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1939)
Wuthering HeightsUP:2021-08-12
呼啸山庄,1939年美国黑白电影,威廉·惠勒执导,制片塞缪尔·戈德温。
呼啸山庄简介
电影《呼啸山庄》改编自艾米莉·勃朗特同名小说。
此版在第12届奥斯卡奖评选中获得最佳摄影(黑白片)奖。
迪恩先生把一个叫希斯克利夫(劳伦斯·奥利弗 Laurence Olivier 饰)的吉普赛男孩带回呼啸山庄。女儿凯西(梅尔·奥勃朗 Merle Oberon 饰)爱上了他,但又不愿放弃优裕的生活。希斯克利夫得知后悄然离去,凯西则嫁给了邻居艾德加(大卫·尼文 David Niven 饰)。几年后希斯克利夫风度翩翩地回来了,买下了呼啸山庄。艾德加的妹妹伊贝拉爱上了他,他与伊莎贝拉结婚却对她冷淡无情。凯西也因为悲伤过度而濒临死亡。希斯克利夫心神错乱,在哀悼凯西、期待死亡中捱过了20年。他对周围一切人都极端轻蔑、百般折磨,直到凯西的幽灵在一个严冬的雪夜把他召唤到他们最喜爱的荒原上某个地方,在死亡中重新聚会……
第1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 第1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威廉·惠勒 第1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劳伦斯·奥利弗
获得奖项
- 第12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黑白片最佳摄影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原创音乐
- 威廉·惠勒 William Wyler导演
- 梅尔·奥勃朗 Merle Oberon演员
- 劳伦斯·奥利弗 Laurence Olivier演员
- 大卫·尼文 David Niven演员
- 弗劳拉·罗博森 Flora Robson演员
- 唐纳德·克里斯普 Donald Crisp演员
简评
摄影和剧情节奏优秀,特别是摄影,尤其突出呼啸山庄野性与粗砺带来的强烈震慑感。把下一代人磨磨唧唧的故事砍了很好,但是内容却变成了完全的爱情故事还有赘婿逆袭,妥妥可以作为当年情人节专场。女作者超越当时性别局限性写出的原著被解读成什么样子了,导演和编剧对原著带有有色眼镜或者根本没读过原著。
我想到波德莱尔的诗:把恩惠与罪孽交融在一起撒向人间……你究竟来自星空,还是出自险恶的漩涡……你随心所欲地撒下欢乐与灾祸,你左右着一切,却又不负丝毫责任……你践踏着你不屑一顾的牺牲品的尸体……只要你让世界不那么丑陋,让时光不那么沉重,你受命于天使还是撒旦,又有什么要紧。
费雯丽没演这部而是选择了《乱世佳人》真是天才之举。作为被原著的疯狂感情深深吸引沉醉的读者,观看这部电影,不仅反感大幅删减的剧情,还有没有灵魂的角色,原著中疯狂的两个人被曲解成普通幼稚的痴男怨女,想必导演根本就没有走进《呼啸山庄》中,又怎能拍出好的作品。
一个充满黑暗野性疯狂的故事愣给好莱坞化变成纯情虐恋,还删改了大量情节,让角色的性格割裂,特别是希斯克利夫,他的性格可谓是最经典的复仇式疯子,这里面不就是个痴情男人吗,而且原来应该是他和凯瑟琳各代表人类对待野性本能的一种方式,希斯克利夫顺从了野性,凯瑟琳归顺了文明,现在怎么希斯克利夫也文明了?原著是一种悲观黑暗的态度,认为人是无法战胜自己的野性的,文明不堪一击,逃避野性就是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旷野的残酷和死亡的阴影永远在文明周围游荡,把人逼疯。而顺从野性的人也会走向疯狂,用一代代无望的复仇发泄原始的欲望,所以人类永远不能战胜内在的兽性。这个改编就太肤浅甚至不合逻辑了,要不是演员好看(但是也不符合原著,希斯克利夫太白了,太周正),而且那句名台词“他就算爱上你80年也不及我一天”,绝对不值这个分。
