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昧年代(2009)

The Age of StupidUP:2021-10-11

《愚昧时代》(英语:The Age of Stupid)是2009年的英国电影,集合剧情、纪录片和动画片种。本片由电影《审判麦当劳》(McLibel)导演及10:10碳减排运动发起人法兰妮·岩士唐(Franny Armstrong)执导,莉诗·姬烈特(Lizzie Gillett)在本片中初次担任监制,执行监制是《九月的一天》(One Day in September)的监制约翰·巴特瑟克(John Battsek)。

剧照演员表影评
愚昧年代

评分:8.7 导演:Franny Armstrong 编剧:Franny Armstrong
主演:Jamila and Adnan Bayyoud / Alvin DuVernay / Piers Guy / Layefa Malini / Fernand Pareau / 皮特·波斯尔思韦特
类型:纪录片 / 历史 / 战争
片长:92分钟 / 89分钟(欧洲)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傻蛋时代 / 愚昧时代
上映:2009-03-20
IMDb:tt1300563

剧情

故事始于2055年,地球已饱经战祸和洪水蹂躏,生灵涂炭。彼特·普斯特李威饰演的历史档案员,肩负著保存人类尚存的艺术和知识的重大责任。他在耸立于汪洋中的历史储存库里,独自翻看「在人类尚可自救时」的纪录片段,试图了解哪里出错。在大量关于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人类文明一步一步走向灭亡的报道中,他抽出了21世纪初六位人物的故事,从他们的故事之中,似乎可以窥见人类大限将至。六段真人真事,以纵横交错的方式贯穿全片,将电影的叙述由虚构导向现实。这六位人物是:

Al Duvernay:美国新奥尔良居民,他在飓风卡特里娜吹袭期间没有疏散,留下来协助救灾工作。他忆述洪水将他的一切冲走时的感受,同时反思他从事的石油业工作和人类如何浪费珍贵资源的问题。

Jehangir Wadia:印度商人。他讲述创办廉价航空公司GoAir的经过,以及希望实现不论贫富、人人都能够乘搭飞机的宏愿。

Jamila和 Adnan:一对伊拉克的小兄妹,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与家人逃亡到约旦。他们讲述父亲身亡的经过,以及渴望与留在家乡的哥哥团聚的心愿。

Fernand Pareau:82岁的法国白朗峰冰川向导。他带领一个英国家庭游览冰川,讲述跟他年轻的时候比较,过去数十年冰川面积如何急剧缩小。他也采取行动,反对在他居住的地区扩建公路。

Piers Guy:风力场发展商,他讲述如何努力游说英国一条村落采用再生能源,但被一群声称力抗全球暖化、却不愿被风车破坏景观的村民阻挠。他与家人身体力行减少碳足印,并反思乘搭飞机旅游的影响。

Layefa Malemi:尼日利亚女子,生于富庶的石油出产国,却活于贫穷之中,志愿是读医。她讲述尼日利亚的蚬壳公司开采石油,对尼日利亚人民的健康、治安和环境带来的持续影响。

公映

本片在2009年3月15日,在英国伦敦莱斯特广场用太阳能发电的电影帐篷举行首映 ,并透过卫星在英国各地 62 间电影院放映。是次首映礼已列入健力士世界纪录,成为以银幕数目计算历来最大型的电影首映礼。根据 Carbon Accounting Systems 进行的独立审计,是次首映礼的碳排放量是一般大片首映礼的 1%。 在公映后的讨论会上,电影主角彼特·普斯特李威声言,假如政府批准在肯特郡兴建备受争议的京士诺夫燃煤发电厂,他便会交还大英帝国勋章。马尔代夫总统穆罕默德·纳希德(Mohamed Nasheed)宣布该国将成为全球首个达到碳中和(carbon neutral)的国家时,更获得全场起立鼓掌致敬。

2009年8月19日,澳洲悉尼和纽西兰奥克兰同步举行《愚昧时代》的绿地毡首映礼,透过卫星传送到两地多间电影院。

2009年9月21及22日,《愚昧时代》在纽约市中心的绿地毡电影院帐篷举行「全球首映」,透过卫星传送到美国各地442间电影院,及30多个国家超过200间电影院,此外还有33个国家举行独立公映(非透过卫星连接)。著名音乐人Moby及Radiohead乐队成员Thom Yorke在纽约首映礼作现场表演,特别嘉宾包括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名模演员海瑟·葛拉罕(Heather Graham)及影星吉莲·安德森(Gillian Anderson)。但他们大多都专程乘搭飞机到纽约出席,因此被反环保电影人 Phelim McAleer 讽刺本片应称为《虚伪时代》(Age of Hypocrisy)才对。

影评

环保人士George Monbiot在英国《卫报》撰文,认为「本片的讯息从头到尾都没有点明,但一直呼之欲出:我们都爱自欺欺人。每个人讲述自己的人生,都会将自己塑造成英雄人物。这种迷思使我们无法与承认气候变化。」

