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春秋(1952)

LimelightUP:2021-11-21

舞台春秋

评分:8.9 导演:查理·卓别林 编剧:查理·卓别林
主演:查理·卓别林 / 巴斯特·基顿 / 克莱尔·布鲁姆 / 奈杰尔·布鲁斯 / 悉尼·卓别林
类型:剧情 / 喜剧 / 爱情 / 音乐
片长:137 分钟 / USA: 141 分钟(initial rel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舞台生涯
上映:1952-10-16(英国)
IMDb:tt0044837

舞台春秋简介

1914年夏天,伦敦一所单身公寓。芭蕾舞女演员塞瑞拉·安布罗斯(克莱尔·布鲁姆 Claire Bloom饰)在自己的房间里,打开煤气企图自杀。万幸的是,喝得醉醺醺,刚回家的邻居卡尔费罗(查理·卓别林 Charles Chaplin饰)正好救了她。等赛瑞拉苏醒以后,卡尔费罗才得知她是因为患了风湿不能再跳舞,才产生轻生的念头。而卡尔费罗曾经是一名伟大的喜剧演员。他悉心的照料着赛瑞拉,并用自己的滑稽喜剧打消了她自杀的想法。六个月后,赛瑞拉重新成功的站了起来,并在一出芭蕾剧中担当重要角色。可赛瑞拉却与一名作曲家陷入了热恋,卡尔费罗只能默默的祝福他们,独自上演他的含泪喜剧。
  本片的主题曲为卓别林亲自操刀制作,以其优美动人的旋律,荣获1973年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剧情类)。

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剧情片最佳原创配乐雷·拉什 / 拉里·拉塞尔 / 查理·卓别林

简评

如果把卓别林的作品从20世纪20年代的短片一直看到52年的这一部《舞台春秋》,便会感到悠悠凄凉,这好似是默片时代的哀歌;更是这位“世界之子”的人生写照。从《摩登时代》中第一次开口歌唱,到《大独裁者》的激昂演说再到《凡尔杜》、《舞台春秋》;卓别林不断地在做台词与肢体的权衡。只可惜卓别林的动作设计实在是太过精彩,以至于人们常常会忽视他对镜头的把控、光影的理解以及深刻的角色认识。卓别林也借着影片中Calvero自嘲:“我也想继续下去,可是我卡住了”卡住他的不仅仅是有声与无声的过渡、还有不可忽视的二战余殇;麦卡锡主义泛滥、民众情绪转变….但我们依然愿意承认,卓别林是不折不扣的、横跨有声与无声两个时代的天才,他的成就不止于默片,更不止于那个年代。永远的大师,永远的卓别林

真正的演员,都是为观众而生的,没有观众,演什么都是空的。只要观众能够享受他们的演出,在台上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做这样的演员是很累的,尤其是喜剧之演员,自己做了一件幽默的事却没有被观众看到,或者做了一件很普通的事却被很多人当成笑点,这都是一种精神打击。何况老了以后,江郎才尽,被人遗忘,这种职业病会伴随自己一生。本片让我想到了《鸟人》。电影前一小时的铺垫有点太长了,后面但是很有趣,卓别林和基顿两个大师同台,不过那场戏并没有特别搞笑,反而让我看到了他们老了的样子,有点难过。虽然是有声电影,但还是有默片的套路,卓别林其实是悲剧大师,一直没有变过。

从来没想过看卓别林的片子能哭成这样,经历过大半辈子,卓别林从不知名到盛名,被尊崇为喜剧大师,再到电影技术发展,有声技术彩色胶片,内容多元化等等带来的冲击让他不得不进行转型,从高处走下来。卡瓦罗的心境也就只有经历过的人能演出来,那种我没有变,但是被观众抛弃辛酸,简直就是卓别林自己在透过镜头跟观众聊天。他善良,救了跟自己不相干的女邻居,开导鼓励她,让她重生;他温柔,感觉自己跟女演员差距太大,经常回避她的示好,并撮合她跟作曲家;他浪漫,给她描述作曲家重逢的场景,应该是把自己代入作曲家的角色了;他固执,即便自己已经过时,也想要找个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毕竟舞台是陪他走了一生,舞台就是他,他就是舞台了,能够死在舞台上,怕真的是卓别林的愿望。晚年的卓别林给我观众不一样的感受,其实喜剧只是表层的装饰罢了

