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2018)

CivilisationsUP:2021-05-29

演员表剧照影评播出时间剧情介绍 结局 主题曲
文明

评分:9.2 导演:阿什利·格辛 / 马修·希尔 / 蒂姆·尼尔 编剧:西蒙·沙玛 / 玛丽·比尔德 / 戴维·奥卢索加
主演:西蒙·沙玛 / 玛丽·比尔德 / 戴维·奥卢索加
类型:纪录片
片长:60分钟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
上映:2018-03-01(英国)
IMDb:tt7104930

文明简介

BBC新版《文明》,2018倾情奉献,共九集。涵盖六个大陆,三十一个国家,超过五百件艺术品。主讲人历史学家西蒙·沙玛、学者玛丽·比尔德以及戴维·奥卢索加将一起探索人类创造的渴望。此外,“文明节”将通过创新的数字产品和活动,为博物馆的珍宝赋予新的生命力。

第5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评分最高的纪录剧集(提名)

简评

感觉很一般,名字起得很大,但内容多为画画和雕塑,美术之类,也没有新解、只是归纳。而且结尾的现代艺术特别不喜欢。总体有这种倾向,沉浸在人类的精神、自主创造性里,自恋自怜。更喜欢之前看过《世界名画》更细节、更客观。大略以时间为线,然后又分几个主题,从宗教、色彩、形式形式的创新,到革命、动乱、战争的影响。

才看过枪炮病菌与钢铁,文明与其说是人类文明史不如说是西方文明史。很多的笔墨篇幅用来描写绘画色彩这些纯文学类艺术创作,文明的进步真的不是由这些推动的吧?!最多反映了文明的一种形态而已,而且是站在纯西方的视角,描写西方文明的先进性,所以大多的也就是19世纪以后的文化艺术创作。(个人对画作毫无审美能力,怪我咯)除西方外描写的东西太过于浅显流于形式没有深挖,比如日本的艺伎。这是有一定先天不足的视角。

摄影和配乐优美;选取了人类文明的一个切片,范围介于“艺术”和“美术”之间;尽管浮光掠影,仍带给人震撼;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欧洲仍是世界的中心,历史、传统、传承、科学和工业的发源地,这些具有时代厚重感的东西,不会被轻易取代的;其他文明,说句丧气话,都是辅助性、补充性和装饰性的,都望着欧洲的一路绝尘处于追赶的地位,比如片中有蔡国强没有陈丹青,就是这个道理;国人关于艺术、美的教育和熏陶,缺课严重

还不错,值得一看,虽然还是西方的比较多,尤其是每一集选取的现代艺术部分还是没有独立于西方主流艺术发展的体系,不是继承就是反思,最多吸收点别的文明的古代艺术,但还是离不了这个,其他艺术体系的创造性发展没有体现,基本上还是继承为主,这也是西方主流艺术一家独大占领话语权的结果啊。不过也有点反思了至少,不过文明这个名字实在撑不起来,主要还是艺术了。

我还记得拥有无数回廊隔间,但整个建筑是一个巨大的,不分割的整体,意味着所有在这座清真寺里的人都联系紧密,伊斯兰教艺术家笔下闪闪发光的书法,印度画家用三联画徐徐展开的宇宙之始,精美绝伦的细密画,来自阿兹特克古老的面具,马蒂斯的玫瑰经教堂里,镶嵌着贝壳的讲经台,冰裂图和佛教里的缺憾无常,崇尚色彩的威尼斯流派,随着楼梯慢慢展开的天堂,偷工减料的神台,暗示着人民对王权逐渐失去信心,充满铅制胶片的兵工厂,生产武器是一台印刷机,印刷的是战争回忆,书本上,石头上密密麻麻的流浪者,无法进入的石房,和裂开了一条缝的家园……人们用自由的心灵创作出的作品,建筑了文明令人震颤的一角(b站和人人是两部剧,人人的文明更加动情,虽然看前几集像听语文阅读理解题,但是对比b站的理性解说版,还是喜欢人人散文式恢弘的风格

