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1920)

One WeekUP:2021-03-24

一周是一部1920年产的短篇喜剧电影,乃喜剧演员巴斯特·基顿的处女作,而基顿曾与法蒂·阿巴克尔合作多年;西比尔·西利也参与了演出。这部电影由爱德华·克莱因编写与执导, 时长19分钟。短片暗号在一周之前拍摄完成,但基顿认为暗号的水准不足以达到首发的水平,所以次年才进行公开放映。

一周

评分:9.2 导演:爱德华·克莱因 / 巴斯特·基顿 编剧:爱德华·克莱因 / 巴斯特·基顿
主演:巴斯特·基顿 / 西碧尔·希利 / 乔·罗伯茨
类型:喜剧 / 短片
片长:19分钟 / 25分钟 (TCM Print)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
上映:1920-09-01(美国)
IMDb:tt0011541

情节

 
基顿正在欣赏自我建造的房子

故事牵涉到一对新婚夫妇,基顿与西利。他们收到了一幢自我建造的房子作为结婚礼物。房子据说"一周"内就可以建成。一个被西利拒绝的追求者偷偷地将建筑材料的顺序打乱。影片讲述了基顿与这个被打乱顺序的材料重新"布置"的过程。基顿最终解开了局,并成功建成房子(如上图)。但不久基顿发现自己将房子建在了错误的地方,他只得将它移动到别处。本片的高潮部分在当基顿移动他的新房子时,歪七扭八的房子却被铁轨拦住。基顿与西利绞尽脑汁想让可怜的房子避开驶来的火车,并成功地将房子移到对向铁轨。他们的新房子得以幸存。正当夫妻俩都松口气时,房子却在对向铁轨上卡住并被驶来的列车撞毁。最终,基顿凝视着废墟,并将建筑房子的方法与"出售"的标志放在废墟上,与西利一同走开。

纽约时报的电影评论称:"巴斯特·基顿主演的电影一周,比绝大多数欺骗性的下流喜剧更有乐趣。"

主要演员

  • 巴斯特·基顿饰新郎
  • 西比尔·西利饰新娘
  • 乔·罗伯茨饰移动钢琴的人

花絮

  • 许多特效,像是房子与火车相撞的情节,都是现场拍摄制得的真实场景,而非模型。
  • 西比尔·西利在制作这部影片时仅18岁。她在18部影片中参演,并在1922年结束了自己的演艺生涯,于1984年去世。

附加链接

  • 一周介绍(IMDb,英文版)
  • 一周介绍(AllRovi,英文版)
  • 免费下载一周(由互联网档案馆,英文版)提供

吉他手比尔·佛雷赛1995年制作了本片的原声专辑《暗号/一周》。
在2008年,一周由于其有文化,历史,或审美意义"而被美国国会图书馆选中并珍藏在在美国国家影片登记部。

简评

这是杂技演员的新婚建房生活吗?太拼了……又是摔、又是被砸的看着就疼,没有特效的年代,演员的身体素质惊人……栏杆把手还能当梯子用,写字倒着写、镜头和观众互动、房子是旋转木马……!(◎_◎;)这房子是越来越抽象,房子被拉走就是搬家也是新颖,20年代就开始后现代了吗……

影片主要讲述了基顿和妻子两个人一起构建爱巢,却被情敌捣乱,被风雨摧残,被火车摧毁的故事。基顿用了一周来建造两个人的房子,说明幸福的家庭要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情敌一直在搞破坏,一直莫名其妙的受伤,告诉我们破坏他人婚姻是要付出代价的;最后房子被火车摧毁,但两个人仍紧紧的拥抱在一起,说明家庭不是房子,两个人相亲相爱才是真正幸福的家庭。道具方面还是基顿一贯的大手笔,房屋在风雨中旋转,虽然有些穿帮,但是视觉效果非常震撼。女主沐浴,摄影师用手挡住镜头可能是最早的“新浪潮”镜头,因为电影中的角色第一次意识到了镜头的存在。

从形式来看是充满设计魔力的喜剧趣味,从剧情来看是一个多么绝望的悲剧。动作喜剧祖师爷,舍身搏命地拍片,故事短小精悍效率奇高。得了最佳动画短片的《神奇飞书》里有一段黑白场景里房屋被狂风吹得打转不知是否借鉴了此片,爆满的想象力叫人叹为观止。基顿可荣获我最爱的电影人大奖了。

