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密码(1998)

πUP:2021-04-12

《Π》,又名《死亡密码》(Pi,也称π)是1998年美国的一部超现实主义的心理惊悚片,编剧和导演是戴伦·艾洛诺夫斯基,是他的导演处女作。艾洛诺夫斯基凭借该片获得1998年圣丹斯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独立精神奖最佳编剧。片名指圆周率。

死亡密码

评分:7.5 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编剧: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 肖恩·格莱特 / 艾瑞克·沃特森
主演:肖恩·格莱特 / 马克·马戈利斯 / 本·申克曼 / 帕梅拉·哈特 / 斯蒂芬·皮尔曼 / 萨米娅·肖布 / 阿杰·奈杜 / 克里斯汀·梅-安妮·劳 / 埃斯弗·劳·尼夫斯 / 劳伦·福克斯 / 斯坦利·B·赫尔曼 / 克林特·曼塞尔 / 亨利·法尔科尼 / 艾萨克·弗里德 / 阿里·韩德尔 / 奥伦·萨奇 / 劳埃德·J·施瓦茨 / 亚伯拉罕·阿罗诺夫斯基 / 雷·塞登 / 斯科特·富兰克林
类型:剧情 / 科幻 / 惊悚
片长:84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 希伯来语
影片别名:圆周率 / 数字漩涡 / 盛开的数字 / Pi
上映:1998-01(圣丹斯电影节)
IMDb:tt0138704

死亡密码简介

犹太天才数学家马克西·米利安·科恩(希恩·格莱特 Sean Gullette饰)痴迷沉醉于数字的世界,他认为一切自然界的事物都可以用数字解释。他潜心研究,试图透过数字推演出种种生命迹象背后的奥秘和规律。可越是逼近答案,他越是无法忍受致命的头痛。他发现了过去十年来股票市场的混乱波动,其实是由背后的一套数学模式在操纵。与此同时,他的研究引来了华尔街股票市场的炒家们和犹太神秘教派的注意。在介乎真实与虚拟的世界中,马克西正在走向疯狂。
  1996年2月,阿伦诺夫斯基开始筹备这部成本只有六万美元的长片处女作。两年后,《死亡密码》以其新颖的创意和崭新的拍摄手法,一鸣惊人。先是斩获圣丹斯电影节的导演奖,翌年又摘得独立精神奖的最佳编剧处女作奖。2000年,他再次自编自导了《梦之安魂曲》,也赢得了不错的反响。2005年,他还入围“最需要关注的好莱坞100人”。

简评

梦之安魂曲里变本加厉的剪辑在此时已经埋下根基。比起加帕斯注重视觉效果的描绘,达伦更擅长表达心理层面的极度焦躁与黑暗。科学是否也同宗教、政治一样只是披着真理外衣的借口,只为那些(欲)自居至上的人们握有唯一的,打开世界的钥匙。(异度入侵里的脑洞男原型原来就是本片中的Max啊!)

他们说不要飞得太靠近太阳不然你的翅膀会融化,他们说不要直视真理不然你会变盲,他们说上帝的名字就存在于216个字母中,当夜空中所有的星星一颗颗闭上眼睛,你会知道无知和保持缄默才是最好的回答,因为自以为能解答就是最大的骄傲本身。故事和拍摄手法完完全全是我的取向狙击!★★★★★★★★★★★

从拍摄手法来看,拍这种发狂或精神错乱的戏份还是很值得借和参考的。但是说实话,看到这个片子真的很抵触,心里抑郁心情不好者强烈不建议看。我看这片子的时候刚好生病了,这种题材的片子看就着会起负面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特别是心情低落的那几天,更希望看一点向往美好的事物。

观看达伦秀其智商的处女作并不需要智商,因为他最终想要呈现的是「绝圣弃智」这一东方思想。可惜这种颇具神秘色彩的哲学观点对于实证主义者来说还是一个无法破解的密码,于是死亡只是一种对外的姿态,好奇之心不死的老教授并未真正成为引领年轻学者找到《珍爱源泉》的导师。精密的芯片在用逻辑和代码分析世界,而人类则在用情感应对一切问题。科学向你证明人脑必须臣服于电脑,但智者却告诉你最聪明的大脑是空无一物的棋盘。就像黑白之间的博弈,无限延伸的《死亡密码》是两种世界观碰撞之后的结果。当然,这是男主在历经无数次失败之后才得到的认识亦或教训。

