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雪(1983)
細雪UP:2021-11-07
《细雪》(日语:细雪、英语:The Makioka Sisters)是日本的剧情电影,于1983年由日本东宝公司发行。
概要
本片由谷崎润一郎的同名小说改编,故事讲述大阪船场没落的莳冈家族四姐妹的感情故事,长女鹤子固守祖屋,时刻维护着家族的声誉,次女幸子性格刚烈强势,三女雪子温柔贤淑,四女妙子个性张扬开放,是一个比较西化的女孩。
妙子的绯闻闹得满城风雨,烦恼的鹤子和家人商量,决定尽早为雪子找到如意郎君,以维护门风。不过说起来容易,一向沉默不语的雪子却接连回绝了数门婚事,这倒让欣赏雪子的贞之助暗暗欢喜…
演员表
- 岸惠子:莳冈鹤子(长女)
- 佐久间良子(日语:佐久间良子):莳冈幸子(次女)
- 吉永小百合:莳冈雪子(三女)
- 古手川祐子(日语:古手川祐子):莳冈妙子(四女)
- 伊丹十三:辰雄(鹤子的丈夫)
- 石坂浩二:贞之助(幸子的丈夫)
- 若林味香:悦子(幸子的女儿)
- 三宅邦子(日语:三宅邦子):富永的婶婶
- 滨村纯(日语:浜村纯):音吉
- 头师孝雄(日语:头师孝雄):音吉的儿子
- 三条美纪(日语:三条美纪):阿久
- 角田素子:阿条
- 上原由香里(日语:上原ゆかり):阿春
- 小坂一也(日语:小坂一也):野村
- 细川俊之:桥寺
- 江本孟纪(日语:江本孟纪):东谷
- 桂小米朝(日语:桂米团治 (5代目)):奥畑
- 岸部一德:板仓
- 辻万长(日语:辻万长):三好
- 常田富士男(日语:常田富士男):五十岚(野村的叔父)
- 铃木国久:东谷子爵
- 小林昭二:陈马仙太郎
- 新桥耐子(日语:新桥耐子):陈马夫人
- 根岸明美(日语:根岸明美):下妻夫人
- 横山道代(日语:横山通乃):井谷
- 镰仓左记子:井谷的女儿
- 仙道敦子(日语:仙道敦子):桥寺的女儿
- 市川千惠子(日语:市川千恵子):板仓的母亲
- 大原穰子(日语:大原穣子):料亭的女待应
- 桥爪淳(日语:桥爪淳):电车的新兵
- 白石加代子:酒亭的内仪
奖项
入围第7届日本电影金像奖(1984年)「最佳电影奖」「最佳导演奖」:市川昆「最佳男配角奖」:伊丹十三「最佳摄影奖」:长谷川清(日语:长谷川清 (撮影监督))「最佳美术奖」:村木忍(日语:村木忍)「最佳灯光奖」:佐藤幸次郎(日语:佐藤幸次郎 (照明技师))「最佳录音奖」:大桥铁矢第40届威尼斯电影节(1983年)「金狮奖」:市川昆第20届美国影评人协会奖(英语:1985 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1986年)「最佳摄影奖」:长谷川清(日语:长谷川清 (撮影监督)) | 获奖第7届日本电影金像奖(1984年)「最佳新演员奖」:仙道敦子(日语:仙道敦子)第8届报知电影奖(1983年)「最佳男配角奖」:伊丹十三第57届电影旬报奖(1984年)「最佳男配角奖」:伊丹十三「十佳日本电影奖」「读者选出最佳奖」第38届每日电影奖(1984年)「日本优秀电影奖」「最佳美术奖」:村木忍(日语:村木忍)第5届横滨电影节(1984年)「最佳男配角奖」:伊丹十三第28届亚太影展(1983年)「最佳电影奖」「最佳导演奖」:市川昆「最佳女主角奖」:吉永小百合 |
获得奖项
- 第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获奖:Newcomer of the Year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摄影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灯光 / 最佳音效 - 第40届威尼斯电影节
