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诞生(2011)
Habemus PapamUP:2021-11-16
教皇诞生简介
随着老教皇的去世,红衣主教团齐聚梵蒂冈准备选出新一任教皇。世界各地虔诚的教徒和各路记者聚集在圣彼得广场,翘首以待那股从烟囱中飘出的白烟。可是在梵蒂冈内部,教皇的选举进行得并不顺利。有希望当选的候选红衣主教们纷纷互相推脱,经过几轮的挣扎选定了红衣主教梅尔维尔(米歇尔·皮寇利 Michel Piccoli 饰)。可是梅尔维尔完全没有做好成为教皇的心理准备,不仅在第一次与公众见面的阳台演说上临阵脱逃,甚至离家出走消失在罗马的大街小巷里。梵蒂冈一边对外安抚民众,一边全力搜寻落跑的教皇!在没有教皇的日子里,梵蒂冈里会发生什么不一样的状况?而回到民间的梅尔维尔又会在离家出走的几天里获得什么别样的感悟?
第64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南尼·莫莱蒂 第24届欧洲电影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米歇尔·皮科利 第56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影片(提名)多米尼科·伯加齐 / 南尼·莫莱蒂
获得奖项
- 第63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提名:国外展映单元 - 第57届意大利大卫奖
获奖:最佳男主角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导演 / 最佳剧本 / 最佳摄影 / 最佳音效 - 第64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56届意大利大卫奖
获奖:最佳男主角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导演 / 最佳剧本 / 最佳摄影 / 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音效 / 最佳剪辑 / 最佳视觉效果 / 最佳音乐 / 最佳制片人 / 最佳美术设计 / 最佳发型设计 - 第24届欧洲电影奖
提名:最佳男演员 / 最佳艺术指导
简评
皮克利的表演太惊艳了,太适合给宗教人物带上一抹浓重的悲剧色彩。现代的异化和对宗教的怀疑即便在教皇以及其他主教身上也不能例外。最后的演讲简直就是上帝已死级别的破坏力。现代医学(心理学)的失效简直是莫大的讽刺和黑色幽默,女医生的存在也是弗洛伊德式的。电影一开始的段落与我而言像科普一样,巨大的文化冲击。电影完全没有贬损宗教反而表达了一种信仰的不坚定,而正是这样才将神带临人间,才从新将宗教还给人学而非神学。导演夹带的私货(艺术才是人该热爱的)也蛮有趣,当然此刻的“我的职业是演员”也是一种三关
影片从始至终没有说明教皇内心的彷徨来自各处,观众却被代入其中,揣测他的不安,也揣测自己的不安,发现他,也发现自己。众人需要指引他们的神的化身,可化身都是残缺的人类。心理医生在此像个不必要的角色,喜欢主教们打排球的一场。“阳台上镜头里红色帷幔的中间本该站着教皇的地方却是一个黑色的空洞。那是形象过密、权力过密里一种空虚的福音。教皇不见了,他不想进入为权力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一帧图像里,他逃往一个秘密的话剧厅,那是他童年的记忆。他在那里找到了凡人肉体脆弱的存在和他们的声音,那是些幸福的人,他们不停地说着,交谈着,那是民主诞生之际的生命。Luc Dardenne.”
这绝对是给了梵蒂冈那帮红衣老头们一个狠狠的大嘴巴。算不上一部十分严谨的宗教题材,却更多刻画了人性的真实面孔。各位主教投票的场景就像拍一群考试卡壳的迷茫小学生,还有偷窥这个有趣的镜头。在众教徒等待这位新任教皇庄严出场时他却在一边嚎啕大哭,高喊"我不能"。最后逃离现场,留下那个主持的主教和广场上一帮黯然神伤的信徒,多讽刺的画面。一个演员,这是这位新教皇对自己的定义,而这个剧场就如他身处的教廷。从一个城市去到另一个城市,排练彩排,最终出席一个个无比隆重的首映礼。当他逃入熙熙攘攘的人群,车水马龙的街道,花花绿绿的世界,仿佛是逃离一座禁锢的牢笼。
镜头中堆积极为庞大的空间,不仅是教皇心理形态的外化放射,更擒到了来自于剧场性质的荒诞感,又与教皇-演员的形象相契合。极高的台词密度、荒诞的排球赛,南尼·莫莱蒂在神性与人性落差之间反复喧闹,剥离掉宗教层层华服后,直直地把神祇怼到观众面前,we have a pope看似是戏谑自反,实则是无限温柔。之前细细捡拾的情绪,终于在结尾圣歌和旁人的叹息声中,被陡然拉满到峰值。皮科利贡献出二十一世纪惊为天人的表演,更是神迹!
