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之国(2011)

Le tableauUP:2021-03-18

画之国

评分:8.4 导演:让-弗朗索瓦·拉吉奥 编剧:让-弗朗索瓦·拉吉奥 / Anik Leray / 斯蒂芬妮·社
主演:让-弗朗索瓦·拉吉奥 / JB·布兰科 / 史蒂夫·布卢姆 / 让·巴尔内 / 杰森·格里菲斯 / 玛丽·伊丽莎白·麦格林
类型:动画 / 奇幻
片长:80分钟地区:法国
语言:法语
影片别名:画画 / The Painting
上映:2011-11-23(法国)
IMDb:tt1891769

画之国简介

在一副未完成的画中,画中的人搞起了等级社会,画全人歧视没画完人,更不把线稿人放在眼里。画之国的城堡被画全人蜡烛大帝所掌控,他把没画完人和线稿人驱逐到森林中。画全人拉莫和没画完人克莱尔相爱,遭到了蜡烛大帝的追逐围捕。机缘巧合拉莫遇上了克莱尔的朋友罗拉和线稿人布吕姆,三人被追到了食人森林里。他们决定去寻找消失的画家,让其完成这幅未完成的画,为没画完人和线稿人涂上色彩。在寻找的路上,三人跌出画中,来到了画家的画室。邂逅了闲卧窗边迷人的夫人、脾气不太好的画家自画像、语速很快的蓝色小丑。他们穿梭在画与画中,在威尼斯的狂欢节里奔跑,遇到死神的追逐,最终回到了画室,虽未找到画家,但得到了画画的技巧。
  而另一边,克莱尔被捕,没画完人和线稿人被拉去做劳工,蜡烛大帝在着手一场仪式,得到颜料和技巧的拉莫一行人回来的道路险境丛生,最终他能否赋予没画完人和线稿人色彩呢。

第37届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动画片(提名) 第22届安锡国际动画节长篇动画单元(提名)让-弗朗索瓦·拉吉奥 第3届豆瓣电影鑫像奖鑫豆单元 最佳动画长片(提名)

简评

画家是造物主,画中的人是普罗众生,造物主的重新降临或许要经历漫长的时间,也或许造物主不会再次降临,人们选择自己为自己着色,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一开始我以为只是单纯讲述阶级矛盾,但创作者想要讲述的明显更多,结局采用了一种柔和的方式,倒是很像看过的一些18、19世纪的欧洲小说,以救赎与爱结章。只是故事还是单薄无聊了些。

简单但极具创意的剧情,可以从多种角度看,与此同时感觉中文“留白”一词也可以说是对本片的极佳诠释,观其中夹杂着对阶级矛盾的隐喻和画家的创作性表述,可以延伸成一个现实主义故事,然而就单纯从精神励志角度看,不如说“造物主终将是自己”。一次一次的跳出不过是进入了一幅更大的画里,画家看似是造物主,但与画中人相对应的他始终是另一个造物主的创造成果,那显然阶级矛盾的隐喻在这里又起到留下一个可塑空间作用,如果画得太满,被限制死了又有什么意思呢。

很有趣的动画,起初我以为主题是讲述艺术,看了开头我以为主题和阶级平等有关,看了结尾又觉得像是对自我的认知和探讨。我太喜欢劳拉了。所有的线稿人和半完人费尽心思找到画家只是为了让他把自己变成完人:他们面对歧视与不平等,选择的是通过努力把自己变成和所谓“更高级”的人一样的人。而劳拉选择去接受、去爱自己的不完整,她与画家的谈话让一个独立自我的女性的形象跃然纸上。

有“画里的世界是活的”这么一个创意的想法,但是具体实施起来却又没那么有意思。一是剧情逻辑太弱,里面的很多情节都是直接进入直接走出,突兀又多余。比如那个死神出现与消失。其次是里面最主流的思想我不喜欢。女主是充满美好品质的。可第一幅画里其他人都是一样的,即使是线稿也深切认同阶级观并自我歧视。最后的拯救也不是做自己而是变成他们。通过更自由明亮的色彩让别人羡慕来获得融入,就很糟糕。最后是结尾不是很喜欢,见到真人画风画家就可以了,可最后让这一切在另一副画里,画中画也是活的这个逻辑让这个世界崩塌了。因为画里人可以创造“人”了,无穷无尽。编剧可能只想造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想法,而没打算去好好落地这些想法。

