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2013)

Anna KaréninaUP:2021-10-17

演员表剧照影评播出时间剧情介绍 结局 主题曲
安娜·卡列尼娜

评分:8.7 导演:克里斯丁·杜瓦 编剧:弗朗切斯科·阿兰齐
主演:桑地亚哥·卡布瑞拉 / 维多利亚·普契尼 / 安赫拉·莫利纳 / 璐·德·拉格 / 玛丽亚·卡斯特罗 / 塞尔吉奥·埃尔科莱西 / Carlotta Natoli / 艾玛努艾拉波斯塔斯基尼 / 瑟顿·婼玛 / 本杰明·萨德勒 / Pietro Sermonti / 卡丽娜·斯通吉特 / 詹姆斯·托拉斯 / 安玛丽·范·德蒙 / 帕特里夏·维柯 / 马克思·冯·图恩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100分钟地区:意大利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
上映:2013-12-02(意大利)
IMDb:tt2821430

安娜·卡列尼娜简介

安娜卡列琳娜(安吉拉·摩琳娜 Ángela Molina 饰)是一个成熟而又美丽的女人,她早早便成为了亚历山大的妻子,然而亚历山大实则利欲熏心之人,眼中只有功名利禄,在生活中对妻子十分淡漠。得知哥哥奥布朗斯基的婚姻亮起了红灯,安娜孤身一人来到了莫斯科,却因此遇见了名为渥伦斯基(桑地亚哥·卡布瑞拉 Santiago Cabrera 饰)的骑兵军官。
  和亚历山大不同,渥伦斯基风度翩翩而又充满了情趣,他的出现给安娜苍白孤独的生活带来了一丝快乐。可是,碍于自己的身份,安娜将自己对渥伦斯基的感情深深的压抑在心底,返回家乡彼得堡,哪知道渥伦斯基紧随其后,再度的重逢让安娜再也无法忽视汹涌而来的情感,两人打破了伦理道德的桎梏,走到了一起。

简评

有人说安娜是时代悲剧、上层虚伪造成的?我觉得要明白一点:安娜属于这个时代但安娜也是这个时代的创造者之一,安娜被虚伪的上层社会所压但安娜何尝不虚伪了?明明是追求自己内心的欲望非要说是为了爱对方!我觉得安娜就是好吃懒做、希望自己能永远白嫖这个世界而不用遵守这个世界的任何秩序的那一类人,再直白点就是自私。为了追求自己内心的想法/欲望敢于和世界对抗,但反抗后的结果却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范围,因此安娜也是一个不成熟、冲动的少妇。哎,这个世界为什么就这么复杂?人性为什么如此矛盾?

电影对于情节的处理变得更加通俗化了,两次生命的死亡都伴随着新生命的降临,明显符合生命轮回的朴素的宗教性的观念。小说里虽然有这些情节,但是没有暗示生与死之间的联系。这部电影是在b站上看的,能明显感觉到观众对安娜的不满,当然有电影本身的问题,比如卡列宁被塑造成了一个深情的好男人。不过即使完全按照原著来写剧本,安娜恐怕也不会在电影里成为讨喜的人物。她出轨了,可她曾经劝自己的嫂子不要因为哥哥的出轨而离婚。在她出轨以后她没有得什么现实或者精神上的奖励。导致这个故事没有办法满足大众的期望。不过安娜又不是一个典型的“坏女人”,所以我们也不会对她投射厌恶之情。甚至她的死也是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强烈的外在压迫,导致观众不容易代入和同情。只能说伟大的文学作品是不太好改编成让人满意的影视作品的。

