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好运(2005)
Good NightUP:2021-11-07
《晚安,好运》(英语:Good Night, and Good Luck.)2005年电影,乔治·克鲁尼与Grant Heslov编剧,乔治·克鲁尼导演,曾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晚安,好运简介
这部电影记载了上世纪中叶美国一场轰烈的政治抗争,此次对抗冲突是美国新闻界和政治史册上不可或缺的一页。
在冷战的背景下,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Joseph McCarthy Himself)作为新兴政治人物崛起,他以反共产主义的政治立场而闻名。麦卡锡用强硬的手腕,搜集国会内的共产主义分子资料,实行高压的政治迫害,意欲掀起席卷政坛的反共风潮。
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台的新闻记者爱德华(大卫·斯特雷泽恩 David Strathairn饰)和他的同事们对这个政治阴谋坚决抗争。他们用自己的新闻理想、新闻阵地,毫无退缩地与麦卡锡主义对抗到底,并把这个丑陋的政客拉下政治舞台。爱德华和他的同事,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格兰特·赫斯洛夫 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乔治·克鲁尼 第63届金球奖电影类 最佳剧情片(提名)
获得奖项
- 第70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摄影 - 第12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提名:电影最佳男主角 / 电影最佳表演 - 第58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提名:最佳电影导演 - 第63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剧情电影 / 剧情电影最佳男主角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第45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提名:最佳剪辑剧情长片 - 第5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reenplay - Original / 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最佳剪辑 - 第21届独立精神奖
获奖:最佳摄影
提名:最佳长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第77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获奖:最佳影片 - 第51届意大利大卫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费比西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奖)-竞赛单元费比西奖 / FIPRESCI Prize —— Competition / Pasinetti Award —— Competition / Human Rights Film Network Award - Special Mention / 沃尔皮杯奖-最佳男演员 / 金奥赛拉奖-最佳编剧
提名:金狮奖 / 主竞赛单元 - 第6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获奖:年度佳片 - 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最佳摄影 / 最佳艺术指导 - 第18届欧洲电影奖
获奖:Screen International Award
简评
《晚安,好运》通过广泛运用富有闭锁感的长焦镜头,营造了麦肯锡时代特有的压抑氛围。极具韵味的黑白摄影与烟熏雾绕的演播室环境,成功地将时间拨回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影片复原了CBS与莫罗如何成功掰倒了咄咄逼人抹杀异见的麦卡锡,但又不只是停留在大圆满的叙事之上。复观美国的50年代,慨叹之外更多的是心有戚戚。
“世界新闻日”,豆瓣电影的推荐片。“电视可以教育,可以启发和激励,但前提是我们决定要让它往这个方向上走。”作为新闻人(如果现在的宣传还可以称为新闻的话),应当都看看此片,很涨知识。美国麦卡锡时代,CBS的电视人们,敢和军方、政界叫板,我们有么?信息量巨大的对白和要求很高的历史背景知识,都看得我力不从心一阵阵犯困,真是一看就马上犯困那种,然后一遍遍又退回去重看,中英文地去理解。就是这翻译,反复说gcd,居然没被和谐。50年代中的CBS,新闻人也是一个个选题做和研究啊!那时谁又能想到现在的媒介、和世界变化成这样了呢。没搞明白小罗伯特唐尼那夫妇俩里面算干嘛的。演员都很有范儿。、(佛诞日+西方母亲节)看完,百度盘资源投屏TV。真好多天没看电影了!
