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车站(1983)
评分:8.6
导演:埃利达尔·梁赞诺夫
编剧:埃米尔·布拉金斯基 / 埃利达尔·梁赞诺夫
主演:柳德米拉·古尔琴柯 / 奥列格·巴希拉什维利 /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 诺娜·莫尔久科娃 / 米哈伊尔·科诺诺夫 / 安娜斯塔希娅·沃兹涅先斯卡娅 / Aleksandr Shirvindt / 塔吉雅娜·多吉列娃 / 奥莉嘉·沃尔科娃 / 斯塔尼斯拉夫·萨达尔斯基 / Alla Budnitskaya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141分钟地区:苏联
语言:俄语
影片别名:Vokzal dlya dvoikh / A Railway Station for Two / Station for Two
上映:1983-02-11(苏联)
IMDb:tt0084873
两个人的车站简介
钢琴家普拉东(Oleg Basilashvili 奥列格•巴西拉什维利 饰)的妻子开车撞死了人,为了妻子,普拉东甘愿顶罪。在审判前的一个星期,普拉东赶回家见父亲的一面。途中,他经过了一个普通的、喧哗的车站。
车站餐厅里,普拉东和美丽女服务薇拉(Lyudmila Gurchenko 留德米拉•古尔琴科 饰)相遇了。两人一开始因为普拉东抱怨餐厅的服务而互相结怨,尔后,普拉东和薇拉越聊越投契,普拉东还到了薇拉家作客。两人的爱情之火就在点点滴滴中点燃了,最终步入爱河。
普拉东入狱了。在难得的家属探视日,薇拉千里迢迢来看普拉东了。两人在监狱外的木屋内度过了难忘的一晚。
第36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埃利达尔·梁赞诺夫
获得奖项
- 第35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36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简评
我们的生活缺少激情总是那样单调平庸,让生活改变,选一条新路径不算晚,不要怕孤注一掷,不要怕重洗这幅牌。片尾两人从小木屋出来在雪地狂奔直到手风琴报道的音乐响起,这是我难忘的电影片段之一。苏联电影的铁路仿佛有说不尽的故事,在那个发达社会主义中的小人物荒诞又让人共情,两个阶层的男女同病相怜爱的真切也辛酸,坚定的选择终会抵过任何跨度,爱可以胜过一切。
普列东和薇拉就是最相称的,同样的善良、正直、美丽。最爱这两人在外厅互诉情衷的那一场景,直接、坦荡、热烈的爱意。车站和花园一样,是隐秘或热烈爱情萌生之地。俄罗斯是那么得辽阔,在这样辽阔、宏大的地方,偏偏是我俩遇见。这本身就是属于爱情的奇遇。安娜和沃伦斯基、Roy和Myra、薇拉和普列东,从此以后车站将生生世世流传着你们那热烈、真挚的爱。叙事和节奏要明显好于昨天的《办公室故事》。欢喜冤家之后,就该悲喜交加了。你是那么得好,所以我那么得爱你。只是突然我也好想吃哈密瓜和甜瓜。ps:今早是婷的弟弟去买的早餐,蒸饺、小包子、油饼、豆浆很丰富。不过,之前起床我就吃了燕麦片和两个猕猴桃。(๑ت๑)♡饭量惊人。
“在沉重的生活面前,继续微笑、恋爱吧。”前苏联的梁赞诺夫导演用小人物的爱情悲欢刻画了一出大时代下的典型“悲喜剧”。悲剧在于结局,喜剧在于过程。普拉东和薇拉的爱情充满巧合和“不打不相识”的细腻过程,原本困于钢琴家和服务员巨大身份问题的爱情,由于“身份的危机化”契机让爱情有了发酵的时空。电影除本身的题材外;另一成功之处在于角色塑造的成功。电影角色主次分明、情节与情节完全聚焦于“爱情相遇的过程”,环环相扣。在细腻而真实的“车站”“餐厅”中,在社交、危机、矛盾的情节中真实的爱情不断升温、直至高潮。美好的爱情,甚至让人片刻忘记危机的存在。喜剧,许是爱情过程表达的最好命题;而悲剧,则是爱情含义表达的最好命题。