看完后真的是失望大于期待,本以为这部根据原著改编的爱情片会非常感人肺腑,没想到看出了舞台剧的感脚,剧情因为陌生拜访而展开,一个是吉普赛人,一个是千金小姐,两个自幼身份不一的人因为命运的眷顾让他们相识相爱,从而展开了一段纠结的爱恨情仇,如果说主人公带着复杂而仇恨的心回来报复女主就不应该这么快原谅女主,果然女茶婊都是一边享受着对方的好一边又以拒绝的方式不让对方靠近,没想到三十年代就有了这种毒瘤让人nausea。话说如果我是男主恨不得掐死她甩她几个大嘴巴子摔门而出,话说喜欢本片的摄影阴郁而黑暗成功的营造出压抑的气氛,让人观影中感受到主人公的严肃和难以相处,如果结尾就像我们影片中看到的男女主相互依偎着最终奔向了彼此向往的胜地从而展开了幸福的生活虽然是男主幻想但是不得不说结尾的处理让人心头多了一丝温暖
原以为张爱玲的剧本作品《魂归离恨天》是对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的改写,看过1939版的同名电影后,方知真实的源头是这版电影。电影对原著内容进行了大幅的缩减,聚焦于希斯克利夫与凯西,由于缺少了后半部复仇,极致的疯狂的爱恨遗失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劳伦斯·奥利弗:“我塑造人物大都是先从外形开始,然后再挖掘内心。一个演员要把一个角色演成功,就必须在演这个角色的时候尽量演得与别人有所不同。这虽然不能说是一般规律,但确实是演员的成功之道。我非常仔细地观看我的同行们的演出,欣赏他们的不同的表演专长。我认为最令人感兴趣的是:一个演员不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还能在角色中充分地利用自己的弱点,这样的演员才能算是最成功的演员。”//[M]p51
《呼啸山庄》电影最好的一个版本。1、尊重原著,取景布局基本上与书中一致,且很多细节都看出片子非常用心。2、演员对角色的把握很好,希斯克利夫就是书中的形象。凯瑟琳迷人又任性,希斯克利夫复仇又深情,埃德加依旧是模范绅士。3、台词好,能够衔接很多剧情转折。1939年就能拍出这么优秀的电影实属难得,差不多百年都没有超越这个版本的。不足之处在于只拍了书中的一半,第二代子女的故事没有拍。
艾米丽勃朗特同名小说改编,我之前只看过布努埃尔版,对故事没什么印象了。但布努埃尔版似乎更注重希斯克利夫偏执的复仇过程,展现他爱而不得生出怨恨的一面;而惠勒版则完全删掉了复仇情节,在凯茜病重死去后,希斯克利夫仿佛也失去了活力,并在多年后同样落寞死去,相当于直接砍掉了半本书(尽管故事跨度被大大缩减,但仍然由旁观者女仆艾伦的叙述来展开故事)。对应地,本作在基调与风格上更接近流俗的言情故事,富家女凯茜和穷小子希斯克利夫明明互相深爱对方,却因为阶级差距和狗血误会被迫分开,爱而不得后再见,却又酿成了更深切的悲剧。但惠勒在重现原著的环境描写上表现尚可,狂风呼啸大雨漫天的原野,阴森破败毫无生机的庭院在黑白摄影中都还原得挺好,各具意趣的天气与环境其实是角色内心世界的外化。奥利弗的气质演吉普赛男人有点牵强。
1939年,镜头镀膜推出,使得通过镜头进入摄影机抵达胶片的光线增加了百分之七十五。这样一来,电影摄影师就可进一步缩小镜头光圈,获取更锐利的影像解析度。米切尔BNC摄影机的到来——它是1934年推出的,但直到1939年都没有生产几台——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种摄影机摒弃了笨重的外部隔音罩,而采用内部隔音,由此淘汰了外部隔音罩的玻璃板,镜头也不必隔着这层玻璃拍摄电影了,使得穿过镜头的光线进一步增加了百分之十。些技术发展的结果可以从摄影师格里格·托兰为威廉·惠勒、约翰·福特和奥逊·威尔斯掌镜拍摄的影片中看出,例如惠勒的《死角》、《呼啸山庄》、《黄金时代》,福特的《愤怒的葡萄》和《天涯路》以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
对伊莎贝拉的改法、对后一代故事的删除,以及这个情意绵绵的结尾让我非常火大。《呼啸山庄》是野性的、荒凉的、孤寂的!它的结局是杂草纠缠的坟墓!才不是什么山顶的城堡!劳伦斯·奥利弗又不是不能演“希刺克利夫”,为什么要把人物设计得如此内敛又文明!让他演啊!
看到一半回来看我是因为什么来看这部电影,原来是因为摄影和场面调度。打算看完多点1930s的电影再回来写这一部分。剧情太恐怖了,可以说虽然有很多照搬小说的对白,但是人物和剧情改了太多。刚看完小说,感到很失望。演员也挺可怕的,克厉夫的眼神老实憨厚(应该是人设),最好笑的是,凯瑟琳和埃德加吵架的时候,说话的时候她会很激动,但是一旦停止,就可以秒冷静下来。同样是1930s,为什么嘉宝就能演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