非常严肃的电影。在麦卡锡议员尘嚣甚上的时代,有新闻媒体人对当时的政治迫害提出质疑。电影中的男味很足,乔治克鲁尼、大卫斯特雷泽恩、小罗伯特唐尼,个个丰神俊逸,充满智慧跟决断的魅力。广播员每次讲完沉甸甸的,争取自由跟尊严的评论,都会用晚安跟好运结尾。随后是一段轻松的爵士乐化解严肃的剧情。每到这时候我就在想,是谁在为人民争取免于被政治愚化的命运,免于被政治恐惧攫住的命运。是金灿灿?是呼吸进?是夹头南吗?艹。没有顶住压力讲真理的人,这样的世界要它做什么。
本片取材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對抗麥卡錫主義的真人真事,能把這段讓言論自由權的空前勝利的戲劇性史實搬上大銀幕,本身就是一次極具勇氣與道德使命的創作。此片無論在導演風格或者劇情張力,都不遜於同樣是此類型典範之作《機智問答》與《驚曝內幕》,演而優則導的喬治克魯尼用懷舊的黑白膠片與復古的爵士配樂重新吹奏這段媒體絆倒邪惡政客的凱旋曲,步調沉穩卻高潮迭起。
我们的自尊显然还没从百年屈辱中修复过来,否则我们就能接受dissent,什么人也敢骂,丝毫不担心tz的脆弱,我们还不够自信,否则不会为一点批评就愤怒跳脚。我觉得国人肯定比大多数媒体想象得更聪明和理智,只是我们缺个接收广泛正确信息的机会。电影本身剧情上有缺点,很好的主题有点浪费,台词还是欠火候,想表达的东西多而乱。
“麦肯锡主义”这个词以前只在书本上接触过,而这部电影就是与此相关的,既是关于麦肯锡主义如何逐渐废除的,更是关于一个新闻工作者是如何坚守自己的立场抗击不公正的政治压迫。只是如果缺少一点历史知识可能对理解剧情会有些影响,而且黑白的画面和几乎全是对白的影片内容也容易让人觉得乏味。不过主角最后关于电视的那一番言论非常铿锵有力,即使放在现在来看也毫不过时(尽管当今电视已经不是人们获取资讯的主要媒介了),只可惜现在无论是制作节目的电视台还是收看节目的观众真的都已经把电视当做一个娱乐的工具,它真的成了一个只是装满了光和色彩的盒子。那会的电视节目形式上还是很自由大胆的,竟然可以抽着烟播节目(当然也可能和赞助商有关)。当然,因为隐婚被裁的小罗伯特肯定不觉得。《越狱》里的T-bag也客串出场了一小会儿。
节奏紧凑,黑白色调跟黑白调档记录片段衔接的很好,配乐一绝。最后爱德华的演讲::如果电视媒体只能用来取悦、麻痹和封闭公众的话,那么电视就只是装满了电线和电子管的盒子,我们的全部斗争就变得毫无意义,彻底失败了。特有感触,这话放在今天64年后一样受用,现在综艺节目,短视频,抖音等出现,导致观众对思想性的节目缺乏兴趣和耐性。
这是一部很严肃的电影,影片质量还行,这段历史离我们很远。麦卡锡失败并不奇怪,这是一个膨胀的疯子,利用情报机关和媒体可以忽悠老百姓,掌握更大的权力,其他政客看着是因为有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害怕被牵扯其中,有的可以从中牟利,所以才让你在那起舞,但你吃饱了撑的搞到陆军头上,这不是找死嘛,最后破鼓众人捶,直接把你赶下台。影片里说明了CBS电视台的一帮媒体人,在对抗麦卡锡主义中的贡献。不过影片我看一遍就行了,本片没有重复观看的必要。,删掉!
好久没有看电影hhhhh废成一条咸鱼。可能看惯了现在电影的浮躁,觉得有点不够紧凑…像纪录片一样细腻,不过也因此有点冗长…除了敬佩莫罗那一代的媒体人,我还能说什么?他们敢于对抗权威的社会责任感,希望能够一直继承下去。惊喜看到了越狱里的tbag,还是他贱贱的讨人喜欢的样子hhhhh。镜头里的光影真好,点燃的烟都飘出了节奏。
故事叙述的很平,波澜不惊,媒体人对抗政府的确是很需要勇气的事情,但这部影片却看起来没那么难。媒体是把双刃剑,他们有讲真话的特权,也有机会讲假话陷害别人;影片中CBS赢麦卡锡似乎很轻松,但在不为人知的角落,有很多记者可能就此消失在这个世界。这个故事没办法类比媒介,但可以鼓励当今记者有心出发,尽管如今的记者不再是曾经的记者了。
大概是克鲁尼导演的第二部长片?简直惊艳,镜头调度无与伦比,高锐度的黑白镜头看起来复古又漂亮,整部片子严肃而不沉闷,风格类似纪录片,但是自然而然的拍出了紧张感和热血感,片子结尾再结合看现在CBS出的节目,非常讽刺了。整部电影台词量大到头痛,而且需要很强的背景知识,我只看了个一知半解,很久没看过这么challenging的英语片了。现在才发现Participant出品的电影风格真的是一脉相承的,看过几部就很容易识别出来,但是每部的针对性又都不同。
思想的撞击不会导致污染或转变。对个人观点与思想的坚守与维护,不能建立在对另一种思想的扼杀与攻击。多元化的文明社会,需要独立的新闻媒体,创造公正的竞场,把矛盾摆在台面,把问题放在眼前。思想交锋时,是人类文明智慧的进化。真正的和谐是和而不同,切记,时刻保持同理心,彼此的公平交流,才能促进理解,构建理性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