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亭(1972)
电话亭(西班牙语:La Cabina)是一部摄制于1972年的西班牙电视电影,片长35分钟。本片由安东尼奥·马赛罗导演,编剧为安东尼奥·马赛罗和何塞·路易斯·加尔奇,由何塞·路易斯·洛佩兹·瓦兹奎兹主演。短片讲述了一个男子无意中被困在广场上的一个电话亭中,无法逃脱,从无助、烦躁到绝望直至崩溃的过程。本片获得1973年的国际艾美奖。
内容
某公司在一个小广场上放置了一座电话亭,电话亭的门半开着。不久,一个中年男子带儿子去赶校车。把儿子送上车后,中年男子进电话亭想打个电话。正在此时,电话亭的门缓缓关上了。男子发现了电话实际上并未装好,就打算离开,却发现门打不开了。这时有两个上班的人路过,三个人里外共同用力却无济于事。越来越多的居民和行人都驻足于此,围观被困在电话亭的男子和大家试图打开门的努力。无论是健壮的男人、修理工还是警察,均无法打开电话亭。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被困住的中年男子眼见着人群对自己的好奇、讥笑,烦躁的坐了下来。最终消防员试图用重锤敲开电话亭的玻璃顶时,安置电话亭公司的卡车出现了。公司的工人们抬起里面还有人的电话亭放上卡车。围观的大量观众尾随其后向男子挥手告别。
卡车随即穿过整个城市,困在电话亭里的男子先是试图向路人呼救,但每个人都只是对他微笑并挥手作别。他见到了送葬的队伍,看到在棺材里的死者,心里变得更加绝望。最终卡车停在另一辆卡车旁边,另一个卡车同样载着一个里面困有男子的电话亭。两人试图沟通未果。不久他见到了一个玩球的孩子,他想起了自己抱着球去上学的孩子,想起了自己是如何误入电话亭,他只能和孩子挥手告别。之后他见到了直升飞机,竭力呼救希望能被飞机发现,结果却是一段旅程之后,直升飞机着陆,飞行员和他挥手告别。
卡车进入了一个黑暗的巨大的地下仓库,此时配乐变为快节奏的合唱。电话亭被一个巨大的磁铁吸到空中,之后卡车离开。电话亭顺着传送带在仓库中运动,男子才发现这个仓库里堆满了制式一致的电话亭,电话亭中都是已经成为木乃伊的尸体。男子最后看到,旁边的电话亭里正是自己在路上遇到的那个人,那人用毫无用处的电话线勒死了自己。中年男子崩溃了,绝望地瘫倒了。影片以一个电话亭重新被放到广场上,工人们把门打开一半结束。
- 安东尼奥·梅尔塞罗 Antonio Mercero导演
- 何塞·路易斯·洛佩斯·巴斯克斯 José Luis López Vázquez演员
- 阿古斯丁·冈萨雷斯 Agustín González演员
- Goyo Lebrero Goyo Lebrero演员
- 蒂托·加西亚 Tito García演员
- Pepe Viyuela Pepe Viyuela演员
简评
《狙击电话亭》的创意来源?果然好的设定很多在短小精悍的短片中。但短片也就是胜在语焉不详,留白,观众自己去发挥想象。但我不喜欢这种隐喻故事。刚看完《倒扣的王牌》里的乌合之众再看来这个,前面一众人看热闹的情节真单薄没意思,不如《倒扣的王牌》写众生相具体又生动——夫妇带孩子们来度假的、抢着希望能接受电视采访的、游乐场玩耍的、还写了一首歌唱的吉他手们...反正这片子对我来说,观感一般,胜在设定——大庭广众之下的密室被囚。两倍速看都嫌慢,3分钟UP主说电影就够了。
红色电话亭。拍成10分钟的话效果一定更好。甚至可以更减省,前面压抑封闭的恐怖非常划时代,内外皆无力、同类的冷漠,后面的发展完全可以留给观众自行想象,想象力更产生恐惧和反省。但是导演却花了那么长时间把后面的东西拍出来了,讲得太满,就非常没有意思,对观众的理解力没有信任。
被最后的配乐震得头皮发麻。困在电话亭里的人不是惊醒的人,而是被“不幸”砸中的人。看客的可恨不仅在于人性的卑劣,更在于他们对国家机器的信任,对危险来源的麻木,于是求助被一次次忽视,他人的绝望竟然成了他们在外面观赏和取乐的对象。以及,电影把制造电话亭拍摄成赤裸裸的谋杀,但对那些运输电话亭的人,他们是否清楚自己在杀人?
