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荡儿(1953)

I vitelloniUP:2021-07-31

浪荡儿

评分:8.4 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 编剧:费德里科·费里尼 / 恩尼奥·弗拉亚诺 / 图里奥·皮内利
主演:弗朗科·英特朗吉 / 阿尔贝托·索尔迪 / 佛朗哥·法布里齐 / 莱奥波多·特里耶斯泰 / 里卡尔多·费里尼 / 莉奥诺拉·罗芙 / 让·布罗沙尔 / Claude Farell / Carlo Romano / Enrico Viarisio / 保拉·布鲁布尼 / 莉妲·巴洛瓦 / Arlette Sauvage / Vira Silenti / Maja Niles / Achille Majeroni / Silvio Bagolini / 恩佐·安德罗尼科 / 里卡多·库乔拉 / 莉莉亚·兰迪
类型:剧情 / 喜剧
片长:109分钟地区:意大利 / 法国
语言:意大利语
影片别名:小牛(台) / 维蒂洛尼 / 流浪汉 / 青春群像 / Vitelloni / The Young and the Passionate
上映:1953-08-26(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0046521

浪荡儿简介

影片的主人公是年近30岁的5位年轻人,他们终日游手好闲,热衷于恶作剧并沉溺于梦幻般不切实际的计划里。其中最年长的浮士德让最年少的摩拉德的妹妹桑德拉怀了孕,基于责任心及周围人的力劝而结了婚。浮士德在一家古董店工作,但因为恶习不改企图勾引店主的老婆而被解雇。一天,桑德拉得知浮士德带着一名舞娘到一家廉价的旅馆过夜,于是第二天她带着孩子离家出走;狼狈的浮士德第一次感到桑德拉的重要性。于是和她的兄弟四人拼命寻找桑德拉的下落,终于找到桑德拉的浮士德一边遭到父亲的痛斥;一边恳求桑德拉的原谅。见到二人重修旧好的摩拉德在次日清晨不辞而别,踏上了自己的旅程。

第3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图里奥·皮内利 / 恩尼奥·弗拉亚诺 / 费德里科·费里尼 第14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费德里科·费里尼 第14届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 最佳影片费德里科·费里尼

简评

本片主角刻画在于浪荡的男性,浪荡儿始终是浪荡儿那没什么好说的,要说的就是这几个里头唯一成家的浮士德。浮士德有从浪荡儿变更到家庭角色上来吗?直到片尾,都是女性牺牲自我成全大局的设定,丈夫花心难改的问题仍旧在,并且结尾是以浮士德的调侃而结束夫妻责任关系的探讨。这种看似喜剧的手法来回避核心问题让主题仅仅停留在描绘浪荡公子的线条上。最后摩拉多走出小镇意味着什么根本不是重点,因为他身上并没有携带两性关系和责任,他始终是一个人。

费里尼的作品形式有很严重的时效性,同样的取材,同样的主题,“浪荡儿”故事换了一茬又一茬,后续以此为基础的很多作品都已经稳稳站住殿堂级的位置,但对费里尼的争议却远远没有停息。贫穷、懒惰、纵欲、轻浮,这些臭毛病发生在全世界的少年郎身上,浪荡儿里也应有尽有,但不知道为何总感觉隔着一层薄纱,他们应该再粗糙一些,再生动一些,这部分的些许僵硬是观看浪荡儿最大的遗憾;诚然费里尼在选择里程碑级别的主题时往往都能一击必中,可是他的拍摄手法几乎从来没有在普通观众、影评人、电影同行三者当中达到通杀,毁誉参半,这直接导致了费里尼影史地位的飘忽不定。

目前为止故事性最强的一部。好兄弟天天无所事事,最后主角离开,美国风情画有所借鉴吧。桑德拉长的好像暗黑的女主。很喜欢男主和火车站小男孩这个情节。最后火车离开到梦中的主角们的拍摄很惊艳。不管是罗马还是家乡甚至几千年前的意大利,片中的人总是在狂欢,在浪费生命,在迷茫和游荡。费里尼把年轻的自己塑造的很绅士,演员选的也很帅气,神似年轻版马塞洛。

对小城青年的观察和刻画太过精到,只是摊到五人身上必须要分出详略,于是主线落在浮士德身上,极写他的水性杨花(延续《卖艺春秋》对男人的批判,似乎是对个人爱情观的再次抒发?)。演员的脸上仿佛都浮动着费里尼自己的影子,一查才发现他的弟弟确有出演。收尾最为精妙,是费胖作品一贯以来的优点了——火车行进中,镜头扫过浪荡儿们的卧室;莫拉德在车站对圭多说“我不知道,我必须离开”,而联想到圭多又是《天堂电影院》中主人公的名字(而他同样面临着出走的选择),实在很难不猜测这是托纳多雷对前辈大师的致敬与回应。

1、无所事事浪荡儿2、费里尼唯一情节逻辑清晰的一部?然而人物依然是这么的无所事事3、大风的夜晚里晃动的光影里说剧本好注定是风雨飘摇的说辞。4、舞会场面从俯拍群像狂欢的震撼变成了特写拥挤的热闹,小人物对话窥性格,场面调度总是一气呵成5、这个小镇没有希望,半夜游荡的浪荡儿们只对女人感兴趣6、渣男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男人喜欢难以管控的女人,现在看电影看两性关系的多我真的被迫呃

