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押(2018)
《羁押》(英语:Detainment)是一部2018年爱尔兰短片,由爱尔兰导演文森特·赖博(英语:Vincent Lambe (film director))执导和编剧,内容讲述詹姆斯·巴杰尔谋杀案。
评分:7.8
导演:文森特·赖博
编剧:文森特·赖博
主演:伊利·索兰 / 莱昂·休斯 / 威尔·奥康纳 / 大卫·赖恩 / 塔拉·布雷思纳克 / 布赖恩·福琼
类型:剧情 / 短片
片长:30分钟地区:爱尔兰 / 英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
上映:2018-05(戛纳电影节)
IMDb:tt6813264
演员
- 伊利·索兰(Ely Solan) 饰 Jon Venables
- 莱昂·休斯(Leon Hughes) 饰 Robert Thompson
- 维尔·奥康奈尔(Will O'Connell) 饰 探员戴尔(Dale)
- 大卫·瑞恩(David Ryan) 饰 探员斯科特(Scott)
- 塔拉·沃尔什(Tara Breathnach) 饰 苏珊·维纳布尔斯(Susan Venables)
- Killian Sheridan 饰 Neil Venables
反响
- 2019年1月,本片被提名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实景短片奖。
- 伊利·索兰和莱昂·休斯凭借此片荣获2018年理查德·哈里斯国际电影节(The Richard Harri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最佳男演员奖。
争议
事件受害人詹姆斯·巴杰尔的母亲丹妮丝(Denise Fergus)表示,她对这部短片及它被提名而感到“厌恶和不满”,因为本片是在没有与她家人联系的情况下制作的。她已经发出了一份请愿书,要求将本片从奥斯卡提名中移除,吸引了超过10万人签名。本片的导演文森特·赖博说他不会撤出奥斯卡,并说“这会破坏制作这部短片的目的”。詹姆斯·巴杰尔的父亲也表达了不满:“拍摄一部对杀害詹姆斯的凶手们表露同情的电影,就是一场灾难。”导演赖博声称:“有人批评说,这部电影把凶手‘人性化’,但是如果我们不接受他们也是人的话,我们永远无法开始明白,是什么促使他们犯下了这样可怕的罪行。防止类似事情发生的唯一方法就是知道它的原因。”
获得奖项
-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真人短片
- 文森特·赖博 Vincent Lambe导演
- 伊利·索兰 Ely Solan饰 Jon
- 莱昂·休斯 Leon Hughes饰 Robert
- 威尔·奥康纳 Will O'Connell饰 Detective Dale
- 大卫·赖恩 David Ryan饰 Detective Scott
- 塔拉·布雷思纳克 Tara Breathnach饰 Susan Venables
简评
两个小演员真的前途无量。了解真实案件之后才更能体会到这两个小孩的“恶”,而影片有限的30分钟似乎没能很完整的把这种恶凸显出来,也可能真实细节之毛骨悚然使之不便于直接地出现在影片中吧。影片中确实也有细节反映了两个孩子各自失败的家庭教育,真实资料记载中关于各自家庭背景的描述则更为详细,个人感觉这一部分其实在影片中也应该有更多的侧重。题材本身很有意义,但短片本身之于我自身的体验好像还是单薄了些。
罗伯特和乔恩,英国现代历史上年纪最小的杀人凶手。电影只呈现了警方审讯 盘问的部分。案件的真实情况,骇人听闻。我一直认为恶魔不分年龄,刑罚不必分年龄限制。 也才知道,《男孩A》就是根据《羁押》背后真实故事的后续来创作的。 讲述其中一个虐杀儿童的A,刑满释放后改名,换地方准备新生活,后来被当地人们认出来的故事。 要是当时我已经看过《羁押》,对这个男孩A的同情,恐怕会为0。
审讯时大量的面部特写正如读心及凝视压迫,心理防线的瓦解水到渠成,闪回画面以慢镜居多,跟随镜头随其步伐走过街巷、河滩与铁道,同阴霾天空一并成为亡魂见证,结束时寥寥台词令人想起他们也只是日常可见的孩子,童真与残酷共存于同一躯壳,性本恶的展现力有千钧。两位小演员的表演堪称满分。
