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马皮特(2017)
Lean on PeteUP:2021-07-14
《赛马皮特》(英语:Lean on Pete)是一部2017年的英国电影,由安德鲁·海格编剧和执导,改编自Willy Vlautin(英语:Willy Vlautin)的英文同名小说。主演是查理·普拉玛、克萝伊·塞凡妮、崔维斯·费米尔和史提夫·布斯美,故事讲述一名15岁的男孩开始在一个马厩里工作,并与一匹生病的赛马交朋友。
赛马皮特简介
十五岁的男孩查理(查理·普拉默 Charlie Plummer 饰)自幼就失去了母亲,整个童年时代都在不安全感中度过,因此个性极为的内向和胆怯。最近,查理从华盛顿的斯波坎搬到了波特兰,准备在那里开始他全新的生活,希望新的环境能够一扫之前的坏运气。
在查理最不如意的时候,他遇见了一匹名为皮特的赛马。身材矫健性格温存的皮特深深的吸引了查理的注意,让查理无法自持的开始接近它。查理将皮特当做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虽然所有人都告诉他,赛马只是赛马,一旦他们不能够再参加比赛了,就将面临被屠宰的命运。在连续输了好几场比赛后,皮特也要走向它马生的终点了,不忍心看到皮特死去的查理决定将它从马场里偷走。
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安德鲁·海格 第90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十佳独立电影 第21届英国独立电影奖最佳导演(提名)安德鲁·海格
获得奖项
- 第90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获奖:十佳独立电影 - 第21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提名:最佳摄影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马塞洛·马斯托依安尼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
- 安德鲁·海格 Andrew Haigh导演
- 崔维斯·费米尔 Travis Fimmel饰 雷 Ray
- 斯蒂夫·扎恩 Steve Zahn饰 西尔弗 Silver
- 查理·普拉默 Charlie Plummer饰 查利·汤普森 Charley Thompson
- 科洛·塞维尼 Chloë Sevigny饰 邦妮 Bonnie
- 史蒂夫·布西密 Steve Buscemi饰 德尔 Del
简评
按照海格的说法,《赛马皮特》是一部“关于一个男孩寻找家的故事”,16岁的少年查理在暑假找到了一份在马棚工作的兼职,并与一匹名叫“依靠皮特”(Lean on Pete)的赛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因为父亲去世,马棚主人也准备将不再能参加比赛的皮特卖到墨西哥的屠宰场,自小没有母亲的查理决定投靠姑姑,偷了老板的车,带着皮特走上了从俄勒冈到怀俄明的漫漫长路。
导演努力在各个类型片的重心之间来回摇摆,却难以形成贯穿始终的统一风格,即便有一条比较牵强的主线,而叙事重心却是飘忽不定让人迷糊。不同类型片的风格在叙事里互相对冲,互相消解,导致影片的节奏时而欢快流畅,却又时而缓慢累赘。这回类型片的融合实验算不上成功。不过导演的标志性摄影与灯光运用在黄昏与夜景拍摄画面里再次展现出让人惊艳的印象,但相比起他之前几部有口皆碑的作品,这次的失手也算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期待下一部会更成熟与精彩。
好让人心疼的角色。即使主角历经千辛万苦后终于见到姑姑,情绪的推进依然谨小慎微。他眼神躲闪,语气犹疑,小心翼翼地问姑姑可不可以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经历了太多伤痛与坎坷后,他似乎已经不太相信能够拥有幸福。镜头太细腻了,人物情感上一丁点的震颤都在光影运用和演员表演中体现出来。影片一直以寻找姑姑为主线,但找到姑姑并不是故事的终点,那只是他修复自己伤口的漫长起点。好在结尾是向上的,观众终于松了一口气,片尾曲真是动人。
