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2018)

GränsUP:2021-12-18

《边境》(瑞典语:Gräns、英语:Border)是2018年的瑞典剧情片。由阿里·阿巴西执导,主演包括埃娃·梅兰德及埃罗·米洛诺夫。

边境

评分:6.8 导演:阿里·阿巴西 编剧:约翰·艾维德·林德奎斯特 / 阿里·阿巴西 / 伊莎贝拉·爱卡洛芙
主演:埃娃·梅兰德 / 埃罗·米罗诺夫 / 约根·托尔松 / 安·彼得伦 / 斯坦·伦格伦 / 马蒂·博斯泰特 / 维克托·奥克布卢姆-尼尔松 / 纳塔莉·明妮威克
类型:剧情 / 惊悚 / 奇幻
片长:110分钟地区:瑞典 / 丹麦
语言:瑞典语
影片别名:边境奇闻(港) / 边境奇谭(台) / Border
上映:2018-05-10(戛纳电影节)
IMDb:tt5501104

边境简介

缇娜(伊娃·米兰德 Eva Melander 饰)是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海关官员,她拥有着对于犯罪气息异常敏锐的嗅觉,没有一个心怀鬼胎的人能够轻易逃脱的了她的双眼。某日,缇娜遇见了一个名为沃尔(埃罗·米罗诺夫 Eero Milonoff 饰)的男人,直觉告诉缇娜,这个看上去无比正常的男人,正在隐藏着什么惊天大秘密。
  让缇娜感到无法相信的是,自己竟然不可自持的被沃尔所吸引着,当她和沃尔的距离渐渐拉近之时,缇娜震惊的发现,原来沃尔的秘密和自己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沃尔的存在让她开始意识到,自己有条不紊的一生其实都是谎言,是继续闭上眼睛苟且偷生,还是勇敢的触碰真相,缇娜需要做出她的选择。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提名)戈兰·伦斯特罗姆 / 帕梅拉·戈达默尔 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一种关注大奖阿里·阿巴西 第32届欧洲电影奖观众选择奖(提名)

简评

难以形容的观影体验,那段荧幕史上猎奇十足的交媾场面足够令人惊厥。这部电影仿佛是写给身份政治的一封威胁信,主角之间的冲突就是围绕部落主义议题展开,至于北欧传说中山怪的设定纯粹只是为了强化边缘人怪异性。人与非人之间的界限是边境,原生自然与现代都市之间的界限也是边境,但这种二元对立的固定结构在“女主”最后的觉醒与反抗中被取消。不想成为山怪,难道就一定是成为人类吗?边境是游离变幻的,正如闪电留在山怪身上的印记/尾椎被切除留下的伤口那样,肉身与精神的图腾都能在环境适应中重塑。相信“女主”不会前往芬兰与部群同聚,而是继续行走于人/兽的张力之间,远离两个种族互相窃婴寄生的战争,正如抉择并非只有是非两种。

有趣啊~阿巴西有点儿内容。特别喜欢他采用寓言体去讨论严肃话题的路数,在当下这个全球政治环境里,不至于把天儿聊死了。《边境》以哲学化的情境开头:当身体的异常成为某种阻力时,人如何处理自我和孤独之间的关系。到后半部分,沃尔所象征的政治色彩明显强化,影射意味非常突出:如果他们不认同我们,我们为什么要采用他们的标准去生活和自我认同?联系阿巴西个人的经历,这个看似北欧X战警的故事,毫无疑问指向了欧洲少数族裔的身份认同问题,而且不得不说,导演的立场在这一部里其实是相对决绝的。在今天的欧洲,尽管少数族裔创作已可被视作一个有相似议程和框架的流派/类型,但其内部的在地性也需被标记,例如唯有北欧的自然景观才能催生出《谢丽》和《边境》,这在德法是万万办不到的。

剧情挺震惊的,原本被惊悚类别吸引到而已,没想到女像男身,女身男像,生孩子什么的挺敢想的。不同种族报复人类,这个就千篇一律了,反正就讲讲人性的自私、龌龊之类的,人类不值得,我们应该再次兴起,然后起义失败……剧情没有什么道理可言,也不恐怖,就是看个新奇。

开始以为是《水形物语》,后来想起在瑞士拍的《皮囊之下》。没有多理解结尾,但是女主角的选择仍然是很多“非我族类”的妖/怪/魔/精——就是各种少数各种异类在人类世界的主流选择,选择看到人性光辉与善良的一面,然后在自己的认同与选择上迷茫摇摆。很难说这不是“人类”对“异类”的一种劝慰甚至是洗脑,因而具有人类中心主义的骄傲,因而也成为这类片子的:边境——很难跨越。如果我是编剧,我也不知道跨越这个边境以后怎么去讲一个异类的故事。这方面,《皮囊之下》处理得很好。相比之下,奥斯卡应该把奖颁给这部电影而不是《水形物语》。

