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1971)
十日谈(义大利语:Il Decameron)是1971年由意大利导演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导演的电影,取材于乔万尼·薄伽丘小说《十日谈》,内容包含了丰富的性爱、闹剧和低俗的幽默故事。它是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义大利语:Trilogia della vita)的第一部,其余两部是《坎特伯雷故事集》与《天方夜谭》。
评分:7.5
导演: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编剧: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 乔万尼·薄伽丘
主演:弗兰科·奇蒂 / 尼内托·达沃利 / Jovan Jovanovic / 文森佐·阿马托 / 安吉拉·露西 / Giuseppe Zigaina / 玛丽亚·加布里埃拉·玛雅 / Vincenzo Cristo /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 Giorgio Iovine / Salvatore Bilardo / Vincenzo Ferrigno / Luigi Seraponte / Antonio Diddio / Mirella Catanesi / 圭多·阿尔贝蒂 / Giacomo Rizz
类型:剧情 / 喜剧 / 爱情 / 历史
片长:111分钟地区:意大利 / 法国 / 西德
语言:意大利语 / 那不勒斯语
影片别名: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之十日谈 / The Decameron
上映:1971-08-25
IMDb:tt0065622
简介
故事列表
原书取材部分 | 情节 | 备注 |
---|---|---|
第二天,第五个故事 | 一个年轻人在那不勒斯被骗两次,但最终变得富裕。 | |
第三天,第一个故事 | 一个男人假装是聋哑人在修道院工作,修女与之频频求欢。 | |
第七天,第二个故事 | 一个女人将丈夫骗进缸内,而她在在缸外与人通奸。 | |
第一天,第一个故事 | 一个恶棍在临终时编造假忏悔,愚弄牧师。 | |
第六天,第五个故事 | 一群画家等待灵感。 | |
第五天,第四个故事 | 一个年轻的姑娘睡在屋顶上,在晚上遇见她的男朋友。 | |
第四天,第五个故事 | 三兄弟报复他们的妹妹的情人。 | |
第九天,第十个故事 | 一个男人试图勾引他朋友的妻子。 | |
第七天,第十个故事 | 两个朋友约定,查明死后会发生什么。 |
Perché realizzare un'opera quando è bello sognarla soltanto?
演员表
- Franco Citti - Ciappelletto
- Ninetto Davoli - Andreuccio of Perugia
- Jovan Jovanovic - Rustico (scenes deleted)
- Vincenzo Amato - Masetto of Lamporecchio
- Angela Luce - Peronella
- Giuseppe Zigaina - Monk
- Gabriella Frankel
- Vincenzo Cristo
- Pier Paolo Pasolini - Allievo di Giotto (as P.P. Pasolini)
- Giorgio Iovine
- Salvatore Bilardo
- Vincenzo Ferrigno - Giannello
- Luigi Seraponte
- Antonio Diddio
- Mirella Catanesi
这部电影进入了第2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赢得了陪审团银熊奖。
简评
太有意思了。绝对的实地取景,还有服化道,真实还原几百年前的乱糟糟臭烘烘土渣渣的城市,(相比之下,近年的欧美古装片都太干净了,如《最后的决斗》、《圣母》啥的,有种PS后的美颜效果。国产剧也是如此,反倒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各种古民居取景的影视剧有粗粝真实的效果。)导演挑选的演员也多具备绘画效果,太多有特色的面孔了,很多画面几乎就是文艺复兴时期市民画的翻版。我一直认为《十日谈》和我国同时期的“三言二拍”可以相提并论,都是真实展示人性的各种欲望。本片的拍摄手法可谓简单粗暴,但也淋漓尽致。
111分钟,,剧情/喜剧。改编自薄伽丘的著名小说集《十日谈》,添加情色为佐料,以14世纪的意大利为背景,通过10个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爱情、欲望和命运的交织。帕索里尼通过他的镜头,用一种既幽默又荒诞的方式,真实揭示了人类在面对爱情、欲望和命运时的原始面貌,旗帜鲜明地表明作者对人们性解放的肯定态度。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演员都是非专业演员,他们的自然表演和真实感受为影片增添了更多的真实感和生命力。