空心的,装点着过于外显和似是而非的思考。主题很容易联想到博尔赫斯(事实上可能更接近帕斯卡尔),诚然无限和绝对似乎很难影像化(2001是吗?),但本片甚至都没有做出那方面的努力,大多时候交替于罗拉快跑和(可能是)橡皮头之间(也想到黑客帝国)。ps:才想到梦之安魂曲也是达伦拍的,他的影片主题之间似乎也有连续性。

晦涩抽象,但是作为处女作又大胆前卫。在影像上,黑白画面更有冲击力,就像围棋棋盘一般。天才的癔症,头痛和数字,数学巴别塔,像是上帝赐予的天平,可惜永远会被人的贪婪所觊觎,导师所说不无道理,主角所追求的真理,可能就是因为太过关注,才会在自然中一再现身。大自然和数学真的好奇妙,我现在才发现这么多自然事物原来有数学的模式在,造物之手巧妙无比。

略失望。片中大部分数学原理和历史掌故我国高中生也能完全理解(笑),感觉达伦对围棋、宗教的表述也只是浅尝辄止,我们东亚人已经不会再为这种二手哲学而惊奇了。关于数字、文学、历史、宗教的联结,单单Brian Moriarty的《诗篇46》就能对本片的世界观构成严重的降维打击。地铁深藏的恐怖感拍得不错,好像还(误打误撞)预言了AlphaGo的诞生。但是还是非常喜欢看一个人的处女作。#SIFF25

镜头炸裂,很好地表现出精神眩晕的感觉,甚至将其传递给了观众,黑天鹅中也有这样的情节,似乎是导演钟爱的题材。另外我认为电影主要表达两个意思:1、所谓天才和所谓疯子一线之隔:当对一件事情走火入魔时,在外人看来无疑就是疯子,但从其探索的深度意义来说,也无疑是天才,即对真相越执着越接近此状态。2、有些事情,你是再无论如何探头蹦跳都无法从兔子身上看到魔术师全貌的,除非你“坠入深渊,掉进黑洞”。

和诺兰处女作同年,《追随》是精巧而优雅,散发着迷人的魄力;《死亡密码》是粗糙而先锋,充溢着颠覆逻辑的疯狂和混乱;前者以结构为重,后者则将数学拓展至科学与宗教、理性和感性、无序和有序、宇宙万物之本源等主题,可以说各有千秋. 最后主人公失去了超常的数学能力而陶醉于最简单纯粹的大自然之中,何尝不可视为作为科学家的一种“返璞归真”呢.

极度诡异的电影。看完之后不禁毛骨悚然。但是整个剧情又非常的迷。很久以前就已经看完了,但是今天能留给我的直观感受就是感叹美国黑白电影的质感与魅力。作为导演的处女作来说整个神秘主义的思想很深邃,有种能引起我兴趣的感觉。可惜不是故事性非常强烈,戏剧冲突非常突出的那种电影。电影里面男主角和他的老师的对话当中的一些数学的哲学思想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清醒的人是最痛苦的,他们背负探索真相的重任和直面蒙昧保守的阻碍,宇宙中千千万万看似巧合的存在,实际有套规则操控,政治和经济同样冥冥之中有黑手,能感知其本质之人竭尽全力要揭开画皮,成功不被认可,失败受万众耻笑,“电钻”击碎了“大脑”,理性不复存在,算不清两个三位数相乘的结果,安宁温馨的笑容也回到了脸上,傻傻的快乐不是不可接受

,Darren Aronofsky的处女作,虽然是小成本制作,但确实足够惊艳,也说明了一个普世的道理:数学真实令人头疼。迷幻风格已然显现,谁能想到他两年后就拍出了《梦之安魂曲》。以及神奇地找到了个只翻译数字的外挂字幕,后半段各种自虐行为,直接让我的听力变得迟钝,导致没有跟上剧情的发展。

获得奖项

  • 第15届圣丹斯电影节
    第15届圣丹斯电影节
    获奖:最佳导演-美国剧情片
    提名:评审团大奖-美国剧情片
  • 第14届独立精神奖
    第14届独立精神奖
    获奖:最佳新人编剧
    提名:最佳长片处女作 / 最佳摄影
死亡密码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