俄国的故事因为说着意大利语让我有动力看下去,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诞。事实上却逐渐被剧情吸引,不说养眼的靓男俊女,那不时出现的对婚姻,人生的感悟深深打动了我,萌生想要看原著的冲动。不得不说是一部制作精良的作品,三小时悄然划过,意犹未尽。安娜那句“我爱你,以至于吓到我自己”即是爱的宣言,也是一种诅咒,懂得学会放手才是爱的成长。。。对那个刻板几乎不表达情感的阿里利克谢的好感倍增,也为渥伦斯基被爱困住的无奈感到悲哀。康斯坦亚被爱拒绝,把精力放在自己热衷的事情中,或许才是争取爱的最佳选择。

《安娜卡列尼娜》的影视化作品基本只能沿着列文&吉娣以及伏伦斯基&安娜两对CP的爱情故事线展开,而无法将托尔斯泰在原著中借一众角色对当时社会现状的讨论以讽刺现实的现实主义中心思想表达出来。所以影视化只能拍成大众对原著理解的爱情主题。但有一说一,原著白底黑字下读者对一众角色的印象与影视化之后观众对角色的印象还是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影视剧中卡列宁的演绎少了一些原著中的优柔寡断磨磨唧唧而更让观众觉得角色是成熟稳重精神高尚的优质老公。伏伦斯基的影视化演绎使其对安娜甘愿舍弃一切的纯情真爱表现的玲离尽致,而原著中感觉或多或少伏伦斯基身上还是带有一些渣男属性的。

这或许是一个只能由文学来讲述的故事,一旦拍成电影,便失去了那些微妙的心理描写,故事人物的行为也就变得不可理喻甚至有些荒诞。不像《战争与和平》,由于人物自我认知的不确定性不如《安娜》中突出,所以改编的作品更加令人信服。读过原著的人自然能理解人物的行为,甚至可以说,这一版本将书中的人物呈现得相当到位了,但没读过原著的人,从头到尾都在谩骂和羞辱安娜和弗隆斯基,巴不得安娜赶紧自杀,并且不遗余力地称赞卡列宁(B站弹幕简直触目惊心)——果然是作品一旦脱离作者,它就不再属于作者了。另:此版本演员用的英文,配音用的意大利语,有些地方容易出戏。

不得不说演员演的太好了,把安娜的纠结矛盾诠释得很深刻。总是忍不住想,悲剧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一件事情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出改变能够避免这样的悲剧结局呢?我想根源就是那个社会还有根深蒂固的思想偏见吧。以及还是有些不懂的地方,安娜和渥伦斯基到底是如何一见钟情念念不忘最后舍弃一切也要相爱的,仅凭在车站的一眼吗,那爱之深切不过时源自“以貌取人”?卡列宁的形象除了冷漠无情之外,好像算不上一个奸诈阴险的反面人物。或许还是距离那个时代太远了,一些个人物动机还有思想并不能完全领会。但从电影角度来说,很多场面拍得很有意蕴,最后一幕安娜跳下车站,与她的过去、及基蒂生产的镜头一阵一阵穿插在一起,节奏就像交响乐高潮一样到了最紧张激烈的地步,然后有人喜有人悲。还有一个很小的点是基蒂老公的一段独白,人性的复杂矛盾得到展现。

看了这一版就更加确定英国那版有问题,解读得完全不像经典了。虽然没有看原著,但从意大利版本中能感受到很多冲突矛盾,面对选择,不同的人不同的抉择,在大时代背景下,很难说谁好谁对谁错又谁过。经典就是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感悟,在不同的时间和年纪能看到不一样的体会。我第一次看,我最大的感触是,安娜因为之前从来没有恋爱过,所以当恋爱来临时(也有点虚荣,大家都爱渥伦斯基,可渥伦斯基只爱她),就被爱情的力量完全吸进去了,只想要占有这种欲望。没有经历过失败的爱情的女孩子,这种困境做出的选择我不意外,在今天,也有很多女孩子(男孩子)就这么做。对爱恋飞蛾扑火。可是安娜又很善良,希望是大家都快乐的结果,但是现实需要抉择。各位演员都很称职,颜值和演技都在线。谢慕沙这个小朋友,台词不多,用眼神却传达了很强大的信息!牛~

“一切都是虚假,一切都是谎言,一切都是欺骗,一切都是罪恶!”这是安娜临终前的叹息,也是她对她所生活的社会的控诉,其中也不无自我谴责的成分。这几句话可以说是托尔斯泰对当时俄国社会入木三分的鞭笞,也表现了他对安娜·卡列尼娜这样一个女性的无限同情。(草婴)这版颜值都好高啊!!!人物的一颦一笑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舞会那段转场简直惊艳!

