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城(1965)

AlphavilleUP:2022-01-12

《阿尔发城》(法语:Alphaville: une étrange aventure de Lemmy Caution)是法国导演尚卢·高达于1965年执导的科幻黑色电影,获得第15届柏林影展金熊奖。

阿尔法城

评分:7.8 导演:让-吕克·戈达尔 编剧:让-吕克·戈达尔
主演:埃迪·康斯坦丁 / 安娜·卡里娜 / 阿基姆·坦米罗夫 / 让-皮埃尔·利奥德
类型:剧情 / 科幻 / 悬疑
片长:99 分钟地区:法国 / 意大利
语言:法语
影片别名:阿尔伐城(港) / Alphaville, a Strange Adventure of Lemmy Caution
上映:1965-05-05
IMDb:tt0058898

阿尔法城简介

这是一座死寂冰冷的未来都市,一座无爱无情的“死城”。一切都必须遵循一台名为“阿尔法60”超级计算机统治下的“逻辑”,若有违反者,都会被枪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表情木讷,生活思维受到严格的控制,丧失了一切人性本该拥有的喜怒哀乐。
  来自另外世界的密探雷米·柯雄(埃迪·康斯坦丁 Eddie Constantine饰)开始了对阿尔法城的探索,他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这座城市的设计者万布翰博士(霍华德·沃侬 Howard Vernon饰)带回自己的世界。在探访的过程中,他结识了万布翰博士的女儿娜达莎(安娜·卡里娜 Anna Karina饰),两人相爱了。然而娜达莎仍然没有能够完全摆脱“阿尔伐60”的控制,约翰也被逮捕了,判为死刑。

第1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最佳影片让-吕克·戈达尔

简评

化外来的他最爱的是黄金和女人。阿尔法城是痛苦之都。记忆元件作为阿尔法60神经系统的构成零件,会出现故障。阿尔法城的居民说:我们什么都不会,只会记录、计算和推断结论。阿尔法60:可是没有人能活在过去,也没有人能活在未来,现在是所有生命的形式。这种特性没有方法可以改变,时间是个循环,周而复始不停循环,过去落下了,未来攀上来。

剧情跟《1984》的内容蛮相像,阿尔法60就像"老大哥正看着你呢"不但操纵着这座冰冷钝感的阿尔法城,还决定并操控着人的思想。所有带"感情"色彩的词都被从词典删去,而这本词典却是阿尔法城里周知的《圣经》,因此生活在那里的人只是带着编码却没有感情的人体机器。阿尔法60的配音有点吓人,听着不像大哥,像坏人。

早期的科幻片,虽然没有精致的特效,但在思维冲击上一点也不落后,阿尔法城就是一个巨大的蚂蚁洞穴,里面的居民没有感情,都被洗脑为逻辑思维的生物,而博士就是那个蚁后,失去了传播的中心,这个蚁穴就骤然崩塌。文字的限制,和洗脑的故事用于限制感情,后来的银翼杀手无疑有所借鉴。谈及人类只是活在此刻的独一无二生命得时候,让人激动和感触,没有过去和未来,让人无不深思。只有因为没有为什么,又好像对照到了现实。戈达尔在科幻上已然有着自己独特创作

。大师的作品真不是我等凡人能欣赏的来呀,本片沉闷无聊,看得人昏昏欲睡,而且还有很多晦涩难懂的旁白,把人整得云里雾里的。虽说这是部科幻,但不管是从场景、服装还是道具、化妆,通通跟平常无异,完全没有科幻感。所以不要把它当科幻商业大片来看,因为它是部文艺科幻片。影片批判的是那种过于逻辑、理智的、非人性化的科技对人类情感与爱的摧毁。

8/10 反思左的电影。这部电影是在戈达尔“毛时期”之前拍的,所以他其实一直不喜欢老大哥的。“哭是犯法的”。这里不会说“为什么”只会说“因为”。“我们偶尔会利用聪明人,但是我们对他们的疑心更大”。天子第一号的银河首都也是痛苦之都。遇到重大事件的时候阿尔法城就会切断和“化外”的通讯。“我拒绝成为你口中的正常人”。学字词的理念很好让人拍案叫绝,但电影展现出来的形式有点“搞笑”。我不认得“良心”但我需要每个房间都要放一本圣经。

果真老电影:以我现在审美视角来看旁白气泡音有点混沌粗厚、拍摄灯光晃眼睛,音响一惊一乍……可能在老电影看来都是经典手法吧,这个扣点分。阿尔法60是管辖阿尔法城的类似上帝视角的高智能机器,男主是从化外(另一星球)来的特务,这座城市没有爱与诗歌,没有感情否则就会被枪决。而男主爱上了女主开始为女主找寻来这里之前的遗失的情感最后两人驾车逃离回到化外。立意稍微粗浅了些。