《Time Out London》杂志的电影版编辑Dave Calhoun认为:「岩士唐镜头下的满是末日景象,但她的编采技巧扎实、发人深省,而且经过深思熟虑。」又形容本片「富趣味和引人入胜」。

《时代杂志》认为本片「以丰富的想像力和戏剧性,抨击当局自以为可以瞒天过海。」又指:「这是一部毫无掩饰的环保影片,它的力量在于提出日子和期限,探索不同的选择和想法,指出元凶……。」

《每日电讯报》的影评人Sukhdev Sandhu说:「大胆,极具挑衅性,非常重要,岩士唐的电影既是内心的呼唤,也是要求改变的呐喊。」

烂番茄网站根据仅有的七篇影评,给予本片86%的评分。

《纽约时报》形容本片「比《绝望真相》(内地译作:《难以忽视的真相》,台译:《不愿面对的真相》)更严厉,有更警世的激辩。」并注意到整部电影弥漫着黑色幽默,但也批评片中粗糙的电脑动画。

《悉尼晨锋报》形容本片是「挽歌般的当头棒喝;没有咄咄相逼,但却使人难以忽视。本片探讨的是人性、贪婪和个人责任,目的是要阻吓和激发行动,而它在这两方面都做得很好。」

《太阳报》的评论指:「现实世界已经一片末日景象。」

拍摄背景

本片在七个国家拍摄,历时三年,采用了六个不同人物的纪录片段、新闻资料和动画(主要由虚拟乐团街头霸王(Gorillaz)的动画创作者 Passion Pictures 制作)。最初剪接的版本并无历史档案员的角色,那是后期加上去的,将六个故事连系起来。

群众集资

本片的资金由「群众集资」,透过出售「股份」予223名赞助500至35,000英镑的个人及团体,筹得其中45万英镑,这些团体包括曲棍球队和妇女保健中心等等,主要是为了接触更多主流小型戏院的观众,但同时也是为了完全保持编辑自由。这些投资者都拥有本片的若干百分比,也会按比例分享利润,和分担105名摄制人员微薄的薪酬。 在片长55分钟的《愚昧时代制作特辑》纪录片中,「愚昧队伍」透露他们为摄制本片而不遗余力的经历。

制作

根据监制计算,制作本片的碳足印约为95公吨二气化碳,宣传工作约为57公吨二气化碳。

发行

2009年5月22日,《愚昧时代》摄制队伍推出了他们的独立放映模型,以崭新形式发行本片,允许任何人在任何地方购买放映许可权,价格根据放映者的财政状况而定,然后重要的是,他们可以保留门票收益。5月22日的公映于The RSA举行,其后举行网络广播研讨会,全国有71场公映观看了该研讨会。

独立公映模型随即大受欢迎,在首四个月就接到682个公映预约,赚得55,000英镑。在扣除软件开发成本后,所有收益都归于群众集资的投资者,没有中间人从中取利。

由2009年11月开始,其他制片人亦会主办独立公映。

音乐

电影原声大碟收录Radiohead、Depeche Mode、Dragnerve及The Band of Holy Joy的歌曲,亦有Chris Brierley创作的交响乐配乐。

《愚昧节目》

为了深入浅出地解释围绕气候变化的地缘政治问题,《愚昧时代》摄制队伍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2009年12月7日至18日)进行了游击摄制,名为《愚昧节目》。全部八集、每集40-60分钟的节目由法兰妮·岩士唐主持,由2009年12月11日星期五开始每日网上直播,直至会议在12月19日星期六结束为止。

《愚昧节目》的目的,是利用幽默笑话、噱头、录像片段、图片说明,以及访问身在哥本哈根出席峰会的各国代表、气候变化专家和环保份子,令普罗大众能明白哥本哈根谈判的内容。节目内容包括乐队 Radiohead 歌手兼环保专家 Thom Yorke,访问加拿大作家娜奥美·克莱恩(Naomi Klein),并在中美洲国家伯利兹对开海底安装摄影机,拍摄气候变化如何摧毁珊瑚礁。摄制队共有九人,全部都曾与岩士唐合作,参与《愚昧时代》的摄制工作。

10:10碳减排运动

主条目:10:10

从《愚昧时代》衍生的一项计划是10:10碳减排运动,这是全英国的一项环保运动,目标是鼓励所有英国人在2010年将自己的碳排放减少至少 10%。法兰妮·岩士唐主持希望以10:10碳减排运动来辅助她的电影宣传:《愚昧时代》主要目的是提醒人们关注气候变化,意识到这是全人类有待解决的危机;而10:10碳减排运动则是人们在如此急切和艰巨的难题面前,应该采取的积极行动。虽然10:10碳减排运动和《愚昧时代》的目标和策略有重叠之处,但两者是由两个不同组织运作,职员和经费来源都是各自独立的。

参见

  • 可持续发展主题
  • 全球暖化主题
  • 能源主题
  • 环境主题
  • 地球科学主题
  • 生态主题
  • 流行文化中的气候变化(英语:Climate change in popular culture)
  • 一群天使(英语:A Swarm of Angels)
  • 末日幻想
  • 《俄国宇航员》(英语:The Cosmonaut)

