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The Home Song StoriesUP:2022-01-05

《意》(英语:The Home Song Stories),(汉语其他译名:家乡的故事)是一部2007年的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合拍的电影。电影的导演托尼·艾雷斯(Tony Ayres)是一位华裔澳大利亚人,他因此片获得了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举行的Inside Film Awards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中国演员陈冲饰演该片的女主角玫瑰在该电影节获得影后。
陈冲也以此片获得素有[澳洲奥斯卡]之称的澳洲影艺学院奖最佳女主角奖,成为首位在该奖封后的亚洲演员。
陈冲亦以此片再度拿下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是她第二度于该奖封后。

意

评分:8 导演:托尼·艾尔斯 编剧:托尼·艾尔斯
主演:陈冲 / 戚玉武 / 骆佳炜 / 陈艾琳 / 史蒂文·维德勒 / 克里·沃克 / 冯天伦 / Annette Shun Wah / 潘灼金 / 吴育刚 / 戴斯蒙·詹 / Gabrielle Chan / Guang Qiao Feng / Ferdinand Hoang / Philip Lau / Fred Lee / Mia Lethbridge / Yang Li / Ivy Mak
类型:剧情
片长:103分钟地区:澳大利亚 / 新加坡
语言:汉语普通话 / 粤语 / 英语
影片别名:家乡的故事
上映:2007-08-23(澳大利亚)
IMDb:tt0452631

意简介

1964年,玫瑰(陈冲 饰)是夜总会里当红的歌手,结识了澳洲水手比尔(斯帝温•威德勒 饰),带着儿子Tom(骆佳炜 饰)、女儿May随比尔移民到澳洲去。不久与比尔分手后,她继续留在澳洲,周旋在不同的男人身边。数年后,玫瑰与比尔复合,比尔却要继续水手的工作。不甘寂寞的玫瑰恋上了华人餐厅中的年轻厨师Joe(戚玉武 饰)。
  玫瑰带着儿女离开了比尔的房子,与Joe同居了。可是Joe很快对养活玫瑰三母子的重任感到了压力,两人关系僵化,玫瑰崩溃。更不堪的是玫瑰16岁的女儿May与Joe恋上了,玫瑰深感震惊……
  而玫瑰的儿子Tom把母亲经历的这一切看在眼里。

第44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剧情片(提名) 第44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女主角陈冲 第2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女主角(提名)陈冲

简评

单亲家庭和母亲这两个词语对我来说太沉重了,这部电影留给我另一种时间思考。这太深刻了。如何去解读一个家?如何去解读一个母亲?其实剧本没有头绪,甚至有点混乱,但是就像导演说的那样,我们都在试着去理解。好难。我连话都说不清楚,不止是同情,不止是纯粹的悲伤,而是揉杂在一起的无法言说。长这么大,看了很多“母亲”的故事,看了很多“母爱”的故事,但是没有看到过这么真实的故事——确实也是导演的真实经历。我长大了以后也要把我的人生拍下来。好咸涩的故事,是吃到了香料的苦味,蔓延在心头。导演并没有想把它做成一个命题作文,或许当你看完之后有了一阵无名的胸闷,尽管你没法理清很多情节,但是那一刻你其实就已经懂了。

被陈冲的影后级演技折服,那种经历世事后的女性魅力,作为母亲的和蔼,身为那个时代女性的无奈与长期精神压力后的那种神经质,都演的相当到位。今天看了她的《十三邀》采访更是对她崇拜和尊敬。 我觉得这部电影更多的是在抒发创作者的个人情感,看完后只是对这个母亲、女人的命运感到无奈,我心里一直有个疑问,那个年代在澳大利亚华人中年女性的就业是很难吗?为什么不去找份工作呢~

看过的很对母亲形象都不是这样子的,所以玫瑰的人物特点着实有点小冲击。依赖与依附是因为她从来没有过真正而长久的安全感,所以她的一生支点一直在变,即便性格变化,即便着装去掩饰,都可以知道,求而不得,得不到的原因是因为她不会爱吗?是原生家庭与一生经历让她无法静下心去爱吗?是她不甘于孤独,不断地寻找爱,而这也是最薄弱的点。那一段成长回忆片段让剧情瞬间饱满了,赞~

看了十三邀的陈冲访谈才得知还有这部电影。陈冲说一开始她是无法想象这样的母亲角色,直到导演告诉她这位母亲她不识字,陈冲顿时才理解了这样一位女性形象,知道应该怎么演绎。不得不说陈冲演技了得,对这位命途多舛的女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母亲几度服药自杀,在病床前救回来之后抱着女儿回忆自己悲惨的一生是如此令人惊叹。另外导演的母亲其实就是位女性的原型,导演无法评价自己的母亲,只能用这样的方式不断提醒自己,致敬母亲。