虽然评论里大家都异口同声在说什么精彩绝伦五体投地,我还是想打三星。作为最近一口气看了快20部的卓别林的观众来说当然要把他和卓做比较,论滑稽表演远不及卓式丰富娴熟。内容上还算有创意,但是相比同期的卓别林短片的桥段设计我仍觉得不过尔尔,有一两段觉得很新颖独特,但基本都在预料之中。

一周是接着稻草人看的,特别像稻草人的续集。真的好喜欢看这样的喜剧电影,即使生活有很多磨难,也有意想不到的暴风雨,但是只要两个人牵着手,就能度过愉快的一天。贫穷无法打倒人,自然也不可以,人总是积极向上的,总是生机勃勃的。将生活的荒谬转化成快乐,然后再给爱人一个吻。

#观影手记# 2270 各种小机关,妙趣横生超级变变变的立体主义板房好可爱,毁了真可惜,事先张扬的一击,心提到嗓子眼,轻松避过之后,不期然的尽毁,玩得可真漂亮。捡肥皂时看向镜头,打破第四堵墙,摄影师手挡镜头。一二层的翻转,倒下的外墙,后世也多有借鉴。

原来猫和老鼠里许多创意都是借鉴了基顿的喜剧。基顿简直太有想象力了,他作为动作喜剧和无厘头喜剧的先驱,使用旋转的房子、扭曲的房子结构、将车钉在房子上、高空摔落、火车撞击等,给予观众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同时极具趣味,调侃了美国年轻夫妇初次组建家庭生活的不顺利,以及房东与商人的不靠谱。

装配房屋时装错了号码如同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续写其后情节,从滑稽外形到地基不牢,本质上是反应的扩大。反复修补的房屋道出婚后生活缝缝补补的本质,十三号星期五的冷幽默、打破第四面墙用手遮挡镜头、认为危机度过时另一侧轨道来车等设计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妙趣横生。

绝妙的建筑设计与流畅的动作设计一如基顿大多数高妙的默片,捡肥皂直视镜头不仅仅打破第四堵墙,甚至实现了与摄影师的互动和摄影师与镜头内的互动,实在是天才啊。ps. 小彩蛋:片头字幕里基顿给自己的名Buster加了个引号(“Buster” Keaton),好冷幽默啊…

基顿短片喜剧。以时间线索来结构全片的基顿放弃了平常偶然性推动叙事的抓马风格回归生活,当然,依然是戏剧化的生活;当基顿的对手变的虚无或者说变成自然时,一系列基顿的巧技都失色了不少,唯一能制造笑点的也是本片大量运用的就是滑稽的人物肢体,一连看了几部基顿后就有点乏善可陈了,唯有最后面制造一系列被渲染成意料之中的意料之外(如火车错道)才能唤起笑点;看到房子转那段竟然有种现实主义的悲情味道在里面啊;本片最惊艳我的地方是洗澡捡肥皂那段打破第四面墙的操作:镜头前用一只手捂住摄像机以遮掩。太前卫了!简直就是当时的实验片!就为这点加1分!

卓别林与基顿的区别在于,基顿的喜剧比卓别林更优秀。卓别林擅用的是滑稽的动作、夸张的表情、拙劣的表演来表现幽默,而基顿则不然,他擅长让周边因素成为幽默的来源。卓别林更为人所熟知的原因可能是他本人流浪汉的形象体现底层百姓的苦难以及他鲜明的政治立场。但我想说的是基顿是我当下最喜爱的演员。

基顿不愧是道具大师,构造复杂体积巨大的房屋与基顿渺小的身躯形成鲜明对比,极其精细的场面调度与长镜头让画面的呈现特别流畅,人物动作的连续性得以统一。与其说是喜剧,不如说更像是一场杂耍表演。镜头语言的应用也很新颖,基顿从冲进屋再冲出屋的过程运用了移动摄影,女朋友洗澡时出现一只大手刻意打破第四堵墙。结尾基顿电影中标志性的火车冲垮了他们一周的心血和希望,但只要真爱还在自己身边,便可处处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