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阁之风波(1973)

迎春閣之風波UP:2021-10-16

《迎春阁之风波》(英语:The Fate of Lee Khan)是一部1973年的香港武侠电影,由胡金铨执导。被认为是胡金铨「客栈三部曲」的最终章(其余两部为《大醉侠》和《龙门客栈》)。

迎春阁之风波

评分:8.1 导演:胡金铨 编剧:胡金铨 / 王冲
主演:李丽华 / 乔宏 / 田丰 / 徐枫 / 白鹰 / 胡锦 / 马海伦 / 茅瑛
类型:剧情 / 动作 / 悬疑 / 武侠 / 古装
片长:105分钟地区:中国台湾 / 中国香港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The Fate of Lee Khan
上映:1973-12-06(中国香港)
IMDb:tt0070942

剧情

元朝末年,蒙古将军李察罕与妹妹婉儿为了接收反抗军的布兵图而到了位于荒凉陕西的迎春阁。在迎春阁掌柜万人迷的帮助下,一群反抗军的卧底志士誓要取回布兵图,挽救反抗军。

演员表

  • 李丽华 饰 万人迷
  • 乔宏 饰 曹玉昆
  • 徐枫 饰 李婉儿
  • 白鹰 饰 王石曾
  • 田丰 饰 李察罕
  • 茅瑛 饰 黑牡丹
  • 胡锦 饰 水蜜桃
  • 马海伦 饰 夜来香
  • 姜南 饰 刘三虎
  • 上官燕儿 饰 小辣椒
  • 韩英杰 饰 沙云山
  • 吴家骧 饰 哈勒古

分析

此片对于鼓励以后的动作片加入更多女角这件事有所帮助。

胡金铨把此片与《忠烈图》一同连续拍摄制作的。

上映

《迎春阁之风波》于1973年12月6日于香港上映。

简评

前半段太好看了,客栈内的三教九流迎来送往之调度堪称行云流水,配角的寥寥几个镜头就勾勒出一个惟妙惟肖的人物(几乎每个配角的戏都很精彩),悬疑氛围中不乏幽默,叙事节奏稳当紧凑;延续《龙门客栈》的室内模式+多人大战大反派。好一个秉持正道、忠奸分明的江湖,服化道和演员均仿佛自那个充满古意的时代中走来,还原了理想中的武侠世界。

-.不得不承认胡金铨的调度功力非常强大。一是剪辑的凝练与利落,封闭空间内的布局呈现得细腻而全面,视点的切换、动作的衔切皆有章法,眼花缭乱的视觉信息的被处理组织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这点在前二十分钟的人物交代异常突出。二是景深镜头的巧妙使用,在固定机位+大远景奠定的视觉基调下,通过层次十足的景深对人物的动作与走位进行巨细无遗的展露以达到强化戏剧效果、小幅度巩筑观感的目的——这类手法只在个别桥段短时间地显现,也算是为了达成商业框架下明快的叙事节奏而做出的妥协,否则本片的视听成效将更为惊艳。奈何脱离视觉元素繁杂的小客栈后,大漠戈壁里的打斗变得乏味而浅薄,掩盖不了武打设计的薄弱。文本方面,本片并没达成预期中智力相斗、悬念丛生的博弈效果,人物的刻画流于符号表象,可以说是全靠胡金铨的视听撑起来的一部片。

被徐克娇生惯养的我,不得不给这部电影打一颗星了,打斗镜头乏善可陈,用的转场和错位镜头让我感觉大家都在小打小闹,不痛不痒,甚至是在打斗时切远景,更让我脱离了整个故事构架,王爷和郡主两个人暴杀主角团一堆人?王爷的恶行也只是体现在开头的旁白,在影片中能看出来的是王爷的阔绰能文能武豪爽,如此更像正面人物被一干黑帮剿杀,这一颗星我给的后面火烧迎春阁,这荒漠烧尽离人泪的画面感我还是蛮喜欢的。

《迎春阁风波》里面对于武戏中卸兵器这一细节描述的十分精彩,也非常合理,卸掉兵器也就削弱了对方的杀伤力,最后群殴赤手空拳的田丰,力战数个回合,侧面也体现了其厉害之处。胡金铨的打戏很有特点,虽然没有小说中大战几十回合的浪漫,却招招透露着杀气,对阵双方往往都找准时机一击必杀,这也更符合实战的样子。电影中另一个闪光点是对于元朝当地底层官员的描写,个个酒囊饭袋胸无点墨,却处处巧取豪夺仗势欺人,凭借无脑忠心竟然混得节节高升,侧面也映照出元朝气数。迎春阁两点精彩,其一是开张时各色人物登场,你来我往间交代了角色背景,推杯换盏间推动了故事剧情,几个插曲打断赌台风云,寥寥台词尽显黑色幽默。其二是王爷郡主盘问之时的眼神戏,在二人对话之间,其余众人通过眼神的交流各自进行不同分工,虽不发一言,却随机应变,十分精彩。

