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影带谋杀案(1983)

VideodromeUP:2021-09-02

录影带谋杀案

评分:7.4 导演:大卫·柯南伯格 编剧:大卫·柯南伯格
主演:詹姆斯·伍兹 / 索尼娅·史密茨 / 黛布拉·哈里 / 彼得·德沃斯基 / 莱斯利·卡尔森 / Jack Creley / Lynne Gorman / 朱莉·卡纳 / Lally Cadeau / Kay Hawtrey
类型:科幻 / 悬疑 / 惊悚 / 恐怖
片长:89分钟地区:加拿大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猛鬼勾魂 / Zonekiller / 录像带谋杀案
上映:1983-02-04
IMDb:tt0086541

录影带谋杀案简介

马克思(James Woods 饰)是一家小型电视台的台长,为提高收视率,马克思四处搜罗带有色情或暴力内容的剧集。马克思的下属哈兰盗用卫星信号,获取了一档名为影视场的节目,内容为写实粗糙的暴力虐待场面,马克思看过这套节目后无法忘怀,对其他剧集丧失了兴趣。电台主播尼奇(Deborah Harry 饰)与马克思相识不久,这名有受虐倾向的女子也被影视场吸引,奔赴节目可能的产地匹兹堡欲参与制作。马克思经人指点拜访影视场的创始人布莱恩教授却没有见到真人,教授寄来的以尼奇为主角的录像让马克思产生了幻觉,马克思再度拜访始知布莱恩早已被杀死,现在的影视场节目由惊人视力公司的巴里负责,马克思一步步落入了巴里设计好的圈套,在巴里与布莱恩两种力量间越陷越深……
  本片获1984年加拿大吉尼奖最佳导演奖。

简评

柯南伯格运用了大量血腥、重口的大尺度镜头,对科技、电子媒介日益发展壮大的未来社会做出了可怕且悲观的预言,资本挖掘人们内心的各种“恶趣味”,投其所好,在虚拟世界中投放各种“信息”,人们陷入虚拟媒介中无法自拔,已然无法分清何为幻象,何为现实,最终不得已而“屈服”,殊不知这是资本这双无形的大手用来操控芸芸众生的工具,而资本背后,亦有政治斗争。在如今的社会,各种虚拟现实技术的大面积运用,以及网络中纷繁复杂、真假难辨的信息流,在让我们感叹科技进步如此迅速的同时,是否也会隐隐担忧,当它真正发展到了不可控的那天,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首先,我已经很努力的找了时间长的,略去了明显删减的,结果83min的还是删了,我说怎么情欲戏、日本女人的近镜头、合伙人被杀爆内脏、烟头烫胸口我没看到呢,气死。其次,观影感受很像之前看战栗黑洞,因为录影带被吸引,越陷越深,甚至分不清现实和幻象。结局不出意外的主角自灭。录像带会动、手和枪连为一体、肚子上的开口,这些设想在80年代算前卫的。故事感觉还是有深意的,那个头盔不就是VR的前身么,电视电影等对现实的影响也值得思考。“电视就是现实,但现实却不及电视来的真实”。PS为了那段情欲戏我也得再去看一遍完整版嗷嗷嗷嗷

【B】《灵婴》与《夺命凶灵》的设定对于观众来说仍然是和谐的,是直观易懂的。但《录影带谋杀案》的设定实在是太过晦涩难懂,现实与幻觉的交织让电影几乎完全失去了参考系,只能被动的跟随导演去批判电视媒介。媒体是如何杀人的?让性爱常规化,让杀戮娱乐化,让男性躯体的腹部长出女阴器官。「人」开始异化,而「物」却被赋予人格,柯南伯格将这层意象清晰点出,伴随着标志性的特效化妆/道具,将心理不适的感觉植入我们对电视媒体的印象之中。只可惜后半段的说教让电影再度落入俗套,本该理顺逻辑,却只是让电影本身愈发难懂。但结尾的设计真是妙绝,马克斯在屏幕的那头举枪自杀,而你,又在用什么样的屏幕去观看这部电影?

看完赶紧去搜了一下,确认了银翼杀手是82年的,而这部是83年的,不知道有多少人意识到了,需要结合这两部片子,赛博朋客故事的经典原型才算完整。人物形象和场景气氛当是源自银翼杀手,而媒体信息对现实的侵入,以及意识的介入、上传、虚拟生存,则应该归结于这部片子。虽然故事讲得不够激烈,有种克制的冷峻,有些剪辑也跳接明显,然而整个概念太厉害了。我没有传播学尤其是媒介分析方面的专业背景,无法做细致的解读,但也能感到这部电影的创作者一定是有学术野心的,是把概念转化为影像呈现了出来。甚至包括一些布景的设计,比如男主家里挂的照片,或者一些场面中现实和影像的跳转,都一定是深思熟虑过。太神了,神到我竟然都不遗憾这么多年后才看它,因为如果是在视频和网络技术尚未深刻介入现实之前去看,都未必能懂得它的预见性是多么精准!