不再有辛辣的讽刺和夸张的喜剧,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电影让卓别林最终向时代低头,虽然《大独裁者》是他的第一部有声电影,但其内核仍旧是他无声电影时的夸张喜剧,而《舞台春秋》则是一部更注重表达的真正意义上的有声电影,尽管里面有颇多的夸张肢体镜头,但都放到了表演舞台上,因此给了这些夸张的东西一个合理的逻辑。然而时代终究不属于他,这一点就连他自己也很了解,因此整部电影都弥漫着悲观的气息,结局男主在演完一出完美的喜剧后溘然离世,或者这就是卓别林盼望着的自己的结局

真正的艺术家,伪装的孩童,实质上的诗人。一改喜剧片的轻快和注重动作,变为深沉凝炼,一层层细细铺叠剧情,直至浪尖,卓别林在语言上的幽默得以在有声电影中展现,印象尤深的是卡尔费罗在赛瑞拉同一个剧团中演不好喜剧,将被以前的喜剧演员换掉,卡尔费罗祝福他能找到工作,辛辣悲哀又好笑……事实证明卓别林宝刀未老,他的影片中一直有“fight”的主题,从前是和社会阶级抗争,和悲惨命运和生活抗争,和暴力抗争,这部电影中他和自己抗争,在《大独裁者》我看见卓别林向所有人疾呼反对独裁,反对希特勒,为自由抗争,在《舞台春秋》他暴露了自己的恐惧、悲哀的尊严,他对后来者的期盼和舞台的热忱,卓别林总是这么率真,像他所说:没有什么永远逝去了,它只不过改变了

“有一件和死亡一样不可回避的事,就是life。生活是美好而庄严的,即使一只水母也尽力生活。”脱下了黑色礼帽破西服与大皮鞋、不再走八字脚的卓别林,却比默片时代彰显出更加炉火纯青的卓绝大气演技!说他是影史最伟大的演员,此言绝对不虚!除了最后让他在盆里起不来的那段表演外,一切都很完美!鲜肉说要是结束在完美谢幕没反应过来化妆间另一个老头是巴斯特·基顿!!女主有那么点点像费雯丽啊!嗯…这老少配婚姻女主在片中是不是嘴替大喊出来不爱年轻的就爱老的这内心!但塑造的角色确实坦坦荡荡、不卑不亢,即使日薄西山对自己和艺术仍有着足够的尊重,保有尊严。私生活就不评论了。滑稽大王笑浪来袭:查理·卓别林经典作品回顾 内嵌中字with带病来没睡的F. 资料馆1号厅。约7成满。又提前关空调。天贶节/大暑观影,三连之三。

卓别林真正的谢幕之作,也是喜剧色彩最弱的电影。英雄迟暮,浮华落尽,但小丑仍旧要在人前强颜欢笑,及至孤独面对空场的观众席。戏里戏外的重叠,更令人无限唏嘘。卓别林(以及唯一一次与他共演长片的基顿)终究是不适合于有声片的“过气”艺术家,而他作别美国的那一刻,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无奈终结。但最动人的,莫过于特瑞与卡瓦罗跨越年龄、身份与物质俗世的爱情,这份爱起于绝境中的相互扶持,却并未随时间而改变分毫。两人在酒馆重逢的场景,最简单的台词凝聚了最热切浓烈的情感。卡瓦罗说,没有人想长大...万事变移...但我知道你永远会爱着我...这正是让我心痛的地方。他的回绝与离去,恰证明了至纯至真的爱,是在放手与别离中彰显;她的爱则如圣母般澄澈无暇,虔诚笃定得可历一切试炼。可惜,死在舞台上,是他唯一可能的结局。()