第一部帕索里尼。室内外戏有明显区别,,镜头少移动,有时以较高机位取景构造出天花板‘’压"向人物的感觉,有时以较低机位取景使人物与上方空间充满‘’距离感‘’;屋内色调基本凝重枯暗,墙、柱破旧潮湿、表面剥落。,画面朴素清雅,移动镜头颇多 | 前者营造的肃穆感在荒诞的故事衬托下进而转化成反差巨大的滑稽感,后者与其对比照应了电影突破宗教枷锁追求性解放的主旨。大量的脸部特写也是一大特点,充满刻意表演痕迹的脸占据画面,屎尿屁搞怪情节更放大其带来的夸张色彩。画师的桥段穿插其中仿佛将观众带离到另一个奇异梦幻、无法言喻的美妙世界。片子故事讲得非常平实不加修饰却还是令人忍俊不禁,就像身边一个二货朋友跟你恰谈荤段子那样有趣,引起极度舒适~
我拿到的资源太差了音画对不上非常非常折磨,如中世纪画所说的自然原始,还有一些民俗类如新娘结婚不吃饭等等等等,我非常喜欢帕索里尼在草地活动/民俗活动的拍摄,他是一个很人文主义的导演。然而这些题材于现代隔的太远,那样真实地描绘欧洲与我们生活有代沟也无法引起同感,不是适合这个时代观看的影片。
听赵林教授讲到文艺复新,便到了看帕索里尼的好时机。“生命三部曲”从《十日谈》入手对于这位意大利导演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影片忠实地展现出导演心目中中世纪意大利应有的样子,还原《十日谈》里的那些故事原本应有的面貌,其用心足以配得上导演祖先留下的这部名著了。“意大利人本来就是这样一些个人主义意识极强的人,但是历史却偏偏选择了他们来代表圣洁的基督教信仰和神圣的教会,这样必定会导致一种令人尴尬的结果。海涅曾经幽默地说:‘在地中海温暖的阳光下,人们是很难奉行禁欲主义生活态度的。’”;“虽然罗马帝国早已灭亡了,但是它的文化因素却或多或少地被罗马人的后裔意大利人所继承。因此,与中世纪北部欧洲的那些蒙昧野蛮的日耳曼人相比,南方欧洲的意大利人明显地表现出一种高雅而文明的艺术天赋。”——摘自《基督教与西方文化》
虽然情节发展的逻辑不时会让我产生怀疑,但如此剧情编排还是让我略感新奇又颇觉有趣。故事之二:-一只公鸡可以满足十只母鸡,可十个男人也难以满足一个女人!我要满足九个女人!如果继续这样,我就离开这里。-你不是聋哑人么?-不,我是来干女人的。看我干了多少个!原来这是如此艰难!-神迹!-什么?-你是个神迹!… 神迹出现了,姐妹们!… 别担心,我们会安排妥当,让你留在修道院里,满足我们所有人,不至于逼得你自杀,更有甚者,你将成为圣人,神迹!上帝给了我们园丁说话的能力! -13811
可以三星半。开始并不喜欢,觉得很原始,很山寨,表演很僵,都像群众演员。但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开始喜欢上了,那种质朴的生命力和情感。觉得那里面的人物虽然似乎不入流,但是活得很真实、恣意和随性,他们似乎并没有现代人的那些焦虑和烦恼。后来知道这是所谓的生命三部曲里的一部,似乎确实挺切题的。.最喜欢把死去爱人的头砍下来种在花盆里的那个故事。
7-。剥去了叙事结构只讲故事本身,在我心中可能就和“十日谈”有一些脱离,但好在故事倒是讲得不错,没有旁白单调讲述感的情况下表现出了幽默与诙谐。最喜欢的是拿四个手指框住眼睛然后切的都是人脸的大特写这个镜头转换。一点小疑惑:不明白为什么分第一段和第二段;演员的重复。
通俗戏虐展现《十日谈》中的十个故事,宗教与情欲,虚伪与贪婪,以及一贯的悲剧色彩。我们总能感觉到帕索里尼不是在用传统的拍摄方法,更像是一种写诗、作画的方式在拍摄电影,这种独特的拍摄模式总能呈现出一种“故意的天真”,透露着一种简朴稚气。意大利人真的好爱家庭宴会啊。
情人、园丁、神父、修女、强盗、骗子、同性恋者和艺术家的故事串烧,几乎个个精彩。跟一千零一夜比,帕索里尼拍老家的名著就顺畅多了,说起意大利语也不违和了。当然,十日谈这些著名故事对我而言更熟悉,也没有那么天马行空。那不勒斯的市镇,和一千零一夜的中东风光一样,存在感极强。两片的音乐都非常好听。
第一部帕索里尼。大量的短镜头,几乎没有固定机位拍摄(因为想起了小津)。总体上有些失望,氛围浓不到让我沉浸。《偷自行车的人》里,父子避雨时,旁边经过一群神学生——生活偶然的诗意。《十日谈》里第一个故事中也有类似的东西:从粪坑出来的年轻人,遇到一群小巷中唱歌的年轻人,幽蓝月光下的吉他民谣歌唱,很美。这首歌在后来也复现了。伊莎贝拉的故事中,那盆种在情人头颅上的花,也有一种诡异的美感,像沈从文。在临死告解的那个故事中,我突然想到,基督教风靡的原因之一就是告解的仪式。在日常中积攒的压力,可以经由一个神圣的仪式被净化,然后释放。这很难不吸引人,因为谁都有说不出口的罪过。买水缸的故事与女人变奶牛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经典的母题:聪明、精力旺盛的女性,欺骗了愚蠢、贪婪、萎靡的丈夫。关于生命力的故事的主角总是女性。
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第一部。改编自文艺复兴时期小说集,他招募非专业演员,用笨拙的演技操起毫无美感的台词,用粗粝的视听调度讲述着从古至今从未消失的荒诞故事。正是这些的不完美的元素组合成一部影片时,帕索里尼让所有的缺点化身为优点,极强刺激性视听对观影人完成全套服务,它才更具有喜剧特色,对现实讽刺意味十足的反宗教与性解放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