提名:金狮奖 / 主竞赛单元
简评
剧情主线是三姐雪子的相亲,但雪子本人的态度却始终是暧昧不明的,她是家族安排中的随波逐流者,但也在其中做着无声而坚定的选择。电影本身就像雪子一样,它不做任何价值观的表述,它用静观的方式描绘着历史变迁中的和式民族志。不时飘过的报纸提醒着故事时间:侵华战争,影片中出现的地点也具有时代象征意义:京都的老屋、写字楼中的小作坊、酒馆、车站,室内镜头也不断在和式与欧式的装潢之间转变,再加上极具日本风格的山樱、红叶、细雪、和服,总体来说,就是在用一种物哀的姿态去展现这一批战争背后的、传统逝去的浪潮中的人的抉择。是一部充满了女性的细腻感的电影,《海街日记》的人设和这部很相似,但是为什么这种影片的评论中总有很多男性在yy全部占为己有……
优雅、沉静、克制与哀伤,《细雪》是我看的第一部市川昆作品,我很喜欢这部影片。四姐妹,不同的个性,影片肇始于姐妹的聚,终局于四姐妹的散,聚散都是风景线。犹记得那年春来到,人面樱花相映红。他日物是人非,筵席不再,徒留离人伤悲。《细雪》将时代的变迁、观念的更迭融入四位女性的生活中,于日常琐碎处勾画日本人的性格、审美与家庭。PS:明治维新真是让日本社会方方面面有了质的飞跃。
没读过谷崎润一郎的原作,电影本身,拍得美轮美奂,美景、美人,还有那一套套绚丽夺目的和服,真的是视觉上的盛宴。四姐妹的人物塑造,实话实说对我而言是有点距离了,除了四妹妙子的活泼开朗、敢爱敢恨,其他三姐妹我都体会不深,尤其作为主角的三姐雪子,如果不翻看评论,光看电影,其实不是很能理解到她在日本传统的温婉内向下,对于个人命运的坚持(因为她就是老老实实参加两个姐姐给她安排的一场场相亲,无论相亲对象多么离谱,她都沉默不语、温婉微笑)。看电影的时候,就不太理解为啥要写二姐夫对三妹雪子的暧昧惦记,觉得既不符合故事的格调,也不符合整个情节的走向,看了评论发现是导演自己原创的情节,不是很懂这个情节插入进来的意义。
如评论区所言---拍的很美,整个电影场景的艺术感很足,但主要还是人美,Sayuri Yoshinaga本就清纯,穿上和服更是不可方物,而日本女性、古典/传统女性的柔顺更淋漓尽致地被展现出来,反正我是着迷了(对身披的日式美女完全没有抵抗力);剧情方面,暂未看过原著,不好对贴合度做出评价,但此片还是蛮不错的;另,为人诟病之贞之助与雪子的暧昧关系,须知,二姐夫是“妇女之友”一类的人物,不能径将他同“贾琏”等相比附(他是欣赏雪子的“人物”,而我想这也符合原著美学的特征:)。
三星给吉永小百合和石坂浩二。某种程度上83版细雪是对原著的魔改,却仍会被当作经典,也许美丽的姐妹之间的雌竞就是大家很想看的东西(…)雪子和妙子互相给对方剪脚指甲,在原著中被描写为“贞之助欣慰地发现姐妹间的情谊”,而在电影中则是“贞之助和雪子有超越亲情的情愫”。这点其实蛮有趣的,毕竟女作家写姐妹情不太会写裸足意象,很微妙
40年前的电影,80年前的原著小说,对于观众来说已经足够古典韵味,即使放在今天也毫不过时,画面像诗一样美,令我想到很多的诗,细雪是繁花散尽时的最后荣光的四姐妹,是车站前雨雪霏霏的沉默离别,是小屋里感叹四季轮转对小妹命运的哀伤担忧的低语呢喃,是酒馆里怅然若失、饮酒泪崩的二姐夫的下酒菜,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细雪后面依旧是细雪
市川昆的室内调度:通过「人物-前景物-后景」的构图层次构建出一个视觉上极为丰富的景深空间,在柔光光线的发散中完成前后焦点的转移,却又在人物肢体发生运动时切回深焦,摄影机也总是朝向空间斜角处取景,于是观众对人物-空间的观念被进一步明确。但一到室外戏时,摄影机的运动被明显降级/减速,焦点从未变更始终在人物身上,也就不可能如室内戏般创造出更丰富的视觉调度。不过,摄影机其实并未介入影像本身,虽然其在场感是被一直确立的,但所投射的视线却始终站在不同于人物的立场,这也就解释了文本表义象征性与时代性的产生。
