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之名(1986)

Der Name der RoseUP:2021-03-12

《玫瑰之名》(英语:The Name of the Rose,香港译《魔宫传奇》,台湾译《蔷薇的记号》)是一部1986年意大利、法国与德国合拍的悬疑电影,由让-雅克·阿诺执导,改编自翁贝托·埃可的小说《玫瑰的名字》。辛·康纳利饰演方济各会修士巴斯克维尔的威廉(英语:William of Baskerville),而克利斯汀·史莱特饰演徒弟梅尔克的阿德索(Adso of Melk),被要求在中世纪的修道院中解开一个致命的谜团。

玫瑰之名

评分:7.8 导演:让-雅克·阿诺 编剧:翁贝托·埃科 / 安德鲁·伯金 / 热拉尔·布拉什 / 霍华德·富兰克林 / 阿兰·戈达尔
主演:肖恩·康纳利 / 克里斯蒂安·史莱特 / 赫尔穆特·夸尔廷格 / 埃利亚·巴斯金 / 迈克尔·朗斯代尔 / 福尔克尔·普雷希特尔 / 小费奥多尔·恰利亚平 / 威廉·赫基 / 米夏埃尔·哈贝克 / Urs Althaus / 瓦伦提娜·瓦格斯 / 朗·普尔曼 / 莱奥波多·特里耶斯泰 / Franco Valobra / 弗农·多布切夫
类型:剧情 / 悬疑 / 犯罪
片长:130 分钟地区:意大利 / 法国 / 西德
语言:英语 / 拉丁语
影片别名:魔宫传奇(港) / 蔷薇的记号(台) / 玫瑰的名字 / The Name of the Rose
上映:1986-10-17(意大利)
IMDb:tt0091605

演员

  • 辛·康纳利 饰 巴斯克维尔的威廉(英语:William of Baskerville)
  • F·莫瑞·亚伯拉罕 饰 伯尔纳德·圭(英语:Bernard Gui)
  • 克利斯汀·史莱特 饰 梅尔克的阿德索(Adso of Melk)
  • Helmut Qualtinger(英语:Helmut Qualtinger) 饰 瓦拉泽的雷米吉奥(Remigio da Varagine)
  • 艾亚·巴斯金(英语:Elya Baskin) 饰 Severinus von St. Emmeram
  • 迈克尔·朗斯代尔 饰 The Abbot
  • 福克·普瑞特(英语:Volker Prechtel) 饰 Malachia
  • Feodor Chaliapin Jr.(英语:Feodor Chaliapin Jr.) 饰 (Venerable) Jorge de Burgos
  • 威廉·希金(英语:William Hickey (actor))Ubertino da Casale(英语:Ubertino of Casale)
  • Michael Habeck(英语:Michael Habeck) 饰 Berengar
  • Urs Althaus 饰 Venantius
  • 凡伦提亚·瓦哥斯(英语:Valentina Vargas) 饰 The Girl
  • 朗·柏曼 饰 Salvatore
  • 里奥普尔多·特里斯特(英语:Leopoldo Trieste)Michele da Cesena(英语:Michael of Cesena)
  • Franco Valobra 饰 Jerome of Kaffa
  • 弗农·多布切夫(英语:Vernon Dobtcheff)Hugh of Newcastle(英语:Hugh of Newcastle)
  • 唐纳德·奥布赖恩(英语:Donald O'Brien (actor)) 饰 Pietro d'Assisi
  • 安德鲁·比尔金(英语:Andrew Birkin) 饰 Cuthbert of Winchester
  • Lucien Bodard(英语:Lucien Bodard)Cardinal Bertrand(英语:Bertrand du Pouget)
  • 彼得·柏林(英语:Peter Berling) 饰 Jean d'Anneaux
  • Pete Lancaster 饰 Bishop of Alborea
  • Dwight Weist 饰 年老的阿德索(Adso)的声音(声演)

简评

原著看了一半来看的电影。她是我在多年来朝思暮想的人,我老了,眼前却清晰的浮现出她的身影,但我却始终都不知道她的名字。其实这一段感情不仅仅是电影中的一段小插曲,投诸在这个女孩身上的爱欲、欢乐、神迹,似乎正对应着僧侣眼中亚里士多德的那本《诗学》的恐惧,或许是在用我们看得懂的爱情传达着我们可能未必能感受到的宗教情感的痴狂与痛苦。

90年代武汉的烧烤摊子上有道名菜叫“土耳其烤爸爸”。昨天逛到水塔,邓莹突然问我:“为什么要烤爸爸?”我想了一下说:“可能爸爸蛮讨人嫌吧!”今天看了《玫瑰之名》,才想到,可能这道菜的全名应该叫“土耳其安拉烤Father! ”中世纪报菜名还是很有幽默感的。

彻底当作悬疑侦探小说拍了,原著如果也是这个本意,也就是个十八流通俗故事,一个精彩的对话录,被情节生生挤压没了,限于篇幅和格式,可能电影不是原著改编的很好形式,那宁可放着不拍,也比让《玫瑰之名》变成“《玫瑰之名》的名字”好吧