[137min] 卓别林后期作品,赛瑞拉安布罗丝自杀被卡尔费罗救下,醒来后发现赛瑞拉有心理问题,幻想自己患上风湿症而瘫痪,就此卡尔费罗开始帮助并鼓励她勇敢地面对生活,在卡尔费罗的激励下赛瑞拉恢复精神重新开启演艺之路并且重新遇到了之前暗恋的钢琴家,虽然钢琴家追求但是赛瑞拉还是选择了年老的卡尔费罗,不仅仅是出于同情更因为爱,而卡尔费罗却在演出中突发心脏病去世。故事没什么新意,重点在于卓别林在其中传达出的对生活乐观积极的态度以及自己舞台和荧幕生涯的热爱,在本片中,卓别林的表演依旧是自己传统的风格,没有亮点。

这是一部属于卓别林自己的电影,一部他的自传与表达其精神的电影。影片中的每一次逗笑观众的笑点,都给我一股泪目的感受。从《凡尔杜先生》之后,卓别林再也没有了从前无声电影事情的那种“夏尔洛”形象,可以说是一种因为电影技术与时代的发展影响下的对美国社会与自己理想主题的一种改变,这部《舞台春秋》中也保持着一种美国中产阶级“布尔乔亚”式的形象,但没有改变的是对社会种种现状与时代发展下的一种纪念与遗憾。从开头开始,卓别林以往的那种喜剧情节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十分悲剧的故事。中间那段小丑表演,完美展现卓别林的表演天赋,但这部中卓别林首先是承认自己“滑稽演员”的形象同时也尽力向人民展现其自己“真实的一面”。本片的核心主题:救赎、希望。让我认识到了卓别林能称为真正的喜剧大师,不仅仅是对待喜剧也是人生的态度

变老这件事里没有任何一点是好笑的,因此《舞台春秋》与喜剧毫无关系。作为卓别林最坦诚自我的一部电影,他的一切都向观众展开,如同站在舞台上的演员。因此本片的钥匙都在那些戏剧段落里。他写诗献给向太阳微笑的虫子,他赞颂恋爱中的苍蝇,他在有人垂危之际也要跳出来逗活气氛,这就是贯彻卓别林一生的乐观和浪漫派人性主义。影片中老与少的爱情也不像《一个明星的诞生》那样私人和浪漫,而更像是两代艺术家之间的交错,是在舞台上演的戏,完全开放给观众。随着舞台、影片和男主角人生的三重大幕落下,卓别林把他的人生定格为了一部毕生之作(Lebenswerk)。

九月的第一部电影,就决定是你了:·基顿《七次机会》、重温查理·卓别林《摩登时代》《城市之光》后,想起这部两人难得合作的《舞台春秋》,拖了两三天,终于来观影了(巴斯特·基顿原来只是配角,戏份少得出乎我预料);,萧条的境遇到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了厚积薄发的昙花一现,舞台的焦点最终还是从年迈老者转移至后起新秀;·卓别林之子悉尼·卓别林;4.《舞台春秋》1952年在英国伦敦首映,然而据说直到1972年(20年后)才在美国洛杉矶上映,进而提名并获得1973年第45届奥斯卡奖剧情片最佳原创配乐(查理·卓别林亲自担当作曲),因而成为奥斯卡奖历史上首映与获奖间隔时间最长的影片。

北影节第五部 可以说完全不是一部喜剧片,给我的感觉更像卓别林的自白,从而带一些美人迟暮的悲剧色彩。有些可惜卓别林好像被有声电影限制了从而丢失了一些默片时代只靠肢体就可以讲故事的技能,本片里彷佛鸡汤喷射器一样一直用语言给女主打气,感觉有些为了对白而写对白的意思。没想到感情竟然是这部戏里的亮点,女主有表白的勇气也有拒绝的果断,男主也有对女主的责任感,两人肯定是相互爱着彼此的,但又不是纯粹的爱情,我觉得或多或少有把对方当作自己父亲、女儿一般可以全力依赖和信任的感情,确实很动人。最后基顿出来和卓别林共同出演的小短剧是全片我最喜欢的部分,单纯地开心因为难得而倍加珍惜。

获得奖项

  • 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剧情片最佳原创配乐
  • 第18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18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男演员
  • 第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Most Promising Newcomer to Film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Film from any Source