导演非常会拍人物,调教演员表演,捕捉人物的生活状态。人物表面看上去越平静,内心的波澜就越壮阔,情感无比复杂。故事讲的不是一个男孩的成人礼,而是家、亲情和爱在一个未成年男孩生活中的重要性。片中传统是缺失的,感情像美国西部片里一样蛮荒,但就是这种荒芜里竟然承载着满是悲悯情怀的大爱。
《赛马皮特》算是一部少年电影,它写少年心气,写成长的一瞬,写躁动与不安,写追寻与迷惘,写少年终将长大之前的微妙时刻。少年查理与父亲一起生活,父亲没什么责任感,打工,喝酒,放浪形骸,查理有些郁郁寡和,生活里永远形单影只,偶然一天,他遇到了一位赛马场老板,查理趁着假期去马场打工,照顾赛马皮特,但这期间,父亲却因一场斗殴丧命,查理与那匹赛马一同上路想去寻找自己早已断了联系的姑姑。《赛马皮特》的故事主体无非是写少年迷惘的故事汗牛充栋,但《赛马皮特》仍然有独特的气息,它最微妙的一点是把少年查理复杂的情绪化在巨大的沉默里,一直引而不发,但人们始终能感受到那股有力的、膨胀的、不知来由又不知去处的心绪,那其中有怨怒、有不解、有找寻出口时的执着与坚韧,也有面对扑面而来的生活时的不知所措和无处不在的惶惑。
查理带着赛马皮特走了很远,最后皮特受到汽车惊吓挣脱绳索跑掉,被车撞死。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抱着猫去公园,过马路的时候不知为啥她也挣脱我的怀抱,直接冲到马路上,被一辆车压断了脖子。当时我家就在马路对面开餐馆,猫咪凭借着最后一口气,跑到家门口,尿了一地,最后咽气了。然后我就记得嚎啕大哭的我,和很久很久都躲在猫咪经常睡觉的地方哭。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这段已经被生活遗忘的经历,我只觉得挺伤感的,我能理解查理的较真和坚持。庆幸电影是个好结局。他的生活回到了正轨,就像我的生活一样。
对海格来说就是很努力地把一个不好的剧本拍的还算过的去,不见《周末》《45》里的散落中的凝炼和《寻》里的一股子游刃有余。前半段生造的几个转折(特别是得知父亲死讯时跑走的细节),已经令我对故事本身丧失兴趣,人物的复杂性被书写地很平庸。但至少,演员状态普遍比较好,不至于看不下来罢了。
关于路上,关于成长,情绪可以跟着查理的寻亲之旅被完全调动起来,有几个镜头简直太美了。只是这个片名不管是英文原名还是中文翻译都有问题,皮特在片中虽然占有较大篇幅,但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查理出走的原由,它的功能在它死后被弱化了,特别是一场略显多余流浪汉戏,如果把皮特的死和最后找到姑妈用某种东西连接起来,应该会更能突出它的象征意义
观影过程看哭两次,仿佛亲身体会了一把他的经历,赛马皮特是他生活的“赌博”,也是生活的希望,当宣布皮特最后一名,他晕了一次,而皮特之死也是希望的破灭。他从不停留从不回头,父亲和皮特的死都一如既往,接受不了唯有逃开可以缓解伤痛。可他得多么坚强,最后的一抱和倾诉把他一路的苦痛都倾泻而出,真好心疼。他会带着伤痛和回忆重新出发的。
家庭的变故与社会的喧嚷让内心柔软的男孩失去了方向,他变得谨小慎微,甚而疑神疑鬼。但,没有什么是一场倾诉消解不了的。正因为我们经历了历历可数的失去,才有如今轰轰烈烈的成长。片名让人误以为是男孩与赛马皮特的赛场进阶传奇故事,而有意为之的奇效确实达到了。本片十分触动我——在路上寻回自我的疗愈的救赎之旅。年度Top20敲定!
镜头中少年就应该充满阳光,可这个少年越来越瘦,天气也越来越暗。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多少因素?无论富不富足,都有痛苦的,只有一种幸福,就是终身没有经历痛苦,所以,这是一个永恒的矛盾,经历痛苦和跨越痛苦,是更早一点比较好呢,还是来的越迟越好呢?这个少年经历了善意和恶意,经历的爱和无情,他成长了吗?强大了吗?还好,他心里有善,意志坚定,让他最终找到可以哭泣的怀抱。祝愿每一个少年少一些磨难,祝愿每一个成年人心里仍然住着一个阳光少年。
人与马之间的关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或者,在“马”这一意象上的使用上,究竟是可爱的小男主(以及他的家庭所代表的那类人)的生活的隐喻——拼命奔跑但仍无法摆脱接受宰割的命运,抑或只是一种陪伴,都表达模糊。最后完全成了一出苦儿流浪记,试图借残存的亲情来抚慰伤口,却没有更深层的社会议题表达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