这是一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故事,如今再看一遍对故事又有了深一步的了解,这要崇敬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在那个时代就把人物心里的反映策划的栩栩如生,直到现在每个人追求爱情的目标与小说都有极其的相似度,比如说女孩追求名声追求物质,然而这一切都有了再考虑追求爱情,而且认为爱情是至高无尚的,什么社会舆论人际关系伦理道德都不需要了,只需要美好的爱情,当美好的爱情遇到猜疑时麻烦时,又找不到爱情的乐趣了,作者把安娜逃出安逸的生活追求内心的爱情不顾一切也要自己的情感生活,她认为她的丈夫是个非常好的人,她不想离婚,她只需要孩子和渥伦斯基,但这样的想法不切实际的,这让她丈夫和渥伦斯基都非常难堪,安娜的复杂心情让她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相反她的好姐妹基蒂却找到了如意郞君,生活美满,而安娜却走向了沧桑或是灭亡。

没看过原著,这个评论稍微平了自己在看时候对安娜的偏见。卡列宁看起来是挺好的,从剧情上来看不管是对安娜的出轨,还是原谅,像是一个稳重内敛的人。反而安娜似乎对自己的选择不太坚定。从剧情上来看安娜内心不是很强大,选择了自己的选择,但是没能坐稳和经营起来,或许她在沉闷的爱情里面本身没有平衡过爱情婚姻和过日子的关系吧,所以面对爱情恋爱的时候,并没有去定义自己对婚姻爱情的期待,所以自己很矛盾,觉得自己想要爱,应该要有爱,但是又对家庭抱有歉意。造成自己在这种徘徊当中,不知道如何选择,逐渐失去了选择的力量。或许这是当时大环境的影响吧,舆论上对这件事情没有办法太包容,做自己,探索自己付出的代价太大,所以她选择了离开。

3个小时的电影被删成2个小时,明显有些镜头衔接不上。对原版小说改动比较大,人物的心理层次展现的更为丰富。比如沃伦斯基,为了爱情放弃了一切——官职与母亲给的生活费,也曾经自杀。原著将这个人物脸谱化,就是一个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其实他深爱安娜。而安娜自己被束缚在传统道德价值观中纠结不堪,镜头里对安娜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很深刻。而卡列宁也不是一个完全官僚冷漠的人,他的性格比较内敛,压抑着自己的痛苦宽容安娜,还替安娜养孩子(小说里安娜和沃伦斯基没有孩子)。安娜是一个爱情至上主义者,认为女人的全部价值体现在被所爱的人爱,一旦这种爱情淡化,她便没有生存的理由,精神世界的支柱立刻坍塌……那个时代的女性始终局限在家庭里,很少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安娜很美,沃伦斯基也很帅。虽然被删了那么多,但还是五分好评。

如果爱情和面包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就好了。但老天就是喜欢开玩笑。爱情是奢侈品,爱情里的逻辑跟现实是冲突的,但唯有爱情会让你觉得世界是彩色的,你是活着的,独特的,被上帝眷顾的,是人无法控制的东西,是神性的。婚姻是一种社会需要和社会妥协,是有社会规则的泯灭人性的人为造成的产物,而人类却不能只靠爱情饮水饱。这永远是一个两难。而解决方式只有一种,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同时具有爱情和面包。当其中之一消失的时候,靠着宗教信仰对人的身心的约束(其实是一种麻痹),你才能过下去。人终究是个个体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