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娜·迪尔曼(1975)
Jeanne DielmanUP:2021-07-19
《让娜·迪尔曼》(法语:Jeanne Dielman, 23 quai du Commerce, 1080 Bruxelles)是1975年的艺术电影,为比利时导演香妲·艾克曼执导的第二部长片。
让娜·迪尔曼简介
《让娜·迪尔曼》是一部怎样的电影呢?它是阿克曼1975年的一部长达三个半小时的电影,它又是一部著名的“女权主义”电影,它还是一部在形式与内容上都极富革命精神的电影。总之,阿克曼这位拍片数极少的比利时女导演凭借她二十出头拍出的这部电影,就足以让无数的影评人、电影史学家为她 树碑立传了。它的独特、先锋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相信,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再有如此奇妙的观影体验了!
影片内容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一个中年寡妇三天的日常生活(影片其实是从第一天下午到第三天的下午,仔细算下来也就两天多一点),影片的拍摄手法也十分“简单”——固定长镜头(影片中的机位选择非常严格,比如说厨房是正面、侧面两个机位,算下来全片也就只有十几个机位),影片场景同样十分“单调”——超过90%是在让娜?迪尔曼所住的公寓里拍摄的。
- 香特尔·阿克曼 Chantal Akerman导演
- 德菲因·塞里格 Delphine Seyrig饰 Jeanne Dielman
- 亨利.斯多克 Henri Storck饰 1st Caller
- 雅克·多尼奥-瓦克罗兹 Jacques Doniol-Valcroze饰 2nd Caller
- 香特尔·阿克曼 Chantal Akerman配 Neighbor
- 保罗·韦基亚利 Paul Vecchiali制片人
简评
虽然长但一点也不闷,非常吸引我。两日日常与第三日的逐步崩坏。我当然知道它要批评什么,但拍出的日常的部分仍带来了治愈与秩序感,类似《完美的日子》里看役所广司不断做清洁。它又让人想起某种令人不寒而栗的vlog,家庭主妇笑嘻嘻忙活3小时后喊全家人起床吃早饭。/不用多余笔墨,第三日从一开头就让我们看出她的状态不对。功力真好。/女主说的最长的话是配纽扣时说了一段北美故人的事,完全自说自话。太懂这感觉了。/本片有一妙在让丈夫去世几年,用日常出现的买春男子部分代替了这一位置。而恩格斯说过,资产阶级的婚姻是一种长期MY。本片不过是用这种轮番出现的他们替换掉了原本的丈夫。仿佛有不同,仿佛略狗血,但说到底,还是鲨夫。/感觉这时候主妇格外难,很多后来的家用电器还没有,而再往前一百年,这样的家里又多少还有一位女佣。
很无聊吗?我不觉得。窥视欲每个人都有,将这份欲望投射到电影中,这201分钟相当值得品味。这绝对是德菲因·塞里格最成功的一次表演,自然到根本看不出在演戏,与生活无异,其调度甚至精细到把生活中常被忽略的细节放大,比如后期揉肉馅时不经意间撞到的牛奶瓶等等,这些细节让窥视感更加真实,也让女性的勤劳隐忍更加鲜明,将女性的伟大充分表现出来!看的时候还在想片中绝大多数的固定长镜头中观众与角色的时间流动是同步的,为何让娜接客时的长镜头却具有间断时间的作用。看到最后才明白这是阿克曼的把戏,利用两个机位完全相同的镜头切换“伪装”长镜头对时间的间断效果;这样省去接客时房间内部状态从而让影片最后十分钟力量的倾泻更加有力。与儿子的对话中“刺”这个关键词最终实现反转,女性意识觉醒,这不就是女权主义电影的最佳表现形式!
