临却不断坠落至深渊,而这段单方面的爱恋一直都处于曙光黑暗不断交替的状态两个情人在他身旁一直平行永不交叉,结尾回到开头的状态,在海滩边手套先是落下被海浪冲走,遂将其捡起又把戒指一同揣入兜中,被赠予的[手套]代表女友对他的爱,为单恋对象准备的[戒指]代表他对她的爱,而在海滩边的掉下又捡起的过程如同整段关于“两个情人”的经历。而在最后一同拾起将“对她的爱”——戒指递给女友,正完成了对之前在一起的情节回溯,惊叹于文本的精细,感情和精神上的双重回溯,正如从未开始

《小丑》里的表演除了有《大师》《你从未在此》的疯癫外,还有这部片里压抑的童真。 Gray还拍过这种狗血的备胎故事,虽然剧情没任何惊喜,但看的时候却能一直揪着心。,表演很棒,每个角色说出的话都很真实。,犹太人确实跟中国人有许多相似之处。

调度的太精细了,到火车站跟女邻居的那一场戏镜头要么晃动,要么镜头随着主角跟或者拉,或者在固定镜头里出现人和火车这些运动元素,体现了画面的“运动”感,并且通过男人的动和女人的静体现了爱的主动与被动。终于忍不住打五星了,这个视听语言太棒了,棒到看着窗户前如“囚笼”般的“栏杆”你就知道接下来的剧情会是什么,但还是忍不住看下去。男主角在一个情人中体验到照顾别人,在另一个情人中体验到被照顾;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两者拼接在一起才是完整的爱,当他失去一个情人,看似他的生活回到“正常”的“幸福生活”,但是他的爱是残缺的。

很容易让我想起《爱情disabled》这首歌啊。有几处小细节滑稽的让人发笑,放着歌剧却和珊卓聊着天,聚会时居高临下盯着镜头的雕像...成为一个丑角,似乎是一个深陷情感漩涡中的人的必然,情感幽暗的底色着某种黑色幽默。暗恋本来就是场幽暗的火,默默燃烧,微微的咕噜声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然后一直到幽火熄灭。结尾格雷用悠扬的小曲掩盖了幽火熄灭后的落寞,然后又用镜头的推拉抽离出两人纠缠在一起的姿态,这样一来,倒使幻象破灭后的温存得以继续。大家的破鞋故事都在这么进行,却很少过的那么细腻,格雷是能真正称得上“润物细无声”的导演。

89/100 非常复杂、保持与被摄者的距离又深入他们内在的电影。双人的场面调度,将关系视觉化,亲密又不稳定的气息经常存在。与某几部电影也许都来源于陀氏的《白夜》,而格雷的电影里有世界最本实的多样性,且不会回避暴力与痛苦,甚至是不回避人类状况本身的各种矛盾性。公寓、窗户、天台是如此古典的选择,封闭的房子好像是对历史的叙述一样,而我们现世经历的一切...就像梦一样。摄像术,美国性(依然是一部关于美国的电影)与现代人的身份危机。

两个情人(就如《夜以继日》中的两个东出昌大一样)一个属于稳定现实,一个属于激情幻梦,结尾欢馨的配乐反而是悲音,纽约除了阴雨,只剩下黑夜。詹姆斯格雷真是造悲凉沉郁氛围的高手,华金菲尼克斯又是阴郁孤独角色专业户,优美的冷色摄影加几张悲伤的脸。和有些人一样,本想给四星,发现找不到缺点,所以又想给五星,只不过我最终还是给了四星!

获得奖项

  • 第25届独立精神奖
    第25届独立精神奖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女主角
  • 第61届戛纳电影节
    第61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60届戛纳电影节
    第60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34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第34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提名:最佳外国影片
两个情人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