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年(2004)

The Year of the YaoUP:2022-02-09

姚明来了(英文:The Year of the Yao)为2004年纪录片,叙述中国篮球员姚明来到美国挑战NBA的第一年,受到国际性的关注后,姚明不只要适应聚光灯下的生活,也背负了球队、新闻媒体、球迷及怀疑他能力者的沈重期许。本片由姚明的朋友兼前翻译科林·潘讲述,他为姚明担任3年的翻译并与姚明度过在美国的第一年。

姚明年

评分:8 导演:阿达姆 德尔 迪奥 编剧:
主演:姚明
类型:剧情 / 纪录片 / 传记
片长:88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 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挑战者姚明 / 姚明之年 / 姚之年 / Yao Ming Movie
上映:2004-09-16(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
IMDb:tt0360216

姚明年简介

《姚明之年》是一部纪录片,详细记录了姚明首个NBA赛季的经历。从成为NBA状元秀,到最初表现糟糕,再到适应NBA后突然爆发,影片没有放过姚明成长的任何一个阶段,其间还穿插有巴克利预言落空亲吻驴屁股、“姚鲨对决”的台前幕后等花絮。与此同时,影片还反映了姚明在翻译科林·潘的帮助下努力学习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适应比赛和生活环境等。

简评

小时候从父辈的口中听到最多的名字就是姚明。姚明代表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经典符号。架起了中美两国的交流桥梁。而姚明自身承担了极大的压力,虽然纪录片只是短短呈现出姚明职业生涯前期的磨合以及后期短暂的几个片段。但是也能清晰的体会到姚明作为千亿人的希望与榜样,而对于他自身承载着多么沉重的压力。让我想起2020年中国男篮无缘世界杯时,记者问姚明责任在于谁,姚明斩钉截铁的说自己,姚明已不是初入nba以及初出国门青涩的年轻人如今成长为成熟的扛起中国篮球事业新变革的引路人。加油姚明。

讲述The Yao现象而非YAO。用这句话实在很适合: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我更想看到YAO的自我奋斗,但这部片用了一个别的视角,记录了当年当时的一些事,只可惜思路也受限于现象,走马观花,少了内容。姚明与翻译科林潘可更像是革命情谊,这一段好看。

讲姚明的故事就好好讲,非要不怀好意地搞点意识形态的私货进去多少沾点。。。姚明进军NBA,让无数中国人认识了解了休斯顿火箭队,可以说彻底打开了中国市场也不过分,为中美文化的交流作了巨大贡献,也让更多美国民众认识了解中国,如今退役后仍献身于中国篮球事业,前段时间奥运女篮赛场边上也能见到姚明的身影,他确实值得我们尊敬

从姚明一开始在NBA表现不如意,到初露锋芒,再回顾姚明小时候,最后镜头给到已成为中美名人的姚明。完美地展现了姚明初到NBA所面临的困难:文化差异,语言不通,以及身上背负的来自中美的压力。通过影像真实感受到了姚明当时的名气是有多大,怪不得有人说当时的美国人只认识两个中国人:一个是毛,一个是姚。

姚明一生挺具有传奇色彩的,虽说是纪录片,但其精彩程度不亚于开挂的小说主角了。比较遗憾的是2004年的传记只记录了姚明征战NBA第一年的故事(不过第一年就记录确实有点操之过急了)错过了后面更加精彩的姚麦组合到姚明退役的故事。有两点感受1是当年虽说比较落后,但是篮球氛围是真的让我翘首相望啊,试想晚上十二点与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坐在有电视的饭店一起期待地球另一端的姚鲨对决,看到姚明盖帽奥尼尔时与朋友一起欢呼,而如今NBA连一个中国球星都没有谈何期待。2是姚明之所以姚明受到如此期待与姚明作为中美为数不多的文化桥梁有这莫大的关系承了太多人的期望,不过最终姚明用实力证明了黄种人并不差。

能感受姚明刚去NBA面对多大的难度,光一个语言就很困难。庆幸的是,姚明遇到了很好的教练、队友和翻译科林。第一场比赛姚明0分、不慎摔倒被众人嘲笑,天知道那时他压力多大,姚明也是挺住了。另外,第一姚吹鲨鱼的统治力真的太强大,比姚明重50磅,力量比姚明强多少不言而喻,扣一个篮,姚明就是一个跟头。

