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剑(1967)

上意討ち 拝領妻始末UP:2021-09-07

夺命剑(「上意讨ち-拝领妻始末-」),为小林正树于1967年执导的作品,由三船敏郎、仲代达矢等主演。内容描述江户幕府时期,会津藩马廻队藩士笹原伊三郎(三船敏郎饰)牺牲生命维护武士名誉与反抗藩主暴政的过程。

夺命剑

评分:9 导演:小林正树 编剧:桥本忍 / 泷口康彦
主演:三船敏郎 / 司叶子 / 加藤刚 / 江原达怡 / 市原悦子 / 山形勋 / 仲代达矢 / 神山繁 / 大冢道子 / 松村达雄 / 三岛雅夫 / 浜村淳 / 佐佐木孝丸 / 小林哲子 / 山冈久乃 / 青木义朗
类型:剧情
片长:128 分钟 / 121 分钟(cut version)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影片别名:叛逆 / Samurai Rebellion / Rebellion: Receive the Wife
上映:1967-05-27(日本)
IMDb:tt0061847

内容

笹原伊三郎为一武艺超群的武士,年轻时入赘笹原家成为藩士,为了家族生计,忍让妻子的无理与冷嘲热讽,而与同事国回藩士浅野带刀(仲代达矢)在武士道上相知相惜,无话不谈。有一天,主君松平正容(松村达雄饰)忽然将侧室阿市(司叶子饰)驱逐,并命其嫁给伊三郎的长男与五郎(加藤刚饰),伊三郎迫于主君命令,虽认为不合礼法但也不得不从,只好接受低调迎娶。在阿市进入笹原家后,伊三郎和与五郎才了解到阿市之前所受的委屈,也因为阿市的忍辱负重,他们也接纳她,过著幸福平静的生活。

不料,在阿市顺利为笹原家产下一女后,藩主的嫡子却在江户参觐交代期间因病去世,只好另立庶出的、阿市先前生的儿子为家督继承人,遂导致必须强行迎回阿市的局面。于是为了儿媳的幸福、为了武士的荣誉,笹原伊三郎决心反抗到底。

制作人员

  • 制作:田中友幸
  • 监督:小林正树
  • 原作:滝口康彦
  • 脚本:桥本忍
  • 撮影:山田一夫
  • 音楽:武満彻
  • 美术:村木与四郎
  • 録音:奥山重之助
  • 照明:小西康夫
  • 整音:下永尚
  • 监督助手:松江阳一
  • 制作担当者:田実泰良
  • 编集:相良久
  • 现像:キヌタ・ラボラトリー
  • 謡曲:観世栄夫
  • 杀阵:久世竜

电视剧

1992年东京电视台制作及2013年2月9日朝日电视台制作皆改编自电影的电视剧。

  • 笹原伊三郎:田村正和
  • 笹原いち:仲间由纪惠
  • 笹原与五郎:绪方直人
  • 高桥外记:北村有起哉
  • きく:田畑智子
  • 井三之丞的母亲:藤真利子
  • 笹原文蔵:石黑英雄
  • 阿玉:逢泽莉娜
  • 柳濑三左卫门:桥爪功
  • 松平正容:大杉涟
  • 塩见兵右卫门:西田健
  • 小谷庄兵卫:笹野高史
  • 笹原坚物:津川雅彦
  • 笹原すが:梶芽衣子
  • 浅野带刀:松平健

简评

一个半小时的文戏琐碎,直叙的故事情绪早就到了极点,用的着拖这么久吗?儿媳死了,儿子情绪崩溃失去防备,直接窜到敌人中间,结果两三下被干掉了。没有他爹实力的话,反抗就显得草率,成了三船一人的独角戏。打戏方面镜头设计又短又不连贯,大远景的使用很割裂,比起《切腹》的长镜头差太多。仲代又像大多数情况下,成为三船的点缀。

