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梦(2019)

City DreamUP:2021-11-01

剧照演员表影评
城市梦

评分:8.1 导演:陈为军 编剧:
主演:
类型:纪录片
片长:102分钟 / 26分钟x10集(纪实剧)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City Dream
上映:2020-08-28(中国大陆)
IMDb:tt1308040

城市梦简介

鲁磨路,武汉市区一条热闹的大街。人行道上一个旧电话亭和简陋的水果摊是河南农民王天成一家的谋生之所。十四年来,他们与城管之间你进我退、软磨硬抗,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摊王”,也算在城市里落了脚。王天成是70岁的脑中风患者,妻子癌症晚期,儿子是没有右手的残疾人,他们唯一的开心果是正读初中 的孙女萍萍,健康开朗。 “一家人留在城里,萍萍成为武汉人”是全家人的梦想,日子过得艰难而平实。直到有一天,鲁磨路按照城市发展规划打造“珠宝一条街”,需要彻底清理所有沿街摊贩,王天成一家和城管中队的矛盾开始升级,一场“生存保卫战“就此展开…… 严格执法的城管碾压占道小贩?还是,最牛“地摊王”钉牢城市中心? 城管与小贩生死争斗的原生态故事,官民冲突与互动的真实过程。 关照当下中国人蓬勃生长的“城市梦” ,你、我、他都可能是“王天成”。

简评

行走于高楼林立的大城市,人们往往会感慨其先进与繁华。但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写满了“难”字:既有城市建设者的“难”,也有底层谋生者的“难”。《城市梦》用尽可能客观真实的记录,把这两种“难”展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本片从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占道摊贩与城管执法队员之间长期的矛盾入手,以城管执法人员与摊贩一家两个视角,为我们完整讲述了双方从“斗智斗勇”到温情结对的过程。摊贩的强硬、管理者的一筹莫展、摊贩生活的艰苦、管理者的无计可施等“难”处都被原原本本地呈现在镜头里。个人认为没必要纠结是否真实完整,拍出来并上映已经是一种胜利,而且对于执法部门来说,片中的处理方式也颇具教育意义。

执法机关越权,政府该干的事情你们干了,政府从头到尾为这家人干了啥?小时候亲眼看到一个留守儿童大概十岁左右,一个守着摊子和爷爷相依为命,城管来了爷爷不在了直接把摊子和车收走了,孩子一个人孤零零不知所措站在那里,这幕我记一辈子,不知道爷爷回来看到是不是当天就心梗了,不敢想。人民没有钱,城市怎么发展?如果没有镜头,大打出手的大有人在,真的会和你一个老头子客客气气?最后怎么就主旋律了,歌颂城管了,还有老头拆棚的配乐就是败笔,就把一个家庭和城管搞到对立面搞冲突,没有拍其他群众的反应,严重怀疑这部纪录片的真实性,结尾的音乐又是什么鬼,弄巧成拙,会不会拍纪录片

完全没有做任何了解去看了这部片子,看到鲁磨路三个字以为讲述的是鲁磨路的地下乐队,然而我的想象完全错了,看到龙标时特别惊讶,以我的预设为出发,看完后其实没有给我带来多大的不适感。对于城市生活我一直有一种想象,但非常肯定的是,不愿看到主人公一家以那样的法则生存,心情复杂,又哭又笑,同时又感到,具体的人,把巨大的权力机器化解了,也许正是因为每个人身上的标签都很明显,反而看到了一点以柔克刚的可能性,当然不是说权力的大手啦(原来核心价值观已经这么多年),我们在这样的叙事之下,该怎样寻找生活的可能性呢……

充满冲突戏剧性极强的城市梦,结局也在意料之中。张力十足的镜头语言更像某种荒诞喜剧片,在记录中以王爹爹家底层平民的视角来挑战城管权威。事实上,这种博弈最终还是走向了皆大欢喜的场面。正如一方是生活的弱者,另一方是工作的弱者。由斗智斗勇到有谋而合从而续写一个城市里为了生活共同努力的普通人的梦!但回归记录方式上来,镜头对于主人公戏剧展现以及对于影响事件路径演变还是值得反思的。也即是意义赋予了镜头,还是镜头赋予了意义?

看到回老家那一段才突然意识到主角一家说的不是武汉话,儿子和官方打交道是会刻意换回普通话的,爹爹街上也好和城管对骂也好几乎就全程飙家乡话了。拍一个学斯大林叼烟斗的表演心爆棚钉子户和为了拆违章占道出动一车防暴警察的城管部门斗争故事确实有点太戏剧化了,不过武汉就是这么一个你可以在街上用外地话和本地话对骂还巴不得整条街的人都来围观的城市。虽然《城市梦》这个大标题和城乡融合这个概念是泛泛的,但细节上这确实是个只能在武汉发生,也只能由武汉本地人捕捉到神韵的故事,感谢陈导演

双线并进的观察。忽略掉片子所承担的宣传导向义务和假意圆满的后续交代,我能看到具体且立体的人在讲述生活。小贩(王天城一家)和城管作为对立双方,从微观层面自然存在强弱的权力差异,但实际上都是在宏观的政策风向下不能自主的渺小个体。真正需要反思的是,高度城市化把大量农民被驱赶到城市,使其被迫获得“城市流民”身份后,又毫不负责地将其踩在脚下、任意驱使,试图让个体的生存和尊严让位于城市空间,随时准备着把他们像垃圾一样清理掉。这便是一个社会、一种体制的残酷,是王天成的个例无法掩盖的残酷。