题材≥演技>拍摄。这部短片有点浅尝辄止了,或许拍成纪录片更合适。与其说是性本恶,更不如说是后天的家庭教育没有矫正他们从来没有被大人正视过的恶念,罗伯特说自己家里有个弟弟,有一种可能是他弟弟吸引走了父母更多的关注和爱。探究背后的原因不是为了所谓的洗白杀人犯,而是让社会、家庭、司法部门各司其职,更加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才可能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
感觉整体运用了一种比我想象中要慢的剪辑,所以在我看来戏剧张力会有所减弱。但是这是真实改编的故事,用似乎很缓慢,甚至于柔和的镜头和画面组接,会让这种残忍和悲剧性更加突出,所以能够理解。小男孩那么可爱,让人恍惚间觉得岁月静好,但是现实就是那样残忍,他已经不存在这个世界上。另外,演员表演对这部短片的加成很大,对海报左边男孩的表演印象很深刻,他的哭泣、吼叫与狡黠、冷血,特别生动。
根据真实案件「詹姆斯·巴杰尔谋杀案」改编,很多人提到是最小的杀人犯,没有提到的却是他们十几年后出狱。慢镜头体现了童真,而现实背后的残忍却令人不寒而栗。都是从童年走过来的人,为什么只有少部分的人才能感受,年少的无知也同样邪恶呢。表演:3 剧情:3 视效:2 总体:8
从野蛮到文明,不仅仅是历史的责任,也是每个人以及他们家人成长的责任,当一些孩子获得了生理的智慧却没有同时获得文明的约束,结局是可怕的,他们利用规则、谎言、别人的冷漠、小孩的天真、手中的砖头、偷窃的油漆去满足自己失调的心理矛盾,他们为什么敢这样?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到十岁,律法不会严惩,他们会利用自己泪眼闪闪渴望,祈求大人们的宽恕!他们是恶魔的在人间的私生子,嗜血且善于伪装…
8分,讨论区里说小孩是看了《鬼娃回魂3》才去杀人的,也不知是真是假,那电影并没有什么太过激镜头。有的小孩真的从小就很坏了。记得我大概是小学时,有一个比我还小的小孩骗我说要拿东西交换我的游戏王卡。它把我骗到它家门口,就把卡紧紧握住不还给我。我找它要,我就抠嗓子呕吐起来,假装被我打了,它妈妈就在楼上尖叫。最后这厮跑到我家诓了我一箱优酸乳走了,还假惺惺地对我父母说不要怪我。有些人一生下来心就又黑又毒又阴险了。
因为影视声音艺术老师要求以这部影片写一个声音影评。看完了整部片子,虽然只有30分钟,但我看得很慢。看完的第一感受是我不喜欢这部片子,不是因为两个男孩的罪行恶劣,而是因为这是改编自真实的故事。现代电影有一个通病,喜欢改编真实事件,但总是容易改编得面目全非。诚然这部片子提名了奥斯卡,但我看的时候会有一种强烈的感受——“美化罪犯形象”,影片有大量的艺术加工,声音、色彩、审问、包括对白,罪犯形象以及故事情节……艺术一定是高于生活的,但更应该来源于生活。当我查证了真实案件之后,会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美化,如果是这样,为什么要写上“影片改编自真实故事”,司马昭之心而已。善良当然值得歌颂,罪犯也不分年龄,更不应该因为艺术被美化。
短得恰到好处,再讲下去就失真和残忍了。凭什么认为孩子是集世间美好于一身的天使,毕竟他们霸道地降生在这个世界。我认为每个新生儿都是对现存体制的潜在威胁(威胁大多时候都会哑火,也是社会得以延续的原因),对于每个孩子的教育,都是全然的他者被迫融入我者的试验。也许现代人可以从未经教化的孩童身上看到人类进化的足迹,孩子是原始的、先祖的,管他什么伦理道德或是社会秩序。恶就是恶,就要恶给你看。
这部短片看起来锋利尖锐,其实也还是浅尝辄止。结尾时犯人之一的男孩问警察:“为什么我的照片和他(另一个犯人)的颜色不一样?”我想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隐喻:不同颜色不过是不同视角下这桩案件呈现的不同形态,它就像一面镜子呈现出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未成年人身上同样有着大人身上所有薄弱的缺点,他们的心灵有时也像破碎的镜子一样脆弱而冷酷。这个社会缺乏应有的关怀和更好的教育,来教会孩子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
最可气的是这两个通过慢性折磨、性虐致两岁孩童于死地,还通过火车将尸体碾为两半的畜生居然都只蹲了两年牢狱,出来后由政府为其改头换面重新开始新的人生了,何其可笑又何其可悲!所以我一直都坚定拥护但凡杀人者不论年龄或者是否患有精神疾病,都必须处以死刑,不然就没有公平可言!本片让我看得极为生气,也从侧面证明了小演员们的演技确实是很不错的,客观给个四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