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故事(1961)
《梦断城西》(英语:West Side Story)于1959年开拍,1961年正式上映。原来1957年音乐剧的创作班底仍然参与电影的拍摄工作,但为了适应音乐剧与电影之间的差异,整部剧在剧情和表现手法上做了不少更改。
剧情与音乐剧版相异之处
电影版改以一系列的曼哈顿空照图作为开场,并做了以下调整:
- (一)原来描述鲨鱼帮的女孩们之间的斗嘴歌曲《美国》(America)被改成鲨鱼帮众和这些女孩们之间的争吵,这也使得原本讽刺美国种族歧视的歌曲又带有男女间的微妙关系;
- (二)在音乐剧里,《冷静》(Cool)一曲描述喷射机帮众械斗前为消磨情绪的对话,《去你的!克拉基警官》(Gee, Officer Krupke)则是械斗后该帮帮众纾解压力的行动剧。但在电影里,两者的出现时间却相互对调;
- (三)《某处》(Somewhere)是音乐剧中最长、重复最多次的歌曲,并配有华丽的布景和舞蹈,这其中揭示了男女主角的梦想,也暗示著两人的命运。但在电影里,该曲被缩减为两人相互安慰的短暂曲目,并仅仅在结尾时重复一次;
- (四)《我好漂亮》(I Feel Pretty)由械斗后改到械斗前,遗留的出场顺序由女主角简短的舞蹈取代之。
演员
《梦断城西》电影版由当时才21岁的玉女红星,曾主演《无因的反叛》(Rebel Without a Cause)、《搜索者》(The Searchers)等片的妮妲梨·活(Natalie Wood)担任女主角玛莉亚;以演出《安妮日记》(The Diary of Anne Frank)成名的英俊小生李查·贝玛饰演男主角东尼。而鲨鱼帮首领伯纳多由希腊裔百老汇演员乔治·却克里斯(George Chakiris)担任,他的女友安妮塔则由曾经演出电影《国王与我》(The King and I)的波多黎各裔百老汇演员丽塔·莫瑞诺(Rita Moreno)担任;而罗斯·坦布林(Russ Tamblyn)饰演喷射机帮首领瑞夫。
另外,因为两位主角的歌喉不够亮丽,制作群找了著名演员兼幕后配音玛妮·尼克森(Marni Nixon)和吉米·巴内特(Jimmy Bryant)替娜坦丽·华和理查·贝玛代唱。
场景
电影里一改传统待在摄影棚里的拍摄方式,大量到曼哈顿街道、运动场等地实地拍摄。另外,电影中运用了许多特效强化剧情效果:如东尼和玛莉一见钟情的场景,便以模糊整个画面,仅保留男女主角的方式表达两人“眼中只有你”的心境。而电影中场景布置的方式也充满舞台设计的巧思,巧妙铺陈剧情的发展:比如东尼与玛莉亚在服饰店披戴婚纱,假装举行婚礼时,服饰店的阁楼刚好形成教堂内部的顶部;而两人初次约会并合唱《今夜》(Tonight)的铁栏杆阳台,又状似《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男女主角阳台约会的景致。
由于电影巧妙运用拍摄技巧与场景转换,加上原作的音乐元素依旧亮眼,《西区故事》不但票房亮丽,也成功拿下各种电影奖项,其中包含1962年奥斯卡金像奖10座奖项的殊荣,此纪录在奥斯卡史上位居第二,仅次于《宾虚》(Ben-Hur)《铁达尼号》(Titanic)和《指环王:王者归来》(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荣誉与奖项
◎1962年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项目 (10项)
- 最佳影片奖
- 最佳男配角奖:乔治·却克里斯
- 最佳女配角奖:丽塔·莫瑞诺
- 最佳艺术指导奖:Victor A. Gangelin, and Boris Leven
- 最佳摄影奖:Daniel L. Fapp
- 最佳服装设计奖:Irene Sharaff
- 最佳导演奖:杰洛姆·罗宾斯和劳勃·怀斯
- 最佳剪辑奖:Thomas Stanford
- 最佳音响奖:Saul Chaplin, Johnny Green, Irwin Kostal, and Sid Ramin
- 最佳配乐奖:Fred Hynes (Todd-AO SSD), and Gordon Sawyer (Samuel Goldwyn SSD)
提名但未获奖项目 (1项)