太好看了,太棒了,颜色瑰丽绚烂好像回到了莫奈小镇,配乐的旋律也特别有法式特色,人物的风格和河道里的花朵,简直就是印象派和现代主义时代风格的写照。抛开后劲十足,能画出五六个zz光谱的立意,单纯看画面也很值得。画之国的群体分野互相对立乃至于压迫隔离,隐隐约约都在现实里有影射,最后的处理虽然还有点落入“变成先进”的套子。但是萝拉的回答也提供了另一种解读,可能追求“相同”的结果不重要,是在过程中找到自我实现的意义。最近真的很爱法国动画了,能凑出一堆先贤祠的法兰西民族,哲思是真的很可。

开头几分钟我以为是摆明了讨论歧视与平权的主题,虽然浅显,但在刚看完物化女性的美国往事后令人舒适。看下去才明白除了平等和自我实现外还讲了很多,劳拉的那个结局真好,她不在意他人评判,向往没有边界的探索,终于来到外面见到画家后也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而是继续走着,想看看画出画家的又是谁。动画是10年前的了,2D和3D的混合技术不太成熟,但传达的内核十分完整。

【第八届金帧电影节(GFFF)·此间瞩目电影篇】浪漫的艺术品,绚烂的一场梦,无边的想象力生出具有生命的画作,一场自我的探寻却与现实交融互文。天生的差异并不是自我感觉的高低贵贱,素描的存在本就不该被赋予色彩。画中画外皆是奇幻有趣的冒险,找不到消失的画家,却寻来了改变命运的颜料,点缀上艳丽的色彩便一步登天,曾经的诋毁宛若戏谑的玩笑,我们始终活在狭隘的思想中,却永远走不出人生的画框,画外依旧是另一幅画,现实与梦境早已模糊了边界,我想要的不是成为他人的完美,而是保留最原始的自我。或许一切本就没有答案……

内容很丰富,从二维到三维到真人互动。开头的立意很棒,以为会继续这个立意讲讲阶级矛盾什么的,然而并没有。还有颜料的指代也不明了,究竟它是民主的武器,还是工具。画家一开始似乎是上帝或者真理的存在,后来这个意义也薄弱了。最后的罗拉之问,我想问,画家你是哪幅画上的?结尾一个照片或者类似空镜头的有点意思。是想说动画的没落。还是想说,新的技术仍然是在包含在动画过程之内?

剧情的展开方式一度令人担忧电影会变成一部成迪士尼系作品,还好悬崖勒马绝处逢生,女主角最后的出走十分精妙,将电影从幼稚的政治童话中拯救出来,在自反中寻到更丰饶的哲思——镜头即画框,影像/图像绝非凝固而零散的帧,而是无穷世界断层,浩瀚宇宙的切片。

喜欢这部电影,有意思的想法,各种画中世界,开头觉得这电影真讽刺,连画中都有阶级差异、歧视、斗争,后来发现除了讽刺外,还掺杂着其他情感因素。原以为结局会落入俗套,结果却出人意料地加分。所以最后到底讲的是罗拉在离开一幅画后又不断进入另一幅画,困于画中世界,还是说罗拉走出了画中世界,学会了探寻真正的世界呢?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某一个偶然性,离不开反叛精神。有生命的地方就有阶级,战争使人厌倦,可一昧的狂欢也使人疲乏。喜爱拉莫望着克莱尔素色的脸庞,说她有多光彩耀人。也喜爱众多画家在夕阳的余晖之下共同记录壮美落日的情景。最后画中的人们有怎样的故事我们不得而知,赋予自己更好的色彩或依旧保持自我,都是好的开端。

故事背景设定极其有趣:平面的画中人有了生命、思想甚至阶级划分,而随着故事的发展,画中主角一个个跳出画框走进现实世界,此时由平面转向立体3d,该动画极具美术风格,印象派的色彩搭配着简单的线条勾勒,场景和色彩搭配唯美协调,故事情节围绕恋人爱而不得所以寻找画家拯救拉莫展开,极具童话色彩。

获得奖项

  • 第37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第37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提名:最佳动画片

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