调度像一件烫挂好的和服,不见一丝褶子。看这片就知道什么是戏骨。唉!来使向司叶子告知婚事,司叶子的父亲要她谢恩,她看向来使,拍了来使睁眼的特写,如此简单,如此精准就拍出了压迫感,恰似武士豪不花哨地拔刀。以及二弟回家,发现父亲与大哥的鞋子,相机跟随他在廊内游走,他发现撒谎败露,欲道出真相时,切到母亲看着他的画面,二弟欲言又止。虽然她是静止的,但在回忆中,她仿佛疾步向镜头逼来,极具威慑力。继而是三船敏郎的怒视,最后的镜头以大哥“你骗了她”作结。利落、漂亮。全片一丝不苟地规整到了庄严的构图,与其说是贬义地暗示了某种等级,不如说在美化、固化这种等级,崇尚它,使之成为“道”。

译名莫名其妙。女主叫阿市,同名的除了那个盲按摩师,最有名的就是战国时代织田信长之妹织田市,先是被信长政治联姻嫁给浅井长政,之后两家反目,浅井家失败,长政自杀,阿市带三个女儿回归织田家,后嫁给家中重臣柴田胜家,本能寺后秀吉和胜家争权,阿市陪同丈夫兵败自杀。后世演绎英雄美人传说时,不想只把阿市作为一个棋子,于是她便是敬爱兄长为家族“捐躯”的好妹妹,又是追随夫家的好妻子,自身悲剧命运却找不到憎恨和宣泄的对象,到最后还只能是一个被封为战国第一美女这种无用称号的花瓶,被秀吉偷看洗澡,如果她看到这部电影里的阿市应该会流泪。

减掉20分钟可以五分,国内其实也有这样的电影,甚至在《十面埋伏》、《英雄》、《无极》等恶评如潮的时期,如果不是票房遭遇滑铁卢,会有机会产生比这部电影更优秀的作品。只是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我们都没有日本这么好的全民审美和舆论支持。尤其现在,一个导演,一旦被打上拍烂片的标签,就会被钉在耻辱柱上,不允许多元和摸索的失败。观众期待完美是电影的噩耗,安全意味着得跟着好莱坞商业片餐餐吃shit。期待电影回归,好的坏的半成品的实验性的,一直上映,然后大家对电影越来越有自己的看法,然后文艺复兴。

最受震动的一段台词,是在笹原父子终于决计为夺回阿市而宁愿与蕃主玉石俱焚后,次子文藏受家老压力最后来禀明利害以请求父兄回心转意时,笹原伊三郎说的:“不只是你和母亲,所有的家人都会受到惩罚,因为你们和这样一个不计后果的人扯上关系,但你一定得记住: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他自己的。至于之前发生的事,我并不责怪你和须贺所做的一切,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人生。”联想到今时今日此地所豢养的一切,是的,我们不必总是忍让——为了那不愿株连的多数人的权益?然而一个人的权益也是权益,你首先得是你自己,其次才可能是那些别的什么。

很难相信,这样一部阴郁肃杀压抑的电影,第一次看时,我居然是搭配着把江户翻译成爱多、把藩翻译成部落的字幕,一口气不间断地看完了。戏剧的冲突,讲述的节奏,氛围的营造,情绪的渲染,人物的刻画,画画的张力,在我看来,一切好片子应该具备的要素都齐全了。“长大之后,你要成为一个像你母亲一样的女人,嫁给一个像你父亲一样的男人”。小林正树给我们呈现的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与震撼和感动的一并而来的,是深深的思考。

武士一怒,血洒蒿蓬;英雄末路,惺惺相惜。和《切腹》一样,小林正树最善于用演员面孔的大特写展示角色灵魂,相比仲代达矢的阴郁,此作三船敏郎和司叶子的表演被这种德莱叶式的镜头语言赋予了更大的戏剧力量。虽然没有《切腹》的内核那么具锋利,那么具有讽刺意味,但《夺命剑》更像是武士阶级的郁结了一个代际的反抗精神在顷刻间的喷涌。