- 最佳改编剧本奖:恩斯特·雷曼
◎1962年金球奖
获奖项目(3项)
- 最佳喜剧或歌舞片
- 最佳男配角奖:乔治·却克里斯
- 最佳女配角奖:丽塔·莫瑞诺
◎美国国家电影保存局1997年指定保存
获得奖项
- 第34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音响 / 最佳剪辑 / 彩色片最佳摄影 / 歌舞片最佳配乐1 / 彩色片最佳艺术指导和布景 / 彩色片最佳服装设计
提名:最佳改编剧本 - 第19届金球奖
提名:音乐/喜剧电影最佳男主角 / 最佳导演 / 最佳导演 - 第1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Film from any Source - 第14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获奖:最佳电影导演 / 最佳电影导演 / 最佳电影导演 - 第27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影片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导演
- 杰罗姆·罗宾斯 Jerome Robbins导演
- 罗伯特·怀斯 Robert Wise导演
- 娜塔莉·伍德 Natalie Wood饰 Maria
- 理查德·贝梅尔 Richard Beymer饰 Tony
- 拉斯·坦布林 Russ Tamblyn饰 Riff
- 丽塔·莫雷诺 Rita Moreno饰 Anita
简评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如此经典以至于被各种翻拍,改编成音乐剧、现代电影,随着不同时代的发展还加入了主流的价值观念,在西区故事中不仅有爱情还有反对暴力反对歧视,前面的形式大同小异,结局略有出入,在原版中是信息错位引起的共同殉爱,而在西区故事中,托尼是在见玛利亚时保护玛利亚被奇诺枪杀,奇诺被捕而玛利亚独自离开,比起原版弱了很多,个人认为电影最优秀的部分基本集中在开头部分的场面调度,歌舞也很出色。后来还有一部翻拍,小李演过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完全体移植到现代社会的原版。
种族/移民歧视、厌女、恐垮、恋爱脑……主线剧情的雷点多到不知从何骂起,完全不理解为什么能拿奥斯卡金奖。这些雷点已经不能用“时代局限”作借口来开脱了。唯一的亮点是《American》这首歌,深刻揭露了all time美国移民困境,从资本主义的压迫到种族歧视的欺辱,diaspora的流离失所在影片上映后五十年依旧显著。演Anita和演Bernado的演员拿了最佳配角实至名归,整部片子可看的也就是choreography了。一部musical从音乐到歌词都乏善可陈也算是令人诧目。
《西区故事》是音乐剧史上的杰作,以当今的眼光看来它剧情简单粗疏,但不影响它成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蓝本,故事背景设定在20世纪50年代种族关系紧张时期的纽约贫民窟,来呼吁人们对种族问题的宽容相待。伯恩斯坦在音乐创作上融入了美国本土的爵士乐、拉美音乐和现代音乐文化特征,改编成音乐剧,开创了“美国舞台的新天地”。我个人非常喜欢片中光影舞美变化对主角心里感受变化的艺术反映,Tony在舞会结束后表达对Maria爱意的唱段,镜头色调是玫瑰色,还有舞会上五颜六色的裙子,男女主相遇时的两束追光灯,都是非常有意思的形式
60年代真的是歌舞片的天下,10年间三部歌舞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比起《音乐之声》和《窈窕淑女》,这一部名声和口碑都要差很多,但是奖项远甩其他两部,获得了11项提名,9项大奖。本片改编自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歌舞片段很多,街头歌舞很吸引人,很类似游戏中的场景,两大帮派的矛盾通过歌舞渲染出来。本片男女主的爱情来的太突然,不痛不痒,而且很讨厌男主的人设。核心问题还是56十年代美国街区的混乱和外来移民和本土居民之间的矛盾