《两个人的车站》这部影片,在喜剧的外壳下隐藏着悲剧的内核,导演在这部影片中展现出他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在影片里随处可见的集体制度,而这种集体制度所带来的就是无人真正关心集体财产,当男主要去卖甜瓜时,周围人给的建议是,只要和国营商店的做法不一样就行,这是对苏联集体制度的讽刺。男主并未犯罪,但他为妻子顶罪的时候,居然无人质疑,而他的妻子还在播报新闻。导演似乎是借这个爱情故事,来展现苏联的制度上的一些缺陷。不过,导演最后那段拉手风琴的镜头,两个人背靠着背,朝阳从两人后方升起,这个镜头或许是导演对苏联的一种期待,期待着苏联可以如朝阳一般升起。
好好看呀,这部片子,应该是我在循规蹈矩的俄国电影里看过最好的一部了。剧情笑中带泪,男女主人公性格很迷人可爱,简直绝配搭档。而且,不得不说,俄罗斯人的性格范儿或者俄国的质地虽然给人土土的感觉(有些乡土味重),相比于西欧美国,没有那么个性时尚,但是好在真挚,淳朴,炽烈。无论是影片,还是人物,直接的打动人心弦也许就是艺术中最终所求吧
我直呼这前苏联电影是部神作!插叙与倒叙手法把叙事蒙太奇用的明明白白,感情处理克制又很谨慎,每一个情节都有在向观众抛出一个信息,慢慢积攒,到结尾全部都能够说的通。就连结尾的监狱长的会心一笑、普拉东和薇拉累的背靠坐在上坡路上的拉着琴,戛然而止,结局的浪漫处理方式简直太妙了。太经典了,故事也好。
男女主演在片子上映时都已四十八九岁了,演技都很妥帖自然。小时候没看懂,现在看这熟年之爱,不禁唏嘘。两个人按说在各方面相去甚远,使他们能走到一起的,应该是那种别人身上少有的、未泯灭的本真性。当然,这里的浪漫之爱,也有点像《第四十一个》:一个文雅的男性,恰在他落魄的时候才得到了女性无产者的倾心,这或许是因为此时别的社会差异都不重要了。.片中印象最深的,是木屋重逢时的一段,真是百转千回。
影片对缺斤短两的小商贩买卖掺杂使假,过期食品的火车站小酒吧,投机倒把的官僚主义作风进行了鞭挞和讽刺。有对含辛茹苦,甚至不得不做一些不体面的事情,不惜做铁路贩子情妇的单亲母亲薇拉、为了根本不爱自己的妻子顶包丢了自己的大好前途,衣着体面死要面子,却要承受牢狱之灾的音乐家普拉东的悲悯和同情。两个饱受苦难又无可奈何的人相遇在小小的车站,命运让他们不得不呆在一起,当它们互相倾诉逐渐走入对方生活的时候才知道,原来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都发现对方是生活中的坚强者。当火车汽笛声再次响起的时候,命运把他们判成生命中的过客。最后画面里,两个人互相依靠着在冰天雪地中,拉响了希望的琴声,他们精疲力尽却依旧努力,在不幸的命运和不完美的世界面前展现着强大的生活勇气,这种勇气的力量来自于爱情。
两个人的车站成全了两个人的自由。浪漫至极让人不禁相信了这世界也许真有至死不渝的爱情。被各自的过去围困的两个人,从头到尾没有显露被困顿悲伤,而是紧紧抓住当下,接受命运戏剧化地安排。现在的俄罗斯再也拍不出这样的电影了吧?那一帧帧潜藏着诗意与倔强的画面,冷峻中又透着极致的温暖和浪漫。两位演员的表演对观众来说真是享受,四十年前的眼神与笑容依然可以让人深陷其中。
1983年出品的<两个人的车站>是俄罗斯电影大师埃利达尔·梁赞诺夫爱情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延续了<命运的捉弄>与<办公室的故事>中不打不相识与不是冤家不聚头的闹剧套路,讲述一个短短三天时间里,车站餐厅女服务员薇拉与探亲途中的钢琴家普拉东因缘际会,由素不相识的冤家在各种矛盾摩擦中渐次敞开心扉,,将中年男女的情感冲突与情调的渲染表现得细腻又唯美,,,耳边充盈着舒缓的手风琴音,静谧又美好!
晚上睡觉前想找个电影放放,无意中和这个电影偶遇,只是大概瞥了一眼豆瓣评分就开始看了,根本不知道讲什么的。在多瑙看的,还分cd1和cd2。看完cd1觉得无厘头奇怪的事情太多了,太戏剧,很做作,有点不想看了。但cd2开始后就交代了一些背景和故事,于是开始对两个主人公有连接。剧情就不透露了,最后的画面感动得哭掉,1983年的电影竟然可以做成这番耐人寻味,真是惊叹!
一个替妻子背锅啷当入狱的钢琴家,一个遭丈夫抛弃只身带着孩子的服务员,因为一连串可气又可笑的巧合在一个车站相遇了…放在现在的国内电影语境下,大概率就是一个有声有色的公路艳遇片了。回过头看前苏联大导演的这部电影,虽然剧中的情节按现在看很老套了,但里面的表演和音乐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幽默讽刺却难以复制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