更喜欢英文片名home song story,忘不了。还不能理解陈冲说女主具有生命力,可是她明明多次自杀。命途多舛,缺乏安全感,渴望关注和赞美,靠着男人过日子,害怕失去青春和吸引力,无法自控情绪。最大的悲剧还是源于经历了幼时的苦难好不容易找到了她的最爱可那日子还是离她远去了吧,她终究再也没能找寻到感情归属,身无长物又骄傲脆弱,当她感觉自己已经成为她唯一的寄托孩子们的拖累和耻辱时,她决定了。最后一次自杀比服药更果断,是上吊,和她最爱的男人一样。但孩子们长大后都是正常人。陈冲提到,导演告诉她他母亲不识字。也许这位母亲已经把她可以给的爱和教育潜移默化地给了孩子们。印象很深的是她开着音乐边摇摆边包饺子,她总能逗孩子们笑,她为女儿梳头、讲自己的故事。也许,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这种生命力延续在了孩子身上。

2007年的片子,故事和叙事在现在看来没新意,有点糟糕的是情节总在迂回,不同人物总在自杀。数次自杀在情绪上没有递进,更没有揭示出女主悲剧性格。女主的两个男人性格塑造也不分明,而在好与坏之间似是而非地摇摆,这种稀里糊涂的表达如梗在喉。演员陈冲从骨子里散发出的闷骚倒与角色贴合。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或许我不该称它为故事,它是一个孩子的过往,盈满他的童年,是道疤,藏在最隐秘的角落里,让他日后时常忆起。与许多有过同种经历的孩子一样,这个孩子,人前亦从不提起。只是一天,孩子将这段过往书成了文,拍成了电影,并在电影尾梢加上一行字:献给我的母亲郭淑华。是夜,我知道了这个叫郭淑华的女人的故事。你要知道,我是如此迫切地想说给你听。呵瞧,我已关上灯,盘腿于床,裹紧被子。窗外,是大风呼啸而过的夜。

有时候会觉得童年的一些不愉快的经历真的是心中永远的痛楚,并对自己性格及观念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有时候静下来回想又会觉得那些经历似乎没那么重要,因为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像片中的儿子女儿一样成为了一个勉强还算拥有一些不错品质的大人。影片前段对于母亲性格形成的原因是未有交代的,观众没有任何人物背景的铺垫,就被陈冲自然地带入了一个特殊到有几分离谱的女性角色的世界中,去感受着她的不安、痛苦、纠结、以及独特的魅力。后段剧情的发展及人物的变化渐渐有些老套了,所以整体力度上还是差了一些。+

拍摄手法上意思不大,印象比较深的是以小男孩视角展开的一些转场,小男孩镜中显映陈冲和比尔性爱画面,以镜像开始以镜像结束。比如做梦梦到与英国老太婆决斗伴随着JCUT老太婆骂声惊醒,几段梦境都很有趣,陈冲服安眠药前后状态的改变通过一些特写和镜头前后节奏不同体现,导演的镜头停留在陈冲身上时总会更细腻一些。剧本就是陈词滥调了,可能放在现实中我并不会像女主这样,走马灯一样地从一个个男人身上索取安全感,但是你不可否认有些女人的美只为攫取他们的人绽放,她们活着就凭这口气和爱,她们活着就凭对色的享用和对爱的褫夺。

我是没想到,这片豆瓣居然给了8分,,我觉得这个分数更合理些!故事无趣,全靠陈冲硬撑!觉得一直到拍摄出来,导演也没有真正理解他妈妈的苦衷,即便是个gay,他不是女人,就没法切身体会时代下女人的难处吧。又是一部电影虽然一般,但全靠演员演技和个人魅力出名的作品。陈冲个人秀,演技大赏,金马给了影后,也算实至名归呢;婀娜多姿、娇娇滴滴、老练老辣的陈冲配上改良过的短款旗袍,游走于丈夫年轻情人、子女、工友之间,看过之后,你或许就能理解玫瑰当时的许多行为了!这片一共4suicides,妈妈三次,女儿一次,女人决绝,弟弟冷血。由衷地感受到,还是女儿好啊,女儿会心疼你,但儿子不会,真应了那句话——儿子就是养块叉烧好过你。

小时候无法理解的事,长大后也会慢慢明了,那个一直活在你记忆深处、让你又爱又恨的人,终究是离你远去了。有时候越是疯狂的人往往越是单纯,谁都需要爱才能活下去,就算遍寻无处也还是会相信下一个,可是人这一辈子啊实在是太短了,也许真的就再也没机会了。年轻时的意气风发终究是化成了年老时的意难忘,真正在乎你的反而是当初被你踩在脚下的人,那些锦衣郎多半是不值得罢了。

可怜女人的一生,说不上可悲,但是挺可怜的,对爱,求而不得,复求,复不得,然而她还是锲而不舍地去尝试去追求,而不是自暴自弃,所以并不悲哀。人生总有爱你的人和你能依托的人,努力吧,追求幸福是没有错的,也没有什么不堪。陈冲是我喜爱的演员之一,演技入魂,演的太真有点令人心疼,希望她的人生永远不要有戏中的那种遭遇吧

获得奖项

  • 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获奖:最佳女主角 / 最佳原著剧本
    提名:最佳剧情片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新演员 / 最佳美术设计 / 最佳造型设计
  • 第2届亚洲电影大奖
    第2届亚洲电影大奖
    提名:最佳女主角
  • 第1届亚太电影大奖
    第1届亚太电影大奖
    提名:最佳女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