故事发生于2055年满目疮痍的地球,彼特·普斯特李威(Pete Postlethwaite)饰演地球上最后一人,他独自翻看2000年代中至后期的纪录片段,提出发人深省的疑问:「为甚么我们在仍能挽救的时候,没有阻止气候变化?」

简评

看完心情十分沉重,我是一个悲观的末日主义者,从开始接触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开始,在研究过程中我对人类能够拯救地球这个可能性抱着的希望一直在递减。刚才搜了一下,到2019年,,而2020的预测是接下来五年至少上升1摄氏度。气候变化这是向我们奔来的灰犀牛更近了。可惜人类的进化没有足以让我们做到为了未来牺牲现在,这是我们物种的局限性。我依旧会尽我所能去降低家庭carbon footprint,然而如果这部电影里的未来到来,我不会觉得意外。

当一个人不再害怕任何痛苦,可以喜悦地做任何事时,他才能真正地做需要做的事。我们是不害怕温度增加冰川融化灾难频发病毒爆发吗?我们只是更害怕贫穷,害怕所谓的生活质量下降,害怕景观变差,害怕别人都在用进口而我在用国产会被嘲笑,害怕别人开车我骑车别人飞机我火车,害怕28度空调对比25度空调带来的心理上的不适…这可比未来某年或许会发生或许不会发生的不确定变化更让我们痛苦。虚极静笃,才能不被粘连,才能可持续。

核心词汇「全球变暖」「可替代能源」有效解决环境问题以延续下去,对人类来说,就好比用健康的右手去砍在滋长毒瘤的左手,能下得去手吗?还是抱着侥幸心理希望左手“自愈”,就算下得去手,那么这个人还是个完整的人吗?肯定残疾了……除非真出现奇迹,比如新能源应用技术突然爆发,取代化石燃料成为主要能源,或者航天科技爆发移民外太空;以现有的科技水平,要根治,只能立马关停30%以上的碳排放工业,但这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会倒退20年左右(这还没有考虑产业削减带来的失业、个人收入下降)……如果人类能延续下去,要么是科技飞跃、要么是壮士断臂!--自知乎

以2055年一个人类留存文明档案馆管理员的视角,观察人类的自我毁灭史(能源危机和全球变暖),角度新颖,更能凸显其议题的迫切和紧要。所选的六个角色(英国夫妇,印度航空公司老板,非洲兼职交易柴油以赚取上大学费用的女孩,美国石油公司退休科学家,法国老人,中东的孩子)个别观点并不鲜明,而更棘手的是不同处境下人们的“合理”选择却造就了人类不可避免的困境。所显现的正是人性矛盾所在,而不是简简单单的“stupid”就可以概括的。对消费主义的反思真的是对人类文明所依赖的价值观有毁灭性的消解。

消费主义带来的不仅仅是贫富差距。头部1%的富人占有人类40%的资源;尾部50%的穷人只能支配1%的资源。这导致了资源的极度浪费。我们只知道如何从大自然中获利,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却忘了地球这个生态系统,马上就要承受不起了!我们为了掠夺石油杀人。我们为了满足这张嘴,屠杀动物,吃野味。我们为了获得巨大能量,制造核反应,把核污染排进深海里。我们不管子孙后代的死活。我们努力发展高科技,绞尽脑汁做出极致的工业产品,结果却换来两个字:自杀。这次疫情也是地球对人类的警醒,希望大家好好爱护地球我们的家园!

从未对人类的智慧有任何的怀疑,我们能够做到的远比我们能够想象得更大远大和优秀,但是我也一再被人类的贪婪和无耻震惊,世界上的每一个物种都会最终灭亡,而只有人类是咎由自取,因为你们的眼里只有金钱和权力,所有的一切远比人类的未来更加重要,我们什么都无法牺牲除了我们自己的未来。黄金、石油、钻石,没有什么是罪恶的,唯一罪恶的是人类,最智慧的是人类,而最愚蠢的是年代就是现在。希望每一个人在记住,你是哪个地方的人、是哪个国家的人,是男人或者女人,是什么身份的人,都不要忘记了你是人类的一员,你对人类这个团体是有责任的,别人怎么做不是你也怎么做的原因。

看完觉得,我也错了,我不仅有错,还在继续犯错,想一想,自己的消费观确实不比父辈那会儿健康了,爸妈那个年代都是很爱惜所拥有的物质的,也把节俭的品质保持了一辈子,直到现在还会数落我的浪费行为,为什么我变这样子了呢,虽说自己没有极大的物欲,但我的物欲也是膨胀过的,得克制自己向外的索取了。之前觉得蚂蚁森林种树很浪费时间,这两天开始兢兢业业的种树了,想一想,我的时间有什么可珍贵的了,这也是过于自我的一种表现吧。

获得奖项

  • 第12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第12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提名:最佳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