年近30岁的5位年轻人,他们终日游手好闲,热衷于恶作剧并沉溺于梦幻般不切实际的计划里。其中最年长的浮士德让最年少的摩拉德的妹妹桑德拉怀了孕,他们基于责任心及周围人的力劝而结了婚。浮士德在一家古董店工作,但因为恶习不改企图勾引店主的老婆而被解雇。一天, 桑德拉得知浮士德带着一名舞娘到一家廉价的旅馆过夜,第二天她带着孩子离家出走;狼狈的浮士德第一次感到桑德拉的重要性。于是和她的兄弟四人拼命寻找桑德拉的下落,终于找到桑德拉的浮士德一边遭到父亲的痛斥;一边恳求桑德拉的原谅。见到二人重修旧好的摩拉德在次日清晨不辞而别,踏上了自己的旅程

费里尼的眼睛最低也就能看到小镇中产青年这一层了,工人们只是他飞驰而过的汽车掠过的景片。男人的自辩与自恋总是显得滑稽而难以自圆其说,如此华丽而煽情的音乐都堆砌给了浮士德,可见浪子回头不但在社会上成本很低,在导演那里也容易得很。然而浮士德这样的男人注定是狗改不了吃屎,桑德拉只能原谅他,不然她还有的选吗?女人要是行差踏错,就只能做一辈子的卡比利亚,住在城郊漏水的公寓地下室里,过一种甜蜜的生活。

费里尼早期作品,第一部引起国际关注的作品,也由此引出来后面真正的杰作《大路》和《卡比利亚之夜》。电影拍摄时,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因为《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和《偷自行车的人》(1948)刚刚兴起,但33岁的费里尼在“现实”这个概念里已经捕捉到更深的东西 --- 反故事。与早期现实主义电影不同,《浪荡儿》是没有核心故事线的,它表现的是几个人的生存状态。这种群像化的状态刻画影响了后世无数电影,在《美国往事》、《盗亦有道》、《牯岭街》和《阳光灿烂》里,我们都能找到费里尼镜头下的那“五个流氓” --- 这就是天才的电影人凭某种直觉踩上了未来的一个点,不自知中就影响了后世几十年。

在小城市出生长大的人,更能明白浪荡儿所要表达的意思,不想困在小城里过一眼到底的生活,想去往更广阔的天地,仿佛那样才是真的活过。在中国也有那么一段时期,在各个小城镇存在这种浪荡儿的,只不过时至今日,城市化和全球化已经让远走高飞显得没那么了不起了。片中提到了许多地方,去非洲、去巴西,甚至还提到了北京。不过1953年的时候,中意还没建交呢,北京可不是想来就能来的。

个人观看的费里尼第一部作品。影片似乎讲述了意大利“垮掉的一代”的故事,也有费里尼个人的影子,一个有恋母情结的渣男,一个差不点菊花不保的编剧,一个女装大佬,一个因身材发福当不了歌手,一个冷眼旁观,妹夫多次背叛自己的妹妹却总是隐瞒,这五个人是好朋友,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就像范努奇说的,这个小镇上的人们没人关心艺术甚至关心生活,整日过着肮脏下流的生活,想的都是女人和金钱,他几乎要透不过气来。影片在结尾部分的处理非常棒,浮士德发现妻子桑德拉失踪后也开始着急地寻找,这时候也没心思沾花惹草了,最后在他父亲家找到了桑德拉,桑德拉当然是选择了原谅他,这件事发生后其他人仍然留在小镇,只有莫拉多选择了逃离,所以费里尼想要通过这部影片告诉我们,青春可以挥霍,可以迷茫,可以做梦,但是终究会有梦醒的那一刻。

我真的太喜欢这种对无聊&无奈人生的表达了,特别是五个人在海边的背影。虽然镜头没有过多停留,但足以讲述这五个小镇青年无所事事,狂欢后的颓废虚无,怠惰又迷茫,家庭教育失能的状态。小铁路工对生活的参与,对苦难和不解的坦然,不知对摩拉德的不辞而别起了多大作用,喧嚣着改变的人留了下来,沉默的人离开。他的火车飞驰,抽离睡梦中的伙伴,也抽离曾经的自己。这次影展看下来,费对不同人物的刻画真是入木三分。

@Film Forum. 太好看了,每个镜头都好看,而且不是贝托鲁奇那种充满设计的好,是一种特别有质感的内秀的漂亮,每一帧都想截下来做大海报。依旧是容易出彩的小镇叙事,依旧是结尾一辆离别的火车,然而送行的是夜半的送报人,轻重有别的群像设计却让每个人都很立体,比如leop会在车上睡着,比如a会在舞会中喝醉。而那个总是清醒、总是沉默、总是在夜半倾听的人,如果最后有人真的离开小镇,你就是知道就只能是他是这样一个人,旁白声出,你就猜到了下一个镜头会是他的脸。火车的隆隆声振过每个沉睡的人,那里我真是喜欢得不得了。好喜欢费里尼拍的年轻人,没有很多嘲讽,也没有很多教育,也没有很多体谅。

获得奖项

  • 第14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14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银狮奖-最佳影片
    提名:金狮奖 / 主竞赛单元
  • 第30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30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原创剧本
  • 第22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22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