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封信(2020)

ラストレターUP:2021-12-15

最后一封信

评分:7.5 导演:岩井俊二 编剧:岩井俊二
主演:松隆子 / 福山雅治 / 广濑铃 / 神木隆之介 / 庵野秀明 / 森七菜 / 水越惠子 / 中山美穗 / 丰川悦司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120分钟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影片别名:你好之华日本版 / 最后的情书(港/台) / 最后的信 / Last Letter
上映:2020-01-17(日本)
IMDb:tt8809750

最后一封信简介

岸边野裕里(松隆子)在姐姐远野未笑的葬礼上,遇到了姐姐的女儿远野鮎美(广濑铃)。无法接受母亲亡故的鮎美,也无法打开母亲留下的最后一封信。裕里参加了要和大家报告姐姐往生的同学会,巧的是,她的初恋对象镜史郎(福山雅治)也来了,两人在一封封书信的联系中串接起三人当年的故事。

第4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新人(提名)森七菜 第7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评分最高的日本电影(提名)

简评

我必须坦诚地说,不管是「情书」还是「最后一封信」,都是我喜欢的风格,就是现在我的桌面还是「情书」,同样的「最后一封信」也是一个很日本的故事,所以对于国版的「你好,之华」,如果我看我肯定会觉得很尬,虽然这么说有些不负责有些偏见,但就是这样的,就像很多粤语电影、粤语歌仅是换成国语就已经是变了味。让我觉得故事有些狗血的就是,妹妹喜欢的人喜欢姐姐,这样的设定说来我是觉得很烂俗的。但是想了想,和自己喜欢的人走得很近,对方没有察觉,而他喜欢的却又是自己比较亲近的人的故事就是生活呀。看了看,电影评分并不高,不知是众人格调太高,还是我要求太低。又或许是,我看到了属于我的遗憾,思恋起了一些旧时光。总而言之,我喜欢这个故事。

乙坂镜史郎(福山雅治饰演)从高中时期就暗恋、追求岸边野裕里(松隆子饰演)的姐姐远野未咲(广濑铃饰演),被裕里截留他的情书,来了个情感截胡。虽然在读大学期间两人保持着联系,但最终的婚姻没有走到一起。高中的毕业典礼,未咲作为学生会会长准备了演讲稿,因领略到镜史郎情书的文采,故而请镜史郎为她的演讲稿润色,之后还夸赞其写作水平“将来必定能够成为小说家”。镜史郎也是因为她的这句话,最终把自己与未咲的恋爱情史写成了小说《未咲》,不仅出版,还获了奖,步入了小说家的生涯。然而,未咲婚后的生活却与小说中的浪漫天差地别,痛苦至极,导致她选择自杀了却了人生!那篇演讲稿成为未咲留给女儿远野鮎美(广濑铃饰演)的“最后一封信”,让鮎美见到了期待已久的《未咲》作者。

《最后一封信》与《你好 之华》算是一鱼两吃大不同,国内版演员演技虽然高出一筹,但两部作品在意境、氛围和自然度则相距明显,果然还是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社会环境与文化环境差异使然(爱情剧情片与文艺小清新的差别)。“农夫山泉”自诩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岩井小哥在此则是那份清澈澄净的青春印记的思悼者。春风得意马蹄疾,一蓑烟雨任平生。影片似乎依然是在传达岩井俊二对于纸质信件的“执念”吧,真是一个有够任性的家伙啊。“人的一生,可不是能简简单单写进你单薄的书里的。”青春啊,那段闪闪发亮、稍纵即逝、镌刻着种种情愫的时光,莫非就是用来遗憾、用来凭吊的......“我仿佛被初春的暖风推着,有种不可思议的兴奋感。风对我说:向前进吧,去实现你的梦想。”这是一场青春的卒业式。

比你好之华自然好多,我最喜欢的口红情节在整个影片中非常贴合顺畅,你好之华确实是有点水土不服,唯有这段带了岩井俊二色彩。松隆子比之前我看过的都要漂亮,你好之华的选角和这部比起来实在差远了,信的角色明显比你好合适不止一点点。广濑铃好像永远在读高中,唯一让我觉得不太喜欢的是神木隆之介在里面实在算不上帅气,本身他也不是我觉得很帅的类型,中山美穗和丰川悦司演那对夫妻究竟是特别出演还是岩井俊二故意的,真的让我有点想死,仿佛是一种什么暗示。

故事搬回日本果然妥帖许多。比起前者的接地气,本片回归了岩井作品一贯的轻盈处理(即使《燕尾蝶》这么严肃的题材,岩井的拍法都是不太接地气的)。在《之华》里,本作与岩井早期作品之间的呼应只能通过相似的情节线索“信”来揣度,而在本片中由于松隆子和中山美穗的参演,这一事实变得确定无疑。《之华》里只能看出《情书》,而在本片,通过“松隆子+中山美穗、晴天+阴雨天、伞+信”三组意象元素并列,才发现原来成分表里还包括《四月物语》,而丝丝+森七菜的少女组合又隐隐指向《花与爱丽丝》。另外,两版作品聚焦点亦有别,《之华》聚焦在尹川(乙坂)和之华(裕里),本片则在乙坂(尹川)和未咲(之南),之所以能在分镜高度相似的前提下不动声色地完成这个转变,一是让丝丝同饰母女两角以增加镜头权重,二则得益于松隆子更为内敛的个人气场。