经典,老到。在“上帝死了”之前,宗教狂热分子,为了不让这个秘密被人发现,维持信仰的崇高(其实是维持既得利益),真是煞费苦心:禁科学书籍,以玫瑰之名屠杀所谓的异教徒,洗脑,甚至不让人笑。然而上帝终于死了。极权主义导致灭亡,世界重回多元模式,一种“理想”满足不了所有人的需求。玫瑰对于天主教相当于莲花对于佛教,任何极端,必将失败。

感觉看了一出中世纪好莱坞...也就场景妆造可取。不解为什么要用英文拍摄,再加上Sean Connery这个晃头晃脑的演技,真的全程出戏(诚如热评言)不过演员姿态各异的“丑”倒是显得蛮意大利的...亚里士多德才是大boss,我猜到了hah。真理的生存环境一直如此恶劣。但电影给了一个如此想象中的结局,所以说好莱坞化嘛。埃科真是这样写的吗?不至于吧...回头翻一下。

何止说的好。把死亡视为恶魔作祟,现在来看,实在是一眼就知真假。可这是在无知而迷信的中世纪发生的,教会用恐惧来统治民众,用封闭知识来控制思想。而玫瑰之名仍在,但芬芳早已消失无踪。关于福音的传说犹在,但已是徒有其名。高压之下,依然暗藏着对自由美好的向往。

艾柯的后现代色彩很难识别了,基本上是个常规的侦探片,但常规中还是有不常规,凶手不是人,是一本书,是亚氏失传多年的《诗学》,死者死于对真理的觊觎之心,死于中世纪教会对知识的垄断权,将谋杀案还原为一场知识权力的争夺战,艾柯这一福柯式的理论预设,还是保留下来了。情节有时会溢出叙述者视角,有时又陡然卖起关子,活儿挺糙的。但趣味性还是有的,师徒搭档也有反差萌,关于世俗之爱与上帝之爱的夜聊,很扎心。

情节删改很大,很多铺垫没拍生硬转折,让剧情变得不合理,暗线没有拍出来,Slater演技太差,William没书里那么睿智了。昔日玫瑰以其芳留名,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这部电影也是生动写照。教权与皇权的对抗,修道院里私欲横流,为了信仰,为了肉欲,为了权势,为了金钱,甚至只是为了生存,每个人蠢蠢欲动不得善终。梳理一下:绘图的为了信仰出卖身体给馆长助理,看书后自杀而亡;自杀前将那本书告知了抄写的,抄写的看书被毒死;馆长助理好奇看书被毒死;馆长助理取药时将书忘在药房,馆长受瞎子指使杀害药师,栽赃给了食品总管;馆长看书被毒死;瞎子引院长到藏书馆陷阱将其杀害,被主角追逐中引起火灾,整个修道院付之一炬。肆意发笑=不再恐惧=不再惧怕恶魔=不再信仰上帝=信仰危机。oh no,还篡改了结局。

原著看了1/5实在是废话太多看不下去了才来看电影,剧情其实蛮普通也不能算悬疑,但整个中世纪修道院setting和深刻的宗教感渲染得很好,那个年代大家皆为困兽,走不出宗教的overshadowing presence,在残酷贫瘠的世界里不得不通过教廷寻得一点落脚之处,物质上和心灵上。

.29@家里速看。又一部宗教和中世纪元素剧作。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符号学,少年迷恋,和亚里士多德「要警惕预言家和那些准备为真理而献身的人,因为他们通常会拉上众多的人与他们同归于尽,经常是先与他们,有时则是替他们去死。」

总体来说情节展开挺流畅的,但是总感觉电影表达出来的东西有点浅尝辄止,没有表现出更深邃的东西,包括神学和真理的矛盾/中世纪的历史反思 of rose 也与整片挺割裂的,倒是演员都演绎得很完美。有时间打算把原著找出来看看

阿奎那为基础建立的理性神学在此刻已经成为了腐朽不堪的象牙塔,塔的主人正是盲眼老人,而他则象征着最顶层的符号,这一符号对应的是知识的权威与迷信,威廉的到来则是对这一象牙塔的摧毁,破坏象牙塔的直接行为虽然不是由他做出,但这更突显了他本人的矛盾性,因此最后的象牙塔焚毁不仅是以威廉为象征的底层人民的胜利,也属于他个人对自己心魔的战胜,这也是为什么他最后没有与象牙塔一起陨落的原因。文本上的隐喻很厉害,镜头也很美。

获得奖项

  • 第37届德国电影奖
    第37届德国电影奖
    获奖:最佳男主角
  • 第4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4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Best Actor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Make Up Artist
  • 第12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第12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获奖:最佳外国影片
  • 第32届意大利大卫奖
    第32届意大利大卫奖
    获奖:最佳摄影 / 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制片人 / 最佳美术设计 / René Clair Award
    提名:最佳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