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和(1960)
Late AutumnUP:2021-03-27
秋日和简介
平凡的人家,正在为去世的男主人三轮举行七周年忌。三轮生前的好友间宫宗一(佐分利信 饰)、田口秀三(中村伸郎 饰)平山精一郎(北龙二 饰)如期而至,回首往事自是唏嘘不已。未亡人秋子(原节子 饰)独自拉扯女儿文子(司叶子 饰)长大。而如今女儿已到了适婚年龄,秋子拜托间宫等人帮文子张罗对象。经间宫介绍,文子认识了其部下后藤庄太郎(佐田啓二 饰)。可是她担心婚后母亲孤苦伶仃,无论如何也不能下定决心独自寻找幸福。也许该忘记过去向前走一步,也许改为了女儿和自己的幸福尽力去争取。
长久思念着亡夫的秋子,沉湎在往日的幸福中苦守寂寞……
简评
看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总是感到矛盾。作为现在这个时代的女性,每每听到那个时候对日本女性严格的说教,比如“母亲不结婚,所以女儿也不结婚,因此为了女儿的幸福和未来着想,母亲要先结婚。”真是难以接受,三男组合一直为绫子的婚事费心,放在现在也大有其事,只是多少有些荒诞。倘若撇去这些复杂心思,秋日和也只是表现了一个那个年代的日本人生活的一角而已:喜欢嘴碎朋友家事的无聊中年大叔,边嘬酒边揭穿各自喜欢朋友漂亮妻子的陈年往事,互相“取笑”自己丈夫的家庭妇女,为了绫子的心情出面对质大叔们的女朋友,还不忘带他们去自己家开的小店吃饭,叮嘱“别忘了付钱”,总是得体地微笑着应对的妈妈,在深深地思念着亡夫的同时,把孤独与悲伤尽藏心底……小津就这么把平凡生活娓娓道来,暗黄色的秋日气息,也是时间的颜色,惆怅又温暖
年轻时争相光顾药店的男孩,如今成了争相安排相亲的大叔,自以为高明圆满的计划,却打破了属于母女的平静,得来不易的理解被处心积虑的善意摧毁,女儿盛装下的愁容是被支配的无可奈何。男人们的中年疲态尽显,却难以止熄对昔日女神的簇拥,手中的烟斗骚动着长不大的心,口中的品评暴露着无休止的欲,费尽心机的模样成了搅乱一切平静、以教条捆绑母女的跳梁小丑。相比《晚春》《秋刀鱼之味》父女间的隐忍沉默,母女间的拉锯却俨然一对姐妹,会坦诚心意,也会赌气对方的隐瞒,性格色彩的丰富使女儿对家庭的眷恋更加可信。最终,母亲不再听从摆布,同事女孩对母爱的投射也找到了寄托,孤独的人可以期待生活的希望。虽然女人依旧没有逃开世俗桎梏、男性支配的命运,女性骨骼中的乐观与报团取暖,却足以打破父亲式的晚景凄凉,堪称小津最具反叛精神的表达。
喔的天,今天坐在这里影片一开始以为是昨天的《彼岸花》继续演呢(仍然里見弴原著)!完全一样的老男人们,连若松餐馆和LUNA酒吧以及清酒屋老板娘都一模一样!也戏谑人家丈夫一定长寿!小津怎么还有这种拿女性外貌开涮的恶趣味,不太喜欢。但他是把全日本最好看的女子都网罗了吗!片子是真好看,原节子司叶子冈田茉莉子(最漂亮讨喜)。也像是《晚春》的二代版,原节子由被父亲佯装再婚催嫁的女儿成为被莫明误会再婚的母亲,无论演女儿还是母亲,都这么完美!世间真有如此美好的女人!修复版。色彩也好,但没有昨天的美人们美~喜欢百合子(冈田茉莉子)远多于绫子。小津的电影再这样看下去,要被人物关系搞得凌乱分裂了!「松风竹影:松竹经典回顾专题」回归我的山顶座 靠右 只为了感受一下gangao拍字幕哈哈!资料馆1号厅 五成左右