虽然与我想象中的《文明》不太一样,但不可否认这是一部包罗宏富、思想深邃的佳作。没有过度夸耀西方自己的荣耀,也没有过度贬低其他地域的文明,直面西方的野蛮与暴力,毫无粉饰,用一种世界的眼光,撇去偏见与民粹,对人类共同的文明与艺术进行窥视,以全人类共同的情感共鸣去阐释艺术,这才是好的记录片应该有的魄力,这才是一个心怀世界的国家民族该有的态度,不虚美,不隐恶。正如片尾的那段总结:文明是属于全人类的东西,不会因为一个国家的破产或是沦陷而消失,它们会持久留存,经受考验。

文明是最经典的bbc世界文明(非常暴露年龄)的新版,使用更多21世纪影像和考古发现素材,并结合更新的历史观世界观文明观(修正了之前西方社会“政治正确”的很多内容,并加强了全球化视角的比较研究)但对我来说看着有点过于泛泛和浅显。值得一提的是第6,8集的撰稿就是文明2的作者奥卢索加。他的畅销书正是以这两集的内容扩充而成的。(所以还是值得一看)

好喜欢Simon schama爷爷的讲解啊 讲到世界各地各个文明:印第安、玛雅、中华、雅典、中世纪…讲文明向前越进时艺术家们喷涌的创造力、不同文明对各自艺术产生的影响、科学与现代文明的推进和传统文明之间的关系、当恐惧降临时艺术能给人带来什么,更多的讲到了各种形式的绘画和绘画流派,大制作了真的。

跨越五万年的人类艺术史,在不断地追求超越时间、空间和自身存在的不朽之物,但最终,没有什么能永存。我们也只能在某一个当下的时刻,依托着这些相信着人性、相信着艺术的力量、相信着我们最终能抵达的终点这些坚韧的信念,在空洞而倦怠的现代社会,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然后,再扎进无尽的深海里,让自己在窒息的高压下畅想那抵达不了的幸福终点

西蒙·沙玛、玛丽·比尔德、戴维·奥卢索加,人和讲解融为一体,比那种单纯介绍性的人文艺术类节目提升了一个档次。玛丽·比尔德凑近作品直接读出哈德良曾参观过的古埃及巨像上的诗句实在不能更赞。挑选的艺术作品很多都是不大容易见着的,摄影非常有诗意,至少兵马俑和三星堆那部分寥寥几个镜头就能感受到碾压国内看到过的所有同题材镜头。对艺术作品的解读结合相应时代的思潮,9集内容:创世的第二个瞬间(史前频繁的互动延续千年)、自视如何(雕塑)、画卷天堂(绘画)、信仰之眼(宗教艺术)、艺术的胜利(文艺复兴以来的竞争和独创)、初次邂逅(欧洲主导下的世界与域外世界)、光辉(从神圣色彩到本真表达)、进步的执念(工业革命和博览会的狂欢)、文明之火生生不息(当代艺术)。“一切遗迹和废墟,皆为丰碑。”

艺术是历史。用各国不同的历史文物讲述了不同的文明或者体现了传统文化。是个可以反复看的视频。以前有思考过一个问题,过去和未来哪个更重要,我是需要了解更多历史还是应该更注重现代科技,今天似乎有了自己的答案,我想至少对于我,艺术的东西虽然体现了人类的进化,但对于我个人而言,它最多只是社交谈吐的一个加分项,基于此,正在发生的和未来的东西更吸引我。但历史确实可以引以为鉴避免重蹈覆辙,那我想可能就是战争了,突然很有兴趣研究战争。虽然很自私的想法,但我想这是普通人在当下生活下能做的保护自己且不害他人的选择,我还没豁达到可以不顾一切去追求人类层面的高度。看现代人类考古并惊叹时,心想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每代人只是在努力的生活恰巧留下了你见识外的东西而已,未来几百年后的人看我们遗留的东西也会是这样的反应罢了。

文明的对立面是野蛮吗?好像不是;很多当下被我们当做艺术品的东西,在当时不过是文明的衍生品,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为什么艺术不朽,是因为它是前无古人的创造,还是它代表了人类前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艺术家的伟大在于当普通人认为我们已经发展到了至高点,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在重复时,仍有能力开辟一个全新的领域,继续探索和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以至让观赏者产生永恒的错觉;发展出如此的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

文明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