至今已觉不新鲜。如何将地球上的城市拍出异星或未来的感觉?我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夜幕下高大威严的大楼,连亮起的灯光都具有某种简洁的几何外形,潮湿的街道,被当做装饰品的裸女……方向好像对了,但力度不够,没有形成统一连贯的视觉风格,可能戈达尔志不在此吧。泳池边的行刑队和处决剧院还算有点意思,被当做圣经的字典每时每刻都有词汇消亡。难道大伙真的觉得这部电影有多深刻吗?阿尔法60真是气泡音男神,看演员表才发现男主居然是四百击里的安托万啊。

把爱设置成了阿尔法城逻辑-理性-计算之域内和自由-诗歌-浪漫之间的桥梁。为了爱,男主杀了一路,女主恢复理智(有趣的是她丧失理智是理智计算的结果)。这没什么问题,但倒过来让明了的事太明了(比如阿尔法城的结构),不明了的太不明了(比如对时间的讨论)。尤其重要的是男主的游动目的性太强,以至于这具身体本身的丰富性没体现,反倒让诗歌之激情和理性“之激情”被拉平到了同一个平面,以至于根本不存在爱之时刻外的任何域外。这个绝对的现在甚至获得了普遍而不需要学习的语言。阿尔法60含糊带电的自我剖析和男主的侦探回忆在杂音中不断融合,让域外也不断被吸入域内,最开始属于实在界之声逐渐被理解,陷入单调循环。这一往复只能由爱的回扣来消解,那么爱是什么?如果你没有听见那语言,你就不会领悟。只可惜,戈达尔的杂音实在太多了……

三星半。看了三遍,第一次睡着了。十分戈达尔。论如何在1965年的巴黎利用实景低成本的拍摄一部风格独特的科幻电影。黑白,实景,场景多为夜间的室内和街头,灯光造型上类似黑色电影,营造出一种黑暗沉重的氛围,以中景和特写镜头为主,台词和特写运用出色,善用画外空间,声音运用很有特色,构图漂亮,摄影一流,注重线条和光影效果,以固定镜头为主,视听语言的运用简省、跳跃而富有想象力,美术置景朴素写实,空间的运用,对话不用正反打,跳切,负片,频闪,灯光,字符,动画,螺旋楼梯⋯⋯以一种戏谑的方式来探讨一个严肃的主题,富有趣味和实验性。以写作诗歌和散文的方式来制作影像,声画拼贴,反戏剧化,反好莱坞,政治,哲学,反资本主义。

既是关于技术统治、人类异化、极/权主义的反乌托邦作品,又是关于一众新的视觉主题/风格的影像实验。螺旋的楼梯、矩形的窗户、密集排布的房间,与阿尔法城silence、logique、sécurité、prudence的主题相契合;探照灯/灯组/吊灯的闪烁、打火机瞬间的火光、电梯玻璃的反射,勾勒出一个意义漂浮不定的世界。平滑、坚硬、封闭的建筑风格象征着现代技术对人的压制;频繁出现的箭头图形则意图明显地暗示了阿尔法城对一切行动的极/权式控制。影片中的中央电脑是拒绝过去与未来的因果逻辑机器,而执着于用相机记录过去的男主则通过某种黑格尔式的历史哲学寓言摧毁了这个系统,也同时/由此引入了以诗歌为代表的意义维度。乍一看影片的情节与概念设定并不是很有新意,但也可能是此后诸多佳作塑造了我们的评价体系吧。

公知、脑残文青前些年鼓噪本片讽刺苏联、中国等等,却不知道:导演是毛主席粉丝,本片讽刺的是60年代核武危机(公式都列出来了)、科技飞跃、大资本横行,引发西方社会组织结构和秩序逐渐瓦解(没过几年,动荡加剧,催生一批担忧人类前途的科幻作品),为此,导演不惜削弱文艺范儿,点明阿尔法60类似纽约、东京、IBM等等用的超级计算机……其实,没有互联网的年代,绝大多数人对国外能了解多少?作品基本都是影射本国甚至本城一个较小范围而已。

昨天又是两点睡,今天白天一天精神紧绷,终于在后半场挡不住困意侵涌,不止一次在劳伦斯充满颗粒感和空气感的旁白声中丢失意识。大概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关于统治和被统治,取代和被取代的愁思就没有停止过,迷思。作为社会性物种,构筑集权制的社会形态是出于本能,也是进化必然,互为因果。18世纪60年代后机器取代人类的思想觉醒,进而担忧,批判,抗争,这一切与20世纪对人工智能甚至人工智能联合生物科技控制支配人类的恐惧如出一辙,或者说延续至今。

获得奖项

  • 第1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1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获奖:金熊奖-最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