《秋日和》中的原节子老了,似乎小津执意于让原节子这位“永远的女儿”做一次母亲,小津导演的演员调度往往比其他导演来的更复杂,他甚至会把一个喝茶的动作分解成几个动作来拍摄,也许原节子不适合其他导演,但是她肯定最适合小津导演,他们彼此都在各自的领域互相成就了对方一生,原节子眉宇间多了一些愁苦,就算一直微笑也无法清尽微笑中所含有的一丝悲凉,面对女儿抛来的诸多矛盾,她选择有意识地去处理好这些矛盾,对女儿的误解一直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始终想要去解决好女儿的终身大事,结局原节子孤身一人置于家中,这个曾经给她带来温暖的地方,因为丈夫的过世和女儿的出嫁显得无尽悲凉,她心中也明白这仅仅只是人生奏鸣曲中一个音符而已,她将要怀揣着希望继续生活下去,哪怕是孤独的。
深入式探讨家庭式主题——婚姻和生活。低位式拍摄,近距离式捕捉出人物表情微妙变化,如突出片中原节子对亡夫思念流露出的淡淡哀伤,也有为女儿婚姻问题显露出苦恼和着紧;在影片中段,导演巧妙地用人物的间接式语言传递,引出了文子和百合子对道德认知和看法,并烟幕式致使秋子和文子因情感问题上误会而造成冲突,导演处理的手法驾轻就熟,举重若轻地将矛盾层层建立,妙趣横生。本片主要因人物关系结构(如聚会闲谈饮酒等)推动其他人物关系发生变化并导致生活节外生枝,导演注重布景(茶,酒,屏风中构造出的画框)给人物关系链条添上润滑剂,在讲婚宴严肃话题下也可谈笑风生。文子和秋子对话时如镜面式反打,暗示了她们命运经历相似性。三位好友是改变母子生活变化的稳定要素,将文子推向幸福但将秋子坠入孤寂,百合子是打破这种稳定局面的关键要素。
布景使用的是彼岸花的布景,外加一些新布景,还是那群演员,只是领到的角色变了一些。布景相似甚至到了彼岸花中一个柜子上摆收音机的位置在本片中摆的也是收音机,只是款式变了。酒两部片也都是一个牌子的。场景道具的不变和演员角色扮演的错位加强了本片中物的稳定性与活力,使比彼岸花更复杂的人物关系(两对老夫妻、一对母女、一对父子+绫子的同学群)、埋设的伏笔巧合(佐田同时是北龙二的下属和绫子同学的同学,北龙聚餐的酒馆是绫子好友佐佐木家的,两个老同学均对原节子有好感)和刻意营造的平衡感均变得无意义、荒谬起来。而形成了小津电影中独特的物的美学的来源。有趣的是,这部片中的父亲群体由于原节子(欲望之物)的出现产生了内部矛盾,其战争隐喻变得更深了,政治暧昧性比其他片子更隐秘一些,只在最后借原节子之口追忆了一句战时好光景
没有去统计,但感觉是小津演员谱系中出场比较全的一部了,在之前看过《晚春》、《麦秋》、《秋刀鱼之味》的铺垫下,剧情的发展没有太多惊喜,支线剧情印象中也减少了。父亲嫁女变为母亲嫁女后,性别动力变弱,反倒是三位中老年男士之间的对话和小团体内部的动态被刻画得更微妙有趣(每次出现咖啡店、居酒屋的前一个镜头末尾都会响起轻快的波尔卡,这音乐在《秋刀鱼》中被更加突出了)。另一个变化是缺席者的位置,不再是女儿要嫁的丈夫,而是母亲的丈夫,缺席的原因也是死亡而非物理距离,从这一点上讲,《秋日和》是《东京物语》的变体,死去了丈夫的女人均由原节子扮演。
三轮先生只存在于亲友的零散回忆中,但他却像一个强大的幽灵笼罩着全片。其实无论女儿出嫁还是娘要嫁人,亦或是一边干着急的老男人们,这其中的情感张力实在谈不上多恒久的魅力,真正吸引人的还是小津的一整套仪式美学和几何美感——小津的镜头找不出一处摇镜、横移或者变焦,他拒绝任何机位的移动,用景深镜头和规整的几何构图搭建了自己的一整套静态美学,甚至连他的表演也是仪式化的,这套美学的雕琢感是如此之重,可它又太精致太悦目,看得人流连忘返。原节子和司叶子实在不像母女,更像姐妹,冈田茉莉子和岩下志麻明显更像女儿,不过前者的气质太过“现代”,后者年纪又太轻,全片开了几趟门就没她事了。不过两年之后,就轮到笠智众去嫁她了,卡司、布景都不带换的。