全片以固定镜头,如窥视般,多角度观察了迪尔曼两天半的生活。迪尔曼的生活是重复的,几个片段构成了迪尔曼的一天,重复的日子再构成了迪尔曼的这位家庭主妇的一生。导演刻意安排了父亲的死亡,让我们发现,即使男性角色的缺失,女性在生活中的琐事几乎是不变的,男性在家庭生活是严重缺位的。导演还有一点做得很好的事,刻意省略了做爱的片段,所以妓女如普通角色一样,家庭主妇才是特殊的角色。影片通过不断的开关来提示迪尔曼如机械一般的生活,我们用三个半小时来观看迪尔曼重复的生活,本已百感无趣与乏味了,而迪尔曼自身是行动者,是所有情绪的集中者,可想而知她的绝望。所以,在故事的结尾,迪尔曼用剪刀,终结了她的生活,更是终结了她的人生。最后的镜头,我们无法想象迪尔曼的绝望,她几乎已经是个“死人”了,我泪光闪闪,久不能平……
最大的败笔在于导演把多重意识赋予一个女人,虽然意识的复杂和矛盾在艺术作品中很常见。但显然她处理得非常幼稚刻意。让娜是一个家庭女性,卖身女人?是中年寡妇,单身母亲?还是偶尔发呆精致文艺女性?日复一日的生活,机械刻板,最后爆发,而爆发的表现就是突如其来刺杀嫖客?试问导演有去了解过真正的单身中年卖身女性,她们的所思所想所为?还是打着先锋的旗帜,去设定一个虚空的人物?让娜的日常,即使做家务,也渗透着强烈表演气息,非常不自然,最后床上镜头更是做作。这部电影与其说是女权主义作品,倒不如说是充斥着七十年代“流行概念行为艺术”,脱离了现实,就算利用固定镜头慢动作极少对话交流强迫观者堆积情绪,也难以让观众去认同共情其心理和行为逻辑,更不用说有什么女权先锋之用了。而这别有特色的“艺术闷片”倒成为导演的名作了。
关于影像本体的思考,值得视与听top1(但不知道为啥是top1)。一个女人三天的生活,洗澡、做饭、喝咖啡、擦鞋,固定机位,超长镜头,女主曾出演《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在让娜里演技更是一流。一开始觉得是流水账,但越看越有意思,正是生活的每个细节才值得玩味;当时有些奇怪电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尾,以为只是温馨的生活片。蕴含在普通生活里的悬疑让人抽离感拉满,女人在第三天烧糊了土豆,甩飞了鞋刷,惯常坐得位置被占,晚上体会到了性高潮,于是手刃嫖客,布莱希特式的间离震撼;杀掉嫖客就像倒掉土豆一样只是她希望生活步入严格正规的方式,她不想静下来思考,只想履行好每一步属于女性的职责,离不开导演本人作为犹太人的工作时日观。导演拍这部片子的时候才25岁
电影作为现今信息场量最成熟、立体的艺术形式,并非被当成钟表盘上单一指向的精确秒针,而是编织在某时刻下的聚合无限“已发生”与“或许将会发生”的热力学产物。自诞生来,它从未将投射 “绝对现实” 视作要义,而是通过构造肌理,使其充盈胶质,回馈触感,散发气息。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导演都在尝试以解构的方式削减标尺,通过某种聚焦法将视场囚禁于狭小斗室,敏锐的感官被最大释放,任何被呈现的局部中都需充斥丰足的毛细矢量,更具挑战的是,那些原本被忽视的疵漏将不再获得宽宥。易见地,本片未能盘活沙粒中的菩提。演员对表演失去觉知,构图与机位双重僵化,部分场景冷色灯光与绿色墙纸失调,连续暗场剪接形成死角,剧情发展缺失变化,结局突兀,令人错愕,然难以信服。
影片中的时间一共有三种:与外部世界同步的真实时间、被删除了的时间以及被暂停了的时间,后两种时间对应着让娜的心理状态。被暂停了的时间如同戏剧场景更迭时落下的帷幕般,预示着即将发生的一切对让娜来说具有不可知的危险以及神秘(打断枯燥日常),而被删除的时间后隐藏着她生活中的烟火气和欲念,而我们只能以中景镜头从侧面旁观。然而这种如加缪笔下的荒诞循环一旦被打破,觉醒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魔法般的心理时间也就随之失效,取而代之的只有无尽的乏味的真实时间。让娜试图通过在镜头前展现一个更真实的自己来打破枷锁,于是我们看到她在镜头前的情绪波动,她的生活轨迹和往昔,最后我们甚至和镜头一起跨越了本该被删除的时间之门直面她的欲念。结果这一切被那个她拒绝进入身体的男人毁灭了,他用暴力使她的反抗无效,她只能决绝地杀了他