胡金铨客栈系列三部曲最后一部,也是谍战意味最为浓厚的一部,“试探”成为本片的主旋律,而以往的武打戏码逐渐减少,相比前两部确实精彩不少。《大醉侠》里的试探是互相亮招式,比功夫;《龙门客栈》里的试探是吃饭喝酒,下毒套话;到了迎春阁,花样就多了,嬉皮笑脸假意调戏,乱人耳目趁机出千,口吐莲花声东击西,乔装打扮伺机埋伏,小小的密闭空间涵盖三教九流各路人马,虽然没有花哨的打戏,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胜在情节紧凑,编排得当。胡金铨热衷于拍摄明朝故事,是因为他认为明朝是历代王朝中最为腐败的,党派之争最严重,所谓英雄出乱世,把江湖放在这里,那么客栈里冒出几个艺高人胆大的侠客也就不足为奇了。万人迷与四个丫鬟各领风骚,但依旧比不过徐枫的冷面俏郡主。田丰饰演的李察罕不怒自威,贵气十足,确有一代枭雄之风。结尾有些俗套。

本片是胡金铨武侠片的一部代表作作品,亮点是故事的情节设计,前半部分热闹而轻松;后半部分从王爷进入店铺后气氛开始紧张起来,故事也不断引人入胜,本片堪称是冷兵器时代的“谍战片”,设计巧妙,人物的阵营是扑朔迷离,在逐渐发展中分辨“卧底”是谁,也有现代谍战中的暗号,接头等元素,影片虽然没有紧张的音乐背景,但是迎春阁这个舞台把整个故事展示的淋漓尽致,可惜的是那四位女“谍战”人员在最后牺牲了……

 元朝未年,朱元璋率众反抗元朝统治,其部下沈天松企图将朱的布兵图献给蒙古王爷李察罕。李察罕率高手前往陕西接头,反元志士与陕西迎春阁客栈主人万人迷商量对策,并乔装打扮,严阵以待,准备捉拿内奸并夺回布兵图。李察罕也带人住进迎春阁客栈,沈天松献图后即被活捉。女侠黑牡丹前往李察罕 处盗取布兵图,却误取了另一文件;她的同党小辣椒在将文件放回原处时遭到杀害。李察罕查觉后亲自查看,双方斗智斗力,短兵相接,展开一场鏖战。

据说是龙门客栈初版,开头介绍小客栈的日常状态以及几个主要人物,刻画细致入微,我甚至有一种好像在看李老刻画市井民俗电影的感觉;反派出场瞬间掌控全场,boss的话里有话、互相试探、客栈的氛围等等,把握得十分精彩(当然也得益于演员演技好);结尾的大决战有些弱,反而没有前面的勾心斗角精彩,打戏呢也比较菜,胡导要不向张导取取经?差点忘了,要赞美一下片头人物介绍,极其有文化的片头啊!

跟《龙门客栈》、《新龙门客栈》几乎是一样的剧情,只是朝代换了换。李察汗对标大太监,万人迷对标金香玉,书生对标周淮安……故事没有《新龙门》丰满,漏洞颇多,但一帮子戏骨的演技没得说,所有人的角色都很鲜明。面对王爷一众势力,老板娘的眼神、姿态和台词演绎的满分。最出彩的是郡主,天然一股腾腾杀气,不怒自威,威慑力甚至要胜过雪梨版李莫愁

叙事结构上与胡金铨之前的《龙门客栈》一致:两派势力在客栈遭遇,情节冲突、人物性格也由此展开。本片设置在西北,末尾合力击杀反派主角后,迎春阁付之一炬,这些桥段则被融入徐克后来的《新龙门客栈》。胡金铨这两部片子都可见到戏剧的影响(尤其是京剧《三岔口》,室内场景下的人物情节冲突,曹禺《雷雨》也是典范),善于由此紧凑编排情节,诸多人物各有个性,一丝不乱,唯这样的叙事用过一次,未免创新性稍欠。

《客栈四部曲》(大醉侠,龙门客栈,喜怒哀乐之怒,迎春阁之风波)的终篇,胡金铨很擅长在类似客栈的封闭场合制造戏剧冲突:劫匪,赌徒,兵痞轮番上场,敌友双方间谍亦是如此,情节相当好看,前后严丝合缝。胡导对于历史的考究也体现在本片的服道化上,看起来赏心悦目。《新龙门客栈》大量致敬本片:金镶玉对万人迷,王石曾对周淮安,李察罕对曹少钦,迎春阁对龙门客栈,连结局都有几分相似。有几个细节值得斟酌:李察罕对曹一坤明显怀疑,但最终的矛头却指向王石曾。另外,夜来香为何急于展示郡主,李察罕正准备把黑玫瑰交给曹一坤。

一直认为由洪金宝担任动作指导的《大醉侠》强于《龙门客栈》,本片不仅延续《大醉侠》之飘逸打斗,《侠女》中出神入化地「跳跃剪辑」更得以彰显——片尾决战时各人的空翻和蹦跳如腾云驾雾般尽显视觉美感;搭配胡导作品谱系中一以贯之的纵深调度(本片之精华亦在审问戏的前中后景,让人大呼过瘾!)和音效渲染,本片无疑将位居胡导作品第一梯队 // 徐枫神采奕奕,恶人光耀犹盖过如古典图出画的老板娘女跑堂5英

获得奖项

  • 第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第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提名:大师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