看得我血压拉满,在这冲突的两端,最难受的是缓冲地带小王一家和执法人员,最惨的是女儿。看着没有摄像机干涉的《城市梦》在秩序与亲情中挣扎,很难不出点毛病。这部片子算是直接电影的典型了,但也在第一次见小王女儿的时候进行了干涉,可见直接电影想拍出有趣的故事难度有多大。作为一个执法者的儿子我很容易就带入执法大队的视角去看着问题,在我这看来王天成就是懂点法的流氓,执法大队前期就是不太懂法只会走程序的工作人员,那自然是会被呛死。当然这也考虑到文明执法(摄像头)的缘故没办法一上来就围人。一线人员真的太难了。当听到小王的“我感受到了你们真心对我好”感受到了破冰的快感。上头的纸上谈兵逐利做派真的很烦人很搞笑,小市民的自我封闭只听爱听的也让沟通失去了意义。只有多点“队长”和“小王”的合作才能完成城市梦。

片名取得特别好欸,两方视角,两种“城市梦”:一种城市梦的推进要改造(清除)另一方,而另一方城市梦的维系(至少在片中已展示的部分看来)仰仗于前者的恩惠;这种自上而来的恩惠,既是王爹爹在抗争中喊的那本,又是城管在研讨时翻阅的那本。两方的人物形象都相当饱满鲜活,但因有城市梦做为落点,两者的不同赫然显现。王爹爹一家的城市梦极具体又极迫切:医疗,教育,生存,生活。这种具体的需求将他们与宏大的书面的城市梦之间拉开一段深不可测的距离。而对于城管来说,两者之间的差距缩小到了一个相当幽微的界域:它们似乎都只是工作的一部分,毕竟他们自身已被纳入为梦(秩序)的一部分。

很棒的影片!本是想去看 如何处理城管与小贩处理这一尖锐矛盾。结果当其女儿出场,以及两夫妻回乡下看见荒废的老家之后。我发现是我肤浅了。这部纪录片背后的问题是城市管理部门如何实现“城市梦”,飘零的外来人员如何实现自己的‘城市梦’。一个是宏大,一个是微观。但都有血有肉有力量。随着各级城市间的流动增大,乡村往城市的流动增大。多少外来人处于一个相当的飘零状态。在家乡,被连根拔起,在新城市他们无处安家。家包括物质条件与亲缘关系两个层面。而他们就只是想落个脚。 如何处理这一代流浪人的根问题,及如何处理其下一代人的根问题。近几年推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已显而易见。但能否真正温柔地解决宏大与微观的矛盾? 城管的综合素质没有那么差,普通市民也不是愚笨的精得很。从公平和效益的角度看,我不支持因闹事而得到特殊利益关照。

老头的表演型人格让镜头下的他似乎格外惹人可怜;也给了镜头背后的我们一个问题,究竟纪录片这样的类型电影在探讨社会问题之时,是选择展现戏剧性矛盾还是展现真实。其实借用经典电影理论,电影始终是叙事间文本而非叙事文本,纪录片也如此,“官民斗争”的猫鼠游戏的叙事的外延,其实是更悲哀的社会阶级的固化,以及现代型下城市化进程速度激增而导致的高低阶级义异化速度的差异。都不愿意回家,看到老家满是杂草和漏雨的破防,两夫妻居然只能选择苦笑,这或许是悲剧哲学的伊始。

首先感谢“第五届北京纪实影像周”的活动,赶在一个周六的下午在保利天安门店“包场”看了《城市梦》,看得真是太high了。导演选取了城管与流动摊贩两个视角穿插叙事,流畅的剪辑与锦上添花的配乐,把一个很容易拍的“苦大仇深”的主题轻松化、幽默化,但却通过小人物的经典“台词”又不时点题,客观冷静的将近十余年中国城市化对社会及人民的影响呈现出来。不得不提诸如“他们(流动摊贩)是生活的弱者,我们(城管)是工作的弱者”、“我们(城管)的工作不是要他们感动,是要他们服从管理”等,真是又通俗又深刻。城市快速的发展,拖着每个个体也快步前行,不断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无论是城市的原住民,还是新晋的农民工,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他们也都坚韧的、努力的活着,抱有一个美丽的城市梦...

这是部很电视剧的纪录片,正片开始前打出了“以下为真实故事”几个字幕,就隐约预感到后面的戏剧性。矛盾的两端在城管和小摊贩,背后则是回不去的农村和在扩张的城市。王天成爹爹真是绝佳的纪录当事人,优秀到看完不自觉会怀疑演的成分。而这种表演式的人格也正是他以弱变强的武器。映后制片人交流环节很有趣,聊到很多看时的困惑,比如关于审查,关于宣传的立场。片子审了两年,也剪掉了些部分,比如躺在马路中央的王爹爹高唱国际歌,比如烧香拜佛的部分。很赞同制片人说的一句话,纪录片的拍摄应该是不预设立场也不预设结果。各种的种种皆由看客去品味。#2020金红棉

  • 陈为军 Weijun Chen 陈为军 Weijun Chen导演
  • 殷成阳 Chengyang Yin制片主任
  • 张晗 Han Zhang后期导演
  • 萧汝冠 Ju-kuan Hsiao艺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