為了下周的史匹伯版補看,去年剛好迎來這部片的60週年,電影也因為疫情延到2021上映,補看完可說是深受震撼,這應該是好萊塢史上第一部劍指種族的歌舞片吧,色彩、影像、光影樣樣都教科書,愛情觀念放到現在看有些落後扭曲了,但是種族衝突的探討以及其悲劇性的結尾,看完無疑深受震撼,在充滿白人至上的白銀時代好萊塢,能有這麼一部描寫青少年幫派衝突,帶出種族與移民議題的歌舞片,實屬前衛,看完也更加確定《紐約高地》就是歡樂、理想化、單獨屬於拉丁裔的西城故事,色彩運用實在太絕了,五花八門的顏色配上飽滿的膠片色彩,當年最佳彩色電影無庸置疑,真善美導演勞勃懷斯拍的歌舞片,從種族到戰爭,血淋淋的歷史教訓不斷訴求著和平的理念,期待老史匹伯的翻拍。
对经典叙事的当代改编通常只有两个结局,要么被故事所限变得平庸无趣,要么就是一部被历史铭记的巨作,《西区故事》便是后者。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种被看烂的故事分解重组,构成了那个时代的经典,更别提电影还促使了MJ创作出流行乐史中最伟大的舞步之一这一贡献。但是我受不了叙事效率太低和有一些在当时就已经过时的打光和后期处理,所以扣掉一星。
我觉得电影本质就是用影像讲故事吧,剧情如果设计的不够好,整部电影都会大打折扣,哪怕舞跳的多好,曲设计的多精妙,剧情单薄无力很难让人产生共情,更别谈喜欢了。说它经典,真的是各方面都有尽力做好,单拿出来编舞作曲都能写一篇文章,但合在一起却不尽人意,组不成一部好的电影。给三星半吧,到不了四星,实在内心推荐不来。
杀死人的不是枪,而是仇恨。仇恨源自贫富差距、种族隔阂、文化差异、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兴趣爱好、出身地区等多种可能的原因所造成的相互间的不理解、不信任、不爱、不同情、冷漠…一个没有笑容的世界是值得警惕的,是危险的,也是可怕的。这部拍摄于1961年的美国歌舞片风格独特,用华丽的视听效果讲述了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引人思考族群冲突这一社会问题。
旧版的视觉表达真的很清楚,开头舞蹈用地上的JETS,墙上的SHARKS和鲨鱼就交代了两个派别。男孩和女孩应对冲突时的不同态度,身体语言也有充分展现。青少年情绪冲动,很大程度归根于前额叶未成熟(不能自制),艺术倾向于去挖掘青少年冲动里的美,再去呈现这种美的毁灭,大程度都是在暗示背后失序混乱的社会环境,导致成人无心无力管教孩童。真希望今天的世界能珍惜和平,善待每个孩子和未来。
下午看了这部好莱坞六十年代的歌舞片,据说是根据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的,之前就为百老汇的歌舞剧,慕名而看,较为失望。在我看来,其中真正可以拿出来说一说的,恐怕也就是舞戏、布景和调度了,其他基本上乏善可陈。至于故事,顶多也就是用了个莎剧的壳,且韵味全无,还“狗血”得很。而当我得知此片在当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大获全胜时,便不禁感慨:唉…到底是时代不同了!同时,我还是比较期待斯皮尔伯格拍的新版《西区故事》,希望他能给我带来惊喜。
9/10本想看形式主义的剪辑风格拉出来看的,但其实在当下视角看,西区故事依旧是经典故事片的模型,但是它良好的风格化布置,一些偏向形式的剪辑技巧,色彩搭配,使得整部电影更服务于它动感的,音乐化的主题,其实单论感情,这个故事是一个有些俗套的,莎翁式故事,但些许政治隐喻,强烈的色彩表现,以及略显形式主义的剪辑都使得它可以作为故事片的经典,最后,舞蹈实在是太牛?
,可能是受困于时代吧,音乐剧的舞台感是很强的,但是改编成电影之后依然保留着这么强的舞台感是否妥当就见仁见智了,甚至连场景之间的转场都是如此,技术上不太成熟又受困于时代,只能表示理解;演员们很卖力,表演很棒;《西区故事》是我真二八经的音乐剧启蒙,最早的音乐剧版我在豆瓣上私心给了五星,但这个老的电影版属我确实给不到,不过时代这么久远了,我这么说似乎有些带有“未来的傲慢”,anyway期待今年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