太喜欢篇中散发出来的非常传统的日本感觉,无论樱花,还是枫叶,都那么恰到好处,情感含蓄而克制。四个姐妹性格鲜明,相爱相杀,大姐努力维护长女的尊严,二姐则处处挑战,三妹始终默默无言,却用拒绝嫁人来凸显个性,四妹天性活泼,追求自由,用完全异类的择偶标准希望把两个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在结尾时四人各具一方,和片头一家人一边拌嘴一边赏樱花对比,音乐 亨德尔的 Ombra mai fu为主题,永恒的托词里也有用过,同样令人意外的在这里非常合适,宁静又蕴藏着力量。
影片一开始我就在思考这个故事改编成话剧会不会更好看,随着剧情的推进,如何改编的问题越来越勾起我看这部影片的兴趣,直到一段讨论日军攻下了徐州马上就要攻打武汉的场景立马让我拳头硬了,一时之间又气又恨又恼,一度让我萌动了给这部片子打低分的想法。不过冷静下来,还是得就影片论影片,不论拍的人如何想,原作者如何想,身为那段历史的未来人,只觉得唏嘘而已。影片很好,把一家人几姐妹之间的问题情绪拍的清清楚楚干干净净,甚至经常让我想起《三姐妹》,不由得对照来看,这种“离间”之感加深了把这个故事改为话剧的想法,希望能早日实现。
前情是没看过谷崎的原著。《细雪》其实在谷崎的作品中是非典型的一部——大长篇而且丝毫不见谷崎其他作品的极端与官能色彩。看短评得知原著中二姐夫对雪子并无暧昧之情,不过我觉得这个改动倒无伤大雅。雪子这个人物应该是最耐人寻味的,但未看过原著也不多评论。雪子和妙子的婚后生活都没有交代便戛然而止,我不知道原著是否也是如此处理,但总觉得意犹未尽;想来谷崎对自由恋爱与包办婚姻的优劣也并无兴趣,所以在这上面应该也不会大费笔墨。市川昆的拍摄无功无过,或许小津一样的榻榻米视角会更有日式风味,但在80年代适合拍摄这一古典题材的日本导演确实不多了。
相较于原著,电影有一些魔改。除去删节的情节,莫名增加的贞之助对雪子的爱恋(原著中贞之助只爱妻子幸子),还有一些情节换了人或者变动了时间,比如原著中妙子表演山村舞前因为避免破坏妆容而把嘴张的圆圆的,在电影中改成了贞之助形容雪子吃东西的样子,原著中大姐鹤子一家很早就搬到了东京,而在电影中到片尾雪子的亲事定下之后才搬走。但是这种魔改其实不错,通过选取一些典型的情节,充分表现人物性格的同时,删繁就简使之符合电影的时长,又不失原作的那种优美恬静的风格。演员选的真的太好,小百合的样子几乎完全就是我心中的雪子,川祐子也是妙子的不二人选。电影开头部分四姐妹穿和服赏樱花之景可以说是东方式美的凝聚。
古早的日式传统文学,充满了细腻含蓄,经典日式风味。故事现在来看或许过时。作为东宝五十年纪念的电影,整个拍摄得都太美!和服、新式洋装,赏樱,看雪。总的来说就是美吧。两个地方,一是大姐和三妹在车站道别,双双泪眼朦胧,依依话别,说着来年要去东京拜访,而二姐和四妹在不甚豪华的房中,看着小窗外鹅毛大雪纷飞,短短一年间,各自命运分岔,没有人留在原地,看似生活不变的二姐也没有。有些难解和不满的是四妹的安排,可能传统的眼光自认是稳妥和智慧的眼光吧。第二处是,本就暗自喜欢三妹的二姐夫,撞见四妹帮吉永小百合剪脚趾甲,斜倚着的美人,纤细大腿外露,一边对视着,吉永小百合一边缓缓将和服下摆遮住大腿,那个微笑,对不起但真是像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神秘有韵味啊!!不含情色意味的。结尾的回忆画面定格在如此美丽四个女人迎着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