选取了一个universally liked的角色,怎么拍都会有很好的效果,21岁刚到美国的姚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不关你是什么种族来自什么地方,很难不期待他表现好。这部纪录片揭示了在美国打NBA,确实就像重新出生再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一样,每个队伍有自己的一套术语,不懂的话长得再高打得再好也没什么用。除了比赛,还有一堆媒体和公益和广告需要应付,当时的强度应该是任何人难以想象的,但每次姚明面对公众的时候都是敦厚的、沉稳的,真的很不容易。这部片子最好的地方在于描绘了姚明和翻译的友情,真的是互相成就的搭档,看的人会心一笑。不过纪录片一边说所有镜头给他的压力,一边也是众多镜头之一,还深入了他的家里和开车的时候,也不免让人反思。

对于姚明来说,国内有国人的期盼,每次听从国家队的一次次征召,其实就应该知道这对自己的健康有多大的影响。可悲的是截至目前,篮协依旧不思悔改,疯狂把人往死里用,姚明就是被用废的,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什么时候可以大于政绩?姚明实力毋庸置疑,但是我还是希望,能有一个运动员,能斩钉截铁的对无理征召说不!

看过不止一次剪辑,那一年大姚承受的目光,也是另一年武磊所承受的,篮球、足球的最高舞台,也是我们总看不到中国人的地方。大姚聪明幽默努力勤奋,同时,登陆美国之后,有翻译科林,有父母,有队友、教练、球队,有许多喜欢他的人,并且我看到纪录片里他身边的这些人都有为他考虑、有站在他的角度,这真的太棒了。他的首秀糟糕透顶,跌跌撞撞,但他的成长非常显著,同样也全面,就这样我们的主席一路走过来,成了NBA的姚,成了主席,他更像一座山,却成了中美之间的一座桥。大姚和磊哥,在某种程度上是同样的人,但不同之处又太多太多。什么是好看的外文纪录片,就是你会目不转睛,想抓住屏幕的一切,想理解美国人的想法。今年,我买了篮球鞋,买了篮球,开始看篮球视频,我喜欢足球,但是我也想打篮球了。当我更加认识大姚的故事,我更爱他了。

21年在央六上看了2/3,这次干脆补全——姚明年少成名,很早就开始了职业生涯,恰逢NBA走向国际加之个人能力出众再结合一系列运气和巧合让火箭在那一年用状元签签下了姚明。姚明在m国的每一天都伴随着文化冲突,他所做的就是以个人力量尽最大可能拉进中美之间文化交往的距离,特别是年轻一代。他还配备了一名翻译但随后他就能对英语运用自如。队友和当地人都对他很好,性格温和且是火箭队重新崛起的关键拼图,他们的内线需要一位能够完成数计对奥尼尔火锅的球员,这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信心。除了第一场因为不适应而后的比赛特别是与卫冕冠军湖人的常规赛他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结果。除了日常的训练以及比赛还要加上周末的商业旅行导致到了季后赛姚明身心俱疲。姚明对于中国的意义可能在于那句话:我不喜欢看美国的NBA,我喜欢看中国的NBA。

虽然全片还是参杂了一定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偏见,但对于姚明新秀年旅途的刻画以及姚明对中美文化交流的影响还是很拍摄得很到位的。让我们看到了对姚明适应美国作用巨大的翻译科林、那年无敌的奥尼尔、关照新秀的科比弗老大以及片尾一闪而过的麦迪,姚麦就是我这代人的篮球青春。也致敬一下已经过世的大卫斯特恩,相信他也为姚明顺利赴美努力斡旋,才有后来中国与nba的盛世,可惜这些都被后来那个光头毁了。致敬姚明,我心目中最伟大的中国运动员之一,虽然没有那么华丽的成绩,但他对我这代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希望姚主席未来也能带领中国篮球重归正轨。

一个纪录片式的传记电影,以非常亲近的视角跟拍了姚明初入NBA时的情景,还原了“Yao之能”,能在他的坚韧成长和不断学习。可惜电影上映于姚明进入NBA的两年之后,只记载幼生期逐渐茁壮成长的姚明,没能带给观众关于巅峰期姚明统治力的记忆。希望中国未来还能有如Yao一般能在一个黄种人不擅长的运动领域还有如此成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