没那么想打开这部电影,起初观影时也问自己,为何又要拍一部呢?俊二很擅长讲缓缓流淌的故事,信、死亡、青春、解密、身份错位都是拿手好戏。这部电影,他没有对色彩和场景做刻意修饰,还原了日本小城市的真实风貌,就连瀑布都是随处可觅的。相比上一部,他拿出剪刀,休憩枝叶,变得更干净,也更轻盈。看之华是18年11月,失恋后看的第一部电影。清楚记得那天,乘4号线在皇庭广场,影院人不多。放映到蛮晚,我匆匆离开影院赶最后的地铁,路上遇到一对如胶似漆的情侣,最后一场电影总蹦出很多对情侣。天冷,有阴雨。那时的心情是从头到尾的刺痛,而今日却不禁地微笑。松隆子哦,太少女了。我想起电影里的毕业祝词,那不正像是俊二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吗?我想,过去总难一帆风顺,但我们能做的也只能让明天更好。不能倒在中途,也不会倒在中途。

中国版叫《你好,之华》,但观感是不如日版的。只能说两国文化终究有着差异。不得不承认岩进俊二镜头下的校园恋情有一种青涩的美好,镜头语言一如既往的美感,像《情书》一样,俯拍大地,只不过没有了漫天雪地的美景。平淡叙事、娓娓道来,这是日式电影很重要的特征。这种拍摄手法注定会营造出暧昧的氛围,而岩井俊二的爱情片把这种氛围烘托到了极致。《最后一封信》没有波澜壮阔的叙事,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它只负责讲述,看似淡淡的感情却刻骨铭心。每个人都是温柔而平凡的,他们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小说家会继续让逝去之人活在作品里,女儿会努力成长,妹妹会保留最美好的回忆而活在当下。从怀念开始,从怀念结束,各自安好。女儿说,妈妈是自杀的,却对外宣称是病死的,好像自杀是一种罪过,她明明什么都没有错,只不过她活着太痛苦罢了!

同一个故事要拍了两个版本,《你好,之华》也很好,只不过手写信件这种事件在中国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了,所以还是日版故事应该更自然一些。福山雅治回头举起相机给两姐妹拍照那个镜头感动哭了,特有的日式滤镜,两个青春少女打着伞站在漫出绿树小路的尽头,画面可真是太美好了…岩井俊二可真是执着于那个手写信件的年代啊,从99年的《情书》到今天的《最后一封信》,本都是一些普通故事,可却喜欢从那些普通的信件慢慢给你讲述出那些素朴爱情小事。

「人生从校园离开后便开启了无限的可能,或好或坏,亦或生或死」我真的很喜欢这个剧本,谁的青春没有遗憾呢?特别是丝丝说的那句“你要是能早一点出现就好了”。对于青春时所爱的人,最容易产生的遗憾便是毕业后失去了联系,让自己曾经最爱的女人嫁给了一个不配拥有她的人,而自己却只是一直不知情的回忆与在远方对于一切都无从知晓。丝丝的演技绝了,太适合这个角色了。虽然国版我本身就挺喜欢的,但是这个这个本身就极其日式的故事果然还是发生在日本最合适,特别是场景和演员,中国的演员们即便再优秀也演不出日本演员那种淡淡的味道。

若干年的离别依旧痴迷的爱着对方,人过中年原本想试图找寻那段美好的回忆,但无奈只能够追忆往事,一个温情却带有些许感伤的故事,配上抒情的音乐,把整部电影结合的非常精致,人生中有很多美好的瞬间是需要我们勇敢的去把握的,有些事情一旦错过可能会成为永久的遗憾和懊悔。岩井俊二的片子不是刻意去煽情或非常追求情绪激烈的描写,但是往往让观众看完之后情绪会波澜起伏,感到无限感慨,一部非常不错的佳作。

7分。其实整个片子给我更大愉悦感来源于演员,比如说我很喜欢森七菜,以及看到庵野老贼演一个求而不得无能狂怒的丈夫,还有各种中日两版对比,这些场外的信息确实让我看这片子开心得不行。说回片子本身,一直都很偏爱“追寻”这个母题,但是这个成色…怎么说呢,甚至觉得不如中版。二十余年后,岩井俊二回望《情书》,拍了《最后一封信》,时间跨度不禁也让观众们感慨,旧日的时光里,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快速交通,没有很多东西,但是很多小而美的东西存在于人们的心里。这样的落差,就是Love Letter和Last Letter。

这样的故事只有发生在日本才可信,岩井俊二也只有在日本拍电影才有底气。每一帧画面都如此。岩井俊二的青春似乎永远和情书、图书馆、图书管理员这几样元素牵扯不清。但请出来中山美穗和丰川悦司这也是我没有想到的,用这种方式对二十多年前的《情书》进行回应,也是一种很妙的做法。在这一点伤证明他对青春的诠释也在发生着变化,最后都“输给了”平凡的生活。他很会选演员,也很会调教演员。日本的演员有个优点:他们就像你身边的人,没有那种“特别感”,也没有在演戏的痕迹。比中国版不知好了多少倍。

获得奖项

  • 第4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第4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新人
最后一封信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