,小林正树+桥本忍+三船敏郎+仲代达矢+武满彻(配乐),真是神仙阵容,剧本非常强大,但在打斗场面的设计上是否可以加一些技巧?【了解日本菊与刀文化的绝佳范本。小林正树+三船敏郎,仲代达矢客串。因为桥本忍的剧本,影片一贯的克制而有力。和七武士以及切腹类似,无论是好是坏,武士道精神终将随风而逝】【如果说小津的经典镜位是将镜头置于榻榻米上平视室内蹲坐的人物,那么小林正树的经典镜位则是将镜头置于房檐之上,俯瞰庭院内所发生的一切。】【乔本忍真是编剧的顶点!多少好片子是他编出来的。构思太强了。小林正树像一个数学家,叙事、构图都那么有序、沉稳,脱离传统戏剧化的情节推进。他的武士片子真是好看!】

伊三郎的战斗风格是“敌进我退,敌再进,我再退,直到退无可退,洪流奔腾”,影片结构如出一辙,前面绝大部份时间都在讲述宅院空间内围绕阿市去留的谈判与拉锯。藩臣以权势相迫,家族以责任施压,口口声声纲常忠孝,本质不过在为敲骨吸髓的封建等级制度帮凶,越是义正辞严地胁劝,越是暴露出体制对人性的森严禁锢。锁链不断绷紧,主角三人的心志也在踌躇与自省的过程间持续巩固完善,对爱情的忠贞、对不公的愤慨装填满舍生取义的决心,压抑到极点后遽然爆发。一场决斗,英雄惺惺相惜却不得不拔刀相向,两场群战,武士剑术凌厉无双,却败于鹰犬围攻、火器暗算,可谓萧索悲凉,慷慨壮烈。从功利的角度这是一场毫无意义的反抗,好人无一生还,坏人为所欲为,制度纹丝不动,连故事都随死亡而被埋葬,但是从精神的角度,这是人道与武士道所碰撞出的璀璨光辉。

小林正树的镜头真是厉害,简洁大气,一尘不染。其实故事很简单,硬是被拍的荡气回肠。前半部分剧情一直在聚势,直到最后一刻爆发,就像伊三郎的剑术,敌进我退,厚积薄发。阿市刚烈,五郎隐忍,伊三郎不露锋芒,这几个人的性格通过开头婚礼上的表情全部表现出来,实在是很有意思。全片最心疼的就是阿市,被迫骨肉分离,夫妻离散,时代的重压就像和服背后的太鼓结一样约束着她,使她喘不过气。仲代达矢饰演的浅野带刀是日本武士道和愚忠的代表,就算好友相残,也要遵守可笑的规则。他们都是在权利倾轧下的小人物,但必须有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士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87/100 和切腹一样,基本全灭的悲剧性结尾,连主角的死法也是一样的。小林对社会问题(切腹和这部都是关于武士与政客,但你放到现在的语境下依然成立)的尖锐确实很少在武士电影中看见,比起黑泽的说教,他电影中的信息更实在,更有力。一脉相承的精神是,武士们在大名的利益与脸面裹挟下,与蝼蚁无异,但即使是蝼蚁,也要死磕到底,纵然最后粉身碎骨。我想小林想说的是,个人不可能改正整个社会的问题,也没有办法推动历史进程,但依然可以选择不屈服,在精神上依然保有尊严,津云和伊三郎都是这样的人物,其实什么水花也没掀起,可是那精神永存

发现和黑泽明总是用群戏反应社会相对应的,小林正树则更偏向于从个体出发最终控诉社会,也因为如此,小林正树的影片似乎故事的代入感更强烈一些,并且总是贯穿着悲苦的气氛(虽然我大概仅仅看过本片和“切腹”两部而已),“切腹”反应了当武士从繁荣走向没落阶段时对“武士精神”社会意义的反思,而本片则反应了“和平时期”对腐朽体系存在重大不人性弊端的叹息。当主角与儿子和儿媳完全可以仅以一纸文书而息事宁人的情况下,却全部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用生命去换取人性的时刻,也就是社会进步燃起一丝希望之火的时刻,尽管最后他们全都倒下了,但那丝火终将成为以后进步社会的一小块奠基。也许,(纯个人现时短见)黑泽明的影片更使人反思社会,而小林正树的片更使人思考改变社会。

获得奖项

  • 第28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28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FIPRESCI Prize / 费比西奖-最佳影片
  • 第41届日本电影旬报奖
    第41届日本电影旬报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第9届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
    第9届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
    提名:Best Film ——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