十分压抑,一黑到底,自古短片出神作,前半个小时你都无法预知男主的命运,但却一直被剧情牵着走,除了对未知的好奇,也有对男主的同情,开头路人的冷漠和嘲笑其实都只是最终悲惨命运前的一个小插曲。结合时代来讲确实有着些许影射,也确实称得上杰作,原来西班牙悬疑片一直都有着优良的历史传统…
一部粗看惊悚、细看极恐的真人短片。任意一个人随心进入电话亭就再也出不来了,旁观人不嫌事大的围观、嘲笑、看热闹,当事人懵逼、焦虑、后悔、紧张、恐惧,最后被运到一个地方,看到身边一堆死在电话亭里的人,绝望而死。结合当下的背景,当你被f的时候,围观的人都是各种冷嘲热讽,只有自己遇到了,不对,就算自己遇到了,他依然会觉得自己最苦别人都不如他。细思极恐的不仅仅是围观人的冷漠,还有这个恐怖事件的随机性,谁知道你会不会是下一个遭殃的人。
缺少同情和关怀的社会,让困在透明电话亭中的人只变成滑稽的笑柄。漫长的旅途无人救助,相似的悲剧不停上演,解决之道是从改变自己开始。片子的声音用得不错,被围观时的嘈杂人声到看到学校时孩童的欢笑,以及后端紧张夺魂的配乐,与主角电话亭中的噤声对比,稳稳把控情绪。
哎呦,刷豆瓣无意刷到了这部的剧照,一眼认出是19年爱丁堡电影节时看的“神片”《狂喜》之前莫名其妙贴的短片,由于当时两个片一起看完心情实在是整不会了,也没有看到任何关于这部短片的信息就一直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今天巧合拾遗了。记得就是一个进去了之后再也打不开的电话亭,众目睽睽之下请君入瓮并拉进电话亭集中营,非常cult非常憋闷。
冲他挥挥手的并不是儿子的小孩;隔着一层玻璃看的话口鼻就像被抹掉的人;忽明忽暗隧道里过去一辆码满红色电话亭的车,我是不是看错了?/ 指向不明的隐喻电影备受推崇的主要原因大概是,评价它的时候可以更多地搞私人订制,所以也可以说,大家喜欢的不是这电影,大家喜欢的是又深刻又睿智的自己
如果是北美拍大概整成心慌方、密室逃生那样带完整世界观的游戏,但这个点子就是没头没尾的短片正好,就是要你在光天化日的大街上,路过透明棺材、瓶中船和没心没肺的男男女女,就是一个工业文明的便利符号,转眼变为凶险的捕猎trap(如友邻说的猪笼草),现代生活就像那层玻璃,你以为和外面息息相通,但只要lock,就会让你寸步难行。
乔舒马赫的狙击电话亭是不是灵感来自于此?!前18分钟是铺垫,可以当做是看客和众生相,当一个男子被意外关进电话亭里,有人用心用力帮他,但没帮成功也就离开了;有人看笑话,看被困男子的笑话,看救人不成功的笑话;有人还占便宜,偷吃别人放在头顶的食物,有人就算围观,也要坐在华丽的扶手椅上,他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冷漠。18分钟后,工作人员来了,结果是搬走电话亭,短片这才渐入佳境,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zz隐喻,关押搬离囚禁道奇。带着电话亭的货车从市区向农村开向郊区开,路过有的男的居然自己来了门成功离开,碰到同病相怜者,碰到对他报以同情的小丑,碰到玩球向自己挥手再见的小男孩,他想到了自己的孩子!最后在一个大仓库,他看到电话亭穿着衣服的骷髅。最后,首尾呼应,又安放了一个新的电话亭,谁会是下一个无辜被关者呢?!
太绝望了。。最不能让人理解的是周围人的戏谑吵闹,冷眼相看,来帮忙的人少之又少,靠大众是完全可能把他救出来的,但是大家都只是旁观者,看着他被困,看着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用完全无力的方法去救他,完全没有帮忙的意思。吵闹声闹得我心慌,想让他们都闭嘴,别笑了,帮帮我吧,会听吗?
楼里一群公知党偏偏把电影和集权扯上关系,就因为弗朗哥在世?搞笑至极,还什么西方对红色恐惧所以是红色电话亭,呵呵。电话亭是对人的强制划分与隔离,群众对与己不同的少数人天生有种凌驾于之上的优越感、冷漠感,而一个人一旦与周围所有人都完全不同等待着他的只有死亡。人以群分,索群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