在电视媒体盛行的年代,作为一种以信号作为信息传输载体的数字媒介,它对于大众、环境、市场和人的未来在那个时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也是录像艺术家们在那个年代不断通过录像艺术去探索和思辨的维度,一种对视觉奇观逐渐占据人类思维并异化人类躯体的恐惧,警惕着新技术作为人类器官的衍生,防止人类在奇观和新常态下进行自我阉割,而这些议题作为柯南伯格一直以来的关注点,很好地被他融进了叙事铺陈和恐惧营造两个层面的创作当中,无论是一体的探讨还是视效呈现都非常准确地展现出了那个时代下的反思和恐慌

85/100 柯南伯格总是致力于营造一个仅有少数人能窥见其面貌的地下世界,其中夹杂着导演对于深陷阴谋无法自拔主人公的钟情以及暴力情色化处理的迷恋,科技则作为深不可测的反动角色出现,牵引着身处漩涡中心的人物走向自我毁灭,可以说柯南伯格的电影带有强烈的黑色电影意味。《裸体午餐》里的比尔对于杀虫粉成瘾,《欲望号快车》里的詹姆斯对性爱成瘾,《录影带谋杀案》里的麦斯则对情色录影带成瘾,正是出于对不可控事物近乎偏执的欲求,麦斯被影视场制造的幻觉所支配,从控制录影带播放的主体,退化为被录影带反向操纵的客体,沦为科技背后的主使者达成目的工具。柯南伯格营造的恐惧正是源于科技捆绑下自由意志的丧失,相比《头号玩家》对娱乐至死的迎合姿态,柯南伯格还是依靠着或许是出于自觉的反思站在了时代的前头。

对比之余,当今社会,人类身处智能互联时代,当电子产品越来越受到各色人群的青睐的时候,我们面对重重包围,是不是还能做到不被吞噬,是不是还能做到有自己的认知,这是非常重要的。当科技不断进步发展的时候,人类一方面应该惊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不得不对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有一个完整的认知,科学技术的本质是为人类服务的,如果科学技术已经彻底的用自身俘获了人类的意志,那么在它继续发展的时候,究竟谁才是“科学技术”?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了答案的问题,现在的人们已经将它忘的很彻底。

神秘且混乱,看的第一部David Cronenberg. 前三十分钟是sci-fi horror的美好典范,之后开始垮掉。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节走向开始变得像拼凑一般,结尾的形式在中后段大量重复以至于失去了其意义。密集出现的拙劣特效和道具,和本片概念毫不相关的“异形/畸形生物”反复出现不知什么用意,观感像是低质量的b级cult片。唯一可以称道的就是有意或者无意触碰到的概念:娱乐至死,色情摧毁心智,“预言”了几十年后的今日。

人类的“自为的有”变成了“他物(而非他人)”的“自在的有”时,萨特的“异化”便走向了新阶段。当机械与媒介作为一种景观的载体变成一种新的异己力量时,主体的分裂便被注射了催化剂。重点在于柯南伯格的老路子:异化使得机械变得有机,肉体变得机械,二者在他的影片中找到了交点,从而媒介成为了人类的新器官时,“新肉体”就诞生了。热评里能从本片中看出《裸体午餐》可真牛逼啊,也许是关注到了肉体与媒介的问题,属实佩服。

对电视机入侵心灵的警惕意识,电视节目不是制造幻觉,而是构建你眼中的现实。麦克斯肚子上的那道缝,既是性象征,也是电视媒体开辟出来的欲望沟壑的象征,柯南伯格将性和电视媒介并置起来,两者都驱使着甚至是强迫着人进行享乐。贝瑞以强行灌输的暴力方式控制麦克斯,而碧安卡则以解救他的温和方式无形地向麦克斯灌输思想并且让麦克斯误以为这是自己自发产生的想法。碧安卡以影视场的方式反对影视场,甚至让麦克斯产生宗教般的狂热信念,最终使其在仪式化的口号中自尽。比起明显的强硬的思想灌输,后者似乎更加防不胜防。

柯南伯格1970年拍摄了《未来罪行》,2022年拍了新版,由此可以看出他老人家的创作思路是一以贯之的,就是社会发展对人的异化,以及人类为了迎合社会变化而主动改造自己产生的畸变。柯南博客迷恋暴力,角度也是类似,社会对人施加暴力,人们为在社会中生存也会主动选择暴力。两者二位一体,暴力和改造是一回事,都施加在肉体和精神上,柯南伯格也是最喜欢将精神和肉体的紧密联系直接外化为视听的导演,也是最有才华的之一。本片精湛的特效化妆技术下,电子设备具有了碳基生物的特质,人的血肉之躯呈现出机械的纹理和质感,同时代的《异形》,赛博朋克都是一样的内核,有机世界与无机世界的融合甚至互相倾轧。这部四十年前的作品的想象力和完成度,在今天看都是相当炸裂的。

。①黄暴猎奇录影带贩卖商男主在看了一些来自Videodrome的录像带后各种产生幻觉直到幻觉现实不分。②探讨了电视与录影带对人的影响与异化。③诡谲怪异的气氛,渲染技法如:低饱和度色调;一些盗版录影带的画质;刺耳洞/以烟烫胸的SM;男主的超现实幻觉,如:电视屏内的人物和他对话、搏动的电视机和录影带、吻电视屏上的嘴唇、破开的肚子和塞进去的枪/录影带、皮鞭打电视机【屏幕上是他女友】、枪刺入手的各血管与其合一、从电视屏幕伸出仿若欲挣出肉体的枪、伸进肚子被削成棒槌的手、被枪击后人体爆出一堆粉色东西、电视机上的人自杀后炸出屏幕的人体器官(随后主角直视摄影机学着电视机里的方式自杀,隐喻人体器官爆出第四面墙四处洒落)。④后半段过于自我沉溺,发展的有些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