《让娜·迪尔曼》是一部怎样的电影呢?它是阿克曼1975年的一部长达三个半小时的电影,它又是一部著名的“女权主义”电影,它还是一部在形式与内容上都极富革命精神的电影。总之,阿克曼这位拍片数极少的比利时女导演凭借她二十出头拍出的这部电影,就足以让无数的影评人、电影史学家为她 树碑立传了。它的独特、先锋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相信,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再有如此奇妙的观影体验了! 影片内容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一个中年寡妇三天的日常生活(影片其实是从第一天下午到第三天的下午,仔细算下来也就两天多一点),影片的拍摄手法也十分“简单”——固定长镜头(影片中的机位选择非常严格,比如说厨房是正面、侧面两个机位,算下来全片也就只有十几个机位),影片场景同样十分“单调”——超过90%是在让娜?迪尔曼所住的公
《视与听》最新的榜单终于让我下决心看完本片,任何一个注视200分钟让娜迪尔曼生活的人,即使不是女性主义者,也有成为女性主义者的潜质。她的革命性就在于将一名普通女子的生活1:1的搬上荧幕,那些操持整理、清洁家务、保持体面,所有这些为男性所忽视的生活,就是让娜生活的全部,这是一次“逼迫”,逼迫观众承认女性的存在,人们对隐入尘烟的阶级可以共情,但却忽略了父权制社会下被迫隐去的千千万女性的生活。本片的意义还不仅于此,她更向前一步讨论了女性主体性的存在主义意义,让娜一天之中要扮演母亲、娼妇的角色,然而大多数时间中,她就是自己,在女性主体视角下,儿子的来去其实与嫖客并无二致,而扮演娼妇的让娜用一个男人的钱来养育另一个男人,她的存在意义又在于何?电影刻意祛除生活中90%无用的对话,从而使真相如此迫近。
经历绝对漫长和煎熬的三个半小时观看,阿克曼通过简单的机位和固定长镜头,强制性地将让娜·迪尔曼繁复生活中的沉闷乏味施压给观众,在影片中,观众看不到任何趣味、快乐,只有一个被围困于房子(家务、责任)和工作(卖淫)的母亲/女人,阿克曼几乎没有刻意去展现让娜·迪尔曼的情绪起伏,但通过观看“空洞”、忍受“乏味”,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她那如西西弗斯般重复压抑的生活,“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很难说结局是源于迪尔曼主观意愿的反抗,还是一次偶然的失控,最后在她脸上看不到胜利的喜悦,也看不到不安的情绪,只有一如既往的沉默(但沉默能使得观众对此施加无限想象…比如隐忍、麻木、痛苦等等)。// “阿克曼把家居生活处理成隐含有性压迫和经济剥削的含义:家务是女人的工作,卖淫也是。”(《世界电影史》)
非常下沉地呈现了普通女性在社会情景下角色的要求与局限,没有把让娜作为道德的化身,而是给予了她可以沉默的自由。当让娜在卖淫“不应有”的快感入侵了主妇/母亲角色所“需要”的秩序,她原本顺理成章的生活就不可避免的崩坏了。她在每日的动态生活里对自己逐渐有了质疑、困惑与一点失去空间(即无法拒绝快感)的失望,清洁和谋杀的同一重量也许在于她的谋杀不仅是对于曾经看重的清洁工作的挑战,也是不知该如何在冲突下容身。让娜迪尔曼特别的一点就是她是安静的,因此和我们作为观众的距离很远,但是因此更真实。在她等着照看宝宝在沙发上静坐的那几分钟,她是在沉默中思考,还是只是沉默?这是让娜没有展示给我们的部分,或者说,刻意隐藏的部分,和最后黑暗里的几分钟一样,那是她私人且在最深处的体验。
一个寡妇枯燥、乏味、重复的日常生活,眼睛里没有了光,全程看不见笑容,看报、洗碗、冲咖啡、做饭、买菜、收拾床铺、帮人看孩子、和儿子交谈......全片都是以迪尔曼的视点为主导,也涉及她生活的延伸场景,导演对于她另一重身份-妓女的镜头展示非常少。画面构图工整、固定机位长时间拍摄,以这样的镜头语言暗示对应着生活的琐碎无聊。对于一些细节的展示很生动,比如洗碗时把一个还没冲掉泡沫的盘子放进篮子里,发现时思考了几秒又拿出来重洗,这样的时刻让人看到了生活的质感与真实,让我想到了德·西卡《温别尔托·D》 里的厨房劳碌场景,两部都是让摄影机捕捉人日常生活的细节,营造一种影像的现实主义。影片兼具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风格,对于人物事件固定长时间的展示与精致规整的道具与美术设计进行了中和,使我们从重复枯燥的行为动作中分散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