“我们有教宗了。”第一部莫莱蒂带给我的观感出乎意料。现代宗教题材更多是关乎人性的探讨,这部也不意外,诙谐戏谑般的调侃所呈现夸张情节无时不刻在与肃穆的自我困境进行着对比:虚构的心理医生与主教们的排球比赛,同时最核心的那个人,也就是“临阵脱逃”的教宗,在聆听世间的话语,挖掘个体的回忆。他抛出了一个问题:“我是否是一位演员?”就在所有人都认为教皇诞生的时候,那个凡人坦然接受了自己承受的一切,做出了最令人诧异的决定,也做出了回答:“我没办法给你们指引,因为我也在等待着被指引。”契诃夫戏剧与现实的疏离。戏内戏外,或许我们只是在扮演自己的角色?教皇身份是表面,莫莱蒂将灵魂潜意识挖掘地更深、更彻底、更值得令人回味。在庞大未知的神性面前,这里面呈现的人性反而更加复杂丰富。立意比教宗的承继高出太多。
《教皇的承继》里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的教皇就表达过这种精神危机,但只是点到为止,《新教宗》则把教宗选举演绎成了纸牌屋式政治斗争。《教皇的诞生》则另辟蹊径,其实是“教皇的难产”,灵魂的呐喊和心理医生的困境虽然刻意但喜剧效果绝佳,最值得品味的是,教宗说自己“是个演员"一直在各地巡回演出,读读剧评,一方面是他未竟的梦想,另一方面又是某种真话,作为上帝代言人和作为演员诠释角色确实有相似之处,结尾也在剧场的掌声中戛然而止。
第二部莫莱蒂,除了构图和调度稳,依旧普普通通。对这个导演的印象目前大概是一个长得有点帅气爱自说自话的心理医生。“万众敬仰的人也是普通人”这个主题在康熙微服私访记、还珠格格里就被反复用了,只不过这次从世俗封建换成教会,那对宗教的理解呢?排球赛?心理科学?可爱老人院?太浅。结尾有点新意,但也只是反高潮情节自带的意料之外的些微震动罢了。
严肃主题中又略带荒诞的小故事。剧本中心理医生家庭部分想将凡人生活真谛夹杂在教皇的重任中,但车内片段没讲清楚也没有设计其他电影语言来辅助表现出来。新教宗演员懦弱局促不安的样子比较精准,脸部特写有时能看到有些许抽动。片子镜头上除了逃离就职演说后通过木门到达大厅然后镜头慢慢拉远这个镜头挺好的以外,其余没有什么较深印象了。整体感觉比较像《国王的演讲》和《教宗的承继》,讨论内容不如承继中更有思辨性,整个选举仪式过程也没有承继中描述更详细。
人生之途的几种中止,并非选择。从教皇突然中止的阳台见面开始,莫莱蒂传递的一种反教会火药味从阳台两边红色窗帘中间而出。那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个体在苦恼自己都觉得难以承担的权力,随后线性发展清晰有条理地带出了教皇早年中止的演员梦想,心理医生和前妻的婚姻中止,卫兵假装教皇在屋内的中止,红衣主教们欢乐排球赛的中止,剧场演员表演的中止……在教皇痛苦和反省的心理活动表现里戏谑教会的清规戒律,又从有趣和轻松中窥察这些神性光环长袍之下的普通人性。人终其一生总有事情不会如愿以偿,要做的却奔流不息,偶有断流也还在无从观尽,你扮演着自己,扮演着社会的自己,要演下去。宗教是灵魂的剧场。
这像是神性与人性间的对抗,也是对力量越大责任越大的反相解读,责任越大需要的力量也越大。信仰可以给人力量,但这力量有些虚幻,会让人产生迷茫,这不是说信仰不坚定,而是神性有时可能会让我们觉得虚,而从自身与生活中获取的人性也许混杂着好与坏,但正因此那些好的东西才更为可贵更为真实吧。结尾教皇真正面对众人时主动的辞去这个职位,虽然让神性跌落了,但何尝不是一种新的开始呢?不过整个剧情有些地方看着有点不通顺。
《教皇诞生》,评分:.南尼-莫莱蒂的调侃戏谑依然犀利,通过戏剧化的剧情和现实的情景相结合,举重若轻的描绘了教皇在推上权力顶峰后的自省和保守的当代教廷如何面对日新月异的当代信仰。通过讲述逃跑的教皇梅尔维尔探讨了人性和神性的挣扎,主教梅尔维尔在被选举成为上帝的第一仆人之后职位所要求对于人性的抛弃和苛求沉重的完善使得自己无法承受;在严肃沉重的探讨中,南尼-莫莱蒂还呈现了褪去自身神性后的主教们属于普通人的性格,欢乐的排球赛呈现出了他们属于普通人的悲欢喜乐。同时在神权主线之外,南尼-莫莱蒂还暗藏了心理分析和艺术治疗的两种治疗手法,最高明的心理分析师束手无策,反而是剧场演员对于表演的热情使得教皇受到鼓舞,让他审慎认真对待了权力与地位,谦卑地认识到了自己尚无才智去做当下拯救群羊的牧领,这时他才触碰到了神圣
7/10 "他们知道我们里面漆黑一片么?"很多地方真的笑死了。关键词在于表演:发言人装作一切正常;电视上的专家假装自己知道答案;主教们为教皇表演球赛;卫兵在房间里扮演教皇;演员在深夜的旅馆与舞台上进行错位的演出。所有的表演在某种程度上不是失败的就是无效的。另外有趣的一点是,只有被选中的教皇迷惘,直到他的治愈;但他的治愈却意味着他的放弃,同时也带来了所有其他人的迷惘。 /with 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