个人以为本片叫边界更为合适,在人性和兽性的边界,女主从坚定到犹疑到坚定到再次犹疑,她就在边界的两边,出于本真的就是兽性,但偶尔又透露出人性;而被教化过的很多人看似很人性,却又偶尔暴露出兽性,一条模糊的边界,就在你我心里。

(๑•́ ₃•̀๑)获奖了?我觉得还挺无聊有点俗气的片子呢,男女主动物野性一好一坏,好就是被人类文明驯化,坏就是要报仇血恨?女主ex出轨赶出家门,哎呦这些情节怎么一点新意都没有。本来开头还挺好的,人物“丑陋”,结果后来这个丑陋就和善良操,越说越觉得烂,再减一星

不知廉耻就退化尾巴,满口谎言就没了嗅觉。有些人类面容姣好,却连子嗣都能吞食;有些怪物面容丑陋,却连驯鹿都要礼让。以为自己特别,不过是披上制服的凡人;以为基因缺陷,原来是别于常人的异族。哪怕人类是魔鬼,自己也不要做恶魔。吞下昆虫的婴孩不再啼哭,哪怕历经霸凌的一生,也不要去伤害人性。这是豆友的评论,写得真好,复制记录一下

电影剧情都十分出人意料,导演把小众噱头看点玩到了极致。主题经典常见,是我是谁,那我应该怎么做。当女主角发现了自己,不仅仅只是一个样貌丑陋的人类,她根本就不是人类,而是山怪,这些年她遭受的欺凌根本就是毫无意义。当女主爱上男主,两个人找到了一份未来生活的新出路,女主的选择是要仇恨人,做回一支野兽,还是选择当一个人。电影化妆也十分出彩,男女主妆容看起来十分自然,让人一度怀疑,导演怎么找到两个长相如此抱歉的演员,还这么相似? 少儿不宜!

这应该是饱含寓意,投射的一部电影。女主是外貌女人内外男人的怪人(边缘人),社会认同让她认同了自己外在性别,没有认识自己内外性别。她嗅觉灵敏,能听心声但听到的是对她的恶言,暗示这些怪人感觉敏感,但却遭受正常人更多的歧视。她在同类那里得到了久违的快乐——这应该暗示着只有同类才能让同类有归属感。…

刚刚看完后的观感体验较差,较差的原因是对于这种极度的丑陋美学,视觉冲击较大的同时少了某种缺憾,让观影感受隐隐压抑,对于题材大胆的片材来说许多地方还是有待改进,就像主角终于鼓起勇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其实是最真实的自己,找到了本质上的归属感,但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升华,主角表现的内在意义不够有深意,最后和平与爱是永恒的主题

依旧是北欧那股神秘的调调。这样的主角是反潮流的,两个体态相当接近的边缘人没有被外界的文化所同化,一个拥有看透人类丑恶的神秘力量,一个拥有异性身体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难以找到统一的身份认同,便只有互相救赎,并企图创造属于他们的新的价值和文化,但是否对人类抱有仇恨,抑或说对人类文化的全盘否定又是他们产生分歧的原因。最后女主家门拾得一儿并决定抚养其成人,便表示她选择努力地接受这个社会。因找到同类而露出魔鬼的尾巴,却又能为了守护心中正义而断然与魔鬼决绝,这是她心中的边境,也是每一张冷酷外表下的勇敢的心。

蛮特别的啊,让我想起来了另外一部电影《你将不再孤单》,好像很深奥,但逻辑都还是植根于现实生活中真人所有的逻辑,有沉浸进去的空间。不过确实如很多评价所说,前半段还是蛮剧情片的推导,但是后半程就完全起飞了,看到了蛮多视觉奇观的。尤其是那个小婴儿的美术,很好看的艺术品,给了正脸,《钛》都只给了背后的脊梁,但是就这个原始生命的设定,很喜欢很喜欢!

获得奖项

  • 第31届欧洲电影奖
    第31届欧洲电影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演员 / 最佳编剧
  • 第34届西班牙戈雅奖
    第34届西班牙戈雅奖
    提名:最佳欧洲电影
  • 第32届欧洲电影奖
    第32届欧洲电影奖
    提名:观众选择奖
  • 第71届戛纳电影节
    第71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一种关注大奖
  •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化妆与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