彩色胶片毫无疑问为小津的嫁女儿电影赋予了全新的叙述维度。然而一以贯之的是永远在没有出口的伦理迷宫中踟蹰的女人们,以及永远作为权力主体在一旁审视的男人们。作为成就了日本电影一个时代的大师,小津或许代表着日本民族精神的面子:它追求工整,均衡,充满了条条框框;就如同电影中的男性长辈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假关爱之名为女性裁定其被凝视的价值。类似的权力关系同样适用于日本整个根深蒂固的父权社会。而作为同时代的另一位大师,黑泽明的电影则似乎代表着民族性的里子:一个张扬叛逆,豪迈不群,时刻意欲弑父的里子。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些剑戟片里的武士总是要把规整的障子门砍个稀烂了。
和想象中的小津安二郎不一样。并不悲拗,并不宿命,而是像我喜欢的片名“秋日和”一样静谧超脱。开头和结局无可避免地被染上了日本电影中逃不掉的死亡意识,但其余基本都是令人闲暇愉悦的欢快:棱子任性活泼有主见,百合子活脱脱就是俏皮乖张的现代女性,三个中年男人的一举一动更是令人大笑……人物间已经没有了太多日本社会那种黏糊糊的暧昧关系,取而代之的反而是一种秋日般的清朗和爽快。“结婚时,最应该去爬山了啊”——屡屡被日本和歌式的克制语言给憧憬到,放在中国便是婆媳大战与恶臭亲戚催婚乱伦的题材被小津安二郎这一拍实在美好非常,甚至都让我觉得“等着嫁给如意郎君”的人生也很不错。不过观影过程中最疑惑的就是,原来20th50s的日本已经平安和乐到所有人都只关心身边美人母女的婚姻问题了吗……真是却道天凉好个秋啊,好个秋。
小津后期电影里最美妙、最令人震惊的变体之一,可以看到一个影史级大师是如何与同一个题材嬉戏,甚至把同一件事情翻出另一个次元的花儿来。侯麦《秋天的故事》一定借鉴了这部,但与之相比仍然只能算是一个低配版。小津对女性的呈现是绝不落父权之窠臼的,可以从中看到日本传统的瓦解,但他对此并不感伤怀旧,反而乐于接受女性主体性的生成(男人不仅处于弱势,且罕见地道歉了)。原节子(与女儿及亡夫)住在单元房中,其经济水平和阶级地位无疑是相对较低的,却也希望且最终支配着自身命运,这也是作为酒肆老板娘养女的冈田茉莉子在结尾去看望原节子,某种意义上能够成为其另一个“女儿”的最底层原因。视线把戏精妙绝伦。完美动人的超满分杰作!
五年后二刷。本片在小津作品中是比较特殊的一部——因为父亲形象的缺失(我始终认为小津电影中女儿对父亲的异乎寻常的依恋代表的是对权力和道统的服从),所以影片的父权色彩不再那么明显(当然如果深究那么其嫁女情节本身就是父权的)。另外,小津电影中非常显著而鲜有人关注的一点是——最后隆重的结婚仪式中新郎身着西装的同时新娘却一定是着极其庄重的日本礼服的,这个惯例非常耐人寻味。冈田茉莉子比司叶子美太多,后者在中国人看来实在太像章子怡,难免刻薄……最后,其实我很好奇的一点是小津为什么如此执着于刻画“虚假的”人物形象,其虚假不在于影片人物的性格或行为本身,而在于其影片内容的单纯性,作为表现“世情”的作品却缺少世俗生活最核心的复杂性,这种创作观念与我是南辕北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